DB3203/T 1050-2024 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DB3203/T 1050-2024 Ground-level pipeline survey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徐州市市政管理中心、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赵越、王世超、任可、孙爱东、银志敏、陈立志、李兵、唐宁芳、张明、李冰、 吕建国、孙炳见、李倍倍、罗娇、张尊岭、高培国、刘文祥、曹雨辰、许赛、李雪纯、周权、张瑞阳。
- 出版信息:
- 页数:5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8
3203
徐州市地方标准
DB3203/T1050—2024
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undergroundpipelinegeneralsurvey
2024-04-19发布2024-05-01实施
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3/T1050—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技术准备............................................................................3
资料收集整理....................................................................3
现场踏勘........................................................................4
仪器校验及探查方法试验..........................................................4
技术设计书编制..................................................................4
6探查................................................................................4
实地调查........................................................................5
地球物理探查....................................................................6
成果要求........................................................................7
7测量................................................................................7
控制测量........................................................................7
管线点及带状地形测量............................................................8
8数据处理与成果编绘..................................................................8
数据处理........................................................................8
成果编绘........................................................................9
9成果质量检查........................................................................9
10数据库建设........................................................................10
数据库设计....................................................................10
成果数据入库..................................................................10
11总结报告编写......................................................................10
12成果验收与移交....................................................................11
验收..........................................................................11
移交..........................................................................11
附录A(规范性)管线种类、名称、代码与颜色..........................................12
附录B(规范性)管点、管线线型符号图例..............................................13
B.1管线点符号图例.................................................................13
B.2管线线型符号图例...............................................................18
附录C(规范性)管点、管线属性数据字典..............................................20
C.1管线材质数据字典...............................................................20
C.2管线连线类型数据字典...........................................................20
C.3管线埋设类型数据字典...........................................................21
I
DB3203/T1050—2024
C.4管线使用状态数据字典............................................................21
C.5管点、管线数据来源数据字典......................................................22
C.6特征点与附属物数据字典..........................................................22
C.7管点位置数据字典................................................................23
C.8辅助线名称数据字典..............................................................23
附录D(规范性)井室、井盖属性数据字典..............................................24
D.1井室代码数据字典................................................................24
D.2井盖材质数据字典................................................................24
D.3井盖形状数据字典................................................................25
附录E(规范性)管线要素代码........................................................26
附录F(规范性)管线数据结构........................................................34
F.1管线点基本属性表结构............................................................34
F.2管线段基本属性表结构............................................................35
F.3管线注记属性表结构..............................................................36
F.4管点注记属性表结构..............................................................37
F.5辅助线基本属性表结构............................................................37
F.6图幅元数据表结构................................................................38
F.7项目元数据表结构................................................................38
附录G(规范性)管线数据图层命名方式................................................40
附录H(资料性)管线成果表..........................................................41
附录I(资料性)地下管线探查及质量检查记录表.........................................42
I.1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42
I.2明显管线点重复测量检查记录表....................................................43
I.3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测检查记录表....................................................44
参考文献..............................................................................45
II
DB3203/T105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徐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徐州市市政管理中心、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越、王世超、任可、孙爱东、银志敏、陈立志、李兵、唐宁芳、张明、李冰、
吕建国、孙炳见、李倍倍、罗娇、张尊岭、高培国、刘文祥、曹雨辰、许赛、李雪纯、周权、张瑞阳。
III
DB3203/T1050—2024
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管线普查中基本要求、技术准备、探查、测量、数据处理与成果编绘、成果质量
检查、数据库建设、总结报告编写、成果验收与移交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各阶段业务的开展。部分地面及架空管线的普查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CH/T1033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CH/T4020管线制图技术规范
CH/T6009管线测绘工程监理规程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下管线undergroundpipeline
敷设于地下,用于传送能源、信息和排泄废物等的管道(沟、廊)、线缆等及其附属设施。
地下管线普查generalsurveyofundergroundpipeline
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查明指定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
准确的管线相关数据,编绘管线成果和建立管线数据库的过程。
管线点surveypointofundergroundpipeline
在普查工作中设立的描述管线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位置的测量点。
1
DB3203/T1050—2024
注:管线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是实地可见的管线点,隐蔽管线点是实地不可见的管线点。
不明管线unknownpipeline
无法查明类别或功能的管线。
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管线数据undergroundpipelinedata
按照一定规则采集和处理的描述管线要素的空间特征、连接关系、属性特征的基础信息数据。
4基本要求
地下管线普查应查明管线的类别、走向、埋深、规格、材质、埋设方式、载体特征、权属单位等
管线基本信息,测量管线平面坐标和高程,绘制综合管线图、专业管线图,建立管线数据库。
地下管线普查基本程序应包括:
a)接收(委托)任务;
b)技术准备;
c)探查;
d)测量;
e)数据处理与成果编绘;
f)建立数据库;
g)编写总结报告;
h)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地下管线普查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管线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管线图标准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地下管线普查的取舍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地下管线普查取舍标准
管线类别需探测的管线
给水管径≥50mm
排水管径≥200mm,方沟≥400mm×400mm
燃气全测
热力全测
电力全测
通信全测
工业全测
其他全测
注:探测给水、排水管线时,管线中段规格小于取舍标准要求的也应探测。
用于地下管线普查的仪器设备符合下列规定:
a)测量仪器应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2
DB3203/T1050—2024
b)探查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探查方法试验和检校,并符合CJJ/T7的规定。
地下管线普查精度要求:
a)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探测精度的标准,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b)测量地下管线的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
c)管线点探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显管线点的埋深量测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
管线埋深(m)埋深中误差(mm)
d≤2.50±25
d>2.50±10h
注:d为管线埋深,单位:m。
2)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
地下管线中心埋深(m)水平位置中误差(mm)埋深中误差(mm)
h≤1.00±50±75
1.00<h≤4.00±50h±75h
注1:h为管线中心埋深,单位:m。
注2:埋深h>4.00m时,其探测方式及精度要求应在技术设计书中另行规定。
d)管线点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相对于该管线点起算点),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应
大于30mm(相对于该管线点起算点)。
e)带状地形图测绘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平面精度: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相对于邻近地
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2)高程精度: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中误差不大于0.15m。
f)架空管线量测精度参照带状地形图测绘精度。
带状地形图分层、符号、编码、属性、设色、格式等应符合GB/T20257.1的规定。
地下管线普查应实行工程监理制,并符合CH/T6009的规定。
地下管线普查应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地下管线普查应针对不同类别管线,制定安全预案,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并符合CJJ61的规定。
5技术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5.1.1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前,应全面搜集和整理测区范围内现有地下管线资料和有关的测区资
料,包括但不限于:
——各专业管线图、综合管线图数据;
——地下管线报批图件、管线放线(定线)图及成果表;
3
DB3203/T1050—2024
——各种管线的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及成果表;
——现有的适用比例尺地形图。
5.1.2应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绘工作底图。
现场踏勘
5.2.1现场踏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评价已收集资料的可信度和可利用程度;
b)核查工作底图上明显管线点与实地状况的一致性;
c)核查地形图的现势性;
d)察看测区地形、地貌、交通情况,调查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
5.2.2现场踏勘完成后应进行下列工作:
a)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与实地不一致的管线点;
b)判定地形图可用性;
c)拟定探查方法试验场地。
仪器校验及探查方法试验
5.3.1仪器校验包括稳定性校验和精度校验:
a)稳定性校验应采用相同的工作参数对同一位置的地下管线进行不少于2次的重复探查,重复
探查的定位及定深结果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b)精度校验宜在单一已知地下管线或管线敷设条件相对简单的地段进行,通过对比探查结果与
实际情况评价其定位精度和定深精度。定位、定深精度应符合4.7的规定。
5.3.2探查方法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a)试验场地和试验条件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b)试验应在测区范围内的已知管线上进行;
c)宜对不同类型、不同埋深、不同材质的地下管线进行试验;
d)应对拟投入使用的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探查仪器进行试验。
5.3.3探查方法试验完成后应编写探查方法试验报告,评价、确定有效的探查方法和技术参数。
技术设计书编制
5.4.1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包括:
a)工程概述;
b)测区概况;
c)已有资料及其可利用情况;
d)执行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e)作业方法与技术措施要求;
f)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
g)质量、安全和保密措施;
h)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i)有关的设计图表。
5.4.2技术设计书应报委托方确认后实施。
6探查
4
DB3203/T1050—2024
实地调查
6.1.1实地调查应按管线类别分别调查其相应的属性项目。实地调查的属性项目应按表4选择。
表4地下管线实地调查属性项目
埋深断面载体特征埋权
孔附
管线宽材偏设属
埋设方式内外管(根)属压流电
类别×质距年单
底顶径数物力向压
高代位
管道-▲▲-▲▲▲△△--△△
给水
沟道▲--▲-▲▲△---△△
管道▲-▲-▲▲▲△△▲-△△
排水
沟道▲--▲-▲▲△-▲-△△
管道-▲▲-▲▲▲△△--△△
燃气
沟道▲--▲-▲▲△△--△△
管道-▲▲-▲▲▲△△--△△
热力
沟道▲--▲-▲▲△△--△△
管块-▲-▲△▲▲△--▲△△
电力沟道▲--▲-▲▲△--▲△△
直埋-▲--△▲▲△--▲△△
管块-▲-▲△▲▲△---△△
通信沟道▲--▲-▲▲△---△△
直埋-▲--△▲▲△---△△
管道-▲▲-▲▲▲△△▲-△△
工业
沟道▲--▲-▲▲△△▲-△△
综合管廊
-▲-▲-▲▲△---△△
其他(沟)
不明管线-▲△--△-△-----
注:▲表示应查明的项目,△表示宜查明的项目
6.1.2明显管线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检查井应在其中心设置管线点,其他附属设施(物)的管线点应设置在其地面投影的几何中心;
b)综合管廊(沟)应在其几何中心线上设置管线点;
c)高压双杆、铁塔在双杆连线中心或铁塔中心定点;
d)当管线附属设施(物)的管线点偏离管线中心线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偏距大于或等于0.4m时,
应量测和记录偏距,并应分别设置管线点。
6.1.3相关调查要求应符合CJJ6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实地调查应查明管线的种类,并符合附录A的规定;应查明管线井井盖形状、井盖材质、井室
类型,并符合附录D的规定;应查明管线的埋设方式和管线点所在的位置,并符合附录C的规
定;当检查井井室的面积大于2m2时,应量测检查井井室内壁的实际投影范围。
5
DB3203/T1050—2024
b)各类管线均应调查材质。给水、燃气、热力、工业等管线调查管道材质;排水管线为管道埋设
方式时调查管道材质,为管沟埋设方式时调查管沟侧墙材质;电力、通信管线调查线缆材质。
c)电力和通信等线缆类管线在直埋和管沟埋设方式时,调查电缆条数;在管埋、管块埋设方式时
增加调查总孔数和已用孔数。
d)排水管线应按雨水、污水和雨污合流进行区分,雨水、污水合流处的检修井用排水小类管点分
别表示。排水管线调查中应区分是否为压力管道,应区分进水口和出水口。
e)综合管廊(沟)内部管线作简况描述,不做调查;外部地下管线调查至综合管廊(沟)出入口
处。
f)架空电力、架空通信管线,应查明线路名称,墩、架可不表示。
g)当管线井盖被压盖无法打开,或管线井内部淤积掩埋导致无法直接量测时,应采用其他方法查
明其埋深,并加以备注。
6.1.4相关量测及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a)明显管线点数据应直接采用计量器具量测,埋深计量单位为米,读数至厘米(cm)。
b)架空的管线,其埋深为地面至管线点的高度差,以负值的形式进行表示。
c)各类管线均应量测其断面尺寸,单位用毫米表示。排水管道应量测内径;给水、燃气、工业、
等管道应量测外径;热力管道应同时量测内径和外径;管沟和箱涵断面应量测其内壁的宽和高;
对于电力、通信等线缆类管线,规则管块可按单根管孔直径根据管块组合样式计算取得管块的
断面尺寸,不规则管块按组合的外包最大尺寸量取。
d)管沟埋设的管线,其平面位置为管沟的几何中心线。管沟宽度在2m以下的,用单线表示;宽
度大于或等于2m的应实测管沟边线,以辅助线表示。
e)电力管线电压值以千伏(kV)为单位,同沟铺设的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宜标注最高电压值,
未穿线缆的不标注电压值。
地球物理探查
6.2.1地下管线的地球物理探查应遵循下列原则:
a)从已知到未知;
b)从主干管到支次管;
c)从简单到复杂;
d)方法有效、快捷;
e)复杂条件下宜采用综合探查方法。
6.2.2地球物理探查应根据管线的材质、规格、埋深、地球物理条件、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探查方
法。
a)管径(相对埋深)较大的线缆、金属管道探查,宜选择夹钳法、电磁感应法、直接法、探地雷
达法、直流电阻率法、磁法或浅层地震法;埋深(相对管径)较大的金属管道探查,宜选择综
合物探方法。
b)有高阻接头的金属管道探查宜选择高频电磁感应法或探地雷达法,具备铁磁性的管道且干扰
较小时,宜选择地面磁法探查。
c)热力金属管道或高温输油管道探查宜选择主动源电磁感应法或红外辐射测温法。
d)电力电缆宜先采用被动源工频法进行搜索,初步定位后再用主动源法精确定位、定深;当电缆
有出露端时,宜采用电磁感应夹钳法探查。
e)在盲区探查金属管线时,宜先采用主动源感应法或被动源法进行搜索。被动源法搜索可采取平
行搜索法或圆形搜索法,发现异常后宜采用主动源法进行追踪,精确定位、定深。
6
DB3203/T1050—2024
f)非金属管道探查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探地雷达法、直流电阻率法或浅层地震法;钢筋混凝土
或带金属骨架的非金属管道探查宜采用磁偶极感应法;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探查宜采用示
踪电磁法。
g)水下管道探查宜使用旁侧声纳法,或采用地震映像法、高精度磁法和浅地层剖面法。
h)采用现行的探查技术手段不能查明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时,宜进行开挖或钎探探查。现场条件
不允许开挖或钎探时,应在调查记录上注明原因。
成果要求
6.3.1地下管线探查应在作业现场记录探查结果,填写的探查记录表宜符合附录I的规定,记录方式
为纸质记录或电子记录。原始记录不应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应在纸质记录表上注记原因或在电子记
录手簿上经核对后修订。
6.3.2地下管线探查成果质量检查应符合第9章的规定。
7测量
控制测量
7.1.1控制测量宜以已有的等级控制点为起算依据,并符合CJJ61的规定。
7.1.2利用图根等级以上已有控制点测量管线点时,应校核边长、角度和高差并记录。控制点的校核
限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边长小于50m的,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应在20mm之内。
表5控制点的校核限差
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高差较差(mm)
301/400010n
注:n为测站数。
7.1.3采用GNSSRTK加密图根控制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利用GNSSRTK加密图根控制点时,有效的观测卫星数不应少于5颗;卫星高度角不应小于
15°;PDOP值不应大于6;并且持续显示固定解时,方可进行定位测量。
b)GNSSRTK测量图根控制点可采用单基站RTK或网络RTK的方式,应布设成不少于3个或不少
于2对相互通视的点,应采用三角支架方式架设天线进行作业,天线高应量测至毫米,测前、
测后各量取一次,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c)GNSSRTK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单基站RTK测量时,基准站宜选择在观测条件好、距离测区近的地方,起算点应选用
三级(含)以上高等级控制点;
2)对于使用不同等级的控制点,其作业半径应满足起算点等级四等及以上的不大于6km,起
算点等级一、二、三级的不大于3km;
3)作业前应使用同等级(或以上)的不同控制点进行校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0mm;
4)每项工程不应少于3个均匀分布的已知点作为基准点;
5)应持续显示固定解后开始观测,每点均应独立初始化两次,每组采集的数据采样时间间隔
应不少于10s;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超过60s,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0mm,
垂直分量较差不应超过30mm。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
7
DB3203/T1050—2024
d)GNSSRTK布设图根控制点应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核。RTK平面控制点
检核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
边长检核角度检核导线联测检核
等级测距中误差边长较差的相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绝对值角度闭合差绝对值边长相对闭合
(mm)对中误差(″)(〃)(〃)差
图根≤20≤1/2500≤20≤60≤60√𝑛≤1/2000
注:n为测站数。
7.1.4采用GNSSRTK方法测定图根点高程,应符合7.1.3的规定。每点均应独立初始化三次,并测出
待测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选择利用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方法获取待测点正常高。
管线点及带状地形测量
7.2.1管线点测量包括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计算管线点的坐标和高程。
7.2.2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宜采用解析法或GNSSRTK法进行,管线点的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方法,或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其精度应符合4.7的规定。
7.2.3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均应精确至毫米(mm)。
推荐标准
- GH/T 1200-2018 农资追溯电子标签(RFID)技术规范 2018-06-20
- WJ/T 9031-2018 工业雷管分类与命名规则 2018-05-08
- GH/T 1221-2018 农药零售信息化管理技术规范 2018-06-20
- WJ/T 9093-2018 民用爆炸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018-05-08
- GH/T 1222-2018 种子零售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2018-06-20
- GH/T 1223-2018 种子追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2018-06-20
- WJ/T 9066-2018 煤矿许用瓦斯抽采水胶药柱 2018-05-08
- WJ/T 9092-2018 民用爆炸物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 2018-05-08
- GH/T 1199-2018 农资零售市场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2018-06-20
- YZ/T 0163-2018 邮政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