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DB42/T 1319-2021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cceptance standard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319-2021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3-01
实施日期
2021-06-01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42/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第1页
DB42/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第2页
DB42/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10.30

CCSP0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319—2021

代替DB42/T1319-201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Designandacceptancestandardforgreenbuildingconstruction

2021-03-01发布2021-06-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319—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场地规划设计.......................................................................3

6建筑设计...........................................................................3

7结构设计...........................................................................4

8暖通空调设计.......................................................................5

9给排水设计.........................................................................6

10电气设计..........................................................................6

1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7

附录A(资料性)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示例(场地规划设计专业)......................12

附录B(资料性)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13

条文说明.............................................................................13

I

DB42/T1319—2021

II

DB42/T131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根据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及近几年的工程使

用经验对DB42/T1319-2017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文件满足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

本级的全部要求,并结合湖北省地方特色,增加了部分绿色建筑技术条款的要求,以使我省绿色建筑总

体水平优于GB/T50378-2019基本级的要求。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代替DB42/T1319-2017《绿色建筑

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本文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技术指标体系(见5~10)。

b)将总图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合并为场地规划设计(见5,2017版的6、12)。

c)取消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内容(见2017版的5)。

d)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见11)。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理工大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刘士清、肖伟、朱杰峰、彭德柱、马友才、丁云、陈宏、张铭、袁志宇、李

蔚、刘炳清、王爱勋、罗剑、毛芊、林莉、李传志、陈焰华、熊江、邓斌、刘晖、管毓刚、汤小亮、赵

世杰、梅振力、刘剑涛、张永炜

本文件及其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DB42/T1319-201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407483361@。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联系电话:

027-87715785,邮箱:550390050@。

III

DB42/T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术语、基本规定、场地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

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工程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0145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GB/T2549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

GB30255室内照明用LED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31831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286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DB42/T559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42/T1319—2021

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

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来源:GB/T50378-2019,2.0.1]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来源:GB50555-2010,2.1.14]

再生水reclaimedwater

城市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

的水。

[来源:GB/T25499-2010,3.1]

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

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来源:GB/T50378-2019,2.0.5]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acceptanceofgreenbuildingconstruction

参与建设活动的相关责任主体在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的同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检测、检查等核验

内容和方法,共同对绿色建筑中涉及到的特有技术措施是否达到相关要求进行核验、确认的一系列活动。

4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设计策划,确定绿色建筑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及对应的技术策

略,并应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

湖北省绿色建筑应按本文件进行设计和工程验收。项目总体定位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的绿

色建筑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其评价应按照GB/T50378的要求进行。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功能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

人文等特点;并应综合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优先采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场地模式、建筑

形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各专业设计说明中应提出相关产品(或材料)的选用要求,对于已纳入国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

施范围、且已有本地产品通过认证的,应选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产品。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场地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相关专业应协同工作。

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应根据建筑类型、用能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绿色建筑设计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专篇内容和要求参照附录A。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绿色建筑的专业验收内容按照完成时序由相关分部、分项

工程同步验收,单位工程综合验收前应对涉及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

2

DB42/T1319—2021

等绿色建筑特有的设计指标按要求进行核验,并以书面形式对单位工程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做出确

认。

5场地规划设计

安全耐久

建筑场地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段;

b)应避开地震中可能产生滑坡、坍塌、地陷、地裂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工程抗震

危险的地段;

c)建筑场地内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及有毒有害物质危害;

d)建筑场地周边应无电磁辐射危害、场地内土壤氡浓度应符合GB50325的规定;

e)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及次生灾

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当场地曾受到过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

安全标准要求。

生活便利

5.2.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且应满足无障

碍设计要求。

5.2.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5.2.3室外停车场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环境宜居

5.3.1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应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5.3.2室外热环境应满足JGJ286的要求。

5.3.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3.4除禁烟场地外,室外吸烟区位置应布局合理,满足以下要求:

a)室外吸烟区布置与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少于8m,且距离儿童

和老人活动场地不少于8m。

b)室外吸烟区可与绿植结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座椅和带烟头收集的垃圾筒,从建筑主出入口至室

外吸烟区应设置完整的导向标识和醒目的定位标识,吸烟区应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5.3.5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收集点或垃圾转运站应合理设置,并应与周围景观协调。

5.3.6配建的绿地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应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环

境的乡土树种,且应无害、易维护,种植环境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应采用复层绿化方式。

5.3.7项目应结合本地降雨特性,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在场地竖向设计考虑雨水的利用与排放,合理

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效组织雨水下渗、滞蓄、再利用和排放,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对大于10

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设计,并编制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说明。

6建筑设计

安全耐久

6.1.1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外保温围护结构以及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

3

DB42/T1319—2021

墙以及阳台花池等外部设施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外部设施还应与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

备安装、检修和维护的条件。

6.1.2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6.1.3外门窗、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与隔热性能、采光性能应符

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建筑屋面、外墙、地下室顶板、底板、侧墙等围护结构应满足防水要求;存在积水隐患的房间

的地面应设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防潮层。

6.1.5走廊、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6.1.6建筑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健康舒适

6.2.1建筑及装修设计应合理选用建筑及装修材料,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室内空气中的

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GB/T18883的规定。

6.2.2建筑室内公共场所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6.2.3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6.2.4主要功能房间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6.2.5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应结露。

6.2.6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6.2.7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GB50176的要求。

6.2.8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

空间;防止厨房、卫生间、燃气热水器的排气倒灌。

6.2.9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达到8%;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

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应达到70%。

生活便利

6.3.1室内汽车库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6.3.2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6.3.3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建筑室内公共区域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室内公共

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

资源节约

6.4.1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

节能设计,且应符合GB50189、DB42/T559等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6.4.2建筑造型应简约,无大量纯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住宅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

b)公共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

6.4.3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

控制措施。

环境宜居

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

7结构设计

4

DB42/T1319—2021

安全耐久

7.1.1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场地条件、设计

荷载、设计使用年限、材料及构件性能要求,裂缝、变形限值等要求。并提出运营期内对建筑物进行可

靠性管理的要求,制定结构在使用期间的检修和维护制度。

7.1.2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

植筋锚固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可靠连接,并满足承载力验算及构造要求。当采用植

筋锚固时,设计应对植筋深度、施工工艺要求、植筋胶性能、锚固抗拉承载力等提出相关要求及承载力

检测要求。

资源节约

7.2.1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并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

性类别。

7.2.2在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提出相关选材要求,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

b)现浇混凝土和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7.2.3应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力普通

钢筋均应采用4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筋,其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

热轧带肋钢筋;对钢结构,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构件,应采用符合GB/T1591要求的Q355及以上高强

钢材;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应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8暖通空调设计

安全耐久

8.1.1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8.1.2建筑内部的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附件、基础和管道的支吊架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

构变形。

健康舒适

8.2.1合理设置通风、空调系统,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

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厨房、卫生间的排风设施应设置止回阀,防止排气倒灌。

8.2.2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

设计参数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

预留条件。

8.2.3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8.2.4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8.2.5供暖空调通风设备及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振、消声、隔声等措施,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

噪声级应满足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生活便利

供暖、空调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资源节约

5

DB42/T1319—2021

8.4.1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按房间功能需求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合理分区与控制;

b)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应符合GB50189

的规定。

8.4.2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8.4.3供暖、空调设备的能效应满足GB50189及有关设备节能评价值的要求;风机、水泵效率应分别

满足GB19761和GB19762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环境宜居

场地内的厨房油烟、锅炉烟气等应达标排放,排放位置及高度应满足GB16297、GB13271和GB18483

的要求;场地内与室外相通的通风口处及室外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应满足场地环境对噪声的控制要求。

9给排水设计

安全耐久

9.1.1建筑内的给排水设备及附属设施与主体结构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要求。

9.1.2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9.1.3太阳能、空气能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健康舒适

给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GB5749的要求;

b)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年4月~9

月间每三个月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当年10月~第二年3月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

c)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不带水封的卫生器具,应在承接排水

的管件中设置存水弯,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

d)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资源节约

给水系统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使用用途、付费标准的不同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b)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并应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的要

求;

c)用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环境宜居

建筑场地内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10电气设计

安全耐久

10.1.1电气设备和材料、电气构件和部件等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6

DB42/T1319—2021

10.1.2配电箱(柜)和控制箱(柜)的设置,不应对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产生不利影响。

10.1.3应设置必要的具有警示和引导功能的安全标志灯。

健康舒适

10.2.1建筑照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b)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GB/T20145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c)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GB/T31831的规定。

10.2.2地下车库应设置与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联动的自动控制排风系统。

生活便利

10.3.1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

碍汽车停车位。

10.3.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10.3.3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资源节约

10.4.1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不高于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

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10.4.2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10.4.3应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及节能控制措施。照明产品、三相配电变压器等设备应满足GB30255、

GB20052等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环境宜居

对柴油发电机等装置产生的烟气、噪声、污染物等污染源应采取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

放的要求。

1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一般规定

11.1.1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通过建筑施工图审查。

11.1.2设计变更不应降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当设计变更涉及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条款时,在实施前应

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11.1.3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对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技术交底;施工

单位应在建筑施工方案中纳入绿色建筑施工的要求。

11.1.4绿色建筑工程应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11.1.5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在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且绿色建筑相关的检测报告及现场检查

核查合格后编制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验收信息表内容和要求参照附录B。

11.1.6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以下规定:

a)绿色建筑的专业验收内容与相关分部分项验收同步进行;

b)绿色建筑相关检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并出具检测报告;

c)绿色建筑现场检查项目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

验收;

7

DB42/T1319—2021

d)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出具自评报告,监理单位出具评估报告,设计单位出具评价意

见;

e)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其他相关

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f)验收未通过的,由建设单位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11.1.7绿色建筑工程竣工时应提供以下归档资料,并纳入竣工验收技术档案:

a)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及相关附件资料;

b)绿色建筑验收施工单位自评报告、监理单位评估报告和设计单位评价意见;

c)其他对工程验收有影响的技术资料。

11.1.8对于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应交付使用。

验收内容及方法

11.2.1场地规划专业验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场地规划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设计章节条款号验收内容及方法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室外环境场坪绿化分部⑴景观设计竣工图;

验收内容⑵种植植物品种数量清单;

⑶植物订购合同和出圃证明。

检查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和电磁辐射检测报告以及其他特殊场地需提供的相关检

5.1安全耐久5.1

测报告。

5.2.1检查无障碍设施重点部位实景影像资料。

5.2生活便利5.2.2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公共交通分析报告,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5.2.3检查非机动车、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影像资料。

5.3.1设计审查阶段检查日照模拟分析报告,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5.3.2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场地热环境计算报告,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5.3.3检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5.3环境宜居5.3.4检查吸烟区标识设置及周边环境的影像资料。

5.3.5检查垃圾容器及收集点影像资料。

5.3.6在室外环境场坪绿化分部工程中验收。

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和场地大于10hm2项目

5.3.7

的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报告,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11.2.2建筑专业验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建筑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设计章节条款号验收内容及方法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内容⑴建筑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说明、平立面图、构造节点详图、节能计算书等);

⑵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等节能工程材料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建筑装饰装修分部验收⑴建筑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说明、平立面图、构造节点详图、节能计算书等);

内容⑵材料进场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⑶外墙防水子分部验收。

8

DB42/T1319—2021

表2建筑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续)

设计章节条款号验收内容及方法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⑴建筑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构造节点详图、节能计算书等);

屋面工程分部验收内容

⑵材料进场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⑶屋面防水与密封子分部验收。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⑴结构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变更、会议纪要等);

主体结构分部验收内容

⑵对围护结构、外部设施的防护要求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进行验收;

⑶对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进行验收。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内容⑴结构专业基础竣工图纸;

⑵地下防水子分部验收。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内容⑴暖通空调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说明、设备表、风系统图、平面图等);

⑵排风系统子分部验收污染源空间的排风情况。

涉及到安全、耐久和防护的内容在主体结构分部验收,现场检查外部设施检修和维护条件影

6.1.1

像资料。

6.1.2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验收。

6.1.3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验收。

6.1安全耐久

6.1.4在屋面分部、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中验收。

6.1.5检查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的影像资料。

6.1.6检查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设置影像资料。

6.2.1检测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

6.2.2检查禁烟标识设置影像资料。

6.2.3检测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

6.2.4检测构件隔声性能和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6.2健康舒适6.2.5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6.2.6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6.2.7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计算书,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6.2.8设计审查阶段检查排气道设置情况,验收时在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

设计审查阶段住宅建筑检查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比例计算书;公共建筑检查主要

6.2.9

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计算书,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6.3.1检查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影像资料。

6.3生活便利6.3.2检查自行车停车位影像资料。

6.3.3检查建筑无障碍设施、阳角等重点部位的影像资料。

6.4.1评估建筑物整体节能情况,出具建筑能效测评报告。

6.4资源节约6.4.2设计审查阶段检查装饰构件功能说明书及造价比例计算书,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6.4.3检查电梯与自动扶梯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6.5环境宜居6.5检查导向和定位标识系统设置相关影像资料。

11.2.3结构专业验收应符合表3的规定。

9

DB42/T1319—2021

表3结构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设计章节条款号验收内容及方法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⑴结构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变更、会议纪要等);

主体结构分部验收内容⑵工程材料进场使用记录;

⑶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子分部工程中,对钢筋或钢材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验收;

⑷对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进行验收。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内容⑴结构专业基础竣工图纸;

⑵对混凝土基础钢筋的使用情况进行验收。

7.1.1设计审查阶段检查结构设计计算书及建筑物可靠性管理要求,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7.1安全耐久

7.1.2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验收。

7.2.1设计审查阶段检查建筑形体规则性判断报告,验收时不再另做要求。

7.2资源节约7.2.2检查就近选材应用比例证明材料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采购合同及进场使用记录。

7.2.3在主体结构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中验收。

11.2.4暖通专业验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暖通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设计章节条款号验收内容及方法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⑴暖通空调专业竣工图纸(包含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设备表、风系统图、水系统

图、平面图、暖通空调冷热源机房、计量及其控制原理图、各类计量表计的设置要求及

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内容位置等);

⑵主要功能房间暖通空调系统的末端控制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书;

⑶对通风与空调设备及附属设施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进行验收;

⑷排风系统子分部验收污染源空间的排风情况。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验收资料:

⑴建筑设备自控系统的设计说明、系统图、监控点位表、平面图、原理图等竣工设计文

智能建筑分部验收内容

件;

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子分部验收。

8.1.1在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

8.1安全耐久检查建筑内部暖通空调设备基础及附件和管道的支吊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施工记录和相

8.1.2

关影像资料。

8.2.1设计审查阶段检查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验收时在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

8.2.2检测典型房间空调使用期间室内温湿度、新风量和二氧化碳浓度。

8.2健康舒适8.2.3在通风与空调分部验收。

8.2.4检查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相关影像资料。

8.2.5检测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

8.3生活便利8.3在智能建筑分部验收。

8.4.1检查冷源设备的型式检验报告。

设计审查阶段检查暖通设计计算书、过渡空间温度控制策略等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