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776.1-2023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第1部分:评价规范
DB52/T 1776.1-2023 Quality Level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art 1: Evaluation Standards
基本信息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01
CCSB10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776.1—2023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1部分:评价规范
Evalua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s-
Part1:Evaluationstandard
2023-12-04发布2024-03-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776.1—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资料收集与分析.....................................................................4
6评价单元与指标区...................................................................4
7评价指标体系.......................................................................4
8评价指标赋值.......................................................................5
9划定等别...........................................................................5
10产能核算..........................................................................9
11成果编制及验收....................................................................9
附录A(资料性)资料收集............................................................11
附录B(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速查....................................................12
附录C(规范性)记分规则表..........................................................31
附录D(资料性)外业调查表..........................................................46
附录E(规范性)指定作物相关参数....................................................47
附录F(规范性)等别划分标准........................................................48
I
DB52/T1776.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2/T1776《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第1部分。DB52/T177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评价规范;
——第2部分:数据库要求;
——第3部分:制图规范。
本文件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忠斌、田康、陈洋、张慧、叶玮、蒙友波、谢慧、罗礼秋、黄会前、胡震、
熊伟、黄康江、李美、陈啟英、唐书朋、田山、廖艳梅、潘翠宁、冯丽、李鸿运。
II
DB52/T1776.1—2023
引言
为全面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质量等别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耕地,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统一耕
地质量等别评价程序和方法,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特制定本文件,拟由三个部分组
成。
——第1部分:评价规范。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总体原则和相关规则。
——第2部分:数据库要求。目的在于规范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数据库建设及管理要求。
——第3部分:制图规范。目的在于规范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相关图件的制作。
III
DB52/T1776.1—2023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1部分: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总体要求、资料收集与分析、评价单元与指标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赋值、划定等别、产能核算、成果编制及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
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DB52/T1776.2-2023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2部分:数据库要求
DB52/T1776.3-2023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3部分:制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231-2003、GB/T21010-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耕地cultivatedland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3.2
耕地质量等别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s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耕地质量等别。
3.3
国家自然等别nationalphysicalqualitygrade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光温、气候资源条件和土地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
地质量综合评定,按照统一的划分标准,划分出的耕地质量等别。
3.4
国家利用等别nationalutilizationqualitygrade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
质量综合评定,按照统一的划分标准,划分出的耕地质量等别。
3.5
国家经济等别nationaleconomicalqualitygrade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
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质量综合评定,按照统一的划分标准,划分出的耕地质量等别。
1
DB52/T1776.1—2023
3.6
评价单元assessmentunit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基本空间单元,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
3.7
基准作物criterioncrop
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省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3.8
指定作物appointmentcrop
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3.9
指标区factorindexarea
对区域内决定耕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
是区别于其他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3.10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light-temperature(climatic)potentialproductivity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他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资源
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
作物的理论产量。
4总体要求
4.1原则
4.1.1统一控制原则
评价采用的指标区、耕作制度、评价参数、指标体系等,应符合本文件。
4.1.2可比性原则
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等别与周边同地类耕地的质量等别具有可比性。
4.2评价流程
评价流程见图1。
2
DB52/T1776.1—2023
图1评价流程图
3
DB52/T1776.1—2023
4.3数据库要求
数据库建设应符合DB52/T1776.2-2023的规定。
4.4制图规范
制图应符合DB52/T1776.3-2023的规定。
5资料收集与分析
5.1资料收集
收集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状况、经济状况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见附录A。
5.2资料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核实,核实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计量单位统一性等,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
或个别异常值应校正或剔除,对不能满足评价的应做好记录,并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6评价单元与指标区
6.1划分评价单元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根据耕地现状数据确定评价单元。
6.2确定指标区
指标区划分为川鄂湘黔浅山区、贵州高原区和滇黔高原山区。指标区见附录B中表B.1。
7评价指标体系
7.1确定耕作制度
7.1.1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马铃薯。
7.1.2标准耕作制度
评价单元的标准耕作制度见附录B中表B.2。
7.2确定评价参数
7.2.1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评价单元所在行政区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见附录B中表B.3。
7.2.2产量比系数
评价单元所在指标区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见附录B中表B.4。
4
DB52/T1776.1—2023
7.2.3土地利用系数
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a)直接查找:通过空间位置查找评价单元所在行政区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系数
取值见附录B中表B.5;
b)计算确定:对于完成土地整治区域,可依据土地整治后的作物产量水平计算确定。
7.2.4土地经济系数
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a)直接查找:通过空间位置查找评价单元所在行政区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土地经济系数
取值见附录B中表B.6;
b)计算确定:对于完成土地整治区域,其原土地经济系数不足以反映整治后耕地经济水平的,
可依据土地整治后的作物产量-成本指数计算确定。
7.3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7.3.1水田和水浇地指标选取
7.3.1.1水田、水浇地指标包括: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
层距地表深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地形坡度和海拔。
7.3.1.2水田、水浇地的评价记分规则表见附录C中表C.1~C.7。
7.3.2旱地指标选取
7.3.2.1旱地指标包括: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pH
值)、地形坡度、海拔、地表岩石露头度。
7.3.2.2旱地的评价记分规则表见附录C中表C.8~C.15。
8评价指标赋值
8.1评价单元赋初始值
依据资料分析结果,以评价单元为基础,通过查找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参数(见附录B)和评价记分
规则表(见附录C),对评价单元赋初始值。
8.2外业补充调查
针对指标因素值缺失或不合理部分,通过外业补充调查获取。外业调查表见附录D。
9划定等别
9.1计算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采用加权平均法,评价单元内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按公式(1)计算:
m
kfijk
k1
CLij·····································································(1)
100
5
DB52/T1776.1—2023
式中:
CLij——评价单元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i——评价单元;
j——指定作物;
k——评价指标;
m——评价指标数目;
ωk——指标权重;
fijk——第i个评价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指标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0~100]。
9.2划定国家自然等别
9.2.1计算指定作物自然等指数
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푅=퐶×훼×훽
Rij——第i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
αij——第j种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βj——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9.2.2计算评价单元自然等指数
自然等指数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푅=∑푅
Ri——第i个评价单元的自然等指数。
9.2.3计算国家自然等指数
国家自然等指数按公式(4)计算:
=······························································(4)
式中:푅푅×1.2776−221.232
R——国家自然等指数。
9.2.4国家自然等别划分
国家自然等别划分见附录F中表F.1。
9.3划定国家利用等别
9.3.1查找或计算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9.3.1.1查找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按本文件7.2.3a)直接查找规定。
9.3.1.2计算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符合本文件7.2.3b)计算确定规定的,按公式(5)计算:
6
DB52/T1776.1—2023
········································································(5)
,
式中:퐾=
Kl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正常投入下的单产,作物实际单产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测
产确定;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省内分区最高单产,指定作物省内分区最高单产见附录E表E.1。
9.3.1.3确定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依据初步测算结果,与评价单元原土地利用系数比对,采用邻近最大系数值,作为本评价单元指定
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9.3.2计算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
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按公式(6)计算:
········································································(6)
式中:푌=푅×퐾
Yij——第i个评价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
9.3.3计算评价单元利用等指数
利用等指数按公式(7)计算:
·············································································(7)
式中:푌=∑푌
Yi——第i个评价单元利用等指数。
9.3.4计算国家利用等指数
国家利用等指数按公式(8)计算:
······························································(8)
式中:푌=푌×0.6986+104.952
Y——国家利用等指数。
9.3.5国家利用等别划分
国家利用等别划分见附录F中表F.2。
9.4划定国家经济等别
9.4.1查找或计算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9.4.1.1查找土地经济系数
按本文件7.2.4a)直接查找规定。
9.4.1.2计算土地经济系数
9.4.1.2.1计算“产量-成本”指数
7
DB52/T1776.1—2023
用按规定获取的投入、产出数据,分评价单元按公式(9)计算:
·············································································(9)
式中:훼=
a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单位为kg/元;
2
Y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单位为kg/hm;
2
C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hm。
9.4.1.2.2测算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按公式(10)计算:
··········································································(10)
式中:퐾=
Kc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Aj——评价单元所在指标区第j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最大值,各指标区指定作物的
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见附录E表E.2。
9.4.1.2.3确定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依据初步测算土地经济系数结果,与评价单元原土地经济系数比对,采用邻近最大系数值,作为本
评价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9.4.2计算指定作物经济等指数
指定作物经济等指数按公式(11)计算:
······································································(11)
式中:퐺=푌×퐾
Gij——第i个评价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经济等指数。
9.4.3计算评价单元经济等指数
经济等指数按公式(12)计算:
··········································································(12)
式中:퐺=∑퐺
Gij——第i个评价单元的经济等指数。
9.4.4计算国家经济等指数
国家经济等指数按公式(13)计算:
·····························································(13)
式中:퐺=퐺×0.7542+294.2
G——国家经济等指数。
9.4.5国家经济等别划分
国家经济等别划分见附录F表F.3。
8
DB52/T1776.1—2023
9.5计算平均耕地质量等别
采用面积加权计算平均耕地质量等别,按公式(14)计算:
·····································································(14)
∑×
式中:퐾=∑
K——评价范围内平均耕地质量等别;
n——评价范围内评价单元总个数;
Si——第i个评价单元的耕地面积。
10产能核算
10.1耕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耕地可实现产能按公式(15)计算:
··························································(15)
式中:P=(퐷−퐾)×퐿×15×100
P——评价范围内耕地可实现产能,单位:kg;
D——产能计算常数,D=16;
2
L——评价范围内耕地总面积,单位:hm。
10.2新增耕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新增耕地可实现产能核算按公式(16)、(17)、(18)计算:
·······································································(16)
······················································(17)
푃=푃+푃
···················································(18)
푃=(퐷−퐾)×푆×15×100
式中:푃=퐾−퐾×푆×15×100
Pi——新增耕地可实现产能,单位:kg;
Pxz——新增耕地增加的可实现产能,单位:kg;
Ptz——提质改造耕地增加的可实现产能,单位:kg;
D——产能计算常数,D=16;
Kxz——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2
Sxz——新增耕地面积,单位:hm;
Ktzq——提质改造前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Ktzh——提质改造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2
Stz——提质改造耕地面积,单位:hm。
11成果编制及验收
11.1成果编制
11.1.1文字成果
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分析报告。
9
DB52/T1776.1—2023
11.1.2图件成果
包括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图、评价指标专题图、评价参数专题图、其他图件。
11.1.3表格成果
包括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表格成果。
11.1.4数据库成果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数据库。
11.1.5其他成果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补充的其他成果。
11.2成果验收
成果验收参照GB/T28407的规定。
10
DB52/T1776.1—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资料收集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基础资料收集见表A.1。
表A.1资料收集
类别类型内容
地形条件海拔、地形坡度等。
土壤酸碱度(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剖面
土壤条件
构型、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等。
自然条件
农田基本建设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
农业气候补充资料农作物播种和收获日期、月平均降水量、积温等。
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农业生产实
利用状况生产利用
测资料,农业技术实验资料,评价单元土地利用条件等。
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单位
经济状况投入产出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
和农产品价格等。
图件资料图件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国土变更调查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
年度内土地整治项目、开发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农田
土地整治区域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的可研、设计
和竣工验收资料。
其他资料
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年度内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
利建设等项目资料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农业区划、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业统计、当地农产品市场价格等
其他基础资料
资料。
11
DB52/T1776.1—2023
B
B
附录B
(规范性)
评价指标体系速查
B.1指标区
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区见表B.1。
表B.1指标区
指标区名称指标区
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碧江区、万山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思南县、
川鄂湘黔浅山区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岑巩
县、镇远县、施秉县、三穗县、天柱县、剑河县、台江县、凯里市、雷山县、榕江县、
从江县、黎平县、锦屏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湄潭县、余庆县、七星关区、金沙县、大方县、纳雍县、
织金县、黔西市、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观山湖区、
乌当区、白云区、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瓮安县、福泉市、贵定县、龙
贵州高原区里县、都匀市、惠水县、长顺县、麻江县、丹寨县、黄平县、钟山区(含飞地)、水
城区、六枝特区、盘州市、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贞丰县、册
享县、望谟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
治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
滇黔高原山区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B.2标准耕作制度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是指种植制度,由于各地用养地方式各异,标准耕作制度存在
差异,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见表B.2。
表B.2标准耕作制度
市州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标准耕作制度熟制
520102
推荐标准
- HG/T 4708-2014 C.I.酸性红57 2014-12-24
- JC/T 2297-2014 建筑材料及构件复合环境试验 人工光源辐照—雨雪冰冻试验方法 2014-12-24
- MZ/T 057-2014 中国福利彩票预制票据 2014-12-26
- HG/T 4769.3-2014 颜料和体质颜料 增塑聚氯乙烯中着色剂的试验 第3部分:白色颜料相对消色力的测定 2014-12-24
- HG/T 3316-2014 氯丁二烯橡胶CR 244 2014-12-24
- HG/T 4761-2014 水性聚氨酯涂料 2014-12-24
- HG/T 4776-2014 4-(4-丙基环己基)苯酚 2014-12-24
- HG/T 4794-2014 工业用1,1,1-三氟乙烷(HFC-143a) 2014-12-24
- HG/T 4778-2014 工业用乙酸正丙酯 2014-12-24
- HG/T 3130-2014 电子自动定量包装机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