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WS/T 680-2020 Guidelines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during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to Sudden Poisoning Incidents

行业标准-卫生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680-2020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卫生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6-10
实施日期
2020-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卫生健康委员会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第1页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第2页
WS/T 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7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Guidelinesofpersonalprotectionforhealthemergencydisposalpersonnelin

respondingtopoisoningincidents

2020-06-10发布2020-12-01实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WS/T68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周静、丁松涛、郎楠、袁媛、孙承业、张宏顺、李颖、王东、郭翔、王世松、金

焱、范达、贾超云、王如刚、李明。

I

WS/T680—2020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现场分区和分级防护的方法,以及个体防护决策和管

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及人员运用

和管理个体防护装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T24536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突发中毒事件poisoningincidents

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3.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healthemergencydisposalpersonnel

突发事件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参与现场调查、检测鉴定及救治等处置的人员。

3.3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healthemergencydisposalagency

依法设立的从事卫生应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4基本要求

4.1卫生应急处置机构

1

WS/T680—2020

4.1.1应建立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在作业环境及应急救援

活动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管理,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处置工作和使用人员安全。

4.1.2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2卫生应急处置人员

4.2.1应具备个体防护装备运用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安全完成现场作业任务。

4.2.2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应2人或2人以上协同进行,现场必须有监护人员。

4.2.3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考虑风向,安排在上风向作业。

4.2.4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注意有毒物质扩散影响及处置伤员时可能引起的二次(次生)污染,

及时调整防护决策。

4.2.5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完成后应将个体防护装备放入指定容器内,按要求洗消和维护。

5现场危险度分级和现场分区

5.1现场危险度分级

5.1.1总则

按照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现场情况,结合化学物的毒性、暴露水平及事件特点等因素,按表1将现

场危险度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

表1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

毒性a暴露水平b

危险度人员或动物再次发生经口中毒

剧毒或中等毒或恐怖事件

分级致癌性高低中毒死亡的可能性事件

高毒低毒

√√

√√

一级√

√√

√√

二级

√√

三级

√√

注:同一行两个“√”表示应同时存在的因素。

a毒性依据GB20592

b高暴露水平指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环境,依据GB/T18664判断IDLH环境,低暴露水平指非IDLH环境。

5.1.2危险度一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一级:

a)剧毒或高毒,且高暴露水平;

b)高暴露水平,且具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c)恐怖类中毒事件;

d)高暴露水平,且有人员或动物中毒死亡;

e)毒物具有致癌性。

2

WS/T680—2020

5.1.3危险度二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二级:

a)剧毒或高毒,且低暴露水平;

b)中等毒或低毒,且高暴露水平。

5.1.4危险度三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三级:

a)经口中毒事件;

b)中等毒或低毒,且低暴露水平。

5.2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5.2.1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应辨析现场分区(见图1)情况,选配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开展工

作。具体分区如下:

a)热区:按照GB/T18664规定的IDLH环境或突发中毒事件危险度一级和二级的现场核心区域,

区域范围通过实时监测或模型分析确定;

b)温区:紧挨热区外的区域,危害因数大于等于1或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的区域且非IDLH环境;

c)冷区:是热区和温区以外的区域,没有受到有毒物质沾染或沾染浓度不能形成危害的区域。

图1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5.2.2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应根据事件危害水平、人员可能受到伤害的风险及气象条件等综合评判,

确定卫生应急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

6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

6.1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见表2。

3

WS/T680—2020

表2各等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表

防护等级

B级C级

A级D级

B1级B2级C1级C2级

IDLH呼吸危害IDLH呼吸IDLH呼吸非IDLH非IDLH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

通过皮肤吸收的气体危害危害水平的呼吸水平的呼吸准规定的浓度限值且无

防护

或蒸气腐蚀性皮缺氧环境危害危害皮肤危害

作用

肤危害无皮肤危皮肤危害无皮肤危

害害

呼携气式呼吸器携气式呼吸器全面罩过滤式呼吸防护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

吸用品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罩

个防吸器

体护

防气密型防护服喷射液体颗粒物防泼溅液体颗粒物防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

护皮防护服护服防护服护服服

装肤化学防护乳胶手套化学防护乳胶手套乳胶手套

备防手套手套

护化学防护化学防护

靴靴

安全帽安全帽安全帽安全帽

通讯器材通讯器材通讯器材半面罩过滤式呼吸器

选配

制冷背心制冷背心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防护眼罩

器材

化学防护靴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化学防护手套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携气式呼吸器携气式呼吸器过滤元件无明显限制

主要

热和体力负荷热和体力负荷热负荷

限制

作业效能作业效能作业效能

6.2根据现场危害情况评估结果,选配器材,应考虑装备与任务、装备与人员、装备与装备、装备与

作业环境之间的匹配性。

6.3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使用密合性面罩应经过适合性检验,确认匹配性,每年一次,如更换产品应重

新进行检验。适合性的检验方法按照GB18664的规定。

6.4对皮肤危害的化学物暴露应进行皮肤防护,需要皮肤防护的化学物参见附录A。

7防护决策及配置

7.1决策流程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见图2。

4

WS/T680—2020

图2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

7.2防护决策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见表3。

表3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

热区温区

危险度存在通过皮冷区

腐蚀性皮肤存在皮肤损无皮肤存在皮肤无皮肤

肤吸收的气

损害害损害损害损害

体或蒸气

5

WS/T680—2020

一级AB1B1B2C1C2D

高毒或剧毒且

AB1C1C2C1C2D

暴露水平低

二级

中等毒或低毒

AB1B2C2C1C2D

且暴露水平高

三级————C1C2D

如C1级或C2防护中无适合过滤元件,应使用B1级防护(腐蚀性皮肤损害)或B2级防护(无皮肤损害)。冷区如可

能二次接触污染物,应提高相应的防护等级。

7.3个体防护配置

7.3.1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职责任务、工作区域和防护等级,见表4。

表4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职责任务、工作区域和防护等级

工作区域防护等级

职责任务备注

热区温区冷区A级B级C级D级

现场指挥——√———√—

现场采样、快速检测√√√√√√√—

现场调查——√——√√—

样品运输——√——√√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实验室分析——√√√√√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健康监护——√———√—

应急人员洗消—√√√√√√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污染物处理——√√√√√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现场执法——√———√—

检伤分类——√√√√√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现场伤员洗消——√√√√√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现场紧急医学处理——√√√√√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6

WS/T680—2020

伤员转运——√——√√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院内二次洗消——√√√√√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注:“√”表示符合此类情况

7.3.2卫生应急处置人员根据突发中毒事件性质、危险度等级、任务分工确定其工作区域(热区、温

区、冷区),选择不同的个体防护装备。

7.3.3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要求见附录B。

7.3.4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示例参见附录C。

8个体防护管理

8.1培训

8.1.1培训内容

机构应定期对从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

a)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

b)机构个体防护相关管理规定;

c)毒物的种类、理化性质、毒性、中毒临床表现和健康危害及基本急救处置等相关知识;

d)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评估和现场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e)个体防护装备的防护原理、组成、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f)个体防护装备的选配、使用、维护与储备的要求和方法,个体防护装备穿脱顺序见附录D;

g)个体防护装备综合运用技能和方法。

8.1.2培训效果

培训后应评估个体防护培训效果,使用人员应达到以下要求:

a)掌握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b)掌握选择、佩戴、脱除、使用和检测维护个体防护装备的知识和技能;

c)具备在防护条件下安全实施处置作业的能力;

d)掌握个体防护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8.2健康管理

8.2.1应建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健康管理档案,包括体检报告、健康评估、现场处置及

个体防护情况记录等。

8.2.2宜定期对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能力进行医学评估,至少每年一次。

8.2.3在处置过程中宜对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生理动态评估。

8.2.4应对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职业、生活方式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营

养干预、体能干预和心理干预。

8.3装备管理

8.3.1装备配备

7

WS/T680—2020

机构应根据任务、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特征、人员数量等确定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种类和数量。根

据个体情况配备适合型号,注意不同类型个体防护装备之间的匹配性,过滤元件宜选用多功能和综合防

护的产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分队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见附录E。

8.3.2装备档案

应建立个体防护装备相关档案,包括:

a)个体防护装备清单,宜包括个体装备储存位置、购买时间、品牌、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

效期、数量等;

b)个体防护装备出入库记录;

c)个体防护装备维护保养、报废记录,宜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日期、有效期、报

废日期等;

d)使用人员适合性检验记录;

e)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记录。

8.3.3装备维护

8.3.3.1机构应定期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8.3.3.2按照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说明书,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实施检查和维护,对使用说明书未包括的

内容,应向生产者或经销者咨询。

8.3.3.3个体防护装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8.3.3.4个体防护装备检查过程中发现失效应按废弃处理。

8.3.3.5呼吸防护用品的维护按照GB/T18664规定执行。

8.3.3.6化学防护服的维护按照GB/T24536定执行。

8.3.4装备的清洗与消毒

8.3.4.1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后应清洗和消毒。

8.3.4.2对可更换过滤元件的个体防护装备,清洗前应将过滤换元件取下。

8.3.4.3应按使用产品说明书要求清洗个体防护装备,如有污染物宜交付专业技术机构清洗。

8.3.5储存

8.3.5.1个体防护装备应储存在清洁、干燥、无污染、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的场所。

8.3.5.2应根据个体防护装备产品说明存放。

8.3.5.3个体防护装备宜储存在封闭包装内。

8.3.5.4个体防护装备应处于可用状态,标识清楚,方便取用。

8.3.5.5已使用和未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宜分开存放。

8.3.6废弃管理

8.3.6.1已使用的防毒过滤元件宜按一次性用品废弃处理。

8.3.6.2个体防护装备应按照装备说明书或相关要求废弃。

8

WS/T680—2020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

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见表A.1。

表A.1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

序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CAS号危害

有毒,肝;中枢神经系统;消化

11,1,2,2一tetrachloroethane1,1,2,2一四氯乙烷79一34一5

系统

21.1.2一trichloroethane1.1.2一三氯乙烷79一00一5有害,中枢神经系统;肝

31,1一dimethylhydrazine1,1一二甲基肼57一14一7刺激性;肿瘤

41,3一dichloropropene1,3一二氯丙烯542一75一6刺激性

cis一1,4一dichloro一2一

51,4一二氯一2一丁烯1476一11一5癌;刺激性

butene

62,4,6一trinitrotoluene(TNT)2,4,6一三硝基甲苯118一96一7刺激性;肝;血液

72一butoxyethanol(EGBE)2一丁氧基乙醇111一76一2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82一chloropropionicacid2一氯丙酸598一78一7刺激性;生殖系统

92一diethylaminoethanol2一二乙氨基乙醇100一37一8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2一ethoxyethanol(cellosolve

102一乙氧基乙醇110一80一5生殖系统

acetate)

2一methoxyethanol(methyl

112一甲氧基乙醇109一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