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

DB34/T 4098.1-2022 Recycl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Road Materials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Part 1: Waste Treatment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098.1-202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9
实施日期
2022-04-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文前页预览

DB34/T 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第1页
DB34/T 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第2页
DB34/T 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或在线预览全文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市华通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安徽省宏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cyclingBuildingSolidWasteasRoadMaterialin

HighwayEngineeringPart1:SolidWasteTreatment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098.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DB34/T4098《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DB34/T4098分

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固废处理;

——第2部分:路基工程;

——第3部分:路面基层;

——第4部分:路面面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

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市华通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安徽省宏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修和、张玉斌、王祥彪、王春红、牛京涛、任园、鲍世辉、方肖立、陈为成、

周有本、彭介陶、邱维娟、蒋斌、肖必忠。

I

DB34/T4098.1—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1部分:固废处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的一般规定、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流程、场地建设、建筑固废

收集、运输与堆放、建筑固废加工、技术要求、固废再生料检验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路基、路面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517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CJJ/T13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

JTG/T2321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固废BuildingSolidWaste

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工程建设活动中产生的水泥混凝土、砖、杂物等固体废弃物,不包含

渣土及废旧沥青混合料。

3.2

杂物Impurities

建筑固废中可利用的碎砖块、碎混凝土块、砂石等以外的物质。

3.3

轻物质Lightimpurities

建筑固废中密度较小的杂物,包括塑料、木块、布片、纸屑等。

3.4

预处理Pretreatment

建筑固废单级或多级破碎前,进行的分类、粗破和人工分拣等处理过程。

3.5

固废再生料BuildingSolidWasteRecycledmaterials

建筑固废经破碎、筛分等加工后,制得满足一定技术要求的道路建筑材料。

3.6

再生粗集料RecycledCoarseAggregate

1

DB34/T4098.1—2022

粒径大于4.75mm的固废再生料。

3.7

再生细集料RecycledFineAggregate

粒径不超过4.75mm的固废再生料。

4一般规定

4.1应对建筑固废料源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察,并对选用的建筑固废进行取样试验。

4.2在生产加工前应排除污染严重或腐蚀严重的建筑固废。源自医院、化工厂等的建筑固废,应符合

国家和行业有关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

4.3建筑固废收集、运输、处置等全过程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及有害物质。

4.4建筑固废应按不同的来源、种类、性质进行分类堆放、分别处理。废旧混凝土类固废再生料宜用

于路面工程及小型构造物,含废旧砖块类固废再生料宜用于路基工程。

4.5杂物可根据其类别及性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4.6建筑固废运输、堆放、加工应满足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4.7建筑固废处理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CJJ/T134、JTG/T2321的相关规定。

4.8应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好企业安全生

产管理和人员安全防护等工作。

5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流程

5.1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流程见图1。

场地建设

建筑固废收集、运

输与堆放

建筑固废加工

固废再生料检验

工程应用

图1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流程

6场地建设

2

DB34/T4098.1—2022

6.1建筑固废加工场地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相关规划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2建筑固废加工场区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的建筑固废现状和工程需求,结合经济性、可行性等因

素确定。加工场区应包括建筑固废堆放区、加工区、固废再生料堆放区、办公生活区等。

6.3场地建设应根据建筑固废物料特性、资源化利用工艺、产品形式与出路等综合确定,可分为固定

式和移动式两种。用于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小型构造物时,宜采用固定式;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移动式现场

加工。

6.4固定式加工场区应满足消防需求,道路的设置应满足交通运输需求,并应与场区竖向设计、绿化

及管线敷设相协调。

6.5移动式加工区选址应于建设现场就近设置,满足设备安装快、流转路径短、灵活机动的特点。

6.6建筑固废加工场地应中心高、四周低,横坡不宜小于1.5%。

6.7场区总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减少建筑固废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粉尘、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建筑固废收集、运输与堆放

7.1建筑固废宜就地回收和利用,回收的建筑固废应除去草皮、树根、腐殖质等杂物。

7.2运输工具、方式及路线应满足地方相关规定。

7.3运输过程中建筑固废不得裸露和散落。

7.4建筑固废宜设棚堆放,条件不具备时可露天堆放,但应做好临时覆盖等环保措施。

7.5建筑固废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m。当超过3m时,应进行堆体和地基稳定性验算,当堆放场地附

近有挖方工程或临空面时,还应进行临空面稳定性验算。

7.6建筑固废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地坪不小于15cm,堆放区场地应满足雨水导排要求。

8建筑固废加工

8.1加工设备

8.1.1建筑固废加工设备含给料、物料输送、破碎、分选、筛分、除尘系统,各工序配置应根据场地

特点、产量、料源特性、固废再生料用途确定。

8.1.2给料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给料系统宜包括受料斗、给料机、辅助设施等。

b)受料斗的进口宽度与容积应满足给料设备的卸料要求,充分考虑粒径、杂物等因素,防止堵

料。

c)给料设备应具备预筛分功能。

8.1.3物料输送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工艺布置、物料性质、输送能力、输送距离、输送高度等因素确定。

宜增加人工分拣专用输送带,分拣时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8.1.4破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建筑固废原料特性与使用要求,合理制定破碎和筛分工艺组合,满足产能与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