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98.2-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路基工程

DB34/T 4098.2-2022 Recycl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Road Materials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Part 2: Subgrade Engineering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098.2-202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9
实施日期
2022-04-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098.2—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路基工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cyclingBuildingSolidWasteasRoadMaterialin

HighwayEngineeringPart2:SubgradeEngineering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098.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DB34/T4098《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DB34/T4098分

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固废处理;

——第2部分:路基工程;

——第3部分:路面基层;

——第4部分:路面面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

徽华通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洪强、余跃、张玉斌、司倩、沈守涛、陈修和、王春红、牛京涛、任园、鲍

世辉、方肖立、陈为成、周有本、彭介陶、郑国强。

I

DB34/T4098.2—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路基工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在路基工程中应用的一般规定,材料要求,材料组成设计,

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水泥混凝土小型构造物等路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E4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Cementfly-ashrecycledmaterialpile

采用一定比例的水泥、粉煤灰、固废再生料等拌和后,现场灌注而成的桩体。

4一般规定

固废再生料规格应满足本标准第1部分9.2条的相关规定。

固废再生料运输时,应采取覆盖措施。

固废再生料应按类别、规格分开堆放。

固废再生料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测,不同批次材料应分别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总结施工工艺主要参数。

固废再生料用于地基处理时,宜用于抛石挤淤、再生料粒料桩及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等。

1

DB34/T4098.2—2022

抛石挤淤适用于淤泥厚度小于3m的软弱地基处理;再生料粒料桩宜用于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

15kPa的软弱地基处理;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宜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软弱地基。

固废再生料应用于路基工程应符合现行JTGD30、JTG/T3610、CJJ194的相关要求。

5地基处理

材料要求

5.1.1抛石挤淤用固废再生料宜采用粗破后的旧水泥混凝土块,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抛石挤淤固废再生料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粒径要求(mm)300-500挑拣测量

饱和抗压强度(MPa)≥30JTGE41T0221

5.1.2再生料粒料桩、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用固废再生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桩体固废再生料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轻质杂物含量(%)≤1《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

砖含量(%)≤40《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

压碎值(%)≤40JTGE42T0316

不均匀系数≥5JTG3430

5.1.3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材料要求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应根据施工方法,选择合理的骨料级配和最大粒径。

b)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42.5MPa。

c)宜选用Ⅲ级以上粉煤灰。

材料组成设计

5.2.1抛石挤淤固废再生料粒径宜大于300mm,粒径小于300mm时,其含量不得超过20%。

5.2.2抛石挤淤固废再生料的强度不得低于本文件表1规定。

5.2.3再生料粒料桩成桩材料以粒径20-40mm的固废再生料为主,固废再生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

mm。

5.2.4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固废再生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5.2.5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配合比应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和桩体的设计强度确定。桩体的设计强度

应取28d无侧限抗压强度。

施工工艺

5.3.1抛石挤淤

5.3.1.1当下卧地层平坦时,应沿道路中线向前呈三角形抛填,再渐次向两旁展开,将淤泥挤向两侧。

5.3.1.2当下卧地层具有明显横向坡度时,应从下卧层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

投不少于2m宽,形成平台顶面。

2

DB34/T4098.2—2022

5.3.1.3在抛石高出水面或淤泥面后,应在抛填顶面设置50cm厚过渡层,过渡层宜采用粒径为150-

300mm的固废再生料铺筑,并采用重型机具碾压密实。

5.3.2桩类地基

5.3.2.1再生料粒料桩

5.3.2.1.1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当成桩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设计与

施工有关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或改变设计。

5.3.2.1.2再生料粒料桩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间隔跳打。当邻近既有建筑物施工时,应背离建筑物方向

进行。

5.3.2.2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

5.3.2.2.1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强度试验。当成桩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设计与

施工有关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或优化设计。

5.3.2.2.2混合料应严格按照成桩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

5.3.2.2.3再生料水泥粉煤灰桩宜按隔桩跳打的顺序施工。施打新桩与已打桩间隔的时间不应少于7

d。

施工质量验收

5.4.1抛石挤淤质量验收标准应满足JTGF80/1及CJJ1的要求。

5.4.2再生料粒料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他验收要求应满足JTGF80/1及CJJ1

的规定。

表3粒料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1桩距(mm)±150抽查2%且不少于5点

2桩径(mm)不小于设计值抽查2%且不少于5点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