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43726-202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brushless DC torque motors
基本信息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
2024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成都微精电机股份公司、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政电机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金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精密电机有限公司、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微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淄博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汤普森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江苏上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达兴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沈蕾、谢海东、朱群馨、姚卫梁、王立云、黄海燕、谭金玺、陈政、田晨燕、杜姗、王真、彭声峻、张敏、陈强、严伟灿、何高鹏、梁三增、李中军、姜淑忠、宋龙波、石弘洋、罗修洋、徐东、金龙、周伟刚、徐兆明、桑权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4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16030
CCSK.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forbrushlessDCtorquemotors
2024-03-15发布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7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产业用微特电机及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528)。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成都微精电机股份
:()、
公司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
、、、
公司浙江东政电机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金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精密电机
、、、、
有限公司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卧龙
、、、、
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
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淄博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汤普森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上海马陆日
、、、、、
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江苏上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达兴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蕾谢海东朱群馨姚卫梁王立云黄海燕谭金玺陈政田晨燕杜姗
:、、、、、、、、、、
王真彭声峻张敏陈强严伟灿何高鹏梁三增李中军姜淑忠宋龙波石弘洋罗修洋徐东金龙
、、、、、、、、、、、、、、
周伟刚徐兆明桑权
、、。
Ⅰ
GB/T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以下简称电机的分类与型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
和交付准备
。
本文件适用于自动驾驶方向盘机床转台机器人底座等旋转机构的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包含组
、、(
装式和分装式电动机其他装备中的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参照使用
)。。
本文件与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一起使用各类无
()。
刷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技术指标及附加特殊要求均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
本文件不包含电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要求
。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
环境试验第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和导则长霉
GB/T2423.16—20222:J: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部分按接收质量限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GB/T2828.1—20121:(AQL)
计划
电工术语控制电机
GB/T2900.26
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7345—2008
控制电机基本外形结构型式
/—
GBT73462015
术语和定义
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26。
4分类与型号
41分类
.
电机按结构分为分装式和组装式两类
。
42型号
.
421型号结构
..
电机的型号由机座号产品名称代号性能参数代号和派生代号四部分组成
、、。
产品名称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表示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铝镍钴
a)LW();
表示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稀土
b)LWX()。
1
GB/T43726—2024
示例
:
机座号
422
..
电机的机座号是电机主体的直径不包含安装法兰
,。
423派生代号
..
派生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但不使用字母
A~Z,“I”“O”。
5技术要求
外观
51
.
表面外观
511
..
电机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变形涂覆层不应出现气泡龟裂脱落锈蚀等缺陷颜色应符合
、、、,、、、,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引出线和接线端应完整无损紧固件连接应牢固
,,。
512标志
..
标志形式不可磨灭分装式电机标志无法在电机本体进行标记的应将其标记在产品包装和随附文
,,
件上除另有规定外电机的标志应符合中第章的规定内容应至少包括
。,GB/T7346—20157,:
产品名称或型号
);
a
生产时间及批次
);
b
产品编号
c);
制造厂名或商标
d)。
52外形和安装尺寸
.
电机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及其公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
53径向间隙
.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1。
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2
GB/T43726—2024
表1径向间隙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径向间隙
≤0.02≤0.02≤0.03≤0.05
mm
径向推力
5101015
N
54轴向间隙
.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2。
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320
表2轴向间隙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轴向间隙
0.02~0.100.05~0.200.10~0.300.15~0.40
mm
轴向推力
15203050
N
55轴伸径向圆跳动
.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的规定
,3。
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表轴伸径向圆跳动
3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轴伸径向圆跳动
≤0.02≤0.02≤0.03≤0.05
56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4。
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表4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0.03≤0.05≤0.06≤0.08
3
GB/T43726—2024
57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
.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5。
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表5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安装配合面的端面
垂直度≤0.05≤0.06≤0.08≤0.10
58引出线或接线端
.
581出线方式
..
组装式电机出线方式可采用接插件接插件型号及定义应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分装式电机
,。
出线方式可采用引出线螺纹接线柱或接线片引出线至少长或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200mm
582出线标记
..
采用引出线方式时应采用不同颜色以区分引出线采用接插件接线片或螺纹接线柱时应在对应
,;、
位置有明显标记颜色和标记内容应符合表的规定或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6,。
表引出线颜色及标记
6
引出线名称引出线颜色标记
相红
AA/U
相黄
BB/V
相蓝
CC/W
接地当有要求时黄绿
()GND
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583
..
电机的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符合以下规定
:
不含以下机座号电机的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的拉力不含机座
a)130(130)6N,130~160(160)
号的电机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的拉力及以上机座号电机的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
9N,160
的拉力
12N;
电机的螺纹接线柱强度应符合中的规定
b)GB/T7345—20085.3.1.3;
电机的接线片强度应符合中的规定
c)GB/T7345—20085.3.1.4。
59绝缘电阻
.
电机绕组对机壳或定子铁芯的绝缘电阻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应不小于在低温条件
,50MΩ;
下应不小于在高温条件下应不小于湿热试验后电机恢复至常态应不小于
,50MΩ;,10MΩ;,50MΩ。
4
GB/T43726—2024
510绝缘介电强度
.
电机绕组与机壳或定子铁芯之间应能承受表规定的试验电压且无击穿或内部飞弧现象绕组峰
7,,
值漏电流应符合表的规定工作电压以上的产品试验电压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8。270V,。
重复试验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
,80%。
试验电压为频率的正弦波试验时试验电压应从零缓慢上升至上述规定值至少在
50Hz。,(3s)。
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峰值应不超过有效值的倍
1.5。
表7试验电压
工作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电压持续时间
()
VVmin
不含
10~30(30)250
不含
()
30~6060500
不含
60~130(130)7501
不含
130~220(220)1000
220~2701500
表峰值漏电流
8
单位为毫安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峰值漏电流
≤5≤10≤20≤20
511定子电阻
.
电机的定子电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容差范围应不大于规定值的各相定
,±12.5%。
子绕组之间电阻的差值应不大于规定值的
5%。
512定子电感
.
电机的定子电感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容差范围应不大于规定值的
,。
±30%
513旋转方向
.
电机绕组按相序通电从引出线端视之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
A、B、C,,。
514最大空载转速
.
电机采用开环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控制方式施加工作电压其正反方向的最大空载转速参
,,
考附录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同时正反转速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
A。,5%。
515峰值堵转数据
.
电机的峰值堵转电流峰值堵转转矩参考附录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A。
516连续堵转数据
.
电机的连续堵转电流连续堵转转矩参考附录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A。
5
GB/T43726—2024
517堵转转矩灵敏度
.
电机的堵转转矩灵敏度参考附录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A。
518齿槽转矩
.
当有要求时电机的齿槽转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519转矩波动系数
.
电机的转矩波动系数当方波控制时应不大于表的规定当正弦波控制时应不大于表的规定
,9,10。
以上机座号电机的转矩波动系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表转矩波动系数方波
9
()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转矩波动系数
15%12%10%7%
表10转矩波动系数正弦波
()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转矩波动系数
10%7%5%3%
520反电势常数
.
当有要求时电机的反电势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521反电势失真度
.
仅在测量电机时不易测得转矩波动系数可测量反电势失真度来表示电机转矩波动的水平其值
,。
应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
522黏性阻尼系数
.
当有要求时电机的黏性阻尼系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523电气时间常数
.
当有要求时电机的电气时间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
524重量
.
电机的重量参考附录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A。
525转矩-电流特性线性度
.
电机的转矩电流特性线性度应不超过表的规定
-11。
以上机座号电机的转矩电流特性线性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0-。
6
GB/T43726—2024
表11转矩-电流特性线性度
机座号不含不含不含
25~55(55)55~90(90)90~160(160)160~320
转矩电流特性线
推荐标准
- DB36/T 347-1999 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1999-12-30
- DB32/T 357-2000 桑蚕小蚕饲育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32/T 356-2000 高密度蚕种催青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32/T 354-2000 丰产桑园栽培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32/T 353-2000 桑树早春温床嫁接一步建园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32/T 360-2000 水稻塑盘抛秧公顷产量9000kg(亩产600kg)栽培技术规程 1999-12-27
- DB32/T 368-2000 红木制品制作工艺质量要求 1999-12-27
- DB36/T 346-1999 江西省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规程 1999-12-30
- DB32/T 359-2000 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32/T 355-2000 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99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