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87-2007 Banana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南省昌江县农业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起草人:
- 李绍鹏、孙仁信、郭奋德、李扬高、陈金雄、李茂富。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20993-2007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2007-06-01发布2007-08-01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87—2007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昌江县农业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绍鹏、孙仁信、郭奋德、李扬高、陈金雄、李茂富。
I
DB46/T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蕉(MusaABBPisangawak)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准备与定植、土壤管理、
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和采收等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蕉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357香蕉组培苗
NY5023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DB46/T23香蕉质量、包装、标志及贮运
DB46/T66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3园地选择
3.1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23的规定外,宜选择土层厚度达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距地面80cm以上,壤土或轻粘壤土,pH5.5~pH7.0的地块建园,以旱地种植为佳。凡水位
高,排水不良,湿度大及土质偏酸、或底土层为重粘土、全沙或石砾未风化土的地块不宜建园。园地及
其周围以前应未种植粉蕉等感枯萎病的香蕉作物。
3.2产地灌溉水与空气质量
产地灌溉水与空气质量应符合NY5023的规定。
3.3立地条件
选择避风避寒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小环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坡地或地下水位较
低的旱田建园,以植被茂盛的、较肥沃、湿润的下坡或山脚建园为宜,不宜在坡度超过25°的坡地建园。
4园地规划
4.1小区与防护林
根据园地的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有利管理的原则,设置若干小区,小区面积为3hm2~4hm2。
园地及小区周围营造防护林带,防护林树种宜采用可控制高度至5m以下的小叶榕等树种,建成篱笆式
林带,林缘距为5m~6m。
4.2道路系统
设置贯穿全园的道路系统,一般主路宽和支路宽分别为5m~6m和3m~4m,主路应与包装房、
支路、园外道路相连。
4.3排灌系统
1
DB46/T87—2007
在坡地建园者应在坡上设防洪沟,园地四周设总排灌沟,各小区的排水沟独立设置,互不相通。小
区内设纵横大沟并与畦沟相连。根据地势确定各排水沟的大小与深浅,以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排除园内积
水为宜。在粉蕉园内宜设置喷带灌、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4.4种植密度与规格
4.4.1种植密度
根据粉蕉品种、土壤肥力、果园机械化程度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1500株/hm2~1900
株/hm2。
4.4.2种植规格
采用单行一畦长方形、正方形,或双行一畦三角形种植,行距2.5m~3.0m,株距2.1m~2.3m。
可根据栽培品种、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株行距。
4.5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适栽,市场畅销的中高杆型、高产优质、果穗均匀、果形较好、较抗寒、较抗叶斑病的优
良品种,如台湾粉蕉、广粉1号、桂粉1号等品种。
4.6包装房与采后处理设施
每33.3hm2~66.7hm2设立一个包装房,房顶能遮阳挡雨,四周通透,内设悬挂蕉钩、清洗池、称
重、防腐保鲜和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并建有小型储仓。
4.7蕉园无伤运蕉设施
有条件者,在蕉园内架设以镀锌钢管为材料,高约2m、底宽约1.5m的拱形采收索道,作为将
果穗运往包装房的田间设施,索道距最远的蕉株直线距离一般不超过50m;而面积较小,地块分散的
蕉园,可配套特制的小型悬挂式运蕉车辆,分果穗直挂或斜挂两种无伤运送方式。
5园地准备与定植
5.1整地
5.1.1缓坡地建园宜修筑沟埂梯田,坡度较大的坡地修筑等高梯田。
5.1.2定植前深翻土壤30cm~40cm,捡净树根等杂物以及茅草、香附子、硬骨草等恶性杂草,并曝
晒15d以上,按4.4.2种植规格进行起畦。
5.2植穴准备
5.2.1挖穴
采用人工挖穴或机械挖穴(或机械开沟)。旱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50cm,穴深40cm~50cm,
底宽40cm;坡地蕉园一般为面宽60cm,穴深50cm~60cm,底宽50cm。
5.2.2回穴、施基肥
回穴时施足基肥,选用充分腐熟的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或土杂肥等农家肥和细碎的磷肥(过磷
酸钙或钙镁磷肥等)作为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有机肥种类确定基肥用量,一般每穴施用有机肥5kg~
10kg、磷肥250g~500g和石灰200g。回穴时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回入植穴中,回土至与畦面持
平,在穴面以下20cm土层内不宜含基肥。植穴宜在定植前一个月准备好。
5.3定植材料
选用粉蕉组培袋装苗作为定植材料,其质量参照NY/T357的规定执行。
5.4定植季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等,确定适宜的定植季节,收获期尽可能避过台风季节。可春植、
夏植或秋冬植。
5.5定植天气
选择阴凉天气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定植,避免在高温干旱天气定植。
5.6定植方法
2
DB46/T87—2007
按组培袋装苗的大小分级分片定植。定植时在植穴中央挖宽深各15cm~20cm的小穴,小心除去
塑料袋(杯),保持营养土柱完整不松散,将组培苗的营养土柱置于小穴中,分层用细土填入营养土柱
周围并用手稍压实。定植深度以超过营养土杯上表面2cm~3cm为宜。植后修筑树盘,淋足定根水,
以后酌情淋水以保成活。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宜覆盖树盘,并用带叶树枝或芒箕等材料插在蕉苗周围遮
荫,加强淋水。
6土壤管理
6.1覆盖
植后前三个月,用稻草、杂草等生物材料覆盖树盘或畦面。覆盖物厚度1cm~3cm,上压少许土,
覆盖物不宜接触蕉苗。
6.2除草
植后初期主要采用人工拔除、铲除园内尤其树盘的杂草,在植株假茎高于1.2m时,可人工除草
结合化学除草;宜选择晴天静风时喷洒百草枯等触杀性除草剂,不宜使用草甘膦等内吸性除草剂;喷药
时应防止药液喷到蕉叶。
6.3松土
在雨后畦面土壤干爽时,结合除草对畦面浅耕松土;宿根粉蕉园在早春气温回升后至发根前,深耕
20cm,深耕时应离植株假茎基部60cm以上。
6.4培土
当蕉头(球茎)部分露出地面时应及时培土,新植粉蕉园在种植三个月后开始培土。以培土至蕉头
与根系不露为宜,不宜一次性培土过多。培土结合施有机肥和修畦沟进行。如园内土源不足时,取园外
表土、土杂肥等进行培土。
7施肥管理
7.1施肥原则
按DB46/T66的有关规定执行。
7.2施肥量与配比
推荐肥料施用比例为氮(N):磷(P2O5):钾(K2O)为=1:(0.3~0.7):(1.7~2.7),其中
每株每造施用量大约为氮(N)300g~350g,磷(P2O5)100g~200g,钾(K2O)600g~800g。宿
根蕉园的施肥量为新植蕉园的80%~85%。具体施肥量及配比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生产目
标、种植密度、栽培品种、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7.3施肥时期与分配比例
7.3.1新植蕉园施肥
7.3.1.1前期施肥
定植后前三个月为生长前期阶段,应施肥促进蕉苗生长,其施肥参见DB46/T66的有关规定执行。
7.3.1.2中期施肥
植后四个月至抽蕾前施壮蕾肥,以施钾肥、氮肥为主,磷肥、镁肥为次。具体参见DB46/T66的有
关规定执行,其中当粉蕉植株假茎1m~2m期间增施硫酸镁50g~100g、花生麸250g~500g。
7.3.1.3后期施肥
抽蕾后及时施肥,主要施用钾肥和氮肥。具体参见DB46/T66的有关规定执行。
7.3.2宿根蕉园施肥
7.3.2.1攻芽、攻蕾肥
采收后吸芽生长至现蕾前,每株施用腐熟禽畜粪肥等有机肥10kg~15kg(或饼肥0.75kg~1kg),
磷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00g~250g,尿素300g、硫酸钾800g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00
3
DB46/T87—2007
g。前造采收后应及时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往后约20d~25d施化肥一次,每株每次施用化肥约100g~
150g,前期(吸芽约抽10片阔叶前)可施少些,中期(吸芽约抽10片阔叶后)可施多些,最后约12片
大叶施肥2~3次(约占此期施肥量30%)。施用化肥种类参照7.3.1.2执行。
7.3.2.2壮果肥
现蕾后施肥2~3次,每次每株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200g~300g或尿素和硫酸钾各100g。
7.4施肥方法
7.4.1土壤施肥
7.4.1.1淋施
淋施多用于植后15d~60d内的苗期,人畜粪尿(沤制成水肥)、尿素、复合肥等水溶液施用时
可用此法。化肥液施时,应事先将肥料用水充分溶解与混合均匀成一定浓度,淋于蕉苗基部周围,肥液
不宜淋到叶片。
7.4.1.2铺施
施有机肥时一般不用沟施,多采用铺施,即在树冠滴水线或行间均匀铺上有机肥。
7.4.1.3撒施
在粉蕉根系活动较强的季节如夏秋季、或处于中期生长阶段可撒施化肥。方法是在喷(带)灌前、
或雨后,将化肥均匀撒于畦面。
7.4.1.4灌溉式施肥
灌溉式施肥(又称液态施肥、加肥灌溉),将化肥溶入灌溉水中,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
接输送到根区土壤中,此法适合于具有滴灌、喷灌等设施的蕉园采用。或于晴天将化肥兑水淋施于蕉株
树冠滴水线附近。
7.4.2叶面施肥
除根际施肥外,可在各生长阶段适当进行叶面施肥,如喷施0.2%磷酸二氢钾+0.4%尿素+0.2%
硫酸锌+0.4%硫酸镁的混合液;也可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等,具体施
用技术应按照相应说明书要求进行。叶面喷施肥料时,宜在肥液中加入少量粘着剂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373-2018 病害畜禽及产品焚烧设备 2018-09-30
- NY/T 3363-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猪剥皮机 2018-09-30
- NY/T 3370-2018 家禽浸烫机 2018-09-30
- NY/T 3365-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手推式猪胴体输送轨道 2018-09-30
- NY/T 3371-2018 家禽立式脱毛机 2018-09-30
- NY/T 3372-2018 片猪肉激光灼刻标识码、印应用规范 2018-09-30
- NY/T 3368-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分割输送机 2018-09-30
- NY/T 3369-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自动下降机 2018-09-30
- NY/T 3364-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猪胴体劈半锯 2018-09-30
- NY/T 3366-2018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兽医卫生同步检验输送装置 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