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448-2016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 评估技术导则
DB37/T 1448-2016 Assessment guidelines for compensa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losses in sea construction projec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12月
-
2015年12月
-
2016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448—2016
代替DB37/T1448—2015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
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directivesforassessmentofcompensationformarineecologicalloss
causedbymarineconstructionprojects
2016-07-29发布2016-08-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448—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工作程序......................................................................2
5海洋生态损失评估..................................................................3
5.1受损海域范围确定..............................................................3
5.2海洋生态资本基准值确定........................................................3
5.3海洋生态损害系数确定..........................................................4
5.4损害期限确定..................................................................5
5.5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评估..................................................5
6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资金评估..............................................7
6.1计算方法......................................................................7
6.2综合补偿系数确定..............................................................7
6.3基准补偿系数确定..............................................................8
6.4政策调整系数确定..............................................................8
6.5附加补偿系数确定..............................................................8
7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报告编制......................................................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专章编写内容...............................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报告书编写格式与内容.......................11
参考文献............................................................................13
I
DB37/T144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1448—2015《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与DB37/T1448
—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9的规定,修改标准的章节和格式;
——调整了生态系统服务基准值;
——增加了排水口和航道建设两种海域占用方式及其生态损害系数;
——调整了悬浮泥沙、特征点最大潮流速变化、温升的生态损害系数;
——调整了在计算使用期和恢复期的生态损失时受损期限的取值;
——调整了电厂取水和温排水生态损失的计算范围;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
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尚、夏涛、郝林华、李京梅、陈碧鹃、曹志泉、崔正国、高振会。
II
DB37/T1448—2016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的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山东省管辖海域内用海建设项目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在山东省管辖海域
以外的用海建设项目,造成山东省管辖海域生态损失需要补偿的,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20794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海建设项目marineconstructionproject
使用海域进行建设、生产、开发与利用的活动。
3.2
海洋生态破坏marineecologicaldamage
破坏海洋生物、水体、表层海底与生态功能的过程和行为。
3.3
受损海域damagedseaarea
出现生态破坏的海域。包括用海建设项目占用海域及其邻近影响海域。
3.4
用海建设项目占用海域constructedseaarea
项目建设单位申请用海的海域范围。
3.5
用海建设项目邻近影响海域nearbyseaareaofconstructedseaarea
因项目建设和海域使用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占用海域的附近海域。
3.6
1
DB37/T1448—2016
占用方式usemanner
用海建设项目及其设施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占用海域的总体布局形式。
3.7
海洋生态损失marineecologicalloss
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减损。
3.8
海洋生态损失评估marineecologicallossaccounting
对海洋生态损失进行定性、定量或货币化评估的过程。
3.9
海洋生态损失补偿compensationformarineecologicalloss
用海者履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责任,对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价值损失和生态系
统服务价值损失进行的资金补偿。
3.10
海洋生态资本基准值basevalueofmarineecologicalcapital
基准年单位面积海域生态资本价值。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基准值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基准值。
3.11
海洋生物资源基准值basevalueofmarinelivingresources
基准年单位面积海域天然生长游泳生物资源的现存量价值。
3.12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基准值basevalueofmarineecosystemservices
基准年单位面积海域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评估工作程序
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工作程序分四步:
a)搜集用海建设项目海域的自然概况、生态环境、海域使用、社会经济等有关资料,开展现场调
查和社会经济调查,详细分析生态破坏的情况,初步筛选出评估的范围和对象;
b)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编制评估大纲,规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报告书的主体内容。主要
包括:
•用海建设项目的工程类型及其占用方式、占用海域情况;
•分析受损海域范围、影响持续期限、影响要素和影响程度;
•分析用海建设项目所属产业类型及其国家产业政策;
•分析受损海域是否存在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特殊生态类型及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及
其他重要物种;
•确定受损海域的生态资本基准值;
•确定用海建设项目的占用方式及其损害系数;
•确定用海建设项目的补偿系数;
2
DB37/T1448—2016
•确定用海建设项目生态损失与补偿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c)依据评估大纲,开展各项工作,核算用海建设项目的生态损失和补偿资金;
d)编制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报告,或者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编制海洋生态损失
评估专章。
5海洋生态损失评估
5.1受损海域范围确定
5.1.1受损海域包括用海建设项目占用海域及其邻近影响海域。
5.1.2邻近影响海域范围根据环评报告中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洋沉积物
环境、生物与生态的影响预测范围和影响程度综合确定。
5.1.3用海建设项目施工期的邻近影响海域范围,按照GB/T19485,根据悬浮泥沙增加量的最大包络
线范围确定,绘制不同变化幅度的海域分布图。变化幅度划分见表3。
5.1.4用海建设项目使用期(恢复期、运营期)的邻近影响海域范围,按照GB/T19485,根据特征点
最大潮流速改变量或者改变率、冲刷减少量和淤积增加量的最大包络线范围分别确定不同变化幅度的影
响范围。变化幅度划分见表4。如果根据潮流速和冲刷、淤积等影响因素确定的影响范围存在重叠,重
叠海域面积均计为特征点最大潮流速改变量的影响范围,不再计为冲刷或淤积的影响范围。
5.1.5温排水占用方式在运营期的邻近影响海域范围,按照GB/T19485,根据温升幅度的最大包络线
确定,绘制不同温升幅度的海域分布图。温升幅度划分见表5。
5.1.6取水占用方式在运营期的邻近影响海域范围,按照年均取水量除以取水口海域平均水深计算的
海域面积确定。
5.2海洋生态资本基准值确定
5.2.1按照沿海地级市的海域划界把山东管辖海域划分为九个评价海区,其中,烟台一区指莱州市、
招远市和龙口市的管辖海域,烟台二区指蓬莱市、长岛县、开发区、芝罘区、莱山区和牟平区的管辖海
域,烟台三区指莱阳市和海阳市的管辖海域。每个海区的海洋生态资本基准值见表1。用海建设项目占
用海域及其邻近影响海域的生态资本基准值按照表1取值。
5.2.2如果用海建设项目占用海域以及邻近影响海域位于二个及以上的评价海区,应分别确定其对应
评价海区的生态资本基准值。
表1山东海域海洋生态资本基准值
海洋生物资源基准值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基准值
评价海区
万元/公顷万元/公顷·年
滨州海区0.00501.8200
东营海区0.00801.6500
潍坊海区0.01201.6000
烟台一区0.01301.6600
烟台二区0.02002.1100
烟台三区0.03001.7500
威海海区0.04301.9800
青岛海区0.01702.5300
日照海区0.007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T 409-2024 临床定量检测方法分析总误差的评估 2024-05-09
- WS/T 478-2024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和D3检测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4-05-09
- WS/T 414-2024 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原因分析 2024-05-09
- WS/T 489-2024 尿液标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操作指南 2024-05-09
- WS/T 830-2024 外照射放射防护剂量转换系数标准 2024-05-13
- WS/T 461-2024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南 2024-05-09
- WS/T 491-2024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指南 2024-05-09
- WS/T 418-2024 受委托医学实验室选择指南 2024-05-09
- WS/T 413-2024 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4-05-09
- WS/T 408-2024 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指南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