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DB5308/T 8-2017 Mountain osmanthus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8/T 8-2017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7-03
实施日期
2017-10-10
发布单位/组织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起草人:
刘庆云、杨斌、童清、曹建新、白苑利、高松和、何俊、邱琼、史富强、朱臻荣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4

DB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8—2017

代替DG5308/T8-2013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2017-07-03发布2017-10-1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8/T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G5308/T8-2013《山桂花栽培技术规程》,与DG5308/T8-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山桂花栽培技术规程》更名为《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修改了播种的内容(见4.1.4,2013年版4.1.4);

——增加了苗木分级的规定(见4.3);

——增加了透光伐、生长伐和生态伐的内容(见6.3)。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协作单位: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云、杨斌、童清、曹建新、白苑利、高松和、何俊、邱琼、史富强、朱臻

荣。

本标准于2013年12月首次发布,于2017年6月第一次修订。

I

DB5308/T8-2017

山桂花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桂花(Paramicheliabaillonii)的种子采集与调制、苗木培育、造林、幼

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境内山桂花的造林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DB53/T249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种子采集与调制

3.1采种母树选择

选择自然分布林分中树龄≥25a,生长健壮、树干通直、分枝角度较小、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3.2采种时间

(8~,果皮呈不规则开裂,露出红色假种皮时可进行采种。9)月

3.3种子调制

采回果实阴干后,蓇葖果裂开种子脱出,堆沤洗净晾干,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种子。

3.4种子贮藏

采用湿沙贮藏,湿度控制在(40~50)%,保存(2~3)个月后播种,需备用的,应在(2~5)℃

低温环境贮藏。

4苗木培育

4.1幼苗培养

4.1.1圃址选择

符合DB53/T249临时苗圃的规定。

4.1.2整地作床

符合DB53/T249的规定,理沙床,作高床,沙粒直径为(0.3~0.5)mm。

4.1.3苗床消毒

DB5308/T8-2017

用浓度为8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液,或浓度为50%敌克松等杀菌剂800倍液,或浓度为0.3%高

锰酸钾溶液等消毒剂对苗床进行杀菌消毒。

4.1.4播种

播种时间为(11~12)月,播种量为(120~150)g/m2,播好后在种子上覆盖一层沙,覆沙厚度

以不见种子为宜。

4.1.5作棚

播种后,用竹条在苗床上搭一个60cm高的塑料膜小拱棚,拱棚四周用土将塑料膜压实,在小拱棚

上方覆盖一层透光度为50%的遮阳网,棚内温度超过35℃时,打开拱棚两头通风透气。

4.1.6幼苗管理

出苗20d后,每隔15d喷施一次等量式80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