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 15772-1995 General rule of planning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5年12月
-
2008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 起草人:
- 郭廷辅、刘万铨、周录随、张凤洲、戚赉棣、范起敬、王志凯
- 出版信息:
- 页数:43页 | 字数:8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发布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基本规定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水土保持区划
土地利用规划
治理措施规划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规划成果整理
附录标准的附录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附录标准的附录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步骤
附录标准的附录投入与进度计算要求
附录标准的附录规划主要附表表格
附录标准的附录水土保持专业图例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
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一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
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
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周录随张凤洲戚赉棣范起敬王志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整理等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面积总体规划和小面积实施规划前者指大中流域或省地县级的规划面
积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公里后者指小流域或乡村级的规划面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基本规定
规划的任务
编制规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
保持方针本规划通则以治理为主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
构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项措施的技术要求
分析各项措施所需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在规划期内小面积年大面积年安
排好治理进度预测规划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
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调查分析规划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
点四个主要方面
调查总结水土保持工作成就与经验包括开展水土保持的过程治理现状各项治理措
施的数量质量效益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经验和组织领导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等
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在大面积总体规划中必须有此项内容和程序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
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各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土
地利用规划和防治措施布局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考虑人口发展情况与
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商品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研究确定农村各业农林牧副渔用地和
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作为部署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进行防治措施规划根据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对林地草地等流失轻微但有流失潜在危险坡度在以上的采取预防为主的保
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护措施在大面积规划中对大片林区草原和在大规模开矿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地区应分别列为
重点防护区与重点监督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对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的坡耕地荒地沟壑和风沙区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控制
水土流失并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小面积规划中各项防治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部署各类土地利用和相应的防治措
施都应落实到地块上以利实施
大面积的规划应有以下要求
提出各个不同类型地区不同的防治措施配置
在每一类型区内至少有一条典型小流域规划或实施效果以论证此类型区措施配置的合理性
典型小流域的条件是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土流失人口密度土地利
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等在本类型区有代表性同时水土保持实施效果较好
根据工作需要还应提出重点治理地区与重点治理项目
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投入指标进度指标效益指标三方面三项指标互相关联根据
投入确定进度根据进度确定效益
整理规划成果按照上述内容写出规划报告同时完成必要的附图和附表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调查的目的
通过综合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水土
保持现状成就经验和问题作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使水土保持规划能符合客观实际更
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应经过文字图表的加工整理纳入水土保持规划报告作为其中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阐明规划的科学依据与工作基础
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应通过综合调查进行区划划分类型区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
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
调查前的准备
调查前应制定统一的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紧紧围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需要安
排综合调查的项目和内容
调查时间较长参加单位人员较多的根据需要调查前应先举办培训使全体调查人员明
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调查的主要内容
自然条件着重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积组成物质植被四项主要因素以及温度风霜
等其他农业气象
自然资源着重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等
社会经济着重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总量和人均量燃
料饲料肥料情况群众生活人畜饮水情况等
水土流失情况着重各类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面积程度侵蚀量危害对当地
和对下游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水土保持现状着重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
教训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附录标准的附录
调查的要求
对规划中需要的内容应集中主要力量和时间尽量收集全面完整不能遗漏对于与规划
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和内容不要安排以免分散力量影响工作进程
调查中应逐项填写调查表并勾绘有关草图调查中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必须情况真实
数据可靠
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对流域内的主要分水岭干沟和主要支沟逐坡逐沟和逐
乡逐村地现场进行按照调查项目和内容取得第一手资料
大中流域或省地区县的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根据有关资料将调查范围划分为若干
不同的类型区在每一类型区内各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按上述原则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各区
面上的普查得出大面积的综合调查成果大中流域分区原则与方法步骤将在第章中规定
在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的综合调查中要充分运用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的专业调查成果或区
划成果对有关部门在大范围的地貌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现成的专
业调查或专业区划成果应经过分析吸取其与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在综合调查初期就应索
取上述有关成果或邀请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在调查过程中对其原有成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当综合调查邀请有关部门地理地质土壤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参加
时应根据统一的调查提纲进行如各有关部门对其本专业的调查有某些方面较高的要求其中有
的项目和内容与水土保持规划无关或关系不大同时也有某些水土保持规划需要的内容不是有关
部门人员的调查重点应根据调查提纲在各有关专业单项调查报告基础上吸取其与水土保持有
关部分同时补充其不足部分
综合调查成果
文字报告包括综合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项调查报告
附表和附图见附录标准的附录
照片录像和录音
水土保持区划
区划的任务
在大面积省地区县或大中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根据规划范
围内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划分不同的类型区并对各区
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在此情况下水土保持区划是
水土保持规划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有的地方在进行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之前先期独立地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根据区划的成
果再选定其中某些类型区分期分批地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在此情况下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
持规划的前期工作在分期分批进行各类型区的规划时以水土保持区划中所阐明的自然条件自
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为依据研究确定其生产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
区划的原则
同一类型区内各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应有明显的相似
性不同类型区之间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应有明显的差异性其
相似性和差异性都应有定量的指标反映
同一类型区内各地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应基本一致不同类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型区之间的生产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应有明显的差异
作为划分不同类型区的主要依据是影响水土流失和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情况下主
导因素应有所侧重
在自然条件中对水土流失和生产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应着重地形降雨土壤地面
组成物质植被四者在地形因素中应明确划分山区丘陵与平原地面坡度组成不同在降雨
因素中应明确划分多雨区与少雨区在地面组成物质因素中应明确划分土类岩石沙地在植被
因素中应明确划分林区草原与无植被山丘
在自然资源中对水土流失和生产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应着重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
特别是植物资源光热资源和矿藏资源应明确划分这五项资源的丰富区与贫乏区
在社会经济情况中对水土流失和生产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应着重人口密度人均土
地人均农地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各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水平
在坚持上述分区原则基础上应适当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同时每一类型区必须集中连
片不应有飞地或插花地
区划的主要内容
各个类型区的界限范围面积行政区划
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着重说明以下因素
地形宏观上说明各区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阶地等不同地貌微观上说明地面坡度
组成沟壑密度等定量指标
降雨说明各区的年均雨量汛期雨量降雨的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暴雨情况干旱缺雨
情况等
地面组成物质说明各区的土类岩石沙地的分布农业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等
植被说明各区的林地天然林与人工林草地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分布情况植被覆
盖度主要树种草种
其他农业气象温度霜期风力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
各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着重说明以下因素
土地资源各区的农地林地草地荒地等各类土地的总量人均量土地质量生产能力
水资源各区的地面水地下水总量人均量耕地平均量
生物资源各区能提供用材果品药用编织淀粉调料观赏等用途的植物和有开发价
值的动物
光热资源各区的日照数辐射热量大于等于的积温
矿藏资源各区的煤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开采情况
各类型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着重说明以下因素
各区人口劳力人均土地人均农地
各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
各区农村各业生产情况经验和问题
各区群众生活水平人均粮食人均收入人畜饮水和燃料饲料肥料供需情况
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各区水土流失主要方式沟蚀面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侵蚀强度按侵蚀模数定量指
标分布情况
各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包括对当地农村生产群众生活的危害和对下游淤积水库河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道造成洪涝灾害等危害
各区水土流失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建设不注意保持
水土造成新的流失等
各类型区的生产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
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土地利用区划提出各区农林牧副渔业用地和其
他用地的位置和面积比例
各区的防治措施布局根据各类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方式与强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主
要防治措施及其配置特点并简述其依据
区划的方法步骤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划定各类型区的界限分别了解各区的自然条件自
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等
调查中收集有关专业的区划成果包括农业林业畜牧水利自然地理土壤侵蚀等区划
成果作为水土保持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上述调查中除进行各类型区的面上普查外还应在每一类型区内选一有代表性的典型
小流域面积进行详查将普查与详查情况点面结合互相验证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结合区域性经济发展与流域性开发治理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生产
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
整理区划成果按条规定的内容编写水土保持区划报告并附有关图表区划成果
应作为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运用
区划的分级要求
根据区划的范围为国家级大流域级以上两级都跨省和省级地区级县级等五级各级
的精度要求不同高层次的区划着重宏观战略应相对地粗略些低层次的区划应能具体指导实
施要求精度较高些在国家级和省级区划中属同一类型区的在地区级和县级区划中可能还需再
划分二个以上的类型区
根据区划的因素为一级区划类型区二级区划亚区三级区划小区在省以上大面
积区划中当一级区划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应考虑二三级区划
一级区划以第一主导因素为依据二三级区划以相对次要的其他因素为依据
多数情况下以地貌为第一主导因素一级区划分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二三级区划
则以微地貌地面组成物质降雨植被气候耕垦指数等相对次要的因素为依据
如一级区划为山地二级区划根据海拔高度不同可分高山中山低山如一级区划为丘
陵二级区划根据地面坡度不同可分缓坡丘陵陡坡丘陵等
在同一类型区一级区内不同的二三级区其生产发展方向与防治措施布局在基本相近
的基础上还有某些具体差异以适应不同的客观条件使区划成果更能接近实际
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
区划命名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和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使之在规划与实施
中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命名的组成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三类不同层次的区划应分别采用不
同的命名
二因素命名由地理位置和各区地貌和土质特点二因素组成一般适用于省以上高层次的
区划如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分区中有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等
三因素命名在上述二因素基础上再加侵蚀强度共三因素组成一般适用于省以下较低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层次的区划如某省或某地区的水土保持区划中有北部红壤丘陵严重侵蚀区南部冲积平原轻度
侵蚀区等
四因素命名在上述三因素基础上再加防治方案共四因素组成一般适用于省级以下
较低层次的区划如北部红壤丘陵严重侵蚀坡沟兼治区南部冲积平原轻度侵蚀护岸保滩区等
水土保持区划成果
水土保持区划报告阐明区划依据各区特点区划分级和命名
水土保持区划图反映各区位置范围和区划分级
一级区划线比二级区划线粗一倍二级区划线比三级区划线粗一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
水土保持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规划的基础是水土保持规划中必不
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对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进行
合理安排以便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布置各项治理措施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对原来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进行有计划的调整这本身就是水土保持的一项主要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无论是大面积还是小面积的水土保持规划首先应充分运用当地农业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
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要求对其不足部分加以适当补充纳入水土保持
规划
没有现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地方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应按照本标准及附录规定的要求进行
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服务
一般情况下首先应有足够的农地保证农村人口粮食自给小面积规划中有条件的应
力争以乡村为单元就地解决自给大面积规划中可以根据区域性经济规划县乡之间互相调
剂以有余补不足做到区域性自给对不需粮食自给的地方应作出论证
同时有足够的林地特别是经济林与果园和牧地以及发展工副业等各业用地在建立
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燃料饲料肥料缺乏的
地区应有适量解决三料问题的林地和草地在林与牧牧与农农与林争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应
通过规划妥善解决
对原来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群众生活并造成水土流失
破坏生态环境的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做到合理利用土地在有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粮食经营习
惯的地方规划中应提出通过修建基本农田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总产需要的
基础上逐步退耕陡坡造林种草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粮食经营为农林牧副
渔综合经营全面发展
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中其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提出的区域性经济规划
注意与之协调并通过水土保持措施促其实现小面积水土保持规划中其土地利用规划首先应
根据当地特点同时应结合考虑地方政府提出的区域性规划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与之
衔接和协调并纳入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发展体系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对原有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地沟壑和其他用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相应的治理
措施制止或减轻各类生产用地的水土流失改善其生态环境使各类农业生产用地得到永续利用
并不断提高其生产率
对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贫困与水土流失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地方应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消除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源使群众在合理利用土地基础上脱贫致富与保持水土形成良性循环
对开矿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破坏地貌和地面植被的单位提出要求制定水土保持规
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对需破土动工的地方施工前采取预防措施竣工后及时修复避免产生
新的水土流失对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予坚决制止
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步骤
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中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结合进行了解农村
各业用地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在土地资源普查大面积或详查小面积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规定
的项评价指标进行将规划区内全部土地分为个等级作为确定农村各业用地的依据
研究农村经济与生产发展方向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研
究规划区的农村经济与生产发展方向作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进行各业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体其中重点是确定农林牧业用地的数量和位
置对原来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应通过规划进行有计划的调整使之既能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又能
符合保持水土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方法步骤见附录标准的附录
规划成果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阐明规划的依据和各业用地规划情况其主要内容应作为水土保持
规划报告的一部分
附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表见附录标准的附录中表
治理措施规划
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应包括措施平面配置与实施顺序安排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
流域规划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
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以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县乡村的限制从分
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毛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
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耕地配置梯田梯地与保土耕作措
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造林种草与育林育草根据需要在坡耕地和荒地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
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根据各类土地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因害设防地部署各项
治理措施而各类治理措施的产品又必须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梯田坝地等基本农田建设应解决群众粮食问题通过造林种草和育林育草和营造果园经济
林应解决群众燃料饲料肥料问题并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建成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市
场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落实到措施规划图上一般应以土地利用
规划为基础有的可与之结合明确反映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便于实施
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由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不同其治理措
施各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将规划范围分为若干个不同
类型区因地制宜地分别提出每个类型区的治理措施配置要求突出每个类型区的措施配置特点
并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典型规划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
根据规划范围内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展工作的需要确定重点防护区重点监
督区与重点治理区
对大面积连片的森林和草原列为重点防护区制定和实施防止破坏林草植被的规划
对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规模较大破坏地面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列为重点监督区实施监
督执法要求有关单位作好水土保持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对原来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影响或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上游老根据地
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列为重点治理地区进行专项规划提出比一般治理要求更高
的治理进度和措施配置
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生产方向应当与所在省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致并纳入区域经济体系其治理措施配置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大中流域规划的实施应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进行因而小
流域规划中措施配置的原则在大中流域实施治理进程中都必须遵循
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
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坡面后治沟底先治支毛沟后治干
沟先治上游后治下游在某些具体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反的作法时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确定其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方可采用
先易后难一般应是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先治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
慢但对小流域的生产和治理有全局性重大影响的经过科学论证也应优先安排
规划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根据其相互关系妥善安排对广种薄收农业
粮食用地偏多而造林种草土地偏少的地方则需通过先修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陡坡退
耕造林种草修建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需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
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
根据各个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对水土流失严重
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淤积下游水库河道危害较大的地区应优先安排实施对虽然危害不
大但投入少开发利用效益大的地区也应优先安排
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简称老少边贫地区的实施应优
先安排
经过研究确定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如重点治理区面积较大还应根据上述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则选重点中之重点优先安排
在规划范围内分期分批实施的小流域同样应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第一二批优先实施顺
序但应同时适当考虑大致均匀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划避免过分集中使地方政府的领导力量和
匹配资金以及劳工量能相应地均匀分布
各项治理措施规划
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
梯田梯地的规划
包括修梯田地段的选定梯田类型的选定梯田区道路规划地块的布设田埂的利用等内容
陡坡区以上与缓坡区以下各有不同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保护耕作的规划
包括改变微地形的保土耕作沟垄种植抗旱丰产沟等增加地面被覆的保土耕作草田轮作
间作套种等提高土壤入渗与抗蚀能力的保土耕作深耕深松等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
配置
荒地治理措施规划
水土保持造林的规划
水土保持造林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实施包括经济林和果园要求做到适地适树既能保
持水土防治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群众的燃料饲料肥料并增加经济收入
水土保持种草的规划
水土保持种草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实施同时应结合畜牧业的发展选种抗逆性强的优良
饲草
封禁治理规划
包括封山育林与封坡育草两方面对原有残存疏林应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对需要改良的天然
牧场采取封坡育草措施
沟壑治理措施规划
根据坡沟兼治原则在搞好集区水土保持规划基础上进行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干
沟的全面治理总体规划
沟头防护工程规划
根据沟头附近地形和来水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蓄水型和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防止水流下
沟制止沟头前进
谷坊工程规划
根据沟底地质和附近的建筑材料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合理安排谷坊
高度与间距减缓沟底比降制止沟底下切
淤地坝与小水库塘坝工程规划
首先应进行坝系规划在干沟和支沟中全面合理地安排淤地坝小水库和治沟骨干工程并
确定各项工程的实施顺序
根据淤地坝小水库治沟骨干工程三者的不同要求正确选定每项工程的坝址并确定工程
规模
崩岗治理措施规划
崩岗是风化花岗岩地区沟壑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治理布局原则与沟壑治理相似
在崩口以上集水区综合治理崩口处修天沟制止水流进入崩口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沟口底部修谷坊群巩固侵蚀基点崩壁两岸修小平台造林种草崩口下游修拦沙坝防止泥
沙流出
风沙区治理规划
我国北部中部东南沿海三地风沙区治理各有不同的规划要求
北部东北西北华北风沙区治理因地制宜地布设沙障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
网成片造林种草引水拉沙造田等措施
中部黄河故道为主风沙治理采取密植杨柳堵住风源淤土压沙育草固沙等措施固
定沙丘改造沙地发展林果商品生产
东南沿海风沙区治理营造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选种适应高温树种有条件的搞围海造田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规划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规划
包括截水沟蓄水池排水沟三项措施截蓄排三者合理配置暴雨中保护坡面农田和林草不
受冲刷并可蓄水利用
四旁小型蓄水工程规划
包括水窖涝池蓄水池塘坝等主要布设在村旁路旁宅旁渠旁拦蓄暴雨径流供人畜饮
用同时可减轻土壤侵蚀
引洪漫地工程规划
有引坡洪村洪路洪沟洪河洪等五种其中前三种措施简便易行暴雨中使用一般农具
即可引水入田后二种需经正式规划设计修建永久性的引洪漫地工程
引沟洪工程包括拦洪坝引洪渠排洪渠等主要漫灌沟口附近小面积川台地
引河洪工程包括引水口引水渠输水渠退水渠田间工程等主要漫灌河岸大面积川地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投入进度与效益三方面既直接指导规划实施又是规
划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项进行计算
投入指标的计算
投入指标包括投入劳工物资和经费三方面在计算单项措施三方面投入指标基础上累加求
得综合治理的总投入
单项措施投入指标的计算
基本方法是先求得每项措施三个方面的投入定额分别乘上各项措施规划期内新增的数量
以梯田为例按式和进行计算
式中投入劳工定额工日
投入劳工总量工日
投入物资定额
投入物资总量
投入经费定额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投入经费总量元
规划期新增措施量
综合治理投入指标的计算
按上述方法分别算得各项治理措施的投入劳工物资经费指标再将各项措施三方面的指标
分别累加求得综合治理三方面的投入指标
有关投入计算的具体要求见附录标准的附录
进度指标的计算
进度指标包括规划期间新增各项措施的开展实施数量保存数量年均治理进度累计治理
程度等四项
规划期内各项措施的开展数量与保存数量按式计算
式中某项治理措施的开展数量
某项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
该项措施的保存率
不同措施在不同地区的保存率不同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实际调查分
别确定
年均治理进度年按式计算
式中规划实施期年
规划实施期内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之和
累计治理程度按式计算
式中规划期初原有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
规划期内新增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
未治理前规划范围内原有水土流失面积
本项计算中各类面积的单位都将折算为有关进度指标的具体要求见附录标准
的附录
效益指标的计算
水土保持的效益指标包括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方面在分
别算得四方面效益的基础上算得其综合治理效益
有关效益指标计算的具体要求见
规划成果整理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报告附表附图附件等四项大面积总体规划与小面积实施规划的成果
整理大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
规划报告
要求简明扼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情况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自然条件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主要农业气象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
社会经济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情况群众生活水平
水土流失流失形态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水土保持发展过程治理现状成就主要经验存在问题
规划布局
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针对规划范围的具体特点和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导思想与
防治原则
水土保持分区大面积规划必须进行分区阐述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小面积规划中如规划
范围内几部分情况有明显差异的也应进行分区使规划符合实际
土地利用规划提出规划依据明确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
治理措施规划提出坡耕地荒地沟壑风沙等水土流失地类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
水工程等辅助措施的具体部署在大面积规划中还应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地区的治理措施组成以
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规划作为附件
技术经济指标
提出规划期间年均治理进度与规划期末累计治理程度以及相应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并简
述计算依据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需要投入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并简述计算依据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了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可提出在组织领导机构经
费政策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所提措施应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
作性
附表
基本情况表与规划成果表
附录标准的附录列出个表格反映附表所需主要项目和内容具体运用应按照附录
中的第章进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过程表
根据计算工作需要各地可采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计算过程说明计算依据为原则本
标准不作统一规定
当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作为规划的附件时此项计算过程表应纳入该附件中
附图
小面积规划附图
主要有
水土流失现状图
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
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
图件比例尺为
大面积规划附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881-2023 自行车 前叉 2023-12-20
- QB/T 1888-2023 自行车 辐条和条母 2023-12-20
- NB/SH/T 6073-2023 在用内燃机油中燃油稀释含量测定法 表面声波法 2023-02-06
- NB/SH/T 6077-2023 在用润滑油中乙二醇基冷却液测定法 2023-02-06
- QB/T 5913-2023 自行车 制动与变速操纵线 2023-12-20
- QB/T 1880-2023 自行车 车架 2023-12-20
- NB/SH/T 6072-2023 在用润滑油中颗粒污染物过滤法 2023-02-06
- QB/T 1217-2023 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 2023-12-20
- QB/T 1218-2023 自行车表面涂层技术条件 2023-12-20
- QB/T 1717-2023 自行车 鞍座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