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DB34/T 1463-2011 Pear fruit-piercer (small-fruit bore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植保总站、砀山县植保站、萧县植保站。
- 起草人:
- 岳兰菊、张道环、王学良、王梅英、夏风、王月英。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463—2011
代替DB34/T456-2004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technologyoftheGrapholithamolestaBusck
文稿版次选择
2011-07-07发布2011-08-0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46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砀山县植保站、萧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兰菊、张道环、王学良、王梅英、夏风、王月英。
本标准于2004年9月10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替代历次版本情况为:DB34/T456-2004。
I
DB34/T1463—201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小食心虫术语和定义,田间调查、预测预报,数据的汇总和传输以及调查资料的表
册消长调查、虫果率调查、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划分、数据传输、调查资料表册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调查和预报,其他果园发生的梨小食心虫调查和预报也可
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卵梢率
有卵新梢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有卵新梢数
卵梢率=×100%
调查总新梢数
2.2
折梢率
受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而萎焉的桃树新梢数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被蛀害新梢数
折梢率=×100%
调查总新梢数
2.3
卵果率
有卵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有卵果数
卵果率=×100%
调查总果数
2.4
虫果率
被蛀害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被蛀害果数
虫果率=×100%
调查总果数
1
DB34/T1463—2011
2.5
百果卵量
卵粒数
百果卵量=×100%
调查总果数
2.6
性诱剂诱芯
剂量为200μ的梨小性信息素诱芯。
2.7
诱捕器
诱捕器为水盆型诱捕器。
采用直径20~25cm的再生塑料盆,在盆沿下方2cm处等距离钻3个排水孔,,将三根长35cm
的18号铁丝的一端扎在一起,分别将铁丝另一端穿过排水孔并等距离固定在盆沿上。在盆沿上与其中
一个排水孔对称的位置再钻一个小孔,另用一根长35cm的18号铁丝穿透诱芯小头,将铁丝两头固
定在对称的两个排水孔上,将诱芯移至盆口中央,并使其开口向下。盆内盛水,水中放一勺洗衣粉。上
下调节铁丝中间部位使诱芯悬挂于水面之上、距水面1cm处。
2.8
诱虫带
用宽20cm、棱波幅4.5×8.5mm的瓦楞纸制。
3内容和方法
3.1越冬基数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梨园、桃园各3个园,每个果园面积不小于5×667m2,作为系统调查园。
梨小食心虫越冬(8月下旬~9月上旬)前,在系统调查园,每园选代表性株2棵,每棵树在距
地面0.2~0.3m的主干上绑自制诱虫带。12月下旬调查诱虫带下的梨小食心虫越冬数量,结果记入
附录A表A.1。
3.2成虫消长调查
3.2.1调查时间
3月中旬至10月上旬。
3.2.2调查方法
性诱剂诱测法。
3.2.2.1诱捕器的设置
2
DB34/T1463—2011
在系统调查园,每园均匀悬挂诱捕器3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不小于40m),悬挂在树冠外围距地
面1.5m高处。
3.2.2.2诱捕器管理和数据记录
每天早上检查诱捕器中的成虫数量,结果记入附录A表A.2。检查完毕后剔除成虫,并补充水分,
雨后需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每30天更换一次。
3.3桃园折梢率普查
3.3.1调查时间
调查2次,第一代、第二代成虫高峰后25天各调查一次。
3.3.2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5×667m2以上的桃园10个,每个果园内随机抽取5棵树,每棵树
沿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每个方位调查25个当年新抽枝条,记载被害新梢数,计算折梢率,
结果记入附录A表A.3)
3.4梨园卵量消长调查
3.4.1调查时间
梨园主害代(第3~5代)发生期。
3.4.2调查方法
在选好的系统调查园,每个果园内在靠近边缘和中间位置固定2棵树,在每棵树的东、南、西、
北四个方位,各固定25个果实,每棵树调查100个果实,每5天调查一次,记载梨小食心虫卵果数
和卵粒数,每次调查后将发现的卵粒抹掉,分别计算卵果率和百果卵量,结果记入附录A表A.4。
3.5虫果率普查
3.5.1调查时间
各地在当地主栽果树品种的采收前一周调查1次。
3.5.2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5×667m2的梨园10个,每个园内采用棋盘式取样,选择5棵果树,
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调查20个果实,每棵树调查100个果实,检查果
实被害情况(症状识别见附录C),记载虫果数,计算虫果率,结果记入附录A表A.5。
表1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指标代别12345
1<33.1~55.1~88.1~10>10
桃折梢率,%
2<55.1~1010.1~1515.1~20>20
梨累计卵果率,%<22.1~44.1~66.1~8>8
虫果率,%<11.1~33.1~55.1~8>8
3
DB34/T1463—2011
4预测预报
4.1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或发生危害程度可用桃折梢率、梨卵果率、虫果率等表示,其中以虫果率为主
要指标,其他为辅助指标,可划分为5级。
4.2发生期预测
当诱集到的成虫累计值达到或超过历年全代平均总累计值的16%、50%和84%时即为各代成虫的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3~5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约7~10
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其他世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2~4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3~6天即
为卵孵化高峰期。
4.3发生程度预测
4.3.1长期预测
依据越冬基数、田间成虫消长、果树种植情况及历史资料,结合长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2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桃园折梢率及历史资料,结合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3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梨园卵果率及历史资料,结合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5数据汇总和传输
5.1主要传输工具
采用互联网和传真机等。
5.2模式报表
按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总上报。其中,同历年比较的增、多、高用"+"表示,减、少、
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
6调查资料表册
制定统一的“调查资料表册”的样表一份(见附录A),供各地应用时复制。用来规范各区域测报站
测报调查行为,保证数据库积累统一、完整的测报调查资料。其中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各项调查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CPITBSC 061-2025 建筑垃圾回填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025-07-11
- T/HCPA 011-202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统一编码指南 2025-07-16
- T/HSSIA 012-2025 边坡防护网 2025-07-15
- T/CAIEC 170-2025 建筑光伏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 2025-07-15
- T/CCPITBSC 064-2025 活动场所电力设施配置规范 2025-07-11
- T/CCPITBSC 062-2025 绿色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规范 2025-07-11
- T/CCUA 052-2025 离散型制造企业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评估模型 2025-07-15
- T/HCPA 010-202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统一编码指南 2025-07-16
- T/FJAS 014-2025 福建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 2025-07-15
- T/CCPITBSC 074-2025 建筑工程造价数据组成应用规范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