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512-2014 水泥稳定风化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DB37/T 2512-2014 Cement stabilized weathered material base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512—2014
水泥稳定风化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baseofCementStabilizedWeathered
RockMaterial
2014-08-08发布2014-09-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512—201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及代号........................................................................3
5一般规定..........................................................................3
6材料..............................................................................4
7混合料组成设计....................................................................5
8施工..............................................................................7
9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条文说明.......................................................17
I
DB37/T251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起草,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
院、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公路管理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永顺、李英勇、薛志超、陈宝强、刘树堂、杨景新、杨秀生、曹卫东、高晋、
赵秋宇、张树河、程庆照、张文武、吴庆东、陈立斌、李秀贤、高钟涛、李树忱、曹佩荣。
II
DB37/T2512—2014
引言
山东省有着十分丰富的风化料资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公路路基填筑及路面基层和底基
层。国内外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对风化料的工程性质与应用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其原生矿物与
所受自然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未形成相关的
规范标准。
近年来山东省公路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为规范山东地区的公路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施工,统一水泥
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和验收标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等单位在山东
省交通科技项目支持下,通过广泛调研及大量试验,历时多年研究攻关,在实体工程应用基础上,总结
并制定了本技术标准。
III
DB37/T2512—2014
水泥稳定风化料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稳定风化料的组成设计、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标准。除本标准已有规定外,应
按照JTJ034—2000及JTGD50—2006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施工,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可参
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化料weatheredrockmaterial
岩石经日照、雨淋、温度、大气等各种自然因素及生物因素的影响逐渐风化崩解而成的结构疏松的
岩石材料,如花岗岩风化料、片麻岩风化料、灰质页岩风化料等。
风化料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与全风化四级。
按照风化料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风化料分为粗粒风化料、中粒风化料和细粒风化料三类。
3.1.1
粗粒风化料coarseweatheredrockmaterial
颗粒最大粒径小于53mm,且其中小于37.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0%的风化料。
3.1.2
中粒风化料mediumweatheredrockmaterial
颗粒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0%的风化料。
1
DB37/T2512—2014
3.1.3
细粒风化料fineweatheredrockmaterial
颗粒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0%的风化料。
3.2
水泥稳定风化料cementstabilizedweatheredrockmaterial
在经过粉碎或自然松散的风化料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
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风化料。
3.3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optimummoisturecontentandmaximumdrydensity
对材料进行击实或振动压实试验时,在含水率~干密度坐标系中绘出各散点,连成圆滑的曲线,曲
线的峰值点所对应的含水率和干密度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3.4
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
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3.5
弯拉强度flexural-tensilestrength
试件所能承受的抵抗弯拉的最大拉应力。
3.6
抗压回弹模量compressionmodulusofresilience
试件轴向承受一定压力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应力。
3.7
劈裂强度splittingstrength
通过加载条加静载于圆柱形试件的轴向,试件按一定的变形速率加载,通过施加的压荷载与垂直、
水平向变形的测量,计算的试件中心点的最大拉应力即为劈裂强度,也称间接拉伸强度。
3.8
劈裂回弹模量splittingmodulusofresilience
通过加载条加静载于圆柱形试件的轴向,试件按一定的变形速率加载,通过施加的压荷载与垂直、
水平向变形的测量,计算的试件中心点的劲度模量即为劈裂回弹模量。
3.9
弯拉模量flexural-tensilemodulus
2
DB37/T2512—2014
试件承受一定弯拉应力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应力。
3.10
干缩性dryingshrinkage
在一定环境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失水后尺寸的收缩性能。
3.11
温缩性temperatureshrinkage
在环境温度降低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降温后尺寸的收缩性能。
4符号及代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表1符号及代号
名称符号单位
33
最大干密度ρdmaxg/cm,kg/m
最佳含水率ωop%
抗压强度RcMPa
劈裂强度(间接拉伸强度)RiMPa
抗压回弹模量EcMPa
劈裂回弹模量EiMPa
弯拉模量EsMPa
干缩系数αd%
温缩系数αt%
5一般规定
5.1水泥剂量以干水泥质量占全部风化料颗粒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水泥稳定风化料的水泥剂量最小
为3%,最大不宜超过6%。
5.2各类风化料均可用水泥稳定,如果料源条件允许,宜优先使用风化程度较轻和水稳性较好的风化
料。
5.3风化料级配类型的判定应以未加水泥的混合料经压实后的级配为准;压实后的水泥稳定风化料的
级配需符合级配范围要求。
5.4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1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5.5在雨季施工时,应密切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
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路拌法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排除路基表面积水,杜绝运到路基上的风
化料遭受水的浸泡。
5.6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3
DB37/T2512—2014
a)风化料应尽可能预先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53mm;
b)配料应准确;
c)路拌法施工时水泥应摊铺均匀;
d)洒水、拌和均匀;
e)应严格控制底基层和基层厚度和高程,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f)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气候炎热干燥时,可增加1%~2%)时进行碾压,达
到如下压实度要求: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为97%;
2)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为97%;
3)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为95%。
g)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t~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
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t~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
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下层宜稍厚;
h)路拌法施工时,必须严密组织,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作
业时间,此时间不应超过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作业时间
不应超过2h;
i)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j)必须保湿养生,不使水泥稳定风化料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
k)水泥稳定风化料层,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严禁非施工车辆通行。
5.7直接铺筑在土方路基上的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可以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路拌法施工,当路基上
层已用石灰、水泥或固化剂处理时,宜用集中拌和法拌制水泥稳定风化料。
6材料
6.1风化料
6.1.1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水泥稳定风化料所用的粗粒风化料、中粒风化料、细粒风化料应
满足如下要求:
a)水泥稳定风化料用做底基层时,已经预压破碎的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水泥稳定
风化料的颗粒组成应在表2所列范围内,风化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风化料的液限不
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和粗粒风化料,如风化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
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不超过10。实际工作中,宜选用不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
小于12的风化料;
表2底基层水泥稳定风化料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mm)534.750.60.0750.002
通过质量百分率(%)10050~10017~600~500~30
b)水泥稳定风化料用做基层时,已经预压破碎的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水泥稳定
风化料的颗粒组成应在表3范围内,对于二级公路宜按接近级配范围的下限级配混合料。
4
DB37/T2512—2014
表3基层水泥稳定风化料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mm)37.526.5199.54.752.361.180.6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
6.1.2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所用的粗粒风化料、中粒风化料、细粒风化
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a)已经预压破碎的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中粒风化料和粗粒风化料的不均匀系
数应大于5,塑性指数不超过10。细粒风化料的液限不应超过35%,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2;
b)水泥稳定风化料的颗粒组成应在表4所列范围内;如料源允许,可通过不同粒径的风化料搭配
或适当的破碎碾压或外掺碎石、砂等方式进行级配优化。
表4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颗粒组成范围
筛孔尺寸(mm)37.54.750.6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10060~10020~500~15
6.1.3水泥稳定风化料如掺碎石或砾石,其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30%;
b)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35%;
c)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40%。
6.2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风化料,但应选用初凝时间
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宜采用标号32.5或42.5的水泥。
6.3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风化料施工。
7混合料组成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如料源允许,宜通过不同风化料组合或适当的破碎或外掺碎石等方式进行级配优化设计。
7.1.2水泥稳定风化料的组成设计以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设计标准,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风化
料的强度标准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水泥稳定风化料的强度标准
公路等级
层位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基层(MPa)2.5~3.0b——
底基层(MPa)1.5~2.0b1.5~2.5a
a设计累计标准轴次小于12×106的公路可采用低限值;设计累计标准轴次超过12×106的公路可用中值;主要
行驶重载车辆的公路应用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采用一个值,而不是某一范围。
b二级以下公路可取低限值;行驶重载车辆的公路,应取较高的值;二级公路可取中值;行驶重载车辆的二级公
路应取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采用一个值,而不用某一范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3600-2019 基于流量工程网络抽象与控制(ACTN)的软件定义光传送网(SDOTN)控制器技术要求 2019-11-11
- YD/T 3599-2019 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OTN)互通测试方法 2019-11-11
- YD/T 3601-2019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用冷水机组 2019-11-11
- YD/T 5060-2019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 2019-11-11
- YD/T 5054-2019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019-11-11
- YD/T 5100.1-2019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第1部分:基站部分 2019-11-11
- YD/T 5139-2019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2019-11-11
- YD/T 5131-2019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2019-11-11
- YD/T 5094-2019 信令网工程技术规范 2019-11-11
- YD/T 3597-2019 支持石化行业智能工厂的移动网络技术要求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