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58-2021 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方法及规程
DB51/T 2858-202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benefit calculation method and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四川农业大学
- 起草人:
- 王敬东、王芳、邹弈星、全晓艳、夏晓梅、张秀琼、周华强、周琨、郑晓书、张淑英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858—2021
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方法及规程
2021-11–08发布2022-01-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858—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计算原则...........................................................................1
5计算指标...........................................................................2
6计算方法...........................................................................2
7计算参数...........................................................................6
8计算程序与步骤.....................................................................6
附录A(资料性)计算参数取值速查表..................................................9
附录B(资料性)复利系数和贴现系数表...............................................11
附录C(资料性)基础数据报表.......................................................12
附录D(资料性)结果计算报表.......................................................15
附录E(资料性)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报告............................................17
I
DB51/T285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四川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敬东、王芳、邹弈星、全晓艳、夏晓梅、张秀琼、周华强、周琨、郑晓书、
张淑英。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
DB51/T2858—2021
引言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
合的关键环节。《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强化相关标准研究与制定
等提出了要求。
科学衡量农业科技成果的效益既是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也是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件在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1991年编制的《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四川省农业
科学院1984年编制的《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评价方法》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0
年发布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及有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特
点,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的通用路径,为政府部门实施成果转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为成果
完成单位优化成果管理提供技术规范。
III
DB51/T2858—2021
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方法及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的计算原则、计算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参数、计算程序与步
骤。
本文件适用于计算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后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预测进一步推广后还可能产
生的效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33.1-2017标准化效益评价第1部分:经济效益评价通则
GB/T3533.2-2017标准化效益评价第2部分:社会效益评价通则
GB/T32225-2015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
GB/T39057-2020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指南
YC/T220-2007烟草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业科技成果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achievements
由组织或个人开展各类农业科学技术活动所产生的,具有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
实用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种和新材料等。
农业科技成果效益benefitsofagricultur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农产品供给与助农增收等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
响的社会效益,以及对自然界生物系统产生有益效果的生态效益的总和。
4计算原则
合法合规原则
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对科技管理和经济核算等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科学全面原则
综合考虑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效益产生的各个环节,充分反映成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DB51/T2858—2021
客观可靠原则
基础数据来源有客观依据可查,准确可靠。
尺度一致原则
同类型农业科技成果应选用尺度一致的计算指标,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5计算指标
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指标见表1。
表1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指标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说明
农业科技成果已推广期带来的如销售收入、新增利税、新增销售额和增产增收
直接经济效益
等方面的直接纯收益并通过计算其时间价值获得的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已推广期对社会和其他主体带来的如节本降耗等间接纯收益并
间接经济效益
通过计算其时间价值获得的效益。
经济效益
预测值,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后预期还可能增加的纯收益、节约资源或挽
预期经济效益
回的经济损失等价值总额并通过计算其时间价值获得的效益。
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每1元研制费用,在成果应用于生产后的效益计算期内,
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
平均每年可能为社会新增加的纯收益、节约资源或挽回的经济损失等价值。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因提供农产品而起到的维护社会稳定、丰富农产品种类及
农产品供给价值
提高生活水平等所具有的价值。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因新增就业岗位、助农增收等对农村社会起到的重要保障
社会效益社会保障价值
作用的价值。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在农业文化保存、乡村中人与自然互动等方面具有的价
景观人文价值
值。如年接待游客量、研学规模等。
碳汇价值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价值。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在农药化肥减施、能源消耗降低和污染物排放降低等方面
减施节能减排价值的价值。如减施化肥量、减施农药量(次数)、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量、节约
生态效益
能源值、减排臭气、粪污处理量、节水率等。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后在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等方面的价值。如土壤肥力提升、
水土涵养功能价值
水土保持、耕地安全保障等。
6计算方法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6.1.1确定基准年
应选择成果推广后距当前最近的一年作为基准年。
6.1.2直接经济效益
2
DB51/T2858—2021
𝑅𝑑=𝜋𝑑×𝑘−𝐸−𝑄𝛾································································(1)
式(1)中:
𝑅𝑑——直接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𝜋𝑑——直接纯收益复利值总和,单位为万元;
𝑘——缩值系数;
𝐸——推广费用复利总和,单位为万元;
𝑄𝛾——推广期应分摊的研发费用,单位为万元。
𝑛
𝜋𝑑=∑𝑖=0𝜋𝑑𝑖×𝑃𝑖···································································(2)
式(2)中:
𝜋𝑑𝑖——第𝑖年的直接纯收益,单位为万元;
𝑃𝑖——第𝑖年的复利系数。
𝑛
𝐸=∑𝑖=0𝐸𝑖×𝑃𝑖·····································································(3)
式(3)中:
𝐸𝑖——第𝑖年的推广费用,单位为万元;
𝑃𝑖——第𝑖年的复利系数。
𝑛ℎ𝑎
𝑄𝛾=∑𝑖=1𝑄𝑖×𝑃𝑖×································································(4)
ℎⅇ
式(4)中:
𝑄𝑖——第𝑖年的研发费用,单位为万元;
𝑃𝑖——第𝑖年的复利系数;
ℎ𝑎——已推广规模;
ℎⅇ——预期推广规模。
6.1.3间接经济效益
𝑅𝑖=𝜋𝑗×𝑘··········································································(5)
式(5)中:
𝑅𝑖——间接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𝜋𝑗——间接纯收益复利值总和,单位为万元;
𝑘——缩值系数。
𝑛
𝜋𝑗=∑𝑖=0𝜋𝑗𝑖×𝑃𝑖····································································(6)
式(6)中:
𝜋𝑗𝑖——第𝑖年的间接纯收益,单位为万元;
𝑃𝑖——第𝑖年的复利系数。
6.1.4预期经济效益
𝑦=𝑦𝑡−𝑦𝑎·········································································(7)
式(7)中:
𝑦——预测效益年限,单位为年;
𝑦𝑡——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单位为年;
3
DB51/T2858—2021
𝑦𝑎——推广应用并产生效益年数,单位为年。
𝑅ⅇ=𝜋ⅇ×𝑘−𝐸ⅇ−𝑄ⅇ································································(8)
式(8)中:
𝑅ⅇ——预期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𝜋ⅇ——预期纯收益复利值总和,单位为万元;
𝑘——缩值系数;
𝐸ⅇ——预期投入推广费用复利值总和,单位为万元;
𝑄ⅇ——预期应分摊研发费用复利值,单位为万元。
𝑛
𝜋ⅇ=∑𝑖=0𝜋ⅇ𝑖×𝑞𝑖····································································(9)
式(9)中:
𝜋ⅇ𝑖——第𝑖年的预期纯收益,单位为万元;
𝑞𝑖——第𝑖年的贴现系数。
𝑛
𝐸ⅇ=∑𝑖=1𝐸ⅇ𝑖×𝑞𝑖··································································(10)
式(10)中:
𝐸ⅇ𝑖——第𝑖年的预期推广费用,单位为万元;
𝑞𝑖——第𝑖年的贴现系数。
𝑛
𝑄ⅇ=∑𝑖=1𝑄𝑖×𝑃𝑖−𝑄𝛾······························································(11)
式(11)中:
𝑄𝑖——第𝑖年的研发费用,单位为万元;
𝑃𝑖——第𝑖年的复利系数;
𝑄𝛾——推广期应分摊的研发费用,单位为万元。
6.1.5科研投资年均收益率
𝐺×𝜌
𝜇=𝑛······································································(12)
∑𝑖=1𝑄𝑖×𝑃𝑖
式(12)中:
𝜇——科研投资年平均收益率;
𝐺——年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𝜌——科研单位效益分计系数。
𝑅+𝑅+𝑅
𝐺=𝑑𝑖ⅇ······································································(13)
𝑦𝑡
式(13)中:
𝐺——年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𝑅𝑑——直接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𝑅𝑖——间接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𝑅ⅇ——预期经济效益,单位为万元;
𝑦𝑡——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单位为年。
社会效益计算方法
6.2.1农产品供给价值
4
DB51/T2858—2021
客观分析表述农产品供给量。
6.2.2社会保障价值
𝑆𝑏=𝑆𝑃×𝑆𝑚𝑖𝑛·····································································(14)
式(14)中:
𝑆𝑏——农业科技成果社会保障价值,单位为万元;
𝑆𝑃——成果有效推广区域内从事该项农业生产人数;
𝑆𝑚𝑖𝑛——地区农村平均工资水平,单位为万元/人。
该指标还可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后促进就业、技术推广(培训人次)以及助农增收等社会保障方面
的指标进行客观描述。
6.2.3景观人文价值
𝑉𝐶=𝐴×𝑆········································································(15)
式(15)中:
𝑉𝐶——农业景观人文价值,单位为万元;
A——农业科技成果有效推广规模;
S——生态服务价值景观人文类单价。
该指标还可依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后的景观人文方面的指标进行客观表述。
生态效益计算方法
6.3.1碳汇价值
∑(16)
𝑉𝑐𝑜2=𝛽𝑁𝑃𝑃𝑖×𝐶································································
式(16)中:
——固定CO2的功能价值,单位为元;
𝑉𝑐𝑜2
𝛽——二氧化碳固定系数;
𝑁𝑃𝑃𝑖——𝑖类作物净初级生产量,单位为千克(kg);
𝐶——CO2的交易价格,单位为元/千克(元/kg)。
𝑃𝑖
𝑁𝑃𝑃𝑖=𝛽∑×(1−𝑀𝑖)····························································(17)
𝐻𝑖
式(17)中:
𝑃𝑖——𝑖类作物的经济产量,单位为千克(kg);
𝐻𝑖——𝑖类作物的经济系数;
𝑀𝑖——𝑖类作物的含水率。
作物经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6167.12-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8-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0-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3-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9-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6-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1-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4-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7-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2014-05-19
- HB 6167.15-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