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811-2014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51/T 1811-2014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 yield of bamboo shoots using bitter bambo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811-2014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7-25
实施日期
2014-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覃志刚、魏宗华、蒲春林、干少雄、张小平、蒋俊明、闵安民、鄢武先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811—2014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4-07-25发布2014-09-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811—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种苗繁殖..........................................................................2

5栽培技术..........................................................................3

6经营管理..........................................................................4

7病虫害防治........................................................................6

8竹笋采收..........................................................................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禁止使用的农药..................................................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推荐使用的主要农药..............................................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10

I

DB51/T1811—2014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志刚、魏宗华、蒲春林、干少雄、张小平、蒋俊明、闵安民、鄢武先。

II

DB51/T1811—2014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苦竹(Pleioblastusmaculatus)笋用林丰产栽培的术语、种苗繁殖、栽培技术、经

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竹笋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苦竹笋用林的栽培和经营管理。其它与苦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相近似的笋用竹种可

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HJ332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NY/T5295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

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338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DB51/T380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林护通字[1998]4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混生竹MixedBambooSpecies

地下茎为复轴型,既有在地下横向生长的竹鞭,又有粗大短缩的秆基,竹株在竹林地上既稀疏散生

又密集成丛的竹子。

3.2

笋用林BambooShootForest

以培育竹笋为目的的竹林。

1

DB51/T1811—2014

3.3

苦竹母竹BitterBambooMotherStalk

从苦竹成年竹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母竹竹株应选择竹秆直径1cm~3cm,秆高2m

以下(带3~4盘枝),竹鞭直径2cm~3cm,来鞭10cm~20cm,去鞭20cm~30cm。要求竹株生长健壮,分

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鞭色鲜黄,鞭芽健壮,无病虫害。

3.4

苦竹小母竹BitterBambooSmallMotherStalk

从苦竹种苗基地或竹林中通过分株、埋鞭等方法培育的带有竹鞭的竹苗。要求苗龄1年~2年,秆径

0.5cm以上,竹秆保留长度60cm,鞭2条以上,鞭长10cm以上,鞭芽饱满,竹苗新鲜,无明显失水,无明

显损伤,无病虫害。

3.5

苦竹竹鞭BitterBambooRhizome

指苦竹的地下茎,用作繁殖材料的竹鞭要求鞭段长40cm~80cm,鞭径2cm~3cm,鞭根健全,鞭色鲜

黄,鞭芽健壮,无病虫害。

4种苗繁殖

4.1圃地选择

苦竹笋用林育苗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水平中

等以上,排灌条件良好,土壤病虫害较少,pH值4.5~7.0,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育

苗圃地应尽可能靠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空气相对湿度应达75%~90%。

4.2育苗技术

4.2.1繁殖材料

苦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有小母竹、母竹及竹鞭。

4.2.2整地作床

育苗圃地于秋季或冬季进行深翻,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篼、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经

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或饼肥,并适量施用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结合施基肥还可撒施一定量的代森锌

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移栽前,再行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后作床。苗床宽2.0m~3.0m,高0.2m~0.3m,

长度随地形而定。在缓坡地带不积水的圃地育苗时,可不作苗床。

4.2.3育苗季节

苦竹小母竹及母竹移栽育苗季节为早春和秋末,埋鞭育苗应在竹笋出土前1个月左右进行。

4.2.4育苗方法

4.2.4.1小母竹育苗

将竹苗按株行距2.0m×2.0m栽植于规格为50cm×50cm×30cm的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

土,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用于造林。

2

DB51/T1811—2014

4.2.4.2母竹育苗

将母竹按株行距2.0m×3.0m栽植于规格为80cm×50cm×30cm的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

土,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用于造林。

4.2.4.3埋鞭育苗

先按30cm~50cm的沟距开沟,再将鞭段连续平放沟内,芽向两侧,覆土约为鞭径的3倍,压紧、盖

草、浇水。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小母竹)用于造林。

4.3苗期管理

4.3.1保湿和除草

整个育苗期间都应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防止积水。苗圃应经常除草,除草时不要伤及幼苗、蘖苗、

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壅篼。

4.3.2施肥

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应符合有关产地环境要求。秋季育苗的,

在翌年3月(春季育苗在栽植30天~45天后)可适量施用10%~15%清粪水;6月在施用人畜粪水的同时,

可适量加入0.2%~0.3%的尿素或0.4%~0.6%的碳酸氢铵;7月~9月上旬应施肥2次~3次,肥料种类为有

机肥、尿素或复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应交替使用;9月下旬起应停止施用速效肥。

5栽培技术

5.1立地选择

5.1.1苦竹笋用林立地级

苦竹笋用林立地级划分为三个等级。

Ⅰ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0℃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温

5000℃以上。位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低山海拔1000m以下,降水量1000mm~1500mm,光照充足、水源

良好的平坝、坡脚、沟槽及山腰地带,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层厚度80cm以上,土壤

pH值4.5~7.0。

Ⅱ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4℃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

温4500℃以上。位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中低山海拔1200m以下,降水量900mm~1500mm,光照较充足、

水源良好的平坝、坡脚、缓坡及丘陵一、二台地地段,土壤疏松、湿润,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较

高,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pH值4.5~7.0。

Ⅲ立地级: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4℃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

温4000℃以上。位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中低山海拔1300m以下,降水量900mm~1500mm,光照较好、

水源有保障的平坝、缓坡地带,土壤较疏松、肥力中等,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4.5~7.0。

5.1.2产地环境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避开工

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苦竹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产地环境应符合HJ332和DB51/336

的规定。

3

DB51/T1811—2014

5.1.3适宜发展区域

四川盆地南部和西部的泸州、宜宾、乐山、眉山、成都及雅安等市的低中山、低山及部分丘陵区的

Ⅰ、Ⅱ立地级上可成片地发展苦竹笋用林丰产基地,在Ⅲ立地级上不宜成片营造苦竹笋用林。

5.2规划设计

苦竹笋用林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应严格按GB/T15776、LY/T1607、DB51/336和DB51/T380执行。

5.3栽培技术

5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