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236-2017 生殖器疱疹诊断

WS/T 236-2017 WS/T 236-2017 Genital Herpes Diagnosis

行业标准-卫生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236-2017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卫生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7-24
实施日期
201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卫生计生委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59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236—2017

代替WS236-2003

生殖器疱疹诊断

Diagnosisforgenitalherpes

2017-07-24发布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WS/T23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236-2003《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WS236-2003

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WS236-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标准性质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本标准名称改为“生殖器疱疹诊断”;

——增加了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见第2章和第3章);

——临床表现中增加了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见5.2.1);

——临床表现中增加了非原发感染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见5.2.1.3);

——实验室检查中增加了核酸检测(见5.3.3);

——实验室检查中增加了抗体检测(见5.3.4);

——删除了处理原则(见2003版的第3章);

——删除了治疗原则(见2003版的3.1);

——删除了临床治愈标准(见2003版的3.2);

——删除了管理与预防(见2003版的3.3);

——删除了附录A中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见2003版的附录A.2);

——删除了附录B生殖器疱疹的处理和治疗方案(见2003版的附录B);

——删除了参考文献(见2003版的参考文献);

——增加了附录C单纯疱疹病毒核酸扩增试验(见附录C);

——增加了附录D单纯疱疹病毒型特异性抗体检测(见附录D)。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

第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娟、龚向东、王千秋、苏晓红、赖伟红、徐金华、陆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236-2003。

I

WS/T236—2017

生殖器疱疹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原则、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生殖器疱疹的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

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病毒属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DNA长约150kb,病毒核壳由脂

质糖蛋白包裹,具有嗜神经组织特性。

注:根据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G(gG)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gG-1和gG-2,将单纯疱疹病毒分为HSV1和HSV2两

种血清型,其基因组同源序列约为50%。单纯疱疹病毒2型主要侵犯生殖器与肛门及其周围部位;单纯疱疹病毒1型主

要侵犯面部,也可侵犯生殖器与肛门及其周围部位。

2.2

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生殖器与肛门及其周围部位皮肤黏膜,以疼痛性水疱及浅表溃疡为主要特征的

一种慢性复发性性传播疾病。

2.3

初发性生殖器疱疹initialepisode

分为原发感染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和非原发感染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前者为既往无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是单纯疱疹病毒第一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首次发作,在感染的个体内不存在单纯疱疹病毒抗

体;后者为既往有过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再次感染另一型别的单纯疱疹病毒而出现生殖器疱疹

的首次发作,在感染的个体内已经存在与当前感染型别不同的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2.4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ecurrentepisode

生殖器疱疹临床症状的复发,在首次发作皮损消退后,经过一段无症状期,皮疹再次出现或反复发

作。无症状期可间断性排放病毒。生殖器与肛门部位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的复发频率高于单纯疱疹病

毒1型感染的复发频率。

1

WS/T236—2017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E: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

HS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4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5诊断依据

5.1流行病学史

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多性伴史,或性伴感染史。

5.2临床表现

5.2.1初发性生殖器疱疹

5.2.1.1潜伏期2d~20d,平均6d。初起为红斑和丘疱疹,很快发展为集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d~

4d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有烧灼感和疼痛。病程可持续2周~4周。男性好发于包皮、冠状沟、

龟头、阴茎体、阴阜等,可伴有尿道炎的表现。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道、宫颈、会阴和阴阜等。有

肛交性行为者可有肛门、直肠受累,表现为肛周水疱或溃疡,肛门疼痛、里急后重、便秘和直肠黏液血

性分泌物等。

5.2.1.2原发感染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症状较重,常伴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头痛、肌痛等

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病程较长。

5.2.1.3非原发感染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症状与原发感染类似,部分病例病情相对较轻。

5.2.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与初发性生殖器疱疹相比,自觉症状较轻,水疱、糜烂或溃疡皮损数目较少,病程较短,多在1周

内愈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少见。发疹前可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痛、感觉异

常等。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发作性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红斑、皲裂、糜烂等。

5.3实验室检查

5.3.1生殖器疱疹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方法见附录A。

5.3.2病毒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见附录B的B.1)。

5.3.3抗原检测。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标本,单纯疱疹病毒抗

原阳性(见B.2)。

5.3.4核酸检测。应用核酸扩增试验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DNA(见附录C)。

2

WS/T236—2017

5.3.5抗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见附录D)。

6诊断

6.1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5.2,同时有或无5.1及5.3.5者。

6.2确诊病例

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并符合5.3.2、5.3.3、5.3.4中的任一项者。

7鉴别诊断

7.1一期梅毒

临床表现为硬下疳,溃疡一般为单发,直径1cm~2cm,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

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硬度,无疼痛或触痛,伴无痛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

疡面取材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梅毒螺旋体,梅毒抗体检测阳性。

7.2软下疳

生殖器或肛周炎性小丘疹,1d~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