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96-2018 原油储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96-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afety Production of Oil Reserves an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5.010
E08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196—2018
原油储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Risk
ClassificationForProductionSafetyofCrudeOilStorageandTransportation
2018-05-17发布2018-06-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19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长安、王保东、马秀青、汤养浩、苏华东、郭峰、付饶、刘宇、申学强、吴
天俊、赵磊、陈锦程、胡乃龙、王鑫、何潮。
I
DB37/T3196—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原油储运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原油储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杜绝
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3196—2018
原油储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储运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原油储运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971-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4.1.1成立领导小组
4.1.1.1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
小组,职责如下:
——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副组长由各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
控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
4.1.2成立工作小组
4.1.2.1企业各级组织应按照专业分工,分别成立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工作小组。
组长由各级组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责如
下:
1
DB37/T3196—2018
——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
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部门负责指导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1.3其他人员
——企业其他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落实好管控措施。
4.2制度建设
4.2.1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评价准则、奖惩考核,根据安全风险等级,落实管控层级。各专业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风险管控工作,企业各基层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风险管控工作。
4.2.2奖惩考核应明确制定各层级、各专业部门的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
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参见附录A。
4.3实施全员培训
4.3.1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掌握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保留培训记录。
4.3.2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3.3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4.4编写体系文件
4.4.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包括:
——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点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2
DB37/T3196—2018
——其他有关记录文件。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的划分,企业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
范围清晰的原则。
示例:如储油罐区、输油泵区、消防系统、变电所。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企业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
动。
示例:启/停泵作业、发球作业、阀门检修作业、动火作业。
5.1.2风险点排查
5.1.2.1风险点排查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
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B.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5.1.2.2风险点排查方法
企业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
点排查。
5.2危险源辨识
5.2.1辨识方法
5.2.1.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建立《设备实施清单》(参见附录
B.2)及《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的表B.3。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对于原油罐区重大危险源,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5.2.1.2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
5.2.2辨识范围
5.2.2.1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3
DB37/T3196—2018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2.3.2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示例1: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
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2.3.3危险源辨识的后果应参照GB6441-1986,主要包括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
火灾、灼烫、高处坠落、坍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后果。
5.3风险控制措施
5.3.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突出人的因素。应根据行业
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
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3.2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工程技术措施: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监控、联锁、报警、安全仪表系统、设置防护
设施等;
——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标准作业程序,规范操作规程等;
——培训教育措施: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专项培训、安全交底等;
——个体防护措施: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劳保鞋、便携式四合一/硫化氢气体报警仪、防毒口罩、
空气呼吸器等适用的劳保用品;
——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等。
5.4风险评价
5.4.1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本标准采用风险矩阵
分析法(LS),参见附录B.4.1;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填写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参见附录B.4.3;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B.4.4。
5.4.2风险评价准则
4
DB37/T3196—2018
5.4.2.1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以
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5.4.2.2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
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
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B.4.2,进行风险分析。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管控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
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
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如:根据机构设置可为公司(厂处)级、站队级、班
组级、岗位级。
5.5.2确定风险等级
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风险分级及管控要
求参照表1。
表1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风险等级危险程度管控层级管控要求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厂处)确定治理目标;制订并落实隐患
控制措施;现场挂牌督办;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机关主管部门定期汇报隐患
一级重大风险公司(厂处)
治理进度,联系上级相关处室尽快组织方案的会审和实施。公司(厂处)主管
领导承包,各部门负责人定点督查,负责与上级对接、整改和落实。
需要控制整改。站队应引起关注,组织排查、制订、落实管理问题的纠正
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对班组控制未解决的设备缺陷和隐患编制整改方案上报
二级较大风险站队公司审核,加强与机关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加快整治进度,隐患未整治前,制
定应急预案,加强特护。站队领导承包,落实跟进整改的进度,分管站队领导
全程参与监督、指导,向机关科室进行汇报。
班组长负责控制管理,班组长组织对岗位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建立
三级一般风险班组操作、巡查记录,由岗位班组长进行督查、复核。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
控。
四级低风险岗位岗位员工应引起注意,在日常巡检中自带常用工具,发现问题自行处理。
5.5.3确定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
5.5.3.1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直接判定为重
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原油罐区、泵区等生产运行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Ⅳ级高处作业和一级吊装作业的。
5
DB37/T3196—2018
5.5.3.2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直接判定为较
大风险:
——高含硫化氢原油设备的检维修作业;
——高含硫化氢原油的接卸与输送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Ⅲ级高处作业;
——涉可燃有毒介质的盲板抽堵作业;
——重大工艺变更。
5.5.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
附录B的表B.5、表B.6;重大风险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的表B.7,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5风险告知
5.5.5.1企业可分部门、分区域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控制措施等辨识结果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
方。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相关方应了解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5.5.5.2风险告知的形式包括进入装置区的风险信息告知牌、公告栏、警示标识、风险信息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风险评价报告培训等。
6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
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
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
到保持和改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
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
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
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持续改进
8.1评审
8.1.1企业每年年底与安全标准化自评结合,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
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6
DB37/T3196—2018
8.2更新
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8.3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
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
7
DB37/T3196—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1基本要求
1.1未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的,考核10分。
1.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职责不明确、履职不到位,考核5分。
1.3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培训计划,考核5分,计划不具体的,考核2分。
1.4培训记录或档案不详实,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考核2分。
1.5未对全员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培训,考核3分。
1.6考核奖惩制度未有效落实的,考核2分。
2风险评价
2.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考核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2分。
2.2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考核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2分。
2.3未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考核2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
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考核2分。
2.4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一项考核2分。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分
析不具体、不全面的,一项不符合考核2分。
2.5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准则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考核2分。抽检评价人
员,熟练掌握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加奖2分。
3风险控制措施
3.1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未得到有效落实或遗漏的,考核2分。控制措施完善,
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奖励2分。
3.2岗位人员未掌握与本岗位相关控制措施的,考核2分。抽检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相关风
险控制措施,奖励1分。
4风险告知
4.1未采取有效方式告知风险的,考核10分。
4.2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区域,未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考核5分。
4.3岗位人员或相关方人员不熟悉相关风险信息,考核2分。抽检岗位人员或相关方人员,熟练掌
握相关风险信息,加奖1分。
5持续改进
5.1未按要求每年进行一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评审的,考核10分。
5.2未适时、及时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考核5分。
5.3未及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或控制措施实效性不强,考核3分。
5.4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未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告知的,考核3分。
5.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各环节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奖励5分。
8
DB37/T3196—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
表B.1风险点登记台账
序号风险点名称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区域位置所属单位备注
火灾、其他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28*100000m³
1储油罐区储油罐区
高处坠落原油储罐
外输泵区6台外输泵
2输油泵区火灾、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触电
给油泵区7台给油泵
3阀组区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阀组区
4工艺管网火灾、触电、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库区
5原油计量间中毒和窒息、触电原油计量间
6仪表控制系统触电、火灾、其他爆炸库区
7供电系统触电、火灾、其他爆炸变电所
8消防系统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库区
9含油污水系统中毒和窒息、火灾、其他爆炸库区
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高处
10储罐巡检作业储油罐区
坠落
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高处
11检尺作业储油罐区
坠落
中毒和窒息、火灾、其他爆炸、高处
12涉硫化氢作业库区
坠落
火灾、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机械外输泵区
13启输油泵/给油泵
伤害、触电给油泵区
火灾、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机械外输泵区
14停输油泵/给油泵
伤害、触电给油泵区
外输泵区
15机泵机组盘车作业机械伤害、触电
给油泵区
16流程切换作业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触电库区
17油化验作业中毒和窒息油化验室
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
18发球作业阀组区
伤害
灼烫、火灾、其他爆炸、高处坠落、
19动火作业库区
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
20高处作业库区
机械伤害
21动土作业坍塌、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库区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
22吊装作业库区
害
火灾、其他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
23盲板抽堵作业库区
害、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火灾、其他爆炸、物体
24受限空间作业库区
打击、机械伤害
25临时用电作业触电、火灾、其他爆炸库区
9
DB37/T3196—2018
序号风险点名称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区域位置所属单位备注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
26阀门检维修作业库区
触电
火灾、其他爆炸、机械伤害、物体打外输泵区
27机泵检维修作业
击、中毒和窒息、触电给油泵区
10
DB37/T3196—2018
表B.2设备设施清单
序号设备设施名称类别位号/所在部位所属单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
1原油储罐储罐及容器类位号/储油罐区否28
2浮盘、浮舱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3浮梯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4浮盘支柱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5量油管、导向管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6呼吸阀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7阻火器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8紧急排水阀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9刮蜡板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0牺牲阳极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1旋转喷射器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2盘梯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3人孔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4抗风圈、加强圈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5一、二次密封装置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6中央排水、罐底切水系统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罐顶泡沫发生器、喷淋系
17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统和感温光栅
18罐前阀、罐根阀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19金属软管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20防火堤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21防雷、静电接地线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22仪表系统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23雨水外排系统其他设备类位号/储油罐区否
24输油泵通用机械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25电机动力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26叶轮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27泵轴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28联轴器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29轴承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30轴承箱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31机械密封通用机械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32过滤器其他设备类位号/输油泵区否
33工艺管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0/T 1600-2024 学校食堂蚊虫综合防制技术规范 2024-07-08
- DB50/T 1609-2024 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24-07-08
- DB50/T 1605-2024 残疾儿童(7—17岁)康复教育托管服务规范 2024-05-15
- DB50/T 1611-2024 脆李裂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4-07-08
- DB50/T 1608-2024 槲蕨孢子育苗技术规程 2024-07-08
- DB50/T 1607-2024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菌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2024-07-08
- DB50/T 1606-2024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鉴定技术规范 2024-07-08
- DB50/T 1610-2024 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 2024-07-08
- DB50/T 1602-2024 学校食堂鼠类综合防制技术规范 2024-07-08
- DB50/T 1599-2024 学校食堂蟑螂综合防制技术规范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