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1086-2018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DB3301/T 1086-2018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1/T 1086-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0
实施日期
2018-07-20
发布单位/组织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1086—2018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2018-06-20发布2018-07-20实施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1/T108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杭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淳安县临岐中药材产业协会、淳安千岛湖岐仁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浙江

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淳安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淳安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平汉、汪利梅、陈颖君、沈晓霞、沈宇峰、孙健、王玉琴、姜玲、鲁和友、

管丽雅、潘振球。

I

DB3301/T1086—2018

掌叶覆盆子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掌叶覆盆子的产地建园、品种选择、种苗、种植、支架绑缚、生产管理、采收与产地

初加工、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掌叶覆盆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3产地建园

3.1选择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土壤疏松、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东坡或东南坡向的地块建园。

3.2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3.3根据园区规模、坡向和坡度进行作业区的划分。坡地建园宜选择山坡中下部,坡度宜在25°以下;

坡度在15°以上25°以下时,筑等高水平带,梯面宽在1.5m以上。

3.4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和水利系统。在药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

的地段,宜修建隔离带、沟。

3.5园地开垦时应注意水土保持,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

层,清除土层内的竹鞭、芒萁、及茅草根等。

4品种选择

4.1原植物

掌叶覆盆子又称华东覆盆子RubuschingiiHu,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种藤状灌木,植株高1.5米~

3米,枝细,具皮刺,无毛;叶片5裂为主,叶缘锯齿状;花期3月~4月,果期5月~6月,果实近球形,

为聚合果,以未成熟干燥果实入药,属药食两用药材。

4.2品种选择

1

DB3301/T1086—2018

应选用适宜杭州市种植发展的具有抗病、高产、有效成分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优良种源。

5种苗

5.1育苗方式

有根蘖繁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等,杭州地区宜采用根蘖繁殖。根蘖繁殖技术为:3月~4月,选

择株高30cm以上、有3条以上不定根、生长健壮无病害的一年生根蘖苗作为育苗繁殖材料,根蘖苗与母

株分离后,及时移栽到育苗地,育苗地育苗行距70cm,株距35cm。

5.2种苗分级

苗高30cm左右,茎粗0.5cm以上,无病虫害、根系健壮,主根长度不小于15cm,鲜活的侧根数6条以

上,带有毛细根。

表1覆盆子种苗分级表

一级二级

根长(cm)茎粗(cm)根长(cm)茎粗(cm)

≥20≥0.6≥15≥0.5

5.3移植

秋冬季根蘖苗成熟植株,待其落叶后,将根系完整挖出,移植到生产地,也可在春季移植。

6种植

6.1整地

彻底清除树根、杂草、秸秆等杂物,平整地面,深耕20cm~25cm。平地起垄栽培,垄宽50cm-70cm,

垄高30cm。采用带状栽植,宜南北行;坡地挖穴栽培,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

6.2底肥

每穴施有机肥1kg~2kg,把表土与上述肥料混合均匀填入穴里,再用熟化的土壤填平定植穴,间隔

7天后种植。

6.3种植时间

3月上旬或11月下旬,苗木完全成熟木质化移栽。

6.4种植方法

种苗从地里起出后尽快栽植。按株行距划线挖定植穴,定植穴直径30cm,深40cm。把苗放在定植穴

正中间,根系舒展,埋土深度以埋过根际3cm~5cm为宜,回填土用手轻轻压实。沿定植穴外圈做土埂,

形成浇水盘。浇足定根水,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土。

6.5种植密度

2

DB3301/T1086—2018

行距为2.0m~2.5m,穴距为1.0m~1.5m,每亩控制在150穴左右;每丛主株(初生茎)数量控制在3

株为宜,约500株/667㎡。

6.6种植后管理

种植后,对植株进行短截,保留2片~3片叶或芽,株高20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水分不足时

需及时浇水,雨季时防止栽植穴内积水;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及时补苗。

7支架绑缚

7.1架材的选择

7.1.1立柱

可用木柱或水泥柱设架。木柱:可选用坚硬耐腐的树木,直径3cm~5cm为宜,长1.8m;水泥柱:直

径为10cm,长1.8m。

7.1.2横杆

可用直径2.5cm左右,长4m~8m的细木杆,也可用1.8mm镀锌钢线做横拉线。

7.2篱架的设立

在栽植行一侧,距株丛基部45cm左右埋设立柱,埋入地下深度50cm。木柱一般每隔3m~5m设立柱,

水泥柱每隔5m~8m设立柱。横杆固定在立柱上,高度距离地面为1.3m左右。

7.3绑缚

在6月中旬左右,以1个~2个枝条为一组,用细绳绑在横杆或钢线上,外留20cm~30cm,枝条在架

线上分布均匀。

8生产管理

8.1扩穴深翻

结合秋季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25cm~30cm。

8.2施肥

8.2.1基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