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826-2023 公路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

DB21/T 3826-2023 Road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Mechanical Sand Concret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3826-2023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30
实施日期
2023-10-30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大连信德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99

CCSR19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826—2023

公路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anufactured-sandConcreteforHighwayand

WaterwayEngineering

2023-09-30发布2023-10-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82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大连信德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

三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佳运、孙悦锋、倪朝晖、祖国家、王亮、魏文强、张凤武、刘成婧、阮杨、

刘洋、李刚、李彬、王月婧、高艺博、于春江、黄帅、刘戈、魏巍、王旭东、刘琳琳、尹波、焦兴华、

彭建、温佳宇、许涛、韩学义、刘军、王天舟、谷云龙、马健、苟大旬。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或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三纬路19号,联系电话:024-23867960。

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三纬路18甲2号,联系电话:024-81670358。

I

DB21/T3826-2023

公路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基本规定、机制砂质量控制、

原材料选用与要求、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公路水运工程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和

质量检验。

公路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除应执行本文件的规定以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

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35159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1

DB21/T3826-2023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S151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TS20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S202-2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JTS/T227水运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TS/T236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

JTS257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海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

以岩石、卵石、矿上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

2

DB21/T3826-2023

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含软质、风化的颗粒。

3.2

石粉含量Fine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且其矿物组成的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3.3

机制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

采用机制砂为主要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

3.4

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HighPerformancemanufactured-sandconcrete

采用机制砂为细骨料制备的满足工程耐久性及其他特定性能需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3.5

石粉流动度比Fluidityratiooffine

用于判定石粉对减水剂的吸附性能指标,在掺加外加剂和0.4水胶比条件下,掺加石粉的胶砂与基

准水泥胶砂的流动度之比。

3.6

机制砂需水量比Waterrequirementratioofmanufactured-sand

使用机制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标准砂(ISO标准砂)配置的水泥胶砂在达到规定流动度时的

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机制砂级配、粒型、吸水率和石粉吸附性能的指标。

3.7

球体类似度Sphericity

表征砂颗粒与球体形状类似程度的指标,即同一颗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其最小外接圆面积

比值的平均值的3/2次方。

4基本规定

4.1机制砂混凝土应选用质地坚固、粒形级配合理、质量稳定的机制砂。

4.2机制砂混凝土应考虑结构、材料和工程服役环境进行配合比及耐久性设计。

4.3机制砂的生产系统宜由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除尘设备、输仓等组成,应根据母岩种

3

DB21/T3826-2023

类、矿山规模、矿山年采剥量、机制砂产品质量要求等选择机制砂生产工艺和设备。

4.4机制砂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

4.5除常规原材料适应性试验外,机制砂与外加剂、掺合料间应进行适应性试验。

5机制砂质量控制

5.1母岩

5.1.1用于机制砂加工的母岩应质地坚硬、洁净,无软弱颗粒、未风化且性质稳定。

5.1.2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生产的岩石料源宜优先选用石灰岩,当选用其他母岩时,应进行碱骨料反

应和有害物质含量试验,不应采用泥岩、页岩、板岩等岩类。

5.1.3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母岩类别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

母岩抗压强度(MPa)≥80≥60≥30

5.1.4氯盐锈蚀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抗渗性较差的岩质(如花岗岩、砂岩等)。

5.2机制砂技术要求

5.2.1混凝土用机制砂的分类依据国家标准GB/T14684《建设用砂》进行。

5.2.2对于普通混凝土用机制砂,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可采用Ⅲ类机制砂;强度等级C30~

C60的混凝土宜采用Ⅰ类或Ⅱ类机制砂;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宜选用Ⅰ类机制砂。

5.2.3对于水运工程混凝土用机制砂,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土,可采用Ⅲ类机制砂;强度等级为

C30~C55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宜采用Ⅰ类或Ⅱ类机制砂。

5.2.4耐久性结构混凝土宜采用Ⅰ类或Ⅱ类机制砂,级配区在2区,其中Ⅱ类机制砂泥块含量不大于

0.5%,有害物质含量不高于Ⅰ类机制砂限量要求。

5.2.5对于普通混凝土用机制砂,需水量比不宜超过115%(试验方法参照本文件附录A),对于高性

能混凝土用机制砂,需水量比不宜超过105%。石粉流动度比不低于95%(试验方法参照本文件附录B)。

5.2.6Ⅰ类机制砂根据球体类似度(试验方法参照本文件附录D)可分为高品质机制砂(球体类似度

≥0.60)和普通机制砂(球体类似度<0.60)。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宜采用高品质机制砂。

5.2.7机制砂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应保持颗粒分布均匀,避免混入杂质。

5.2.8机制砂进场后应按产地、类别、规格分别堆放,干料堆料高度不宜高于5m,堆存的地面应硬化,

4

DB21/T3826-2023

并宜设置防雨棚,堆场四周应做好围挡和排水设施。

5.2.9对于循环水洗法工艺生产的机制砂,应进行机制砂中残留絮凝剂试验(试验方法参照本文件附

录C),对残留絮凝剂含量达到影响混凝土状态的机制砂,宜进行退场处理,或调整混凝土状态后对机

制砂中残留絮凝剂每日进行检测监控。

5.3机制砂质量检验

5.3.1机制砂进场时,应查验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5.3.2机制砂进场后,应以400m3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不足400m3或600t应按一个批

次进行检验。

5.3.3机制砂产源选择时,宜检测细度模数稳定性。细度模数稳定性检测宜在料源地机制砂生产过程

中每小时抽样检测1次,连续进行10次并取平均值,单次细度模数与平均值相差大于10%的情况不宜

超过1次。

5.3.4机制砂首次进厂检验及日常检验项目、方法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机制砂首次进场检验及日常检验项目、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首次进场检验日常检验检验方法

1母岩抗压强度√×

2颗粒级配√√

3细度模数√√

4表观密度√√

5堆积密度√√

6空隙率√√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7石粉含量√√JTS/T236《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

技术规范》

8亚甲蓝值√√

9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