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797-2003 秦川牛
GB/T 5797-2003 Qinchuan cattl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6月
-
202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起草人:
- 高联政、刘收选、原积友、昝林森、刘文、王科、邱昌功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场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797-2003
代替GB/T5.797-1986
秦川牛
Qinchuancattle
2003-06-02发布2003-11-01实施
r-},Q+嘉A晶赢}}-发布
GB5797-2003
Bl1吕
本标准代替GB/T5797-1986(秦川牛》。
本标准对GBIT5797-1986秦《川牛》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肉用性能、泌乳性能、繁殖性
能、体尺指标、体重指标等。本标准与前版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役用性能指标;
—繁殖性能指标简化;
—一育肥性能的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指标做了修改,增加了剪切值;
—体尺鉴定的年龄段划分由8个简化为4个;
—计算综合评定指数的外貌与体尺加权系数做了调整;
—删除了种牛出场标准,增加了良种登记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联政、刘收选、原积友、咎林森、刘文、王科、邱昌功。
GB5797-2003
秦川牛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秦川牛的品种特征、种牛等级鉴定、良种登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秦川牛的品种鉴别和种牛等级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秦川牛Qinchuancattle
秦川牛因主产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被毛紫红,体躯高大,肉用性能良好。秦川牛原为役肉兼用
品种,经过近20多年的系统选育,形成当今之肉役兼用品种,并正在朝肉用方向选育。
2.2
屠宰率dressingpercentage
牛屠宰后去皮、头、尾、内脏(不包括肾脏和肾脂肪)、腕附关节以下的四肢、生殖器官,称为胭体胭
体重占屠宰前绝食24h后的活体重的百分率为屠宰率
2.3
净肉率meatpercentage
胭体剔骨后全部肉重(包括肾脏和胭体脂肪)占屠宰前绝食24h后的活体重的百分率为净肉率。
2.4
眼肌面积eyemusclearea
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
2.5
大理石纹marbling
肌肉中有许多层脂肪分隔,像大理石纹。
2.6
后裔测定progenytesting
根据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评定公牛遗传品质的方法
2.7
相对育种值relativebreedingvalue(RBV)
以群体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平均值为100,将所测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平均值与群体公牛子女的
生产性能平均值进行比较
3品种特征
秦川牛体格高大,结构匀称48月龄公牛体高141cm以上,母牛127cm以上。毛色有紫红、红、
黄三种,以紫红和红色居多角短而钝,质地细致,呈肉色,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弯。鼻镜和眼圈多为粉
肉色,少数有黑斑点或呈黑、灰色尾帚大多混有白色或灰白色毛。蹄壳多为粉红色,少数为黑色或黑
红相间。
生产性能
4.1肉用性能
GB5797-2003
48月龄公牛体重630kg以上,母牛410kg以上。在维持饲养标准的工70%条件下,12月龄-24
月龄日增重公牛1.0kg,母牛0.8kg;24月龄屠宰率公牛62%,母牛58%;净肉率公牛52%,母牛
50;眼肌面积公牛85cmz,母牛70cm'。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剪切值镇3.6kg
4.2泌乳性能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1胎一2胎泌乳量700kg以上;3胎以上泌乳量1。。。kg以上。乳脂率4.7%,
乳蛋白质4.0%,
4.3繁殖性能
母牛的初情期为8月龄~10月龄,初配年龄16月龄-18月龄。公牛出生重28kg,母牛26kg。公
牛12月龄性成熟,18月龄开始配种
5种牛等级鉴定
鉴定之前先审查繁殖性能,繁殖性能基本正常的牛方对其进行鉴定。
51外貌鉴定
5.1.1按附录A表A.1秦川牛外貌评分表评出总分.
5.L2凡颜面(鼻梁部分)有少量黑毛.或腹下有少量白毛者,在品种特征一项中应适当扣分,公牛总评
时不能进人特级。
5.1.3凡有狭胸、靠膝、交突、破行、凹背、凹腰、拱背、拱腰、垂腹、尖民、立系及卧系等缺陷而表现严重
者,不再评定等级
5.2体尺鉴定
5.2.1按表A.2秦川牛体尺等级评定表评定体尺等级。四项体尺标准,按等级最低的一项确定等级。
5.2.2按表A.3秦川牛等级与评分换算表将体尺等级折合成分数。给分多少根据体斜长、胸围、坐骨
端宽数值确定。体尺数值超过特级低限时,按体斜长、胸围、坐骨端宽三项中最低一项在特级给分低限
的基础上加分,参考其他两项数值,体斜长每增加1cm加1.5分,坐骨端宽每增加1cm加3分胸围每
增加1cm加1分。
53体重鉴定
5.3.1按表A.4秦川牛体重等级评定表评定体重等级。
5.3.2按表A.3秦川牛等级与评分换算表将体重等级折合为分数。体重在各等级之间的给分多少依
体重的实际数值大小而相应变化。体重超过特级低限时,在特级给分低限的基础上加分,公牛每增加
15kg加1分,母牛每增加10kg加1分
5.4综合评定
54.1后备种公牛和母牛的综合评定指数根据外貌、体尺和体重三项指标,按下列方法进行。
5.4.1.1各性状依其重要性进行加权,其加权系数((b)为:
外貌(b,)-0.3;体尺(b)=0.3;体重(b3)二0.4.
5.4.1.2综合评定指数(I)按式(1)计算:
I=0.3W,+0.3W:十0.4W3·····‘····,······、····……(1)
式中:
w:—外貌评分;
WZ—体尺评分;
W。—体重评分
5.4.1.3按表A.3秦川牛等级与评分换算表的规定将综合评定指数换算成综合等级
54.2种公牛的综合评定:以后裔测定为主,如未经后裔测定,可暂按外貌、体尺和体重三项指标进行
综合评定。
5.4.2.1种公牛后裔测定采取同期同龄比较法(见附录B)o
GB5797-2003
5.4.2.2根据B.2计算相对育种值,相对育种值100写以上为良种公牛
5.4.2.3根据表B.1公牛相对育种值与等级换算表确定等级
5.4.3进行综合评定时,须参考其父、母等级。如父、母双方总评等级均高于本身总评等级两级可将
总评等级提升一级;反之,如父、母双方总评等级低于本身总评等级两级,可将总评等级降低一级。
6良种登记
6.1良种登记的条件
良种登记的种公、母牛应符合下列条件:
a)种公、母牛综合评定等级为特级;
b)种公、母牛应健康无病,繁殖力正常;
c)种公、母牛的父、母等级在一级以上(包括一级)
6.2良种登记办法
6.2.1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种公、母牛,公牛年龄应在36月龄以上,母牛在24月龄以上,由各种牛场、繁
育站、畜牧站填写良种申请表(见附录C)逐级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查
6.2.2申请登记的种公、母牛,须附7.62cmX12.7cm(3时X5时)左侧全身彩色照片一张。
6.2.3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PZYX 005-2020 刺五加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2020-10-30
- T/LYCY 012-2020 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标准 2020-10-31
- T/HSEA 003-2018 黑山褐壳鸡蛋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2019-03-19
- T/NAIA 0228-2023 毛豆分级规范 2023-10-20
- T/NCHP T/NCHP006-2023 保定市农产品领军企业品牌评选管理办法 2023-09-01
- T/LLVIA 002-2023 陆良县上海青生产技术规程 2023-08-20
- T/MSBXG 1-2019 蒙山县百香果栽培技术规范 2019-12-09
- T/NTRPTA 0087-2022 蘘荷促早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2-09-30
- T/JLFX 001-2020 平原人工林地面精准施药作业规范 2020-12-18
- T/SAASS 78-2022 花生抗土壤紧实营养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