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267-2014 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63/T 1267-2014 Spring rape mycorespirator disease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267-2014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3-03
实施日期
2014-03-15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春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的主要识别特征、侵染循环、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春油菜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起草人:
王瑞生、星晓蓉、姚艳梅、唐国永、王发忠、王顺寿、任利平、韩元邦、王正国、何青玉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备案号:41684-2014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267—2014

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14-03-03发布2014-03-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267—2014

前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1.1-2009的要求。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瑞生、星晓蓉、姚艳梅、唐国永、王发忠、王顺寿、任利平、韩元邦、王正

国、何青玉。

I

DB63/T1267—2014

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春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的主要识别特征、侵染

循环、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春油菜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由病原为子囊菌门核盘菌属核盘菌侵染油菜,引起的一种对我国油菜生产危害最大的

真菌病害。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的发生周期过程中的三种重要形态特征分别是子囊孢子、菌丝体、菌核,

而其生活周期的90%均以菌核的形式存在,以菌丝体和子囊孢子存在的时间比较暂短。

4油菜菌核病主要识别特征、侵染循环、流行条件

4.1主要识别特征

4.1.1叶识别特征

7月中下旬~8月中旬油菜终花期,自植株下部的老叶开始发病,在叶片上形成灰褐色、黄褐色圆形

或不规则大斑,有2种~3种不同颜色轮层,中央灰褐色、中层暗青色、外围淡黄色。田间潮湿时,叶片

全叶腐烂,叶上生成白色菌丝;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

4.1.2茎秆识别特征

在8月中下旬~9月中旬油菜蜡熟期,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油菜茎秆距地面10㎝~20㎝的部位,形成

长椭圆形、长条形绕茎大斑。病斑稍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

面生成白色絮状霉层,后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维管束外露呈纤

维状;病茎遇风易折。剖视病茎、可见黑色鼠粪状颗粒,即病菌的菌核。

1

DB63/T1267—2014

4.2侵染循环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6月下旬~7月上旬油菜初花期,土壤中的菌核萌发、形

成子囊盘,7月中旬至下旬油菜盛花期,子囊盘成熟喷射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油菜

花瓣、花药;感病的花瓣和花药落到油菜叶片上,引起叶片感病。病叶腐烂粘附到油菜茎秆上导致油菜

茎秆发病,感病植株产生大量菌核。菌核随油菜收获落入土壤或保存在植株病残体中形成来年侵染源。

4.3流行条件

4.3.1气候条件

6月下旬~7月下旬油菜开花期和8月中下旬~9月中旬油菜蜡熟期,月降雨量≥50㎜,田间相对湿度

≥80%时易流行。

4.3.2栽培条件

种植感病品种、油菜多年连作、过量追施氮肥时易流行。

5综合防治

5.1品种选择

选择种植具有抗(耐)菌核病的油菜品种。

5.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15.00%的盐水浸种10分钟,清除菌核后用清水清洗种子,晾干。

5.3农业防治

5.3.1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轮作间隔年限应在2年以上。

5.3.2合理施肥

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30.000吨/公顷。追施纯氮肥须在蕾苔期前且不能超过0.300吨/公顷。

5.3.3合理密植

甘蓝型油菜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种植密度要小于225000株/公顷;海拔2500米~2700米地区种植

密度要小于300000株/公顷;海拔大于2700米以上地区种植密度要小于450000株/公顷。白菜型油菜种植

密度要小于750000株/公顷。

5.3.4残秸处理

收获后收集油菜残秸,铲除油菜堆积、脱粒场地的表土,集中制作高温堆肥。

5.4药剂防治

5.4.1农药选择

施用药剂应符合GB4285、GB8321中的有关规定。推荐用药见附录C。

2

DB63/T1267—2014

5.4.2防治期

油菜初花期叶病株率达到10%,茎病株率未达到1%时开始防治,间隔7天~10天油菜盛花期再防治一

次。菌核病的调查方法、评定标准及防效统计分析见附录A和附录B。

5.4.3施药方法

使用喷雾或喷粉机施药,水剂药剂施药应在晴天油菜植株露水干后进行,粉剂药剂要油菜植株有露

水雾滴时施药。喷雾、喷粉需均匀喷于油菜的茎、枝、叶正反面、花序及角果上,尤以植株中、下部器

官为主。施药后24h内降中至大雨,雨后要及时补喷。

A

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