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69-2020 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DB5101/T 69-2020 DB5101/T 69-2020 Standard for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of Property Management Enterprises in Chengdu C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7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72
DB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69-2020
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定规范
2020-03-09发布2020-03-31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69-2020
目 次
前言.............................................................................................................................................................Ⅲ
1 范 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一般要求.........................................................................................................................................................2
5目标职责.........................................................................................................................................................3
6制度化管理.....................................................................................................................................................4
7教育培训.........................................................................................................................................................4
8现场管理.........................................................................................................................................................5
9安全风险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7
10应急管理.......................................................................................................................................................8
11事故管理.......................................................................................................................................................9
12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表.............................................10
I
DB5101/T6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
究院、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康、王贵生、姜鲁东、肖鑫、艾勇、张迪、冯云、陈倩、李红卫、时婷、
赖孝刚、张良燕、唐飞、伍三明、文萌川、王可贵、李泽宇。
III
DB5101/T69-2020
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目标职责、制
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绩效评
定与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
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394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CJJ/T125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
DB5101/T3生活垃圾分类设备设施设置规范
DB510100/T191-2015成都市商业商务楼宇安全管理标准化评定规范
1
DB5101/T69-2020
3术语和定义
GB/T33000和DB510100/T191-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
列出了DB510100/T191-201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物业管理企业
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或楼宇交付使用后,产权单位自行
统一管理的组织。
[DB510100/T191-2015,定义3.3]
4一般要求
4.1原则
4.1.1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1.2以安全风险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
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现场安全生产条件,
强化安全意识、操作技术和防范技能,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
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2建立和保持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自主建
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4.3自评和评审
4.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定。
4.3.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第12章的规定。
4.3.3评分表包括目标职责(70分)、制度化管理(40分)、教育培训(70分)、现场管理(300
分)、安全风险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60分)、应急管理(70分)、事故管理(20分)和绩效
评定与持续改进(20分)八个分项评价,满分为65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
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650-不参与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最后得
分采用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
4.3.4本标准中累计扣分的,均为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
4.3.5标注“★”符号的条款为必须整改项。
4.3.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申请评审之日的前1年内,企业无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或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的生产安全
事故,或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2
DB5101/T69-2020
——评审得分不低于60分,且各一级要素得分率不低于60%;
——企业应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依法履行物业管理服务职责;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中的电梯、消防设备设施应经具有资质或具备从业条件的专业维保机构进
行维护、保养;
——不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4.3.7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具体指标要求见附录A。
5目标职责
5.1目标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5.2机构和职责
5.2.1机构设置
5.2.1.1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
的管理网络。
5.2.1.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5.2.2职责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职责,并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进行考核。
5.3安全生产投入
5.3.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5.3.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费用。企业宜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5.4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5.5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物业管理工作,开展项目基础信息管理、工程设
备管理、消防管理、保洁管理、相关方管理等物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6制度化管理
6.1法律法规标准识别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定期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
位。
3
DB5101/T69-2020
6.2规章制度
6.2.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
作。
6.2.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投入、教育培训、设备设施维护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作业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文档管理
等方面的内容。
6.3操作规程
6.3.1企业应基于岗位风险辨识,编制完善、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6.3.2企业应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应掌握相关内容,并严格执行。
6.4文档管理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相关记录、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整改记录、安全教育培
训档案、风险评估档案、事故与应急管理档案等重要材料进行归档管理。
7教育培训
7.1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
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7.2人员教育培训
7.2.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
知识与能力。
7.2.2从业人员
7.2.2.1企业应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满足岗位要求的安全生产
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复训考核。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
上岗作业。
7.2.2.2新员工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工人员应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7.2.2.3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
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7.2.2.4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及游泳救生员、急救员等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培训熟练掌
握相关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并定期参加复训。
7.2.3其他人员
7.2.3.1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向管理范围内的业主、使用人等宣传安全知识。
7.2.3.2企业应对保洁绿化外委单位、机电设备维保单位等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
DB5101/T69-2020
7.2.3.3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
告知。
8现场管理
8.1设备设施管理
8.1.1设备设施验收
8.1.1.1企业应与建设单位、使用人、业主或业主委员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或专项安全管理协
议,明确需要管理的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要求。
8.1.1.2企业在承接物业管理服务时,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等进行查验,
并与建设单位、使用人、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等办理好物业管理服务承接查验手续和做好相关资料移交。
8.1.1.3企业应执行设备设施采购、到货验收制度,购置、使用设计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安装后企业应进行验收,并对相关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
8.1.2共用部位、设备设施维护管理
8.1.2.1企业应对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受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管理的专有设备设施及自有设备设
施(含安全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设备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及受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管理的专有设备设施包括:
共用部位:一般包括建筑物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外墙、门厅、
楼梯间、走廊、楼道、扶手、护栏、电梯井道、架空层及设备间等;
共用设备设施及受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管理的专有设备设施:一般包括特种设备(电梯、
锅炉等)、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弱电系统、空调系统、热源系统、防雷系统、消
防系统、绿地、道路、小品景观、沟渠、池、非经营性车场或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
共用设备设施使用的房屋等。
——企业自用设备设施包括:自用车辆、园艺设备、保洁设备、高空作业设备、仓储设施、手持
或移动电动工具及其他机械或电动设备设施。
8.1.2.2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
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8.1.3设备设施拆除、报废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的报废应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废设备设施拆除前应
制定方案,并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报废设备设施标志。
8.2作业安全
8.2.1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8.2.1.1作业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8.2.1.2作业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职业病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
急照明、安全通道,并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8.2.1.3企业应建立秩序维护与安全服务、环境保洁、园艺、水电安装、保养、维护、维修、危险作
业等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证日常的作业过程处于安全状态,同时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
内的安全防范工作。
5
DB5101/T69-2020
8.2.1.4企业应对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破土作业、吊装
作业等危险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
8.2.1.5两个以上作业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
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8.2.2作业行为
8.2.2.1企业应监督、指导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
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8.2.2.2企业应建立装修作业、施工作业管理制度,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装修作业、施工作业进行规
范管理。
8.2.2.3企业应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岗位安全风险相适应的、符合GB/T11651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与
用品,并监督、指导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使用、维护、保养和检查个体防护装备与用品。
8.2.3相关方
8.2.3.1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生产纳入企
业内部管理,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交底、作业过程检查
监督、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绩效评估、续用或退出等进行管理。
8.2.3.2企业应建立合格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定期识别服务行为安全风险,并采
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8.2.3.3企业不得将外墙清洗、装饰装修、特种设备维护检修、化粪池清掏等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
资质或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应与相关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
产责任和义务。
8.3职业健康
8.3.1职业病危害告知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
实书面告知从业人员。
8.3.2职业病危害检测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
业卫生档案。
8.3.3职业健康体检
企业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8.4警示标志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风险源、较大危险因素和严重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并定
期对警示标志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6
DB5101/T69-2020
9安全风险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9.1安全风险管理
9.1.1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生产管理活动所涉及的“人、机、物、法、环”,并考虑正常、
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9.1.2安全风险评估
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定期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至少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
程度进行分析,并按照有关规定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分级,确定重大风险源。
9.1.3安全风险控制
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
管理,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工程技术、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控制措施。
9.1.4变更管理
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
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告知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
9.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9.2.1事故隐患排查
企业应制定排查方案,编制各种安全检查表,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9.2.2事故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事故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按照责任分工立即组织整改一般事故
隐患,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9.2.3验收与评估
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
后,企业应按相关规定组织评估或验收。
9.2.4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9.2.4.1企业应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情况进行通报。
9.2.4.2企业应运用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治
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
时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7
DB5101/T69-2020
9.3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安全风险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等情况,运用定量
或定性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体系。
10应急管理
10.1应急准备
10.1.1应急救援组织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企业安全生
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10.1.2应急预案
10.1.2.1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GB/T29639等标准,建立应急
预案体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和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
场所(设施)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10.1.2.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应急救援队伍、周边企业等有
关应急协作单位。企业应定期评估应急预案,及时根据评估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并按照有关规定将修订的应急预案及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10.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规定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
建立管理台账,安排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10.1.4应急演练
企业应按照AQ/T9007的规定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消防演练应组织管理区域内
有关人员代表参加,并按照AQ/T9009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
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10.2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況,并开
展先期处置。
10.3应急评估
完成险情或事故应急处置后,企业应主动配合有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评估。
11事故管理
11.1报告
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内容等,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8
DB5101/T69-2020
11.2调查和处理
11.2.1企业发生事故后,按照相关规定协助开展事故调查。
11.2.2企业应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发生类
似事故。
11.3事故档案
11.3.1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管理台账,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和未遂
事故纳入本企业事故管理。
11.3.2企业应按照GB/T6441、GB/T15499的有关规定和国家、行业确定的事故统计指标开展事故
统计分析。
12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
12.1绩效评定
12.1.1企业每年至少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向本企
业所有部门、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
12.1.2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业绩考核等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
示。
12.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自评结果和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系统
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准确性等进行修订,并提出改进措施。
9
DB5101/T69-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表
表A.1给出了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表。
表A.1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表
一级二级三级评分实际
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分值评审描述
要素要素要素(必须整改项用“★”标出)得分
1.未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或未以文件
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自
形式发布生效的,不得分;
身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4
2.目标与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不相符的,每处扣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文件化
产目标。1分。
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1.1目标1.未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不得分;
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年2.未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
和考核。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定期对安全生产4核的,不得分;
3.未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实施计划的,不得
1.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分。
职责
★1.未设立安委会的,不得分;
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
2.未按照要求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专题会
1.2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委员会。安委会每季度应至少召开1次安
4的,或未跟踪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的或
机构机构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
未制订新的工作要求的,不得分;
和职设置会,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3.缺少会议记录的,扣1分。
责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
21.未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的,不得分。
网络。
10
DB5101/T69-2020
表A.1(续)
一级二级三级标准评分实际
基本要求具体要求评审描述
要素要素要素分值(必须整改项用“★”标出)得分
企业应按照下列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
★1.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
1.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配备专职或者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不得分;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进行设置或任命的,不得
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2.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6
分;
机构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配备的人员不符合《成都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设置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3.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设置安全生
生产主体责任规范》规定的,每人扣2分。
全工程师。产管理机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3‰的
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不应
1.2
少于2人。
1.目标机构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注册安全工程
职责和职1.未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不得分;
师应按照不低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2
责2.配备人数不足的,扣1分。
比例配备,并不少于1名。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
行下列主要职责:★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任缺一项,不得
1.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
责任制;★2.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得分;
任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职
职责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B/T 3159-2021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 2021-09-07
- TB/T 3356-2021 铁路隧道锚杆 2021-09-07
- TB/T 2218-2021 机车车辆通过最小半径曲线计算与试验 2021-09-07
- QX/T 149-2021 新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2021-10-14
-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2021-11-23
- TB/T 3569-2021 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 2021-09-07
- QX/T 344.4-2021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 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2021-10-14
- QX/T 119-2021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 2021-10-14
- WS/T 792-2021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2021-11-23
- WS/T 381-2021 囊尾蚴病诊断标准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