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16-2022 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程

DB33/T 2516-2022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516-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8-01
实施日期
2022-09-01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80

CCSB6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516—2022

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amera-trappingmonitoringofterrestrial

wildlife

2022-08-01发布2022-09-01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51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对象与设备参数.................................................................1

5命名规则...........................................................................2

6监测方案...........................................................................2

附录A(规范性)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设备性能参数.....................................5

附录B(规范性)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野外记录表.......................................6

I

DB33/T2516—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钱江源—百山

祖国家公园龙泉保护中心、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建平、钱海源、章书声、刘宝权、彭辉、陈小南、周红敏、陈声文、余顺海、

汪家军、姜伟东、蓝文超、李晟、申小莉。

II

DB33/T2516—2022

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对象、设备参数、野生动物监测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31759—2015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GB/T39740—2020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11]111号)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兽类学报,2021,41(05):487—501《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

ISBN978—7—03—054751—4《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3术语和定义

GB/T31759—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红外相机

红外相机为“红外触发相机”的简称,如无特殊说明,通常指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指使用红外感

应传感器,在无人在场操作的情况下,由动物活动引起的热量变化触发而自动拍摄动物的静态照片或动

态影像的设备。

3.2

相机工作日

红外相机调查与监测中,单台红外相机持续工作24小时,为1个相机工作日。

4监测对象与设备参数

4.1监测对象

以食肉目、偶蹄目、灵长目、鳞甲目等为代表的野生兽类(按照《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

以鸡形目为代表的野生鸟类(按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以及红外相机能够识别

的其他野生动物。

1

DB33/T2516—2022

4.2设备参数

设备的性能参数应达到或优于附录A的要求。在同一监测项目中,宜采用同一种型号相机。

5命名规则

5.1监测区简称及字母缩写

5.1.1监测区以所处自然保护地或其他管理单元的汉语拼音大写首字母的缩写命名。(自然保护地类

型按照GB/T39740—2020)

5.1.2自然保护地简称为自然保护地全称去除级别名称(国家级、省级、县级)、保护对象名称(如

果有的话)、以及“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字样后的名称。

示例:“钱江源国家公园”,简称为“钱江源”,对应的保护地名称缩写为“QJY”。

5.1.3其他管理单元如果是行政区域,简称为XXX省(市、县)。

示例:“泰顺县”,名称缩写为“TSX”。

5.1.4两个或多个监测区简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相同,则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护地简称首字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