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348-2013 二季作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留种繁殖技术规程

DB37/T 2348-2013 Second-generation Potato De-Virus Seed Potato Regulations for Third-level Seed 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348-2013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6-13
实施日期
2013-07-10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原种繁殖技术、原种生产技术、一级种薯生产技术、种薯检验、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起草人:
王培伦、董道峰、刘芳、杨元军、刘波、丁永发、管学东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348-2013

二季作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留种繁殖

技术规程

2013-06-13发布2013-07-1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34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培伦、董道峰、刘芳、杨元军、刘波、丁永发、管学东。

I

DB37/T2348—2013

二季作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留种繁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原种繁殖技术、原种生产技术、一级种薯生产技术、种薯检验、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401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NY/T1212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马铃薯病毒

侵染马铃薯造成其退化现象的各种病毒和类病毒。

3.2

马铃薯脱毒苗

脱去马铃薯病毒的试管苗及其扩繁组培苗。

3.3

三级繁育体系

试管苗繁殖出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后经两代繁殖,获得的脱毒种薯直接用于商品薯生产的繁殖体

系。其中原原种为G1代、原种为G2代、一级种薯为G3代。

3.3.1

原原种(G1)

脱毒试管苗在隔离毒源和传毒媒介繁育的无病毒种薯。

3.3.2

原种(G2)

1

DB37/T2348—2013

由原原种在隔离条件下繁育的合格种薯。

3.3.3

一级种薯(G3)

由原种在适宜条件下繁育的合格种薯。

4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4.1原原种(G1)繁殖技术

4.1.1总则

于防虫温室或网棚(50~60目网纱),利用无土栽培生产微型薯,栽培基质为蛭石。

4.1.2栽培季节

4.1.2.1防虫温室中,组培苗春季2月移栽,5月收获;秋季9月移栽,12月收获;冬季12月移栽,

2月收获。

4.1.2.2网棚中,组培苗春季3月移栽,6月收获;秋季8月移栽,11月收获。

4.1.3准备栽培槽

在网室内用砖砌成宽100cm~120cm、深10cm~12cm、适当长度的栽培槽,槽底部留有排水孔,

以排出多余水分。

4.1.4槽底铺塑料薄膜

薄膜上铺3cm草炭。每平方米床面撒三元复合肥(N15-P15-K15)40g、尿素10g,并与草炭掺匀。

草炭上铺30目无毒窗纱。

4.1.5铺栽培基质

将蛭石铺在栽培槽内,厚度5cm左右(因幼苗大小而定),刮平后浇透水,准备栽苗。

4.1.6扦插脱毒苗

4.1.6.1于苗床上按株行距10cm×10cm或10cm×5cm开深度2cm~3cm左右浅沟。

4.1.6.2试管苗大小以4cm~6cm为宜,栽苗深度以1cm~2cm为宜。大苗宜深,小苗宜浅。做到

上齐下不齐。

4.1.6.3栽后轻轻挤压,并用喷壶适当喷水。

4.1.7扦插苗管理

4.1.7.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