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657.3-2024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第3部分:虾类

DB46/T 657.3-2024 Marine Ranch Propagation Releas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3: Shrimp Stocking Techniques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657.3-2024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23
实施日期
2024-11-01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牧场虾类的增殖放流,周边生境虾类增殖放流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海南大学。
起草人:
吴小易、周智愚、殷浩然、耿丽娜、张金枫、梁程锦、邓银生、田苏苏、韩权、邢钊瑞、李书杰、王海骄。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0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657.3—2024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第3部分:虾类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stockenhancementandreleasingof

marineranching—Part3:Shrimp

2024-09-23发布2024-11-01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46/T657《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的第3部分。DB46/T657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鱼类;

——第3部分:虾类;

——第4部分:蟹类;

——第5部分:贝类;

——第6部分:海参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小易、周智愚、殷浩然、耿丽娜、张金枫、梁程锦、邓银生、田苏

苏、韩权、邢钊瑞、李书杰、王海骄。

引言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是将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苗种投放到海洋牧场,让其自然生长与繁衍,从而

增加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并促进渔业产业升级。

鱼类、虾类、蟹类、贝类、海参类是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殖放流种类选择、

放流生境、放流苗种质量、检验检疫、苗种运输、苗种放流及计数技术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有利于

提高增殖放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DB46/T657《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由六个

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鱼类;

——第3部分:虾类;

——第4部分:蟹类;

——第5部分:贝类;

——第6部分:海参类。

海洋牧场的建设是海南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和蓝色粮仓战略的核心环节,而增殖放流是海洋牧场

建设的重要一环。苗种质量、苗种运输和放流操作会直接影响放流效果,规范虾类增殖放流的相关

操作对于增殖放流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可在虾类增殖放流过程中对苗种质量、苗种运输、放流操作和计数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引,

旨在规范海南省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操作,提升放流效果。

DB46/T657.3—2024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第3部分:虾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牧场虾类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放流种类、放流生境、放流苗种质量、检

验检疫、苗种运输、苗种放流及计数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牧场虾类的增殖放流,周边生境虾类增殖放流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5101.2中国对虾苗种

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20752猪肉、牛肉、鸡肉、猪肝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GB/T2075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SN/T1151.4虾黄头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1673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SC/T2041日本对虾苗种

SC/T7014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7202.2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2部分:PCR检测方法

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DB46/T657.1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DB46/T657.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放流种类

应选择适宜增殖放流的对虾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5放流生境

1

对虾类增殖放流的海域条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对虾类增殖放流海域条件

苗种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

水温20℃~30℃16℃~30℃16℃~30℃

盐度25~3510~3220~35

底质沙砾或沙泥

生物环境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少

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6苗种质量

6.1苗种来源

放流苗种来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

b)人工繁育的增殖放流苗种应来自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

c)不应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虾种。

6.2规格

放流苗种规格按以下规定进行区分:

a)小规格苗种体长6mm~9mm;

b)中规格苗种体长10mm~29mm;

c)大规格苗种体长≥30mm。

6.3质量

苗种质量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苗种质量要求

项目要求

感官质量规格整齐,体表光洁,无黏脏,肠胃饱满,捕食活跃,虾体活泼,弹跳有力,逆水能力强

可量化指标规格合格率≥85%,死亡率、伤残率、畸形率之和<5%

常见病害任意一项病害(见表B.1)不得检出

药物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及氯霉素不得检出

7检验检疫

7.1规格检验

按同一虾种相同规格的样品分批次进行,在增殖放流现场随机抽取50尾或以上,用标准量具

直板尺(精度为1mm)测量个体体长,并现场填写《苗种规格测量表》(见表A.1),计算规格合

格率。

DB46/T657.3—2024

7.2质量检验与检疫

按同一虾种相同规格的样品分批次进行,放流前到育苗厂随机取样2次及以上,按以下要求进

行检测:

a)常规质量的检验按SC/T2041的规定执行;

b)按表4的方法对病害进行检测;

c)由具备资质的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药物残留检测,常见药物残留检测按表5的规定执行,并

由该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表4病害检测内容与方法

检验内容检验方法

寄生纤毛虫病、严重传染性弧菌病SC/T7014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GB/T15101.1

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GB/T15101.1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SC/T7202.2

对虾黄头杆状病毒SN/T1151.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