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95-2022 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技术规范

DB22/T 3395-2022 Black soil quality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3395-2022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9-16
实施日期
2022-10-30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395—2022

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lacklandqualitygrading

2022-09-16发布2022-10-30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39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吉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尧、杜东明、高强、焦晓辉、任军、朱健菲、李德忠、蔡红光、冯国忠、杨

松、袁静超、夏厚禹、焉莉、张婷婷、武俊男、孙志旭、张畅、张思琦、程松、杨晓庭、张水梅、黄梓

源。

I

DB22/T3395—2022

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的工作准备、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检测、数据库

建立、质量评价等要求,描述了档案管理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33469-2016耕地质量等级

LY/T1243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19-20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5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DB22/T3332耕地质量指标划分细则

DB22/T3394-2022黑土地质量

3术语和定义

DB22/T33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土地blackland

由具有一定厚度黑色或暗色腐殖质层的土壤所构成的耕地,主要包括黑土、黑钙土、白浆土及与之

相邻或相间分布的各类土壤。

[来源:DB22/T3394-2022,3.1]

3.2

黑土地质量评价指标qualityindexofblackland

在黑土地质量评价过程中,选取的能够表征黑土地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独立性的指标。

3.3

1

DB22/T3395—2022

黑土地质量分等定级blacklandqualitygrading

对黑土地的立地条件、土壤特性、土壤健康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等满足农作物质量安全和持续产出能

力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

4工作准备

4.1资料收集

4.1.1图件

评定区域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农田水利分布图、主要污染源点位图等相

关图件。

4.1.2数据及文本

县域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国土调查成果资料、相关农化数据资料、土壤志等。

4.2技术准备

4.2.1确定质量评价指标

按照DB22/T3394中的规定执行。

4.2.2确定评价单元

4.2.2.1在参阅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等基础上,根据评定区块面积形状、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和土地

利用现状等因素,兼顾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确定适宜的评价单元。

4.2.2.2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农田水利分布图等图件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

评价单元,也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5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

5.1采样点布设

5.1.1布点前应进行路线勘察,并根据评价单元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土壤肥力、

耕作制度等因素确定采样点。

5.1.2根据精度要求确定采样点数量及位置。

5.2调查内容

5.2.1采样点的立地条件、土壤剖面性状、农田设施、土壤障碍因素等情况。

5.2.2采样点的种植制度、耕作管理、施肥水平、产量水平、灌溉与排水等情况。

5.3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5.3.1采集方法

5.3.1.1应使用不锈钢土钻(铲)等工具。

5.3.1.2根据采样地块的形状和大小,确定适当的分样点布设方法,长方形地块采用“S”法,近似正

方形地块采用“X”法或棋盘形布点法。

2

DB22/T3395—2022

5.3.1.3土壤样品采集按照“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每个分样点的取土部位、深度、数

量应均匀一致,大田可按0cm~20cm采集。

5.3.1.4采样中心点GPS定位,经纬度精确到0.1″,记录采样单元四至范围。

5.3.1.5土壤混合样采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保留1.0kg。

5.3.1.6土壤容重按NY/T1121.4的方法测定。

5.3.2样品制备

按NY/T1121.1规定的方法执行。

6土壤样品分析检测

6.1理化性状

6.1.1土壤质地按GB/T33469-2016附录D的方法测定。

6.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