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50-2024 黑龙江省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DB23/T 3750-2024 Heilongjiang Degradation Forest Restor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0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750—2024
黑龙江省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2024-08-30发布2024-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技术流程..........................................................................................................................................................................2
6退化林判别......................................................................................................................................................................3
7退化等级划分..................................................................................................................................................................4
8修复措施选择..................................................................................................................................................................4
9作业设计..........................................................................................................................................................................8
10修复作业施工................................................................................................................................................................9
11质量评价......................................................................................................................................................................10
12档案管理......................................................................................................................................................................10
附录A(规范性)...........................................................................................................................................................11
附录B(资料性)...........................................................................................................................................................13
I
DB23/T375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绥化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军、夏炎、刘楠、王澎、原帅、李智伟、王勋超、王冬雪、刘宜楠、卢冰冰、
韩双双、沈红、周玉、关大伟、朱博。
IⅠI
DB23/T3750—2024
黑龙江省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退化林修复技术流程、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
制、修复作业施工、质量评价与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了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DB23/T2701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DB23/T1444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退化林
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性明
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2
退化林修复
通过采取科学的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
替的活动或过程。
3.3
目标林相
根据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或按照特定培育目的,确定的培育目标林分的特征。
注:通常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蓄积量等指标来描述。
3.4
全周期修复设计
按照森林发育阶段,从退化林现状到目标林相的全过程,做出系统性的培育措施设计。
3.5
竞争生长阶段
森林郁闭后林木互利竞争,出现快速高生长的发育阶段。
3.6
1
DB23/T3750—2024
质量选择阶段
林木间出现明显的互斥竞争并显著分化,相邻竞争林木表现为明显的优势木和被压木特征,林下开
始出现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发育阶段。
3.7
疏透度
林带纵断面透光孔隙总面积与林带纵断面垂直投影面积之比。
注:表示林带疏密状况和透风程度的指标,其大小取决于林带没行树木的密度和林带宽度。
4总则
4.1尊重自然、科学修复
遵循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规律,根据森林类别和培育目标,确定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科学
修复方式,培育适应黑龙江省当地自然条件的目标林分。
4.2目标导向、全周期设计
围绕森林全生命周期培育过程,合理确定目标林相,根据森林发育阶段,开展修复设计,充分发挥
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
4.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地理格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科学选择修复方式,依据退化林
类型、退化程度和退化成因,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修复措施。
4.4先急后缓、合理布局
分区域、分类型、分年度开展退化林修复。优先修复生态区位重要、退化严重、遭受重大危险性林
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危害的林分。合理配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树种,确定更替树种及初植密度;
树种配置以混交、复层、深根为主;优先使用效益较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乡土树种。
4.5保护生境、保持水土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原生植被,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生境破碎化。
4.6强化管理、依法修复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手段,减少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破
坏;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开展退化林修复。
5技术流程
5.1主要内容
退化林修复技术流程包括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制、修复作
业施工、质量评价和档案管理等。
5.2具体步骤
2
DB23/T3750—2024
a)根据林分状况、退化原因、退化程度等因素,依据退化林判别指标判别退化林类型及划分退化
等级;
b)根据退化林类型、退化等级以及培育修复目标,选择确定退化林修复措施;
c)编制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说明书、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图、表等作业设计文件;
d)开展退化林修复作业施工;
e)对退化林小班的修复情况进行质量评价;
f)建立退化林修复档案。
6退化林判别
6.1退化乔木林
6.1.1龄组和发育阶段
处于中龄林和近、成熟林阶段,或处于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的乔木林。防护林可包括过熟林阶
段。
6.1.2通用指标
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乔木林:
a)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占比>20%,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
物灾害,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
b)郁闭度≤0.4(半干旱区郁闭度≤0.3),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恢复,半干旱区范围按GB/T
15776规定划分。
注:濒死木是指断(枯)梢>1/3的林木。
6.1.3退化天然乔木林
符合6.1.2或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天然乔木林:
a)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占比>80%且缺乏目的树种实生林木个体;
b)过伐等原因造成树种组成、林层等森林结构逆向演替,且目的树种(组)的株数、胸高断面积
或蓄积占比<40%,森林主导功能持续性下降;
c)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30株/hm2,或天然更新等级不良。天然更新等级评
定根据幼苗(幼树)各高度级的天然更新株数或更新频度,按表1的要求确定。
表1天然更新等级
高度
等级频度%
≤30cm31~50cm≥51cm不分高度组
天然更新株数/株·hm-2天然更新株数/株·hm-2天然更新株数/株·hm-2天然更新株数/株·hm-2
良好>5000>3000>2500>4000>79
中等3000~50001000~3000500~25002000~400050~79
不良<3000<1000<500<2000<50
6.1.4退化人工乔木林
符合6.1.2或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人工乔木林:
a)未做到适地适树或在不适宜生长乔木的地块造林,造成林分严重衰退;
3
DB23/T3750—2024
b)用材林多代连作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
c)用材林林内Ⅰ级、Ⅱ级木<30株/hm2,或Ⅳ级、Ⅴ级木株数占比>50%,林木分级按DB23/T
2701执行;
d)防护林密度过高,林层单一,林木生长受限导致衰退,或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
护功能显著下降;
e)防护林带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0.6或连续断带长度>2倍林带平均树
高且缺带总长度占比>20%。
6.2退化灌木林
退化灌木林为泰来县域内,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
a)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占比>20%,或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短期
内难以恢复健康;
b)未及时平茬,或过度放牧、啃食等因素,造成生长势衰弱,生态功能持续性下降;
c)受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破坏,生态功能低下、失去经营培育价值的灌木林。
7退化等级划分
退化等级分为一般退化和重度退化,具体划分方法按附录A执行。
8修复措施选择
8.1通用要求
通用要求如下:
a)根据退化林特征、退化等级和修复目标等,合理选择修复措施,单一修复措施难以实现修复目
标时,应综合采取多种修复措施,修复措施选择按附录A执行;
b)结合森林主导功能和立地条件,科学选择补植或更新树种,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培
育混交林;
c)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管护、修枝、立地管理等辅助措施不作为单独修复措施,应与其他修
复措施配套实施;
d)不应将天然林通过修复改造为人工林;
e)退化林修复涉及到的采伐,可使用抚育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等类型限额。
8.2补植补播
8.2.1适用条件
适用于以下任一条件:
a)郁闭度≤0.4(半干旱区郁闭度≤0.3),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恢复的乔木林;
b)缺乏目的树种,需要调整树种结构、提升主导功能且郁闭度≤0.5的乔木林;
c)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30株/hm2,天然更新等级不良且不具备目的树种
天然更新条件的郁闭度≤0.5的天然乔木林;
d)断带、缺带的退化防护林带。
8.2.2技术要求
4
DB23/T3750—2024
技术要求如下:
a)结合培育目标,选择与现有树种互利相容,且能够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树种;
b)针叶纯林宜补植固氮、食源、蜜源等阔叶树种及彩叶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
c)合理选择补植补播树种,优先采用良种壮苗;
d)根据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特征,结合微生境,合理配置补植树种和补植点;
e)合理确定补植密度,补植目的树种株数应≥450株/hm2,且林内无直径大于主林层平均高的
林窗;
f)适宜补植补播的天然中龄林,林冠下栽植红松、云杉(冷杉)等耐阴树种600~1200株/hm2,
林中空地内栽植1500~2400株/hm2耐阴树种,对林中空地≥0.06hm2的可栽植落叶松等阳
性树种2400~3300株/hm2;
g)采用清林补植方式补植耐阴针叶和较耐阴的珍贵阔叶树种,应待补植幼树生长稳定再分期伐除
影响幼树生长的上层林木;
h)补植补播时尽量不破坏原有林下植被,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应当适当保留(保护)原生
的水曲柳、黄檗等珍贵树种的幼树(苗);
i)对于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特殊地段,除补植乔木外,还应适当补植适生的灌木和草
本;
j)补植补播后,应适时开展抚育管护。
8.3采伐修复
8.3.1适用条件
适用于以下任一条件:
a)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和濒死木株占比>20%,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
物灾害,需清除受害木、病源木、枯死木等的乔木林;
a)缺乏目的树种,需要为天然更新或补植目的树种提供生长空间的乔木林;
b)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占比>80%且缺乏目的树种实生林木个体的天然林;
c)林内Ⅰ级、Ⅱ级木<30株/hm2,或Ⅳ级、Ⅴ级木株数占比>50%的用材林;
d)因密度过高,林层单一,林木生长受限导致衰退,或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
能显著下降的防护林。
8.3.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采伐方式不包括皆伐,采伐技术按DB23/T1444执行;
b)优先采伐干扰树或V级、IV级木,需调整树种结构或促进天然更新时,可适度采伐其他林木
或Ⅲ级林木;
c)采取群团状采伐时,伐后形成的最大林窗直径不超过周围林木平均高,相邻林窗间隔不小于周
围林木平均高;
d)采伐后郁闭度<0.4(半干旱区郁闭度<0.3),或出现林窗时,应及时补植补播。
8.4更替修复
8.4.1皆伐更新
8.4.1.1适用条件
5
DB23/T3750—2024
适用于以下任一条件:
a)未做到适地适树或在不适宜生长乔木的地块造林,造成林分严重衰退的人工乔木林;
b)多代连作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的人工用材林;
c)林内Ⅰ级、Ⅱ级木<15株/hm2,或Ⅳ级、Ⅴ级木株数占比>80%的人工用材林;
d)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人工防护林。
8.4.1.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采伐技术按DB23/T1444执行;
b)保留母树、珍稀林木、生长良好且有培育价值的实生林木;
c)伐后及时更新,更新造林技术按GB/T15776执行。
d)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地块,宜修复为灌木林、灌草植被或稀树草原;
e)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以及坡度>25°的乔木林,不应采取皆伐更新。
8.4.2林冠下更新
8.4.2.1适用条件
符合8.4.1.1的b)、c)、d)之一。
8.4.2.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更新技术按GB/T15776执行;
b)更新应选择与现有树种互利相容,且能够从林下生长到主林层的树种;
c)待更新层形成后再适当伐除上层林木,应保持混交状态,避免改造成目的树种纯林;
d)采伐技术按DB23/T1444执行;
e)保留母树、珍稀林木、生长良好且有培育价值的实生林木。
8.4.3渐进更新
8.4.3.1适用条件
适用于以下任一条件:
a)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0.6,或者连续断带长度>2倍林带平均树高,
且缺带总长度占比>20%的人工防护林带;
b)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人工防护林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8368-2013 钛合金轻型抗剪型100°沉头高锁螺栓 2013-10-13
- HB 8363-2013 1CR17Ni2螺纹公差带6E头部1个保险丝孔中螺纹小六角头螺栓 2013-10-13
- HB 8371-2013 钛合金轻型抗剪型平头高锁螺栓 2013-10-13
- HB 8369-2013 铝合金轻型抗剪型MJ螺纹高锁螺母 2013-10-13
- HB 8367-2013 1100MPA强度等级A286MJ螺纹螺栓和螺钉规范 2013-10-13
- HB 8370-2013 铝合金轻型抗剪型密封MJ螺纹高锁螺母 2013-10-13
- HB 8365-2013 1CR17Ni2镀铜螺纹公差带6E头部1个保险丝孔长螺纹小六角头螺栓 2013-10-13
- HB 8356-2013 TC4螺纹公差带4H6H光杆公差带F9头部1个保险丝孔MJ加长螺纹六角头螺栓 2013-10-13
- HB 8355-2013 TC4螺纹公差带6E头部2个保险丝孔MJ长螺纹六角头螺栓 2013-10-13
- HB 8364-2013 1CR17Ni2螺纹公差带6E头部1个保险丝孔长螺纹小六角头螺栓 20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