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745-2024 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南

DB37/T 4745-2024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745-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03
实施日期
2024-10-03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起草人:
王诗成、李京梅、许志华、于国旭、丛永平、单菁竹、赵明波、吴忠迅、于青、孙伟、王有军、王娜、王楚薇、李淑琴、刘娟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745—2024

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南

Guidelinesfor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ofmarineecologicalrestoration

2024-09-03发布2024-10-0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745—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流程...........................................................................1

5评价内容与指标确定.................................................................2

6评价范围与评价时间.................................................................3

7评价资料获取.......................................................................3

8评价结果计算.......................................................................3

9报告编制...........................................................................7

附录A(资料性)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8

附录B(资料性)海洋生态修复社会效益调查问卷说明.....................................9

附录C(资料性)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报告的格式与内容............................11

I

DB37/T474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4745—2024

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的流程、评价内容与指标确定、评价范围与评价时间、评

价资料获取、评价结果计算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28058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

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Y/T215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HY/T0349海洋碳汇核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海洋生态修复marineecologicalrestoration

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受损或毁坏后,通过开展人工修复活动,协助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恢复至原来或

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功能和服务水平。

4评价流程

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评价资料获取、评价结果计算、报告编

制,具体流程见图1。

1

DB37/T4745—2024

图1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流程

5评价内容与指标确定

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对象为已完成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评价内容宜涵盖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宜由10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见附录A。

评价指标与权重

5.2.1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选取宜以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修复目标为依据,结合项目修复基线调查

数据科学择选。

5.2.2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征指标权重参考范围分别为60%~70%、15%~20%、15%~20%

(权重之和为100%)。各效益的一级指标权重原则上宜赋值为1/pz(pz为第z类效益一级指标数量),

二级指标权重原则上宜赋值为1/mzi(mzi为第z类效益第i个一级指标层下二级指标的数量)。若有关

键或优势修复种群和内容,宜采用专家赋权法,结合修复目标调整指标权重。

2

DB37/T4745—2024

6评价范围与评价时间

生态效益评价范围宜为项目修复区域及邻近海域(根据项目内容及其影响范围确定),若生态修复

海域内存在多个生态类型或评价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宜将修复区域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区评价。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范围宜以实施修复项目所在市县(区)的行政区划或邻近区域来确定。

综合效益评价基准年宜为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实施的前一年,评价年宜为修复项目竣工验收2年~3

年后。

7评价资料获取

生态效益调查

生态效益调查数据宜按照如下方式及要求获取:

a)动物资源量:底栖动物、游泳动物等资源量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获得,调查方法宜按照GB/T

12763.6执行;

b)植物生物量: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岸滩植被等生物量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获得,调查方法

宜按照GB/T12763.6执行;

c)海洋水质达标率: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获得,调查方法宜按照HJ442.3执行;

d)固碳能力:沉积物、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获得;

e)释氧能力:浮游植物、大型藻类等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获得,调查方法宜按照GB/T12763.6

执行;

f)减灾能力:海草床、盐沼等对风暴潮和海浪的消减程度等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获得,调查方

法宜按照GB/T12763.2执行;

g)公众休闲娱乐人/次数:数据宜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h)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数据宜通过对不同站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实地抽样

调查获取,调查方法宜按照GB/T12763.6执行;

i)生境服务:数据宜通过实地调查或卫星遥感图片获得。

经济效益调查

经济效益调查数据宜按照如下方式获取:

a)旅游收入:数据宜通过收集项目所在地旅游管理部门统计数据获得;

b)周边土地价格:数据宜通过收集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统计数据获得;

c)周边海域价值:数据宜通过收集项目所在地海域管理部门相关资料获得。

社会效益调查

公众环保行为与意识、公众对城市或社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以及城市管理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

力等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见附录B。

8评价结果计算

指标计算

8.1.1动物资源量

动物资源量变化率按照公式(1)计算。

3

DB37/T4745—2024

𝑛′

∆𝑄1=∑𝑖=1𝜁1𝑖[(𝑄1𝑖−𝑄1𝑖)/𝑄1𝑖]×100%··················································(1)

式中:

∆𝑄1——评价海域内底栖动物、游泳动物等资源量变化率;

23

𝑄1𝑖——基准年评价海域第i种动物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每立方米)[kg/m(m)]或只

(个)每平方米(每立方米)[ind/m2(m3)],i=1,2,…n(n—评价动物资源的种类数);

′23

𝑄1𝑖——评价年评价海域第i种动物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每立方米)[kg/m(m)]或只

(个)每平方米(每立方米)[ind/m2(m3)],i=1,2,…n(n—评价动物资源的种类数);

𝜁1𝑖——第i种动物的权重。权重原则上宜设置为1/n,宜采用专家赋权法对关键物种赋权。

8.1.2植物生物量

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率按照公式(2)计算。

𝑝′

∆𝑄2=∑𝑗=1𝜁2𝑗[(𝑄2𝑗−𝑄2𝑗)/𝑄2𝑗]×100%·················································(2)

式中:

∆𝑄2——评价海域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岸滩植被等生物量变化率;

3

𝑄2𝑗——基准年评价海域第j种植物生物量,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j=1,2,…p(p—评价植物

的种类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