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160-2023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1160-2023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Tea Tre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12月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160—2023
代替DB41/T1160—2015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2023-08-07发布2023-11-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160—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1
附录A(资料性)茶园适用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9
附录B(资料性)茶园主要病虫害推荐使用的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10
I
DB41/T116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1160—2015《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与DB41/T1160—2015相比,
除了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绿色防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安全间隔期”的
定义(见2015版3.1,3.2,3.3,3.4,3.5);
——更改了5种病虫害测报调查及绿色防控的内容(见4.1、4.2、4.3、4.4、4.6,2015版第4、
5、6、7、9章);
——删除了“黑刺粉虱测报及绿色防控”的内容(见2015版第8章);
——增加了“茶棍蓟马测报调查及绿色防控”的内容(见4.5);
——修改了附录A和附录B的内容(见附录A、附录B,2015版附录A、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丰华、李杰、蒋双丰、郑杰、党永超、梁少茹、付群英、蔡一鸣、冯雨、吕
未、李俊玲、方玲、詹强国。
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1160—2023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树主要病虫害茶炭疽病、灰茶尺蠖、茶毛虫、小贯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橙瘿螨
的测报调查方法与绿色防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
4.1茶炭疽病
4.1.1监测调查
4.1.1.1越冬菌源基数调查
选取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茶园各2~3块,于3月份调查一次。按5点取样,每点选茶树5丛,每丛茶
树从不同方向各取4枝,计数各枝条上的总叶数和病叶数,计算发病率。
4.1.1.2病情系统调查
选取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茶园2~3块,每块茶园面积不低于667m2。4~10月,每7d调查1次。除茶
园靠路边5行及行头、行尾各5m,每隔5行取1行,定距10步,从左右两行随机各取1条茶枝,计数总叶
片和病叶数。
4.1.2预测预报
1
DB41/T1160—2023
越冬发病率高,菌源量大,春季雨水多,可预测偏重发生。根据病情系统调查结果,当成叶、老叶
发病率达到10%时应发出预报,发病率达到15%时应立即组织防治。
4.1.3绿色防控
4.1.3.1农业生态防控
4.1.3.1.1加强茶园管理,根据茶树所需的养分平衡施肥,宜施茶叶专用肥,多施优质有机肥,适当
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提高茶树抗性。雨季应抓好防涝排水。
4.1.3.1.2病害严重、衰老或抗病性弱的茶园,应更换抗病品种。
4.1.3.1.3秋耕时,对“发病中心”的树冠用力拍打,大部分病叶受震后脱落,深埋土中。修剪的病
枝落叶清除出茶园或结合施肥、中耕深埋。
4.1.3.1.4对连年严重发病的老茶园在春茶后进行台刈,将台刈下来的枯枝和地面落叶清出茶园进行
无害化处理,台刈后的茶园应施足基肥。
4.1.3.2科学用药
4.1.3.2.1防治指标:茶树嫩梢初见病斑,成叶、老叶发病率10%~15%。
4.1.3.2.2防治适期:5月至6月上旬或8月下旬至9月病害盛发前。
4.1.3.2.3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按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NY/T393
的要求控制有效剂量(或有效浓度)和安全间隔期。茶园使用的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如果
遇连续降雨,应过10d左右再喷药一次。
4.1.3.2.4发病严重的茶园,秋末应用石硫合剂封园。
4.2灰茶尺蠖
4.2.1监测调查
4.2.1.1越冬蛹基数调查
选择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茶园各1~2块,于2月初成虫羽化前调查1次。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茶园
调查30个样点,每个样点2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0.5m长茶行),挖取样点茶树基部半径30cm,深度
5cm,调查周围土表内的蛹。检查统计活蛹、死蛹数,计算667m2越冬蛹基数。
4.2.1.2成虫羽化进度调查
4.2.1.2.1饲养法:在调查越冬蛹基数时,将活蛹带回室内(不少于50头),分别置于盛有保湿泥土
的容器中,并将容器置于养虫笼中,或笼罩覆土室外饲养,保持一定的湿度,逐日观察羽化进度和自然
死亡数,计算羽化率。
4.2.1.2.2性信息素诱捕法:利用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3~10月,选择有代表性茶园1~2块,每
块按边长为50m左右的正三角形安置3个诱捕器,诱芯与诱捕器底面粘板保持1cm距离,诱捕器高于
茶蓬面20cm,确保诱捕器水平放置,每日上午检查统计诱蛾数,并清除粘板成虫,粘板不粘时及时更
换,诱芯60d更换1次。
4.2.1.3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
选择不同类型代表性茶园各1块,4~10月,每5d调查1次。平行跳跃式取30个样点,每个样点茶蓬
面面积为1m2,检查统计样点的虫口数,并逐头分龄记载。
2
DB41/T1160—2023
4.2.1.4天敌调查
调查时间结合幼虫发生量调查同时进行。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草蛉、螳螂采用震落法调查;寄
生蜂的调查,从田间采集灰茶尺蠖1~2龄幼虫(不少于50头),带回室内解剖观察,或室内饲养观察出
蜂情况,计算寄生率;其它天敌调查采用目测法,统计记载样点中观察的各种天敌数量。
4.2.2预测预报
成虫始盛期(羽化率达到16%)、盛期(羽化率达到50%)、盛末期(羽化率达到84%),分别向后
推加同时期的产卵前期和下一代卵历期,预测卵孵化始盛期、盛期、盛末期,卵孵化末期加1龄幼虫期,
即为防治适期。
下一代3龄幼虫发生量按照公式(1)计算。
𝑓
𝑃=𝑃××𝑒×ℎ×(1−𝑑)·························································(1)
0𝑚+𝑓
式中:
P——下一代3龄幼虫发生量,单位为个;
P0——上一代有效虫口基数,单位为个;
f——雌成虫数量,单位为个;
m——雄虫数量,单位为个;
e——雌虫平均产卵量,单位为个;
h——卵的孵化率,%;
d——1、2龄幼虫死亡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WXCYLM 002-2017 北斗定位智能移动终端测试技术要求和方法-第二部分:空间辐射特性 2017-07-24
- T/CIE 063-2020 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规范 第2部分:基于标志物识别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 2020-03-02
- T/CAICI 46-2022 4G/5G网络联动节能及管控系统规范 2022-10-17
- T/CQCAA 0002-2020 470MHz-485MHz微功率无线电通信设备 检测规范 2020-01-22
- T/QGCML 2226-2023 保偏光纤涂覆树脂 2023-11-18
- T/CCSA 338-2022 IP用户业务网关测试方法 2021-12-28
- T/CEC 337.41-2021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系统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 2021-06-29
- T/HBAS 032-2022 硅光芯片用垂直耦合型光纤阵列 2022-12-29
- T/TAF 077.13-2021 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传感器信息 2021-01-15
- T/INFOCA 8-2022 移动直播视频用户体验质量( QoE)观众端评测方法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