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IF 0018-2023 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监测技术规范

T/IPIF 0018-2023 Cultivation of large seaweed carbon sink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IPIF 0018-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30
实施日期
2023-03-3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广东省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栽培大型海藻项目的碳汇监测技术术语和定义、栽培海域合规性和栽培边界确定、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监测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暨南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协会、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海珍海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沈洪涛、杨宇峰、王庆、张睿敏、董雅红、颜庆云、陈竹、彭勃、肖斯锐、陈浩、张怡、麦克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1

IPIF

团体标准

T/IPIF0018-2023

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carbonsinkofcultivated

macroalgae

2023-03-30发布2023-03-30实施

广东省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发布

T/IPIF001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栽培海域合规性和栽培边界确定.....................................................2

4.1栽培海域合规性................................................................2

4.2栽培边界确定..................................................................2

5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2

5.1碳库选择......................................................................2

5.2温室气体排放源确定............................................................2

6监测程序.........................................................................2

6.1概述..........................................................................2

6.2栽培面积的监测................................................................2

6.3栽培活动的监测................................................................3

6.4样地设置与监测................................................................3

6.5海藻生物质碳储量变化的监测....................................................3

6.6海水有机碳碳储量变化的监测....................................................3

6.7沉积物有机质碳储量变化的监测..................................................4

6.8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监测..........................................................4

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7.1野外测定可靠..................................................................5

7.2核实野外调查数据..............................................................5

7.3数据录入、分析和归档.........................................................5

附录A(规范性)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监测计划.............................................6

附录B(规范性)样本取样方法和处理方法..............................................10

附录C(规范性)常见栽培大型海藻种类碳含量..........................................11

附录D(资料性)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132

附录E(资料性)中国区域电力和热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3

参考文献...........................................................................14

I

T/IPIF001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暨南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暨南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广

东海洋协会、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海珍海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洪涛、杨宇峰、王庆、张睿敏、董雅红、颜庆云、陈竹、彭勃、肖斯锐、

陈浩、张怡、麦克。

II

T/IPIF0018-2023

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栽培大型海藻项目的碳汇监测技术术语和定义、栽培海域合规性和栽培边界确定、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监测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栽培大型海藻项目的碳汇监测。

2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

GB/T15919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GB/T30891水产品抽样规范

HY/T0305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碳储量变化法

HY/T0349海洋碳汇核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海藻macroalgae

由固着器固着在岩石或者其他基底上,体长可长达一米以上的多细胞,有组织的藻类。

[来源:GB/T15919-2010,5.32]

3.2

栽培大型海藻cultivatedmacroalgae

区别于自然生长的大型海藻,特指人工栽培的大型海藻。

3.3

大型海藻碳汇macroalgaecarbonsink

利用大型藻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来源:HY/T0349-2022,3.1,有修改]

3.4

栽培区cultivationarea

拥有海域使用权栽培方实施栽培活动的地理范围。

3.5

干湿比ratioofdrytowet

单位藻类的干重与湿重的平均比值。

[来源:HY/T0305-2021,3.3,有修改]

3.6

含碳率carbonpercentage

单位生物量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

[来源:HY/T0305-2021,3.5]

1

T/IPIF0018-2023

3.7

碳库carbonpool

在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存储碳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海藻生物质碳库、海水有机碳碳库和沉

积物有机质碳库三个部分。

[来源:LY/T2988-2018,3.2,有修改]

3.8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

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本文件所核算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

[来源:GB/T32150-2015,3.1,有修改]

3.9

碳汇监测carbonsequestrationmonitoring

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监测技术和方法获取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温室气体排

放源的情况,并收集和归档相关数据的过程。

4栽培海域合规性和栽培边界确定

4.1栽培海域合规性

海藻栽培方需要提供栽培海域使用权的证据,以及提供信息证明栽培海域的合规性。

4.2栽培边界确定

海藻栽培区是实施栽培大型海藻的海域,海藻栽培方会在若干个不同的栽培区栽培大型海藻,

每个不同的栽培区均应有明确的地理边界。

5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确定

5.1碳库选择

栽培大型海藻碳库包括海藻生物质碳库、海水有机碳碳库和沉积物有机质碳库。监测人员可根

据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成本有效性和保守性等原则选择需监测的碳库。

5.2温室气体排放源确定

本文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是栽培边界内大型海藻栽培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

6监测程序

6.1概述

碳汇监测程序具体包括栽培面积的监测、栽培活动的监测、样地设置与监测、海藻生物质碳储

量变化的监测、海水有机碳碳储量变化的监测、沉积物有机质碳储量变化的监测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监测等内容。

监测人员执行监测程序前应当制定碳汇监测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栽培大型海藻碳汇项目介绍、海藻种类、抽样设计方法;

2)栽培大型海藻碳汇项目中各个碳库的碳储量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归

档,并详细说明测定和计量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3)栽培大型海藻碳汇项目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

具体栽培大型海藻碳汇项目监测计划表见附录A。

6.2栽培面积的监测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单点定

2

T/IPIF0018-2023

位或差分技术直接测定栽培海域的边界坐标,或者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

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直接读取海藻栽培区的边界坐标,计算海藻栽培区的面积。

在监测报告中说明使用的坐标系和仪器设备的精度,并检查实际栽培边界是否与前期记录文件

中描述一致。如果栽培边界发生任何变化,例如发生海藻大面积减产,应测定发生减产的地理坐标

和面积,并在本次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

6.3栽培活动的监测

栽培活动监测主要是对海藻栽培期内的夹苗、分苗、管理和收获等活动进行监测。

6.4样地设置与监测

6.4.1抽样设计与样地设置

监测样地数量按照AR-CM-001-V01的抽样设计确定,具体操作按照GB17378-2007和GB/T

12763-2007的规定执行。样地设置后详细记录样地的行政位置、地名、样地中心点的坐标以及海藻

名称等信息。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监测的间隔周期确定为0.5~1年。

6.4.2样地监测

栽培大型海藻碳汇的样地监测程序包括:

1)在栽培海域内,样地的空间分配采用随机或等距布点,样地大小为100平方米(10m10m);

2)样地采用全站仪或罗盘仪测设,做好引线记录,并在样地四个角设立明显的固定标志;

3)监测期内开展样地海藻调查测定并详细记录监测期间样地内的栽培海藻生长情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