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30-2019 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引导性指标

DB13/T 5130-2019 The guiding indicator for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refinery product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30-2019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7
实施日期
2020-01-28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5-010

E0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30—2019

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引导性指标

2019-12-27发布2020-01-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3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英川、韩益宏、马婧婷、王利人、高欣宝、刘翔、孟溪、何亚冲、陈兴江、

田丽君、郭艳荣、赵大鹏。

I

DB13/T5130—2019

引言

我省是能源消耗大省,污染严重,地处京津冀环渤海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淘汰落后产能和所有高耗能淘汰设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技术进步

和能源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251)的基础上,提出我省炼油企业能源消耗限

额引导性指标。

II

DB13/T5130—2019

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引导性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引导性指标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

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以原油及外购原料油为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油、燃

料油、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苯、甲苯、混合二甲苯、石蜡、沥青、石油焦及化工原料等生产过

程能耗计算、考核,以及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13466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

GB/T2090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30251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NB/SH/T5001.1石化行业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炼油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3、NB/SH/T5001.1、GB302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

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3025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

统计报告期内,炼油生产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折算为标油后

的总和。

3.2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

同一统计报告期内,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与原油及外购原料油加工量之和的比值。

3.3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同一统计报告期内,炼油(单位)综合能耗与炼油能量因数的比值。

1

DB13/T5130—2019

3.4

炼油能量因数

炼油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能量因数之和与环境温度校正系数的乘积。工艺装置能量因数为装置能

量系数与加工量因数的乘积。装置加工量因数指装置加工量与全厂原油及原料油的比值;环境温度校

正系数详见计算方法部分,装置能量系数及系统单元能量因数及详见附录部分。

4技术要求

4.1炼油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及引导性指标

现有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的指标应符合GB30251中4.1的规定;现有炼油企业炼油单

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引导性指导采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其值应不大于9.8kgoe/(t•能量系数)。

4.2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及引导值

新建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的指标应符合GB30251中4.2的规定;新建炼油企业炼油单

位产品能耗准入引导值采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其值应不大于7.5kgoe/(t•能量系数)。

4.3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的指标应符合GB30251中4.3的规定。

5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5.1统计范围

5.1.1炼油生产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催化重整、气体

分馏、烷基化、甲基叔丁基醚(MTBE)、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溶剂脱沥青、润滑油溶剂

精制、酮苯脱蜡、石蜡加氢精制、润滑油加氢精制、制氢、溶剂再生、硫磺回收等装置及其配套的环

保设施。炼油辅助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原油、半成品及成品油储运系统、供排水、空气压缩站、空气

分离站、污水处理、化验、研究、消防、生产管理等及其配套的环保设施。聚丙烯、对二甲苯等化工

类装置及纯为化工服务的装置不含其中。

5.1.2炼油能源消耗统计包括炼油生产装置及辅助系统所消耗燃料(含催化烧焦)、电、蒸汽及水等

耗能工质,不包括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炼油装置检修开停工和检修所消耗的能源要计入炼油能源消

耗;新建装置首次开工前和开工消耗及用于基本建设、厂内、外生活设施(如食堂、浴室和宿舍等)

的能源消耗不计入炼油能耗。

5.1.3炼油厂外购由制氢装置产生的氢气按照气体制氢折算能耗(参考值1100kgoe/t),计入炼油

综合能源消耗量,能量因数对应计入。

5.1.4储运系统能耗量包括原油及半成品、成品的卸、储、调、装、输过程中的能耗量。污水处理场

能耗量包括隔油、浮选、生化、砂滤、活性炭处理、三泥焚烧等过程中的能耗量。其他辅助系统的能

源消耗量包括空气压缩站、空气分离站、机修、仪修、电修、化验、研究、消防等单元消耗的各种能

源消耗总量,可合并计算。输变电损失为主变压器到系统分变压器及装置过程中全部输变电损失,不

包括装置内部的输电线路损失。全厂用电量按主变前电表计量,装置电量按分变后电表计量。热力损

失指蒸汽管网散热、排凝的损失,不包括装置和辅助系统内部蒸汽损失。

2

DB13/T5130—2019

5.1.5炼油生产过程消耗的各种能源,均折算为标油进行能耗计算,单位采用千克标油(kgoe)。石

油产品按GB/T384规定的方法实测热值,再换算成标油量。没有实测条件的参考附录A中列出的系数

折算成标油量。

5.1.6为炼油及非炼油服务的辅助系统的能耗,按用能比例扣除非炼油部分的能耗。

5.1.7炼油与非炼油系统的热量交换(含直供)以热量接受方实际有效利用为原则。热物料的起始计

算温度为60℃;以热水形式供给的热量,按低温热进行标油的折算。

5.2计算方法

5.2.1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

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按式(1)计算:

EMiRiQ……(1)

式中:

E--炼油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油(kgoe);

Mi--第i种能源的实物消耗量;

Ri--第i种能源折算标油系数;

Q--与非炼油系统交换的热量折算为标油的代数和,单位为千克标油(kgoe),向炼油输入的热

量计为正值,从炼油输出的热量计为负值。

5.2.2炼油(单位)综合能耗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按式(2)计算:

eE/G……………………(2)

式中:

e--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油每吨(kgoe/t);

E--炼油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油(kgoe);

G--原油及外购原料油加工量,单位为吨(t)。

5.2.3炼油能量因数

炼油能量因数Ef按式(3)计算:

Ef(CiKiEcEwESLEeLEQ)Ft…………………(3)

式中:

CiKi--炼油生产装置能量因数,其中,Ci为i装置加工量系数;Ki为i为装置能量系数,Ki见

附录B;

Ci--装置加工量与原油及原料油的比值;

--储运系统能量因数,见附录C.1;

EC

Ew--污水处理场能量因数,见附录C.2;

3

DB13/T5130—2019

--热力损失能量因数,见附录C.3;

ESL

--输变电损失能量因数,见附录C.4;

EeL

--其他辅助系统能量因数,见附录C.5;

EQ

Ft--温度校正因子。

Ft按式(4)计算:

ttt

Ft=1·0704一4·7172×10-3+2·9504×10-52+7·4482×10-73+

5·0165×10-8t4+2·2078×10-11t5……(4)

式中:

t--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5.2.4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按式(5)计算:

(5)

……………

ecfe/Ef

式中: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单位为千克标油每吨•炼油能量因数[kgoe/(t•f)];

ecfE

e--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油每吨(kgoe/t);

Ef--炼油能量因数。

6节能管理与措施

6.1节能管理与措施

6.1.1企业应定期对能耗指标进行考核,建立用能责任制度。

6.1.2企业应根据GB/T20901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6.1.3企业应根据GB/T2333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6.2节能技术管理

6.2.1经济运行

6.2.1.1企业应使生产通用设备达到经济运行的状态,对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GB/T12497

的规定;对风机、泵类和空气压缩机的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GB/T13466的规定;对电力变压器的经济

运行管理应符合GB/T13462的规定。

6.2.1.2对各种管网应加强维护管理。

6.2.2节能技术

6.2.2.1采用系统优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2.2.2推广装置间的热联合技术。

4

DB13/T5130—2019

6.2.2.3加强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

6.2.2.4发展热电冷联产,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及热电联产的热电比。

6.2.2.5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6.2.2.6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

6.2.2.7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6.2.2.8推广动设备调速技术如无极调量、余隙调节、变频等节电技术;推广纳米陶瓷纤维毯保温技

术,发展区域供热联合,加强机泵节电改造。

5

DB13/T5130—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能源及耗能工质折算标油系数

A.1能源及耗能工质折算标油系数见表A.1。

表A.1能源及耗能工质折算标油系数

折算系数折算系数

序号项目单位

千克标油(kgoe)兆焦(MJ)

1标油t100041868

2燃料油t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