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88-2015 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988-2015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Ecological Reinforced Earth Wall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T 988-2022 | 页数:5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88-2015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1-02
实施日期
2015-12-0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88—2015

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

flexibleecologicalreinforcedearthretainingwall

2015-11-02发布2015-12-0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88—2015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勘察与勘测.........................................................................3

5.1一般规定.......................................................................3

5.2工程地质勘察...................................................................3

5.3工程勘测.......................................................................3

6材料...............................................................................4

6.1一般规定.......................................................................4

6.2填料...........................................................................4

6.3筋材...........................................................................5

6.4辅助材料.......................................................................6

7设计...............................................................................6

7.1一般规定.......................................................................6

7.2荷载...........................................................................7

7.3构造设计......................................................................14

7.4设计计算......................................................................16

7.5防护、排水及附属设施..........................................................23

8施工..............................................................................24

8.1一般规定......................................................................24

8.2施工准备......................................................................25

8.3施工要求......................................................................25

9质量检验..........................................................................29

9.1一般规定......................................................................29

9.2检验标准......................................................................2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筋材主要技术指标.......................................3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筋材与主要辅助材料检验项目.................................35

附录C(资料性附录)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算例.....................................36

附录D(资料性附录)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施工要点.................................42

附录E(规范性附录)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46

参考文献............................................................................47

I

DB33/T98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第三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科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荣、沈坚、李卫炎、郑竞友、刘泽、翁辉、楼华锋、王雅茹、施兹国、

水小清、程伟述、赵云强、林亚芳、于晓岚、孔庆林、陈航、孙美华、董熙强、徐健、方勇刚、朱益

军、陈刚、张伟民、余红宇、熊海军、张京京、徐音昂、杨昌能、夏华盛、徐璐。

II

DB33/T988—2015

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勘察设计、材料、施工及质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道路和养护工程的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C10公路勘测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5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33/T916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flexibleecologicalreinforcedearthretainingwall

由填土、筋材和可绿化的柔性墙面组成的、坡面坡率陡于1:0.5的支挡结构。

3.2

加筋路堤reinforcedembankment

采用筋材加筋的、坡面坡率缓于1:0.5的路堤。

3.3

1

DB33/T988—2015

筋材reinforcement

发挥加筋补强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4

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

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以人工合成或天然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工程材料。

注:改写JTG/TD32-2012,术语2.0.1。

3.5

钢丝(筋)网steelwiremesh

由经表面防腐处理的钢丝(筋)编织(或焊接)而成的平面网状材料。

3.6

连接件connector

用于连接相邻筋材、提高加筋挡土墙整体性的辅助材料。

3.7

生态袋ecobag

采用聚合化纤织物或天然纤维制成的,可装入植生营养土的袋状结构。

3.8

刚性筋墙rigidreinforcedretainingwall

筋材采用抗拉模量高、延伸率低的加筋挡土墙。

3.9

柔性筋墙flexiblereinforcedretainingwall

筋材采用抗拉模量低、延伸率较大的加筋挡土墙。

3.10

潜在破裂面potentialfailuresurface

加筋挡土墙各层筋材最大拉应力位置的连线所组成的面。

4基本规定

4.1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适用于有景观要求或用地受限需设支挡的填方路段。

4.2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4.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墙面坡率宜陡于1:0.5,单级墙高不宜高于12m;当采用多级墙时,每级墙高

不宜大于10m,上下级墙体之间宜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单级墙高大于12m或设计基本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地区时应进行特殊设计。

4.4应做好工点处的地质勘察、纵横断面勘测和调查工作,提供的基本资料应准确可靠,满足设计要

求。

4.5设计计算宜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特殊设计宜采用数值分析进行校核。应综合

考虑地质条件、勘察资料、填料特性、材料选择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工点的动态设计,应保证结构具

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整体稳定性,其沉降变形应满足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4.6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耐久性好、强度高、延伸率低的合格筋材。加强对原材料、成品材料

在运输、储存、施工中的管理,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压实度,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

境和相邻工程结构的不利影响。

4.7设计与施工应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4.8对特殊路段的挡土墙宜设置永久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和稳定监测,必要时应根据监测和养护需要

设置检修台阶或检修梯。

2

DB33/T988—2015

5勘察与勘测

5.1一般规定

5.1.1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勘测应按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10

《公路勘测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本规范等要求分阶段进行,各勘察和勘测阶段的

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5.1.2应认真做好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和筑路材料等基础资料的收集、调查、分析和试验工作,为

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5.1.3应根据勘测成果确定挡土墙设置位置,合理确定勘察工作量,查明基底地质条件。

5.2工程地质勘察

5.2.1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设置位置、工程规模(墙高、长度)、地

形状况、地质条件和公路等级选用综合勘察方法,确定勘探测试点数量和位置,查明基础的不良土分布、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纵横向地质条件差异等。

5.2.2应提供单独的路基工点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纵面图、代表性地质横断面图、岩

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承载力参数推荐值表、挡土墙基础的(差异)沉降和稳定性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等。

5.2.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基础勘探工作量要求:

a)挡土墙基础应采用挖探、钻探等方法进行勘探,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1个;当地质条件变化

大时,宜结合物探进行综合勘探,勘探深度应达挡土墙基础持力层以下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

b)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每条横向勘探断面上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勘探深度应穿过滑动面

至其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

5.2.4应加强勘察过程控制,重视勘察外业现场管理和资料验收等工作,确保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完

整性和准确性。

5.3工程勘测

5.3.1应根据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设置位置、规模和环境,确定调查、勘测的范围、要求和方法。

5.3.2在对实地调查结果与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确定挡土墙的结构类型、形式和基本尺寸后,

进行正式勘测。

5.3.3应对墙址处的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搜集、调查,并进行试验分析,为挡土墙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a)沿河挡土墙应按路基设计要求,调查搜集洪水流量、水位、水深、流速、流向和冲刷等水文分

析计算所需资料;

b)挡土墙墙背填料的重度、密实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基础与地基土间的摩擦系数等设计参

数,宜通过试验确定;

c)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搜集挡土墙路段加密桩号的路基横断面图、挡土墙起讫桩号路基横断面

图、墙址纵断面图、地质纵、横剖面图及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其他资料。

5.3.4结合本规范第5.3.3条收集和调查相关资料,还应对挡墙的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查,综

合分析确定挡土墙的位置、起讫桩号、长度、形式和地勘要求。

5.3.5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特别复杂、规模较大的工点,应实地放出挡土墙等构造物轴线,进行纵横断

面控制测量,并测绘1:500~1:1000的地形图。

5.3.6定测阶段应对初测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实地核查,并做好补充和完善工作,按相关规定对定测

成果进行验收。

3

DB33/T988—2015

6材料

6.1一般规定

6.1.1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材料选择主要包括加筋体填料、筋材和辅助材料。

6.1.2应根据工程设计与施工需要,按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和JTGE5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

材料试验规程》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对填料、筋材和辅助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检验和测

试。

6.2填料

6.2.1挡土墙加筋体填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并符合以下要求:

a)应选择易于填筑和压实、能与筋材产生良好摩擦与咬合作用、水稳定性良好的填料,并满足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b)墙后填料应优先采用具有一定级配、渗水性强的中粗砂、砂砾和碎(砾)石等材料。可采用中

低液限的粘性土,不应采用淤泥、腐殖土等;墙高超过12m时,应对填料进行特殊设计;

c)与筋材直接接触部分的填料不应含有尖锐棱角的块体,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0cm;

d)当筋材为金属材质时,填料的化学和电化学标准应满足表1的规定。

表1填料的化学与电化学标准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项目pH值

(0.0355g/100g填料)(0.048/100g填料)

无水工程≤5.6≤21.05~10

淡水工程≤2.8≤10.55~10

6.2.2填料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其来源,选择有代表性的料样按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要求进

行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

a)初步设计缺乏可靠试验数据时,填料的设计参数可参照表2的数值采用;

b)填料重度可根据实测资料作适当修正,计算水位以下的填料重度采用浮重度;

c)墙高大于12m的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表2中的综合内摩擦角或内摩擦角取低值。

表2填料设计参数表

综合内摩擦角内摩擦角填料重度

填料种类3

φ0(°)φ(°)(kN/m)

墙高H≤6m35~40――

细粒土黏性土17~18

墙高H>6m30~35――

中砂、细砂――30~3518~19

粗粒土(砂类土)

砂砾、粗砂、角砾、圆砾――35~4019~21

巨粒土(碎石土)碎石、卵石――45~5019~21

6.2.3压实度要求如下:

a)填料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DB33/T988—2015

表3填料压实度表

路槽底面以下压实度(%)

填土范围

深度(m)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下路床0.30~0.80≥96≥95≥94

距面板内侧1m以外上路堤0.80~1.50≥94≥94≥93

下路堤1.50以下≥93≥92≥90

距面板内侧1m以内全部墙高≥90≥90≥90

注:表列压实值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中重型击实试验法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b)当三、四级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c)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时,压实度标准应通过试验路段试验确定,在保证路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

适当降低。

6.3筋材

6.3.1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宜采用平面网状筋材,不宜采用条带式筋材。常用筋材有钢丝网、钢筋网

等金属材质类筋材和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土工合成材料类筋材。

6.3.2筋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a)筋材应整体性好、强度高、变形小,不应产生脆性破坏,其抗拉强度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b)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当采用金属材质类筋材时,筋材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当采用高分

子聚合物类筋材时,筋材应具有低蠕变性和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c)筋材表面粗糙,与填料间应能形成良好的摩擦咬合作用,能产生足够的摩阻力;筋土界面阻力

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d)与(墙)面(结构)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施工方便;

e)常用筋材主要技术指标见附录A,筋材检验项目见附录B。

6.3.3筋材设计抗拉强度Ta按式(1)确定。

Tult

Ta...................................(1)

fR

式中:

Ta——筋材设计抗拉强度(kN/m);

Tult——筋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按JTGE5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试验确定(kN/m);

fR——考虑筋材蠕变、老化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强度折减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条

件时,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类筋材,可取1.8~2.5;对于钢丝(筋)网类筋材,可取1.3~1.8;当筋材蠕

变大、施工条件差时取大值,当筋材蠕变小、施工条件好时取小值。

6.3.4筋材与土接触的界面阻力系数fGS,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应采用JTGE5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规

定的拉拔试验或直接摩擦试验方法,按筋土界面实际条件试验确定;

b)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的初步设计或其他等级公路,可按式(2)和式(3)或表4确定;当墙高大

于12m时,表4中的界面阻力系数宜取低值。

5

DB33/T988—2015

表4筋材与土接触的界面阻力系数fGS

筋材种类细粒土(黏性土)粗粒土(砂类土)巨粒土(碎石土)

土工格栅(织物)土工合成材料0.25~0.400.35~0.450.40~0.50

钢丝(筋)网金属材料0.30~0.500.45~0.650.60~0.90

土工织物:fGS=0.667tans..............................(2)

土工格栅:fGS=0.9tans................................(3)

式中:

fGS——筋材与土接触的界面阻力系数;

s——与筋材接触的土内摩擦角(º)。对无黏性土取土体直接快剪内摩擦角;对黏性土取考虑黏聚

力影响的综合内摩擦角。

6.4辅助材料

6.4.1辅助材料主要包括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中的焊接金属网面板、墙面绿化网带(包括土工网、土

工布、生态袋和可降解生物垫等)、金属网面板支撑杆和连接件(包括连接棒、卡口和绞合钢丝等)等。

6.4.2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采用钢丝网、钢筋网等金属材质类筋材时,焊接金属网面板及其支撑杆的

主要技术指标与筋材相同。焊接金属网面板和支撑杆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6.4.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所用连接件材质应和被连接部分有相同的要求。

6.4.4铺设筋材的临时固定件可采用铁质U型钉、竹钉或木桩。

6.4.5生态袋应有良好的透气性、耐久性,宜采用可自然降解环保型生态袋,不宜采用普通化纤编织

袋。

7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应对结构构造、材料选择、基础和墙体、沉降及内外部稳定性计算、防护、排水和附属设施等

设计。

7.1.2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选择、位置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气候

条件、荷载作用情况、施工条件、填料情况、工程造价等因素。

7.1.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的材料选择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对填筑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提出

具体要求。

7.1.4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基础埋置深度以及斜坡地面基础埋置条件均应符合JTGD30《公路路基

设计规范》的要求。

7.1.5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范围和要求应符合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的规定。

7.2荷载

7.2.1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结构设计的荷载类型按表5采用。

6

DB33/T988—2015

表5荷载分类

荷载分类荷载名称

挡土墙结构重力

填土(包括基础襟边以上土)重力

永久荷载

填土侧压力

墙顶上的有效永久荷载

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

基本可变荷载

人群荷载、人群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

水位退落时的动水压力

流水压力

可变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波浪压力

冻胀压力和冰压力

温度影响力

施工荷载与挡土墙施工有关的临时荷载

地震作用力

偶然荷载滑坡、泥石流作用力

作用于墙顶护栏上的车辆碰撞力

7.2.2荷载效应组合如下:

a)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时,应相应于各种荷载状态,对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情

况,选择表6所列的组合;

表6常用荷载组合

组合荷载名称

I挡土墙结构重力、墙顶上的有效永久荷载、填土重力、填土侧压力及其他永久荷载组合

II组合I与基本可变荷载相组合

III组合II与其他可变荷载、偶然荷载相组合

b)一般情况下作用在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上的力,可只计算永久荷载和基本可变荷载。

7.2.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荷载分项系数可按表7的规

定采用。

7.2.4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上受地震力作用时的设计,应符合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的规定。

7.2.5浸水地区不宜采用浸水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确需在浸水地区使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材料与结构要求:

1)浸水部分填料必须采用透水性强的粒状填料;

2)浸水部分墙面应具有抗冲刷能力,宜采用石笼结构或混凝土面板;

3)面墙后宜铺设反滤土工布。

b)计算荷载规定:

1)筋材强度设计采用低水位浮力;

7

DB33/T988—2015

表7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荷载增大对挡土墙结构

情况

起有利作用时起不利作用时

组合Ⅰ,ⅡⅢⅠ,ⅡⅢ

0.901.20

G(竖向恒载分项系数)

(恒载或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的

Q11.000.951.401.30

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

Q2(被动土压力分项系数)0.300.50

Q3(水浮力分项系数)0.951.10

Q4(静水压力分项系数)0.951.05

Q5(动水压力分项系数)0.951.20

2)地基应力验算采用低水位浮力或不考虑浮力;加筋体的滑动稳定验算、倾覆稳定验算采用

设计水位浮力;其他情况采用最不利水位浮力;

3)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墙身所受浮力应根据地基地层浸水岩土情况确定:对于砂类土、碎石

类土和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浮力100%计算;对于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

的浮力50%计算;

4)浸水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墙背为岩块和粗粒土(粉砂除外)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

和墙背动水压力。

7.2.6当基础埋置较深且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和扰动破坏时,可计入墙前被动土压力,并应按表

7的规定计入被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其它情况的墙前被动土压力可不计。

7.2.7加筋体与加筋体上填土的计算分界面应为通过加筋体墙面顶部的水平面,该面以上的填土自重

作为加筋体上的填土重力。

在内部稳定性计算时,加筋体顶部填土重力按式(4)换算为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图1):

bb

H'm

1:h1

加筋体

H

说明:

图中符号意义与式(4)相同。

图1加筋体顶部填土的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图

1

h(H/2b)hH'

11mb...........................(4)

''

h11HhH

式中:

8

DB33/T988—2015

h1——加筋体上坡面填土换算等代均布土层厚度(m);

H——加筋体高度(m);

bb——墙顶填土坡脚至墙面的水平距离(m);

m——加筋体顶面填土的路堤边坡坡率;

H——加筋体以上路堤的高度(m)。

7.2.8永久荷载重力作用下,筋材所在位置的竖向压应力按式(5)计算:

ii()zh1...................................(5)

式中:

i——永久荷载作用下,加筋体内深度zi处的竖向压应力(kPa);

——加筋体填料的重度(kN/m3),当为浸水挡土墙时,应按最不利水位上下的不同分别计入;

zi——第i层筋材至加筋体顶面的垂直距离(m);

h1——加筋体上坡面填土换算等代均布土层厚度(m)。

7.2.9车辆荷载、人群荷载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和竖向土压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a)作用在挡土墙墙顶或墙后填土的车辆荷载取值:当墙高H≤2m时,取20kN/m2,当墙高≥10m时,

取10kN/m2;墙高在2m~10m之间时,按直线内插法取值;

b)作用于墙顶或墙后填土上的人群荷载标准值规定为3kN/m2,行人密集区取3.45kN/m2;

c)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在挡土墙墙后填土上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按式(6)换算成等代

均布土层厚度计算:

qq

hr....................................(6)

0

式中:

h0——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的等代均布土层厚度(m);

q——作用于墙后填土上的车辆荷载(kN/m2),按a)取值;

2

qr——作用于墙后填土上的人群荷载(kN/m),按b)取值;

——加筋体填料的重度(kN/m3)。

d)车辆荷载、人群荷载可沿深度按1:0.5的扩散率计算扩散宽度。车辆荷载、人群荷载在深度zi处

的扩散宽度Lci按式(7)和式(8)计算,竖向压应力按式(9)计算,见图2: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