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394-2024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规范

DB33/T 1394-2024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1394-2024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30
实施日期
2024-10-3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P66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1394—2024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highwayengineeringsmartconstruction

site

2024-09-30发布2024-10-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1394—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基本规定...........................................................................2

5.1一般规定.......................................................................2

5.2总体架构.......................................................................2

6功能要求...........................................................................3

6.1一般规定.......................................................................3

6.2人员管理.......................................................................3

6.3物料管理.......................................................................3

6.4设备管理.......................................................................4

6.5环境管理.......................................................................4

6.6质量管理.......................................................................4

6.7安全管理.......................................................................4

6.8进度管理.......................................................................5

6.9合同管理.......................................................................5

6.10费用管理......................................................................5

6.11试验检测管理..................................................................6

6.12BIM辅助管理...................................................................6

6.13档案管理......................................................................7

7管理系统...........................................................................7

7.1一般规定.......................................................................7

7.2监测预警.......................................................................7

7.3系统配置.......................................................................8

8数据库.............................................................................8

9硬件设施...........................................................................9

9.1一般规定.......................................................................9

9.2感知设备.......................................................................9

9.3信息应用终端..................................................................10

9.4控制机房/云服务器.............................................................11

9.5网络基础设施..................................................................11

10安全与运行维护...................................................................11

10.1一般规定.....................................................................11

10.2信息安全.....................................................................11

I

DB33/T1394—2024

10.3运行维护......................................................................11

附录A(规范性)数据管理内容(感知指标)要求.........................................13

附录B(规范性)人员管理感知设备功能及指标要求.......................................26

附录C(规范性)特种设备感知功能要求................................................27

附录D(规范性)环境监测感知设备功能要求.............................................28

附录E(规范性)试验室感知设备功能要求..............................................29

附录F(规范性)路基路面施工感知设备功能要求.........................................30

附录G(规范性)桥梁施工感知设备功能要求.............................................31

附录H(规范性)隧道施工感知设备功能及指标要求.......................................32

附录I(规范性)视频监控感知设备功能及指标要求.......................................33

II

DB33/T1394—202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路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浙江交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平、陈妙初、翁辉、翟弢、沈坚、刘俊珂、顾森华、沈宏辉、封露、徐雷、

陆琛、杨程、张林、王培利、高棱韬、陈国伟、周晓栋、何春锋、王安娜、吴作铃、涂杰文、吴智豪、

金林洁、郑炜、马晶、杨焕。

III

DB33/T1394—2024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规定、功能要求、管理系统、数据库、硬件设施、安全

与运行维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2826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GB/T32419.5信息技术SOA技术实现规范第5部分:服务集成开发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

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BIM协同等数字化手段,通过软件平台和硬件设施对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工地。

[DB33/T1248,2.0.1定义,有修改]

3.2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managementsystemofsmartconstructionsite

对智慧工地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共享、协同运作,实现全面感知、互联协同、辅助决策、科

学管理等功能的管理系统。

3.3

工地建设constructionsite

围绕工地施工过程,采用全天候管理监控、全流程安全监督、全方位智能分析的手段,并依托实际

工程需求,进行的相关建设。

4缩略语

1

DB33/T1394—2024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

JSON:JavaScript对象简谱(JavaScriptObjectNotation)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

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5基本规定

5.1一般规定

5.1.1智慧工地建设应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做到“统筹规划设计,规范建设运维,数据互联互通,

分级管理应用”。

5.1.2在满足基本功能目标的条件下,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5.1.3智慧工地建设应由建设单位统筹规划实施,编制建设方案,纳入计划管理,做好实施验收。

5.1.4智慧工地建设应有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

5.1.5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具有高开放性,采用国内外主流标准的软件、硬件、接口和协议,保证系

统的兼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1.6智慧工地建设应有良好的结构,各个部分应有明确和完整的定义。

5.2总体架构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应包括功能要求、硬件设施、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总体架构见图

1,详述如下:

a)数据源是智慧工地建设中各种数据的载体和来源,如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等;

b)功能要求是智慧工地建设不同管理内容的基本要求,包括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试验检测管理、BIM辅助

管理和档案管理;

c)硬件设施包括感知层和通信层,感知层是各场景的感知设备的数据采集,通信层是把采集的

数据传输到数据层的通道(包含传输硬件和传输协议);

d)数据库是对各种类型数据的分类汇总、并提供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数据共享;

e)管理系统包括应用层和用户层,应用层是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加上算法、分析,实现可视

化展示、预警、闭环处置及权限管理等,用户层主要是各参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使用的功

能模块;

f)运行维护指智慧工地建成后相关硬件维护、平台维护和系统升级服务等内容。

2

DB33/T1394—2024

图1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总体架构

6功能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感知指标分为应感知指标和宜感知指标。

6.1.2根据公路工程项目规模和实际情况,智慧工地物联网关键数据应做到应采尽采,应感知指标应

采集,宜感知指标选择性采集,数据管理内容(感知指标)要求应符合附录A。

6.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内容包括职工管理、合同履约人员管理、劳务人员管理和特种人员管理,具体包含下列内

容与要求:

a)职工管理应具有基本信息管理、资质证书管理、健康档案、职工履历的功能;

b)合同履约人员管理应具有基本信息管理、资质证书管理、人员变更信息管理、履约信息管理、

教育培训的功能;

c)劳务人员管理应具有基本信息管理、工资监管管理、教育培训的功能;

d)特种人员管理应具有基本信息管理、资质证书管理、教育培训的功能;

e)人员管理数据管理内容应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进退场信息、合同信息、考勤信息,应符合附

录A中表A.1的要求。

6.3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内容包括物料统计管理、物料入库管理、物料出库管理等,具体包含下列内容:

3

DB33/T1394—2024

a)物料统计管理应具有库存盘点、库存台账、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功能;

b)物料入库管理应具有物资台账管理、物资进场验收、物资称量计量功能;

c)物料出库管理宜具有领用申请、发料功能;

d)物料管理数据管理内容应包括物料基本信息、运输信息、入库验收信息、出库信息、盘点信

息,具体数据管理内容应符合附录A中表A.2的要求。

6.4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内容包括设备基础信息、车辆门禁、进出场管理、设备清单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具

体包含下列内容:

a)设备基础信息详情应包括基本信息、检验检测记录等;

b)车辆门禁应具有车辆身份验证、车辆信息登记、设定门禁权限的功能;

c)进出场管理应具有设备进出场管理功能;

d)设备清单宜具有设备统计的功能;

e)特种设备管理应具有特种设备的工作环境参数、形变、位移及位置信息、维修保养记录基本

功能,具有定位功能;

f)设备管理感知内容包括龙门吊、架桥机、塔吊、升降梯、用电等,应符合附录A中表A.3的

要求。

6.5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内容包括环保施工巡查、扬尘监测、噪声监测、水质监测、气象监测、有害气体监测等,

具体包含下列内容:

a)环保施工巡查应包含巡查人、巡查时间、巡查位置、问题描述、问题下发时间、整改时间、

整改情况、复查人、复查时间、复查意见;

b)扬尘监测应具有实时监测、本地显示、预警及处置闭环等功能;

c)噪声监测应具有噪声实时监测、本地显示、预警及处置闭环等功能;

d)水质监测宜具有水中PH、悬浮物、石油类参数因子实时监测、本地显示、预警及处置闭环等

功能;

e)气象监测应实现大气压力、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自动关联当前天气预报、

本地显示、预警等功能;

f)有害气体监测宜具有有害气体实时监测、本地显示、预警及处置闭环等功能;

g)工地环境感知设备应布设于车辆出入口、三场临建区域、水稳拌和区、沥青拌和区、关键施

工作业区、梁场、混凝土拌和楼、隧道洞内等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区域,各场景具体

感知指标要求应符合附录A中表A.4的要求。

6.6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评定、项目划分管理、试验检测报告、质量物联监测等。质量管理要求如下:

a)质量评定应具有开工资料、工序资料、工序报验、首件资料、分项工程评定等功能,采集每

个分项工程检测项目及检测数据,从分项、分部、单位逐级汇总评定;

b)项目划分管理应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划分;

c)试验检测报告宜实现试验检测报告数据填报或回填,生成报告;

d)质量物联监测具体感知指标应符合附录A中表A.5~表A.9的要求。

6.7安全管理

4

DB33/T1394—2024

安全管理包括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安全考核、安全教育培训、安

全码、安全物联监测等。安全管理要求如下:

a)风险分级管控应包括风险一张图、风险数据库、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防控措施、风险台账等

功能;

b)隐患排查治理应包括隐患一张图、隐患数据库、隐患排查、隐患日志、隐患台账等模块;

c)应急管理应包括应急首页、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值守、信息接报、指挥调度

和应急演练等功能;

d)安全检查应包括检查台账、检查计划、整改督办复查等功能;

e)安全考核主要基于考评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实时定性与定量的考评与评价;

f)安全教育培训可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班前交底;

g)安全码包括现场工点、设备、人员的信息,都需要生成二维码张贴在醒目位置,方便对工地

的安全进行检查、监督;

h)安全物联监测包括桥梁施工安全监测、隧道施工安全监测、视频监控等;

i)安全物联监测具体感知指标应符合附录A中表A.10的要求。

6.8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包括进度计划、进度展示、进度填报、进度统计等,具体要求如下:

a)进度计划应具有进度预警、计划纠偏等功能;

b)进度展示应对计划进度、实际进度以及进度对比的模拟;包括提前完工、按期完工、延期完

工以及未开始等展示;

c)进度填报应包括实际进度填报功能;

d)进度统计应包括进度形象统计、进度预警记录和进度统计报表等。

6.9合同管理

合同数据管理包括合同信息管理、合同支付管理、合同审批管理和合同归档管理,合同管理建设应

包含下列内容:

a)合同信息管理应具有登记合同信息和合同条款,上传合同附件,登记合同清单、增补清单、

发票开具信息,登记合同拨款信息,登记合同变更信息的功能;

b)合同支付管理应具有自动生成合同台账、清单台账、及拨款支付台账,并自动更新,可实时

浏览合同信息和变更信息的功能;

c)合同审批管理应具有合同拟稿、核稿、会签,可留痕合同审批信息,可在线签审的功能;

d)合同归档管理应具有合同文件归档检索的功能;

e)具体数据管理内容应符合附录A中表A.11的要求。

6.10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包括机构信息管理、清单台账管理、材料信息管理、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管理、综合查询

管理,费用管理建设应包含下列内容:

a)机构信息管理应具有机构信息管理功能、机构关联设置功能、合同段章节信息维护功能和合

同段支付信息管理功能;

b)清单台账管理应具有合同清单导入、固化、审核功能、零号清单导入、审核、锁定功能和清

单汇总、统计、检索、导出功能;

5

DB33/T1394—2024

c)材料信息管理应具有预付材料支付、扣回信息管理功能、甲供材料支付、扣回信息管理功能、

材料信息支撑附件上传管理功能、材料调差功能,包含材料类型、材料基准价格、材料信息

价、材料调差系数等功能;

d)计量支付管理应具有根据填报中间计量单数据,汇总生成本期全套中期支付报表数据功能、

中间计量单关联中间交工证书支撑附件功能、施工图超计量提醒功能、清单、变更子目部位

标识功能、支付报表金额位数设置功能、支付报表批量打印、导出、签字功能、云签审签字

签章功能、流程上报、驳回记录查询功能、审批短信、超时提醒等功能;

e)工程变更管理宜具有变更会议纪要上传、审批功能、变更立项、变更申请信息填报、审核功

能、变更子目号被计量引用功能、新增单价子目台账管理功能、变更令汇总台账管理功能;

f)综合查询管理宜具有计量数据统计、分析、检索功能、图形化展示计量情况功能;

g)具体数据管理内容应符合附录A中表A.12的要求。

6.11试验检测管理

试验检测管理包括基础功能、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功能、自动报告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a)基础功能应具有样品流转信息记录、查询、追溯功能;

b)数据实时采集应对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试验设备进行智慧化改

造,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等功能;

c)分析功能宜具备试验数据的自动分析功能,通过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将不合格试验结果及时

通知相关人员;

d)自动报告宜实现项目网上办公,设备、样品、环境等标准化管理,试验全过程影像记录,检

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e)试验检测包括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桥梁试验检测、隧道试验检测,具体感知指标应符合附录A

中表A.13~表A.15的要求。

6.12BIM辅助管理

BIM辅助管理包括施工准备、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

成本管理模块、费用管理等,具体应包含下列内容:

a)施工准备阶段的场地布置、工艺模拟、构件加工等工作宜基于信息模型开展;

b)施工组织管理的工作分解可基于信息模型,辅以知识库等数据资源进行,形成工作分解结构;

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可利用信息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工程量信息等,结合总体进度要求、

工效等数据资源,借助专业工具软件进行自动配置;施工技术交底宜利用信息模型,提取施

工范围、工程量、进度要求等信息,形成交底资料;

c)施工安全管理的危险源辨识可基于施工深化模型,依据相应安全技术标准,集成相关危险源

库等数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安全技术交底宜利用模型可视化特征,提升交底效

率和质量;过程监控可利用信息模型集成、管理过程信息,为安全预警提供基础数据;

d)施工质量管理的质量计划可基于施工深化模型及施工组织应用成果,参照质量验收规程等技

术标准进行创建;质量验收可按照质量计划,集成实际质检信息,动态完善模型,实现质量

验收指导;质量控制宜将质量问题处理信息集成至信息模型,实现基于模型的信息追溯与质

量问题分析;

e)施工进度管理的进度计划应基于施工组织阶段的信息模型开展模拟、审查等工作;进度分析

宜基于信息模型开展实际进度和进度计划跟踪对比、进度预警等工作;进度控制可按照进度

分析结果,调整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措施;

6

DB33/T1394—2024

f)施工成本管理的成本计划可基于施工组织阶段信息模型,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规范、消

耗量定额等信息进行制定,计算预算与目标成本;成本分析宜基于成本计划阶段信息模型,

集成实际进度、成本信息,进行动态对比,指导制定纠偏措施;

g)费用管理的费用支付计划应按照项目相关方的管理需求,将合同单价等信息附加或关联至信

息模型,结合信息模型中的工程量、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合同等信息制定;费用支付可按

照支付计划,将实际工程量、进度、质量检验、合同等信息附加或关联至信息模型,辅助生

成工程费用支付资料成果。

6.13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包括基础设置、数据来源、流程审批、BIM关联、电子签名、副本管理等。档案管理建设

应包含下列内容:

a)基础设置应具备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系统参数管理、系统用户和资源管理、系统功能配置、

操作权限分配等,系统应具备电子档案管理配置功能,包括分类方案管理、档号规则管理、

保管期限管理、门类定义等功能;

b)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来源应从物联网数据中获取或用户自行录入;

c)流程审批应按照业务内容的不同,可灵活配置相关审核、审批流程;

d)系统资料宜与BIM模型相关联;

e)电子签名要求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f)副本管理宜具有纸质档案数字化以及纸质档案数字副本管理功能;

g)档案管理具体数据管理内容应符合附录A中表A.16的要求。

7管理系统

7.1一般规定

7.1.1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试验检测管理、档案管理。

7.1.2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运行。

7.1.3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除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共享利用、可视化展示功能外,还应具

备分级管理、与行业管理平台数据对接的功能。

7.1.4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构建标准化数据接口,各应用层级的数据格式应统一,数据接口应规范,

并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完整性。

7.1.5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符合数据和网络安全相关要求,各类用户账号不应设置弱密码。

7.1.6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支持功能扩展升级。

7.1.7监测阈值应结合工程实际。

7.2监测预警

7.2.1阈值设置

监测阈值包括环境指标、配合比、油石比、桩基强度值、各试验检测标准值、桩身倾斜度、

隧道变形等,应满足JTGF80/1、JTGF40、JTG/T3650、JTG/T3660等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预警阈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警阈值应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方案、地质水文条件、气象及周边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

因素,并结合标准规范、工程经验、历史数据等综合确定;

7

DB33/T1394—2024

b)对重要的、特殊的或风险等级较高的监测对象的预警阈值,应在现状调查与检测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计算或专项评估进行确定;

c)对于工况条件复杂的工程,宜根据工况条件的变化确定相应的预警阈值,按工况条件控制监

测对象的安全状态;

d)预警阈值宜根据监测数据的趋势预测结果及监测项目的安全状态研判结果进行调整。

7.2.2预警处置

预警处置应包括预警分级、预警管理、预警处置闭环等。

预警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警分级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共同控制并确定;

b)预警分级同时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

c)预警分级还应满足JTGF80/1、JTGF40、JTG/T3650、JTG/T3660等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系统应明确各预警等级对应的预警管理,包括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及预警信息处置机制。

预警信息反馈可采用系统信息发布、手机短信、邮件、声光报警等方式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管理人员应依据预警信息处置机制对预警信息及时处置,处置完毕后预警解除。

7.3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主要包括权限管理、通信方式等,应符合:

a)系统各模块应采取分级权限管理;系统配置应具有提供信息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分析处理

的功能、数据可视化展示的能力、应用的扩展能力;

b)通信方式符合国际通用的接口、协议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同数据库信息共享,通

信方式具备扩展、升级的能力。

8数据库

8.1数据库包括人员管理数据、物料管理数据、设备管理数据、环境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

管理数据、进度管理数据、合同管理数据、费用管理数据、试验检测管理数据、BIM数据、档案管理数

据等。

8.2数据库存储的数据应符合国家长期保存的相关要求。

8.3数据库备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具有数据自动化备份功能,应每日执行本地备份,全量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周一次;

b)应具备数据异地备份功能,异地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周一次;

c)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权限范围内的工作站上管理、监控、配置备份系统,实现分布存储、集中

管理;

d)备份系统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选择及安全性、容量的适度冗余、扩展性等因

素。

8.4数据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内容及接口:应提供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

合同管理、费用管理、试验检测管理、环境管理、BIM辅助管理、档案管理访问接口。数据内

容应具备数据唯一标识、项目唯一编码、采集设备唯一编码、数据采集时间等功能;

b)智慧工地采用的软硬件接口和协议应满足行业监管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具备与行业监管系

统的一致性对接和数据稳定传输功能,并按相关规定确保数据信息及时性、有效性;

8

DB33/T1394—2024

c)数据格式应支持JSON、XML、文本等数据交换格式,宜支持异构数据库迁移,支持跨语言、操

作系统调用;

d)传输方式:支持从智慧工地施工现场采集,支持从其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共享同步,支持由

具有权限的后台管理人员录入,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数据传输方式,支持HTTPS、MQTT等互

联网通信协议进行网络传输;

e)传输频率:采集数据应按设置频率周期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频率应支持按数据采集可配置,

报警数据应在产生时实时传输;

f)数据接口应符合GB/T32419.5的相关要求,使用基于HTTPS协议的WebService服务或

RESTfulWeb服务接口实现业务数据接入;

g)数据交换接口应具备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交换功能,接口技术要求参考GB/T

21063.2;

h)数据转换接口应具备将非标准格式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数据的功能;

i)数据服务接口应具备数据资源封装、调度和管理等功能。

9硬件设施

9.1一般规定

9.1.1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的硬件设施应包括感知设备、信息应用终端、控制机房/云服务器和网络基

础设施。

9.1.2各种硬件设施应要求设备厂商提供安装布设图纸,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9.2感知设备

9.2.1人员管理感知设备

人员管理感知设备包括考勤机、门禁闸机、人员定位设备、远距离读卡器、RFID等设备,应符合以

下要求:

a)考勤机应满足参建单位人员考勤的功能;

b)门禁闸机应具备录入实名制登记及设定门禁权限功能;

c)人员定位设备应具备对施工人员定位的功能;

d)远距离读卡器应具备确定施工人员进出方向,测量人员经过位置的功能;

e)RFID设备应能设置在现场人员身上,无障碍通过门禁闸机,配合远距离读卡器对施工人员进

行定位;

f)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9.2.2特种设备感知

起重机械安全管控所有感知设备指标应符合GB/T28264的规定,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9.2.3环境感知设备

环境管理感知设备包括扬尘监测、噪声监测、水质监测、气象监测、有害气体监测等设备,应符合

以下要求:

a)扬尘监测应能采集PM2.5、PM10、PM100等数据;

b)噪声监测应能采集噪声等数据;

c)水质监测应能采集施工水域水质五参数、悬浮物、石油类污染等数据;

9

DB33/T1394—2024

d)气象监测应能采集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等数据;

e)有害气体监测应能采集施工区域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

f)设备硬件功能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9.2.4试验室感知设备

试验检测感知设备包括钢筋力学试验、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水泥混凝土力学试验、沥青试验、沥青

混合料试验、红外光谱检测等,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E的要求。

9.2.5路基路面施工感知设备

道路施工智能感知设备包括路基施工管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控、沥青面层施工管控等设备,

应符合以下要求:

a)路基施工管控应包括:碾压定位、振频振幅采集器、路基沉降观测监管硬件、水泥搅拌桩监

测硬件等;

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管控/沥青面层施工管控应包括:拌和站采集模块、运输车辆识别模块、

摊铺模块、碾压模块等;

c)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F的要求。

9.2.6桥梁施工感知设备

桥梁施工智能感知设备包括桥涵结构物施工管控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a)桥涵结构物施工管控应包括:拌和站采集模块、运输车辆识别模块、回弹仪和钢筋保护层厚

度、智能张拉、智能压浆、智能养生机器人、桩基检测、顶推施工、挂篮施工、高支模等;

b)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G的要求。

9.2.7隧道施工感知设备

隧道施工智能感知设备包括开挖管理模块、出渣与运输管理模块、隧道人员定位、有害气体监测、

氧气含量监测等,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H的要求。

9.2.8视频监控感知设备

视频监控感知设备包括视频抓拍设备、视频监控设备、通航安全预警等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b)视频抓拍设备应对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安全绳、救生衣的事件进行抓拍;

c)对重点和高危区域特定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危险区域内监测到其他人员进行报警;

d)视频监控设备应能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影像资料,监控系统应24小时在线;

e)通航安全预警应对驶入桥梁施工区域的船舶进行预警;

f)施工现场的重点监控部位如应要在低照度环境下采集视频信号,应采用红外摄像机、低照度

摄像机或配备人造光源,人造光源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100lx;

g)视频图像帧率应统一设置为25帧/秒,视频码流设置应不低于2Mbps,用于视频传输的专用

带宽应按照不低于2Mbps/1路进行配置。

h)设备硬件指标应符合附录I的要求。

9.3信息应用终端

信息应用终端应符合以下要求:

a)固定终端设备应具有现场综合信息处理功能;

10

DB33/T1394—2024

b)从事外业工作的工作人员应配置专用智能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应具有现场识别、监测、

管理、控制等信息处理功能;

c)应构建语音广播系统,可提供现场语音报警功能;

d)应设置固定电子屏并构建信息发布系统,与智能终端设备信息实现信息的同步与分级管理,

健全终端管理体系,同时可实现检索、查询、推送等功能。

9.4控制机房/云服务器

控制机房/云服务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设置信息设备集中放置区域,强弱电分离,防止干扰,做好接地处理;

b)设备集中放置区域应设置不间断电源,为区域内所有设备持续供电不低于2小时;

c)服务器、交换机、监控主机、广播主机等信息设备应放置于设备集中区域;

d)应根据系统并发用户数和系统运行预期数据量等指标,选择满足系统运行性能要求的合适配

置和数量的服务器;

e)应采用成熟的云服务器部署方案;

f)服务器应配置数据库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地图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数据无线采集服

务、统一认证服务、数字签名服务等系统服务;

g)服务器应配置日常管理维护机制。

9.5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备有线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络设施;

b)无线局域网络信号应覆盖所有信息采集设备装置点;

c)对于偏远山区建议增加抗干扰或增强信号的相关措施。

10安全与运行维护

10.1一般规定

10.1.1信息安全内容及要求应符合GB/T22239与GB/T25070相关的规定,网络安全等级应不低于二

级。

10.1.2运行与维护包括硬件维护、系统维护和系统升级。

10.1.3维护期限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