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22-2015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DB11/T 822-2015 Propagation technique for potted red palm plan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8月
-
2015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822—2015
代替DB11/T822-2011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pottedAnthuriumandraeanum
2015-12-30发布2016-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822—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组织培养...........................................................................1
3温室准备...........................................................................2
4基质准备...........................................................................2
5容器准备...........................................................................2
6水质准备...........................................................................3
7生根苗移栽.........................................................................3
8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3
9病虫害防治.........................................................................4
附录A(资料性附录)MS培养基母液及培养基配制参数一览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6
附录C(资料性附录)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7
附录D(资料性附录)红掌主要病虫害名称及防治方法一览表..............................8
I
DB11/T82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11/T822—2011《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11/T822—2011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关于佛焰苞的定义;
-----增加了红掌组织培养的相关内容(见2);
-----修改了红掌施肥的相关内容(见7.4和8.3.2);
-----增加了附录B: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见附录B);
-----增加了附录C: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见附录C);
-----删除了红掌组培苗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删除了红掌质量等级评价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温榆河花卉有限公司、北京市大东流苗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瑞新、刘克林、徐红江、张林玉、黄庆祝、王瑛、杨洁、姜青樟、邢立霞、
方志军。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822—2011。
II
DB11/T822—2015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盆栽红掌从组织培养到成品培育的栽培养护过程,包括组织培养、温室准备、基质准
备、容器准备、水质准备、生根苗移栽、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养护环节。
本标准适用于红掌组培苗的批量生产及红掌盆栽产品的设施栽培。
2组织培养
2.1培养基的选择、配制与灭菌
2.1.1培养基选择
常用MS基本培养基。培养基配置参数参见附录A。激素种类常用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
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
2.1.2培养基配制
按照培养基配方及所需要培养基的数量,将称量好的琼脂和蔗糖倒入煮培养基的锅中,加入少量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并不断搅拌至琼脂和蔗糖完全溶解。分别吸取所需的母液及生长调节物质,混合
后倒入锅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至所需体积,搅匀后用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1的盐酸
溶液调节培养基pH值至5.8~6.2。趁热将煮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中,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培养基厚
度为1cm~2cm,盖上培养瓶盖。分装时不断搅拌,避免把培养基沾附到瓶口上。
2.1.3培养基的灭菌
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内,采用湿热空气灭菌法(灭菌压力0.11MPa~0.14MPa、温度
121℃~125℃、时间15min~20min)进行灭菌。无菌水、接种工具(手术刀、镊子、切割盘)等均采用
此法灭菌。培养基高压灭菌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待培养基凝固即可使用。
2.2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2.2.1外植体的选择
宜选择观赏性状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做为母株。从母株上剪取展开度70%~80%的幼
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如不能及时接种,应采取保湿措施。
2.2.2外植体处理
用自来水(有条件的可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叶片表面灰尘,用75%的酒精完全浸泡30s,再
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完全浸泡消毒15min,浸泡消毒时每次放入的叶片数量不宜太多,以8片~10片为
宜。消毒过程应充分摇荡,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将完成消毒的叶片用无菌水冲洗4次~5次,洗去叶片
表面的消毒液,用预先灭菌过的滤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
1
DB11/T822—2015
2.3愈伤组织诱导
在干净无菌的切割盘上用手术刀沿着叶片主叶脉切块,大约1cm×1cm,切块完成后应及时接种,叶
面向上平放到配好的诱导培养基上:MS+2,4-D2.0mg/L+6-BA0.5mg/L+蔗糖30g/L+琼脂5.3g/L,pH值为
5.8。
2.4继代增殖培养
接种后(1~2)个月,外植体形成淡黄色瘤状愈伤组织,将其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
MS+6-BA1.0mg/L+NAA0.25mg/L+蔗糖30g/L+琼脂5.3g/L,pH值为5.8。在继代培养基上,愈伤越长越大,
同时分化出小苗。
需要进一步扩繁时,将愈伤切成小块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为了保证小苗的质量,继代次
数应控制在12代~15代。
2.5生根培养
将苗高大于2cm的小苗从愈伤切下,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活性炭1g/L+蔗糖15g/L
+琼脂5.3g/L,pH值为5.8。
2.6培养条件
愈伤组织诱导时为暗培养,其他阶段为光培养。光照强度1000lx~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
温度25℃±2℃。
2.7出苗条件
当不定根数量大于等于3条,株高大于等于2cm时,可将生根苗转移至温室炼苗。
3温室准备
种植前清理温室内部及温室周边杂物杂草。用广谱性杀虫剂喷洒地面、苗床、排水沟等,喷至表面
布满水滴,宜使用40%辛硫磷乳油1.25‰浓度液。
种植前1d~2d用广谱性杀菌烟剂密闭熏蒸12h~24h,宜使用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2442.3-2007 夹扭剪切钳 带刃尖嘴钳 2007-05-29
- JB/T 9880-1999 金刚石修整滚轮 安装轴径 1999-05-20
- QJ 2455-1993 PO7B/SS 3501 频标比对系统测试方法 1993-03-29
- QJ 20065.6-2011 航天型号标准化文件编制要求 第6部分:标准化方案论证报告 2011-07-19
- SJ 2980-1988 组合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1988-03-28
- JB/T 7777.2-2008 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EDTA容量法测定铟量 2008-02-01
- HB 1836-1978 轮辐 1980-01-07
- QJ 1856-1990 混合集成电路通用技术条件 1990-01-13
- JB/T 6964-1993 特细碳钢焊条 1993-07-27
- JT/T 838-2012 细集料流动时间测定仪 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