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T 55-2021 滇池湖滨湿地 水鸟栖息地修复

DB5301/T 55-2021 Dianchi Lake Shore Wetland: Restoration of Bird Habitat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1/T 55-2021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3-01
实施日期
2021-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滇池水鸟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的原则与要求、栖息地类型及修复措施、附属设施及栖息地管 理、水鸟及栖息地生境监测等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滇池湿地水鸟栖息地保护及修复。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
起草人:
鲁斌、李滨、宋任彬、李杨、黄育红、潘珉、鲁露、孟迪、陈冬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99

Z51

DB5301

昆明市地方标准

DB5301/T55—2021

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

2021-3-1发布2021-4-1实施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1/T55—2021

目  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栖息地类型及修复.........................................................................................................................................2

6附属设施.........................................................................................................................................................2

7管理.................................................................................................................................................................3

8水鸟及栖息地生境监测.................................................................................................................................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滇池常见水鸟及习性...............................................................................................4

参考文献...............................................................................................................................................................9

I

DB5301/T5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斌、李滨、宋任彬、李杨、黄育红、潘珉、鲁露、孟迪、陈冬。

I

DB5301/T55—2021

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

1范围

本文件对滇池水鸟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的原则与要求、栖息地类型及修复措施、附属设施及栖息地管

理、水鸟及栖息地生境监测等作出了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滇池湿地水鸟栖息地保护及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DB5301/T35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

DB5301/T36滇池湖滨湿地监测规程

DB5301/T38滇池湖滨湿地管护规程

DB5301/T39滇池湖滨湿地植物应用推荐名录

《国际湿地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鸟

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的鸟类。

[来源:《国际湿地公约》]

3.2

水鸟栖息地

能为水鸟提供水、食物、隐蔽、栖息和繁衍等必要生存条件的生态空间。

3.3

栖息地修复

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适当的生态技术或工程措施,修复和改善水鸟生存环境质量的过程。

4总则

4.1原则

4.1.1在湿地恢复过程中,将水鸟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保育区,对生态保育区内的水鸟栖息地

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1

DB5301/T55—2021

4.1.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水鸟对栖息生境的需求,在不同的区域采用适宜的方法营造多种类型

的水鸟栖息生境。

4.1.3除科研、监测及管护需要外,生态保育区实行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水鸟生存环境的干扰。

4.2基本要求

4.2.1通过封堵、拆除库塘间的道路等措施,将破碎的栖息生境整合连片,形成较大面积的栖息空间,

保证水鸟的正常栖息及活动。

4.2.2通过恢复明水面、修复浅滩、利用现有的挺水植物区域及休憩点等,结合地形控制、水生植被

修复、管控等措施,为不同水鸟提供适宜的、差异化的栖息环境。

4.2.3根据水鸟的生态习性,制定水鸟栖息地的管护措施,提高水鸟生存环境质量。

5栖息地类型及修复

5.1总则

滇池湿地水鸟栖息地主要包括明水面、浅滩、挺水植物区域及休憩点等类型。

5.2明水面

5.2.1明水面包括河口、塘库及湖湾等滨水区域,含滇池水深1米以内的适宜水域。此类生境主要满

足部分水鸟的觅食、休憩等需求。明水面面积不宜低于所处生态保育区面积的60%。

5.2.2此类生境主要通过维持现有河口、湖湾等滨水水域,或拆除现存的鱼塘、塘库埂等形成;以自

然修复为主,可适当引种穗状狐尾藻、金鱼藻、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选择参考

DB5301/T39),为水鸟提供觅食条件,逐步形成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鸟等水生生物共生的

生态系统。

5.3浅滩

5.3.1浅滩指季节性或全年性淹水的、在滇池多年运行水位间形成的浅滩区及沼泽区,包括光滩、浅

滩及沼泽等。此类生境主要满足部分水鸟的觅食、休憩等需求。

5.3.2此类生境地形坡比宜为1:10,应尽量维持其光滩特征。

5.4挺水植物区域

5.4.1挺水植物区域包括现有的芦苇、茭草及香蒲等挺水植物群落为主体所构成的区域。此类生境主

要满足部分水鸟的繁殖、隐蔽及夜憩等需求。

5.4.2挺水植物区域需采取措施控制其扩繁。挺水植物群落面积不宜大于所处生态保育区面积的10%。

5.5休憩点

包括鸟桩、漂浮体及小于5m2的小型岛屿、坝埂等供水鸟停留、休憩及取食的地点。

6附属设施

6.1观鸟设施

6.1.1在水鸟栖息地外围的湿地体验区内的适当位置可修建观鸟亭、观鸟屋等观鸟设施。

2

DB5301/T55—2021

6.1.2观鸟设施与水鸟栖息地间保持一定距离,高度控制在5m以内;观鸟设施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

融合,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6.1.3观鸟设施面积不宜过大,其面积计入滇池湿地的附属设施面积内,执行DB5301/T35的规定。

6.2宣教牌

在水鸟栖息地外围及观鸟设施内设置宣教牌,向公众介绍滇池的常见水鸟及其生活习性,宣传水鸟

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公众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根据滇池水鸟变化情况及时增加

和更换宣教牌。宣教牌的制作可参考《国家湿地公园宣教指南》。

6.3警示标识牌

按照DB5301/T35的要求,在各水鸟栖息地外围设置警示标识牌,引导游客安全观鸟、文明观鸟,

科学投喂水鸟。

7管理

7.1巡查

根据DB5301/T38的要求,结合湿地日常管护及不同水鸟栖息地的特点,开展不少于1次/月的水鸟

栖息地巡查工作。巡查内容包括水鸟生存状况、栖息地环境变化、设施设备完好及人为干扰情况等。

7.2管护

根据巡查结果,判断水鸟栖息地环境质量,适时开展清理维护工作。维持明水面、挺水植物群落面

积及比例,及时清除浅滩区灌丛等,依据DB5301/T38的要求,每年9月分片区对超出面积的挺水植物

及沉水植物进行收割管理。

8水鸟及栖息地生境监测

水鸟监测宜每年在繁殖季(4月~6月)和越冬季(12月~次年2月)开展,监测时间相对固定,掌

握水鸟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优先考虑越冬季的监测。

水鸟栖息地监测执行DB5301/T36的规定。

3

DB5301/T55—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滇池常见水鸟及习性

滇池常见水鸟及习性见表A.1。

表A.1滇池常见水鸟及习性

最适栖息地

序居留挺水

目名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食物明水浅休憩

号类型植物

面滩点

区域

Tachybaptus

1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R鱼、虾及昆虫等√

ruficollis

2䴙䴘目䴙䴘科凤头䴙䴘PodicepscristatusW鱼、虾及水草等√

鱼、虾、昆虫及小型

3鹳形目鹭科苍鹭ArdeacinereaR√

动物等

4鹳形目鹭科草鹭ArdeapurpureaR鱼、昆虫等动物等√

鱼、蛙、蟹、虾、水

5鹳形目鹭科绿鹭ButoridesstriatusR生昆虫和软体动物√

以小型脊椎动物和

6鹳形目鹭科池鹭ArdeolabacchusR昆虫为主,也取食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