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097-2006 防护服 一般要求

GB/T 20097-2006 Protective clothing—General requirement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097-200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1-12
实施日期
2006-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2)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上海锦泽诚工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起草人:
邢娟娟、胡福静、陈胜、张矢超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40.10

C73C',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097-2006

防护服一般要求

Protectiveclothing-Generalrequirements

(ISO13688:1998,MOD)

2006-01-12发布2006-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叩

GB/T20097-2006

oli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3688;1998!(防护服一般要求》。

本标准是指导性标准,供各特定标准参照引用。本标准必须联合特定标准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本标准与ISO13688:1998的主要差异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加了一个注,说明我国采用ISO105系列标准的情况;

—修改了防护服的定义,采用了我国的个体防护用品术语;

—修改了“人类工效学”部分的注1;

—修改了防护服的尺寸标注内容,引用GB/T13640-1992的尺寸标注要求;

—删除了ISO13688:1998中的资料性附录A防护服尺寸标注示例;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色牢度试验标准目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上海锦泽诚工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娟娟、胡福静、陈胜、张矢超

本标准于2006年1月首次发布。

GB/T20097-2006

防护服一般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服的人类工效学、老化、尺寸、标识方面的一般要求和建议,并规定了生产厂商应

提供的有关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服的一般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8629-2001,egvISO6330:2000)

GB/T8630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8630-2002,ISO5077:1984,MOD)

GB/T8685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图形符号(GB/T8685-1988,neqISO3758)

GB/T13640-1992劳动防护服号型

ISO105(所有部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注:我国采用ISO105系列标准的标准目录见附录A,

ISO3175:1995纺织品机械干洗模定性的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伤害harm

对人体的损伤或对健康的损害。

3.2

危害hazard

伤害的潜在根源。

注:危害有不同种类,如机械危害、化学危害、低温危害、热和/或火灾危害、生物性危害和放射性危害等.

根据环境来确定这些危害的具体形式.如热危害有接触高温、辐射热等,每一种热危害可以有不同的试验

方法。

应设计特种防护服以防止特殊类型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如防切割围裙、恶劣气候防护服、高可视性防护服、摩

托车驾驶员防护服

3.3

风险risk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度的结合。

3.4

防护服protectiveclothing

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人体的工作服。

3.5

老化ageing

防护服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原始性能随时间的退化。

GB/T20097-2006

3.6

性能等级levelofperformance

表示某特殊类别或性能范围的数值,用这些数值可以对测试结果分级。

注1:应用适宜方法的试验结果对防护服防止危害的可能效果进行评估。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各种试验方法得到

的)试验结果最多分为5个性能等级,且数值越大,性能越高.

特定标准可定义多系列的性能等级F每一系列可根据相应试验结果的分级来确定。

注2:鉴于性能等级以实验室试验结果为依据,它们与工作场所中的实际条件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选择防

护服时,应在充分评价穿戴者作业条件和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所涉及的风险水平,以及生产厂商提供

的防护服防止危害的性能数据。

4人类工效学

防护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

a)防护服的材料和组件应确保不会对穿戴者产生不良作用。

b)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同时,宜使穿戴者尽可能舒适。

c)防护服与穿戴者身体接触处应避免由粗糙、锐角和突出部分引起的过分刺激或伤害。

d)考虑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穿戴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的运动和姿势,防护服的设计应便于其穿

戴的位置正确,并确保在预定的使用期间保持其位置。因此,宜采用适当方式使防护服能适应

穿戴者的体形,如:适宜的调节结构、适宜的尺寸范围。

e)在不影响设计强度和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轻防护服的质量。

f)防护服设计宜考虑穿戴后与其他系列防护服或装备形成综合防护整体。防护服与其他防护装

备连接处,如从袖子到手套、裤脚到鞋、兜帽到呼吸器的连接处,均宜提供同等水平的防护。

如果防护服允许有湿热阻时,其湿热阻应较小。湿热阻的试验方法应在特定标准中明确。

注1:生产厂商应按照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注2:防护服因防护的要求不能有透气性,宜采取其他措施(如通风)尽可能减轻由于穿戴防护服造成的生理负荷

5老化

51概述

老化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的。本标准仅考虑影响性能等级的颜色改变、清洁和尺寸变化

引起的损害效果(见5.2-5.4),

5.2色牢度

如果特定标准包含对色牢度的要求,防护服应该根据ISO105的相关部分(我国采用ISO系列标准

的目录见附录A)进行试验。

5.3清洁

如果特定标准要求对清洁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而没有规定其他要求,试验程序应按如下要求

进行。

如果维护标签允许水洗或干洗和/或整理,则防护服应根据GB/T8629的要求水洗和/或最后整

理,根据ISO3175:1995(条款8和10不适用)要求进行干洗和/或最后整理。

特定标准中应规定适当的清洁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