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372-2011 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

CJ/T 372-2011 Polybutylene random copolymer pipes and fittings for hot and cold water installations

行业标准-城建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372-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城建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8-09
实施日期
2012-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归口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以下简称PBR)管材及管件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使用条件级别、材料、产品分类、管系列S值的选择、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管道系统等冷热水用管材及管件。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李大治、冯金茂、操秘、李玉娥、薛勤、吴燕、杨宏伟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1.140.60

P42

B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11

372—20

CJ/T

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

randomandfor

Polybutylenecopolymerpipesfittings

hotandcoldwaterinsta¨ations

201

1-08-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372—2011

CJ/T

目次

前言………·……………

1范围…………………Ⅱl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一1

3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1

4使用条件级别……………·····…····…………··…一2

5材料…………………·········………3

6产品分类……………··……………-3

7管系列s值的选择…………………4

8要求……………………·…………··4

9试验方法……………·0

10检验规则…………·2

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无规共聚聚丁烯预测静液压强度参照曲线………………·5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工作温度和使用年限下PB-R管的允许最高工作压力7

CJ/T372—201

刖昌

1.1

本标准按照GB/T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巴

赛尔亚太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佛山威文管道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大治、冯金茂、操秘、李玉娥、薛勤、吴燕、杨宏伟。

372—2011

Cff/T

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以下简称PB-R)管材及管件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使用条件级别、材料、产品分类、管系列S值的选择、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管道系统等冷热水用管材及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4.1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2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6111

GB/T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7806.1

GB/T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7306.2

GB/T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GB/T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15820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

GB/T18252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液压强度

18991

GB/T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

GB/T1927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473.2—2004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19993

GB/T冷热水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管件组合系统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21300塑料管材和管件不透光性的测定

1

ISO

7455塑料管材系统一复合管材一阻氧管材氧气渗透性能测试

3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844.1、GB/T2035和GB/T19278确定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random

无规共聚聚丁烯polybutylenecopolymer

由丁烯1与质量份数不超过50%的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无规共聚物,烯

1

CJ/T372—201

烃单体中无烯烃外的其他官能团。

3.1.2

氯气阻隔性管材oxygen-barrierpipe

带有用于防止或降低氧气透过管壁阻隔层的塑料管材。

3.2符号

c:总使用(设计)系数(c),无量纲数;

d。:外径(任一点);

d。:平均外径;

d…mm:最小平均外径;

d……:最大平均外径;

d。:公称外径;

P:任一点壁厚;

e…:任一点最大壁厚}

e…:任一点最小壁厚;

e。:公称壁厚;

P:内部静液压压力;

P。:设计压力;

了':温度:

T。:设计温度;

T。:故障温度;

T…:最高设计温度;

t:时间;

d:静液压应力;

%:设计应力;

D'Lp。:预测静液压强度置信下限。

3.3缩略语

PB-R:无规共聚聚丁烯

S:管系列

LPL:置信下限

4使用条件级别

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按GB/T18991的规定,根据使用条件选用其中的3、4和5三个使用

条件级别,见表1。每个级别均对应着特定的应用范围及50年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

0.4MPa、0.6MPa、0.8MPa、1.0MPa不同的设计压力。

11

CJ/T372—20

表1使用条件级别

TD/在n下的T_。。/在T二。,下的L。-/在1'“下的典型的

应用级别

℃时间/年℃时间/年℃时间/h应用范围

3020地板下的

级别3。504.565100

4025低温供暖

202.5

地板下供暖

级别44020702.5100100

和低温暖气

6025

2014

级别56025901100100较高温暖气

8010

8仅当L。-不超过65℃时才可使用。

注1:当R,丁…和L一超出本表所给出的值时,不能用本表。

注2:表1中所列各个级别的管道系统均应同时满足在20℃和1.0MPa下输送冷水,达到50年寿命。所有加热

系统的介质只能是水或者经处理的水。

5材料

5.1原材料

合而成的无规共聚物,并且聚合物中的烯烃的总质量分数不少于95%,混配料中应添加必需添加剂,添

加剂应均匀分散,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

5.1.2将PBR混配料制成管材和管件,按照GB/T6111试验方法和GB/T18252的要求在至少四个

不同温度下作长期静液压试验。试验数据按GB/T18252规定的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

值吼,。,并作出该材料的蠕变破坏曲线。将材料的蠕变破坏曲线与附录A中图1给出的PB-R预测静

液压强度参照相比较,试验结果的吒。值在全部温度及时间范围内均应高于参照曲线上的对应值。

5.2回用料

生产厂在自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回用材料可再使用,回用量不应超过10%。不

应使用其他来源的回用材料。

6产品分类

6.1按管系列S值分

厚应不小于相同管系列s的管材壁厚。

6.2按使用条件分

管材、管件的使用条件级别分为级别3、级别4和级别5三个级别,见表1。

CJ/T372—2011

6.3按连接方式分

管件按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热熔承插连接管件、电熔承插管件和机械连接件。

7管系列S值的选择

管材按使用条件级别和设计压力选择对应的S值,见表2。当使用情况不同于表i中所规定的使

用条件级别时,可以参照附录B的要求选用合适的管系列。

表2PB-R管材管系列S值的选择

管系列S

设计压力

级别3级别4级别5

MPa

%一7.82MPa唧一4.34MPa4D一4.13MPa

0.46.3(10)63(10)6.3(10)

0.66.3(8)6.36.3

0.86.3(8)55

I.06.344

注:括号内为理论值,实际选型时考虑到管材实际可行的壁厚因素,进行了圆整,最大值为S6.3。

8要求

8.1颜色

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2外观

管材及管件的内外表面应该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

管材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色差。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

8.3不透光性

管材和管件均不应透光,透光率不应大于0.2%。

8.4规格尺寸

8.4.1管材的公称外径、平均外径和公称壁厚应符合表3的要求;机械式和熔接式连接方式的尺寸应

符合表4,但对于熔接连接的管材,最小壁厚为1.9mm。管材任一点的壁厚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带阻隔层管材的壁厚值不包括阻隔层和粘接层的厚度。其他的管材规格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

确定。

4

01

CJ/T372—21

表3管材规格单位为毫米

公称壁厚e。

公称外径平均外径

管系列S值

d……S6.3S5S4S3.2

1212.o12.31.51.7

1616.O16.31.51_822

2020.o20.31.51.9232.8

2525.o25.31.92.32835

3232.o323242.93.644

4040.o40.43o3.7455.5

5050.o50.5374.65.669

6363.O63647587186

表4任一点壁厚的偏差单位为毫米

公称壁厚(e。)公称壁厚(e。)

允许偏差允许偏差

O.3O.7

>1.o≤2.o>5.o≤6.o

00

o.4o.8

>2.o≤3.o>6o≤7.o

oo

O5o.9

>3.o≤4.o>7.o≤8.o

Oo

o.61_O

o

>4≤5.o>8.o≤9.o

oo

8.4.2热熔承插连接管件的承1:3尺寸应符合表5和图1的规定。

表5热熔承插连接管件承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单位为毫米

承口平均内径承口参照承口加热深度承插深度

公称最小

最大不深度L…

外径口部根部圆度通径(=0.3d。L2~L2.一L3.。,。L3…。

d。D3

D1~D1…D2.。。D2…;+85)(一L一2.5)(一L)(=L一3.5)(=L)

1615.015.514.815.30.6913.310.813.39.813.3

2019.O19.518.819.30.61314512.014.511.014.5

2523.824.423.524.1O.71816013.516.012.516.O

3230.731.330.431.00.72518.115.618.114618.1

4038.739.338.33890.73120518.020.517.0205

5048.749.348.348.90.83923.521.O23520.023.5

6361.66226116l70.84927.424927423.927.4

注:管件的公称外径d。指与其相连接的管材的公称外径。

5

372—2011

CJ/T

£3

:争X磙Q箔Ⅺ心

K猃≥

义沁6各各×父6汉薅焱

厶l舅I—f

’u

1lJ

6:父飚

d。: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

D-:承口口部平均内径;

D::承口根部平均内径。即距端口距离为L的、平行于端口平面的圆环的平均直径,其中L为插口工作深度

B:最小通径;

L:承口参照深度;

L1:承口实际深度,Lt≥L;

L::承口加热深度,即加热工具插入的深度;

L。:承插深度}

L。:插口管端加热长度,即插口管端进人加热工具的深度,L。≥L3。

图1热熔承插连接管件承口

8.4.3电熔连接管件的承口应符合表6和图2的规定。

表6电熔连接管件承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熔融区平均内径加热长度承插深度L。

DlⅢn

L1.…Ll…

1616.1102035

2020.1102037

25251102040

3232.1102044

4040.1102049

50501102055

6363.2112363

注:此处的公称外径d。指与其相连接的管材的公称外径。

6

C,/T372—2011

L2L3

聪礴凌浚段狡姣×心强×瓤

隧鍪罗

o

“+如/2

D。:熔融区平均内径;

D。:最小通径;

L,:承插深度;

Lz:加热长度;

L。:管件承口口部非加热长度。

图2电熔连接管件承口

8.4.4带金属螺纹接头的管件其螺纹部分应符合GB/T7306.1及GB/T7306.2的规定。

8.4.5管件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或者其他的连接方式,但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

的要求。

8.5物理和化学性能

管材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PB-R管材理化性能检测要求

试验参数

项目试验温度/试验时间/静液压应力/试样数量指标

hMPa

mm)1

(P.≤8h;

110mm)23≤2%

纵向回缩率(8<e。≤16h;

(e。>16mm)4h;

201154

95225.4无破裂

静液压试验3

951655.1无渗漏

9510004.9

变化率≤

min3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190℃,2.16kg)g/10

原料的20%

静液压状态无破裂

1108760181

下热稳定性无渗漏

洼:在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前,管材应经过95℃,水浴96h热处理后,进行测试。

372—2011

C_J/T

8.6透氧率

氧气阻隔管材的阻氧性能对于PB-R材质的氧气阻隔管材,按照ISO17455或与其等效的国家标

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得到的氧化渗透率,应满足如下要求:

a)使用水温为40℃时,氧气渗透率不大于0.32

mg/(m2·d)。

b)使用水温为80℃时,氧气渗透率不大于3.60mg/(m2·d)。

8.7系统适用性

管材与所配管件连接后,根据连接方式,按照表8的要求,应通过耐内压、弯曲、耐拉拔、热循环、压

力循环、耐真空等系统适用性试验。

表8系统适用性试验

连接方式

系统适用性试验

热熔承插连接电熔焊连接机械连接

耐内压试验√√√

弯曲试验√

耐拉拔试验√

热循环试验√√√

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耐真空试验√

注:“√”:需要试验;“”:不需要试验。

8.7.1耐内压试验

按表9规定的条件进行静液压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9系统耐内压试验

试验温度/试验压力/试验时间/试样数量/

管系列

MPa个

S6.3950.711000

S5950.951000

3

S4951181000

S3.2951.351000

8.7.2耐弯曲试验

按表10规定的条件进行弯曲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仅当管材公称

直径大于或等于32mm时做此试验。

8

372—2011

CJ/T

表10耐弯曲试验

试验温度/试验压力/试验时间/试样数量/

管系列

MPa

S6.320223l

S520298l

3

S4203.721

S3.2203721

8.7.3耐拉拔试验

a)按表11规定的条件对由管材与直通管件连接而成的组件施加恒定的轴向拉力,并保持一定时

间,试验过程中管材与管件的连接处不应产生相对轴向移动。

表11耐拉拔试验条件

温度/系统设计压力/轴向拉力/试验时间/

℃MPaN

23士21.1781

所有压力等级d:

900.40.3141

d:

900.60.4711

d:

900.8o.6281

d:

901.O0.7851

d:

b)对各种设计压力的管材及管件均应按表1l规定进行(23土2)℃的耐拉拔试验,同时根据管道

系统的设计压力选取对应的轴向拉力,进行耐拉拔试验,试样数量为3个。级别3和级别4也

压力下的试验结果也可适用于较低压力下的应用级别。

8.7.4热循环试验

按表12规定的条件进行热循环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12热循环试验条件

级别3级别4级别5

最高试验温度/'C608095

最低试验温度/'C202020

试验压力/MPaPDPDPD

循环次数/次5ooo5ooo5000

每次循环的时间/min30+:(冷热水各15+:)

试样数量/个1

注:较高温度、较高压力下的试验结果也可适用于较低温度或较低压力下的应用级别。

372—2011

CJ/T

8.7.5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按表13规定的条件进行循环压力冲击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13循环压力冲击试验条件

试验压力,MPa

最高试验最低试验循环频率/

设计压力/试验温度/℃循环次数/次试样数量/个

压力/压力/(次/rain)

MPa

MPaMPa

0.40.60.05

0.60.90.05

23土21000030±51

0.812O.05

1.015O.05

注:较高压力下的试验结果也可适用于较低压力下的应用级别。

8.7.6真空试验

按表14给出的参数进行真空试验。

表14真空试验参数

项目试验参数要求

试验温度23℃

试验时同1h

MPa

真空密封性真空压力变化≤0.005

MPa

试验压力一0.08

试样数量3个

9试验方法

9.1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管材下线取样后,按GB/T

调节,时间不少于72

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9.2外观检验

颜色及外观检验用目测观察。

9.3不透光性

按照GB/T21300的规定进行检测。

1)在挤出或注塑成型之后,PB-R管材及管件在达到它的最佳性能之前需要经历一个晶型转化过程。因此,为控

制产品质量,样品和产品在测试和使用之前,应在挤出或注塑成型之后按照原料生产商的建议,在相应的时间

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晶型转化。

10

CJ/T372—2011

9.4尺寸测量

9.4.1管材平均外径

按GB/T8806规定对试样测量距管材端VI不小于100

mm处的平均外径。

9.4.2壁厚

按GB/T

8806规定对所抽的试样沿圆周测量壁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

二位非零数进位。

9.4.3不圆度

在管材成品中抽取试样,用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对所抽样逐件测量同一断面的最大外径和

最小外径,二者差值为不圆度。

9.4.4管件的承口深度

用精度为o.02mm的游标卡尺对所抽试样逐件测量图1、图2规定部位承口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内

径,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内径。

9.5管材纵向回缩率

6671

按GB/T2001中方法B测试。

9.6静液压试验

9.6.1试样

9.6.1.1管材试样:按GB/T6111的规定。

9.6.1.2管件试样:试样为单个管件或由管件与管材组合而成。管件与管材相连作为试样时,应取相

同或更小管系列s的管材与管件相连,如试验中管材破裂则试验应重做;试样的组装采用热熔承插连

接,电熔连接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在管件的非进水El用管帽或机械方式封堵。

9.6.2试验条件

温度、时间及静液压力按表7的规定,试验用介质为水。

9.6.3试验方法

按GB/T6111的规定(a型封头)。

9.7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采用表7的实验条件和GB/T3682规定进行试验。

9.8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

9.8.1试验设备

循环控温烘箱。

9.8.2试验条件

按表7规定,循环控温烘箱温度允许偏差为110+:℃。

11

372—2011

CJ/T

试验介质:内部为水,外部为空气。

9.8.3试验方法

试样经状态调节后,安装在循环控温烘箱内,按GB/T6111的规定进行试验(a型封头)。

9.9透氧率

按ISO

17455进行。

9.10系统适用性试验

9.10.1系统耐内压试验

6111

系统耐内压试验试样由管材和管件组合而成,其中至少应包括两种以上管件,按表9和GB/T

的规定(a型封头)进行试验,试验介质为水。

9.10.2耐弯曲试验

按GB/T19473.2—2004中附录B进行。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