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CKCJH 087-2024 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T/GDCKCJH 087-2024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太科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有色工业建筑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广东正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谢福金、郑靓、谢小芳、张超前、胡岚、曾康洋、戈海彪、杜文淳、钟锦、万勇、林鹏、王恒昌、潘渊、黄启云、邓耀祥、胡健、李坚、黄有龙、张加广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7.200.99
CCSA54
T/GDCKCJH087—2024
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steady-stateheattransfer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
2024-08-12发布2024-08-15实施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发布
T/GDCKCJH087—2024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量系统概述.....................................................................2
5计量特性.........................................................................4
6校准条件.........................................................................4
7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5
8校准结果表达.....................................................................6
9复校时间间隔.....................................................................7
附录A(资料性)原始记录格式........................................................8
附录B(资料性)校准证书内页格式....................................................9
附录C(资料性)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传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0
I
T/GDCKCJH08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
站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太科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
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有色工业建筑质
量检测站有限公司、广东正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福金、郑靓、谢小芳、张超前、胡岚、曾康洋、戈海彪、杜文淳、钟锦、
万勇、林鹏、王恒昌、潘渊、黄启云、邓耀祥、胡健、李坚、黄有龙、张加广。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GDCKCJH087—2024
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以下简称测量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测量系统概述、校准
条件、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防护热箱法的建筑构件(窗除外)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的校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3475-2008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术语和定义
JJF1001-2011、GB50176-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阻thermal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单位:(m2·K)/W。
[来源:GB50176-2016,2.1.7]
3.2
传热阻heattransferresistance
热传递过程中的阻碍因素,由物体之间的温度差、热导率、物体厚度和热阻系数等因素决定,
单位:(m2·K)/W。
[来源:GB50176-2016,2.1.8]
3.3
导热系数thermalconductivity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单位:W/(m·K)。
[来源:GB50176-2016,2.1.5]
1
T/GDCKCJH087—2024
3.4
传热系数heattransfer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为单位温差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传热
系数与传热阻互为倒数,单位:W/(m2·K)。
[来源:GB50176-2016,2.1.9]
3.5
表面换热阻surfaceresistanceofheattransfer
物体表面层在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过程中的热阻,单位:(m2·K)/W。
[来源:GB50176-2016,2.1.14]
4测量系统概述
4.1概述
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是依据GB/T13475-2008研制、生产,采用防护热箱法原理,用于测定
各种材料的传热系数,依据一维稳态传热原理,模拟围护结构构件传热,将构件置于不同温度场的
两箱体间,热箱模拟室内或夏季室外情况,冷箱模拟室外或夏季室内情况;运行若干小时达稳定状
态,形成稳定温场、速度场后,测量试件两侧及相关部位的温度、温差和热箱输入功率等主参数,
可算出试件传热系数,测量系统典型结构见图1。
图1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典型结构图
2
T/GDCKCJH087—2024
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为:借助导热系数参比板来校准稳态传热性能测量系统的传热系数,具体
换算参考GB50176-2016的3.4进行。
4.2传热阻𝑅0计算
传热阻R0按式(1)计算:
𝑅0=𝑅𝑖+𝑅+𝑅𝑒…………(1)
式中:
2
𝑅0——传热阻,(m·K)/W;
2
𝑅𝑖——内表面换热阻,(m·K)/W;
𝑅——平壁热阻,(m2·K)/W;
2
𝑅𝑒——外表面换热阻,(m·K)/W。
内表面换热阻𝑅𝑖参考表1取值。
表1内表面换热阻𝑅𝑖参考值
2
适用季节表面特征内表面换热阻𝑅𝑖/(m·K)/W
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L≤0.3时0.11
冬季和夏季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L>0.3时0.13
注:表中h为肋高,取两位小数,单位:m;L为肋间净距,取两位小数,单位:m。
外表面换热阻𝑅𝑒参考表2取值。
表2外表面换热阻𝑅𝑒参考值
2
适用季节表面特征内表面换热阻𝑅𝑖/(m·K)/W
外墙、屋面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地面0.04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0.06
冬季和夏季
闷顶、外墙上有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0.08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0.17
夏季外墙和屋面0.05
4.3平壁热阻的计算
平壁热阻按 式(2)计算:
𝛿
𝑅=…………(2)
𝜆
式中:
3
T/GDCKCJH087—2024
𝑅——平壁热阻,(m2·K)/W;
𝛿——材料层的厚度,m;
𝜆——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4.4传热系数𝐾计算
传热系数K按式(3)计算:
1
𝐾=…………(3)
𝑅0
式中:
𝐾——传热系数,W/(m2·K);
2
𝑅0——传热阻,(m·K)/W。
根据式(1)、式(2)、式(3),得到式(4)计算传热系数K:
11
𝐾==…………(4)
𝑅0𝑅𝑖+𝛿⁄𝜆+𝑅e
5计量特性
5.1温度探头示值误差:不超过±0.5℃。
5.2传热系数示值误差:不超过±5%。
5.3传热系数示值重复性:不超过2%。
6校准条件
6.1校准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用标准器
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用标准器如下:
a)标准铂电阻: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b)电测设备:最大允许相对误差为±3×10-5;
c) 恒温槽:温度范围(-20~50)℃,温度波动性不大于0.2℃/10min,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不
超过0.2℃。
6.2.2传热系数示值误差校准用标准器:
传热系数示值误差校准用标准器如下:
4
T/GDCKCJH087—2024
a)附带标准样品证书的导热系数参比板,同时提供标准值,相对不确定度不大于1%;
b)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200)mm,最大允许误差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2148-2005 工业用缝纫机 中速曲折缝缝纫机机头 2005-07-26
- CB/T 3866-2013 船用大气冷凝器 2013-10-17
- SL 623-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 2013-12-05
- SL 605-2013 水库降等与报废标准 2013-10-28
- 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2013-01-22
- JB/T 8065.3-1995 冷冲模固定卸料典型组合 纵向送料典型组合 1996-04-14
- JC/T 2223-2014 室内装饰装修用木塑型材 2014-05-06
- BB/T 0045-2007 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 2007-03-06
- WW/T 0056-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陶质文物 2014-04-24
- JB/T 8228-1995 光学零件上用水解法镀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层分光膜(R:T=1:1) 199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