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461-2020 热双金属带材
GB/T 4461-2020 Thermostat metal strip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2年11月
-
2007年03月
-
202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海盐中达金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霍志文、吴汉民、栾燕、李国烽、王心禾、沈忆、张云恒、田玉新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77.140.99
犎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44612020
代替/—
GBT44612007
热双金属带材
犜犺犲狉犿狅狊狋犪狋犿犲狋犪犾狊狋狉犻
狆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20200602发布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446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标准代替GBT44612007热双金属带材与GBT4461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章,年版的第章);
320073
———,(
增加了热双金属牌号的表示方法以温曲率标称值代替比弯曲标称值进行牌号表示见第4
章);
———,“”“”“”,
修改了宽度允许偏差宽度1225的允许偏差由±0.20更改为±0.10宽度
>~
“”“”“”(,);
2550的允许偏差由±0.10改为±0.20见表12007年版的表1
>~
———,(,);
修改了热双金属组元合金成分并调整为附录见和附录年版的
A8.1.2A20077.1.2
———,,(,);
修改了热敏性能指标以温曲率为考核值比弯曲为参考值见8.3.12007年版的7.3.1
———修改了、、以及同电阻率不同组元层的、系列材料的温曲率和比弯
5J391105J27805J2880AB
(,);
曲标称值见表42007年版的表5
———(,);
增加了组元合金的电阻率数值见附录B2007年版的附录B
———增加了、、、、、、、、、、
5J22095J22705J23705J28155J34055J37085J38105J38125J38155J2820
(,)。
等个热双金属牌号及其性能和热处理制度见表年版的表
5J384011C.12007A.1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
本标准起草单位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海盐中达金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
、。
息标准研究院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志文吴汉民栾燕李国烽王心禾沈忆张云恒田玉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44611984GBT44611992GBT44612007
Ⅰ
/—
犌犅犜44612020
热双金属带材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带材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
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温度控制、温度补偿和温度指示装置中热敏感元件用的热双金属带材(以下简称
带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GBT5986
/精密电阻合金电阻率测试方法
GBT6146
/热双金属热弯曲试验方法
GBT8364
/、
YBT5242精密合金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双金属狋犺犲狉犿狅狊狋犪狋犿犲狋犪犾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具有不同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沿整个接触面牢固结合的用于热敏元
件的复合材料。
注:/—,。
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1
3.2
组元层犮狅犿狅狀犲狀狋犪犾犾狅
狆狔
组成热双金属的各材料层的统称。根据材料层的特性和功能,分为主动层、被动层、中间层等。
[/—,定义]
GBT1501420083.3.2
3.2.1
主动层犪犮狋犻狏犲犮狅犿狅狀犲狀狋狅犳狋犺犲狉犿狅狊狋犪狋犿犲狋犪犾
狆
热双金属中具有较大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的组元层。
注1:主动层又称为高膨胀层。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主动层总处于凸面一侧。对主动层材料的基本要
求是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大,组织稳定,与其他组元层材料结合时可焊性好,弹性模量值与被动层接近等。
注:改写/—,定义。
2GBT1501420083.3.5
3.2.2
被动层犪狊狊犻狏犲犮狅犿狅狀犲狀狋狅犳狋犺犲狉犿狅狊狋犪狋犿犲狋犪犾
狆狆
热双金属中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比较小的组元层。
1
/—
犌犅犜44612020
被动层又称为低膨胀层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被动层总处于凹面一侧对被动层材料的基本要
注:。,。
1
求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要小且材料组织要稳定。
注改写定义
:/—,。
2GBT1501420083.3.4
3.3
比弯曲狊犲犮犻犳犻犮狋犺犲狉犿犪犾犱犲犳犾犲犮狋犻狅狀
狆
犓
,,。
单位厚度的平直热双金属片温度变化1℃时沿纵向中心线所产生的曲率变化之半
比弯曲的表达式为:
犓
//()/
··
犓12δ狋狋1犚
=-
21
式中:
-1
———,();
犓比弯曲单位为每摄氏度℃m
———,();
δ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载
———,();
狋热双金属片平直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o
———,();下
狋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2c
———,()。
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
犚mm供
注:/—,。
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7
w
提
3.4q
温曲率犳犾犲狓犻狏犻狋
犉狔q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
单位厚度的热双金属片每变化单位温度时的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变化
k
.
温曲率的表达式为:
犉w
·(//)/()
犉δ1犚1犚狋狋
=--
2121
式中:
w
-1
———,();
犉温曲率单位为每摄氏度℃
w
———,();
δ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狋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七
———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狋℃
2七
———热双金属片在初始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
犚1库mm
———热双金属片在终了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
犚2mm
注:改写/—,定义。
GBT1501420083.3.9
3.5
弹性模量犲犾犪狊狋犻犮犿狅犱狌犾狌狊狅犳狋犺犲狉犿狅狊狋犪狋犿犲狋犪犾
犈
在热双金属弹性极限内,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的计算式为:
犈
3/··3
犈4犘犔犫
=Δ犳δ
式中: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单位为帕
———,();
犈Pa
负荷单位为牛顿
———,();
犘N
———,();
犔试样测试长度单位为毫米mm
2
/—
犌犅犜44612020
———,();
Δ犳挠度变量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
犫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
δ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注:/—,。
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12
4牌号表示方法
“”、“”(“”“”)
热双金属牌号采用阿拉伯数字5汉语拼音字母J精字汉语拼音in的首位字母与温曲
jg
、。“”(-6/);
率电阻率数值相结合的方法表示字母后两位数字表示温曲率标称值的整数单位为
J10℃
(·),“”,“”
其后两位或三位数字表示电阻率标称值的整数单位为不足两位用数字补齐放在第
μΩcm00
三位。其结构形式如下:m
载
o
下
c
.
供
w
提
q
q
5订货内容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k
.
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w
a)本标准编号;
w
b)产品名称;
w
)牌号;
c
)();
尺寸见第章
d6七
)重量;
e七
)标记(见第章);
f7
)交货状态(见);
g8.2
库
)();
h热敏性能按温曲率及其精度级别见8.3.1及表4
)()();
i结合强度试验或见8.3.2
ⅠⅡ
)特殊要求(如,)。
j8.1.38.3.3
6尺寸和外形
6.1尺寸及允许偏差
。。
带材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定尺供货应在合同中注明
1
3
/—
犌犅犜44612020
表带材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1
厚度宽度长度b
公称尺寸允许偏差a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公称尺寸允许偏差
0.100.25±0.01012±0.08
~≤
0.250.50±0.0151225±0.10
>~>~
0.500.95±0.0202550±0.20500010
>~>~≥~
0.951.50±0.025
>~
5001.0
>~
1.503.00±0.030
>~
a
,,,。
在厚度公差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需方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允许按负偏差供货
m
b长度尺寸允许偏差只适用于定尺供货。载
o
下
c
6.2外形
.
供
,、。
带材的组元层间应结合牢固不应有分层边缘裂口w
6.2.1提
6.2.2带材不应有严重扭曲。
q
6.2.3带材每米镰刀弯应不大于3mm。
q
带材的纵向和横向曲率半径应符合表的规定。
6.2.42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k
表带材的纵向和横向曲率半径
2.单位为毫米
w
纵向曲率半径横向曲率半径
钢带公称厚度w
不小于
w
0.20.4200150
~<
≥0.4七250200
七
7标记库
热双金属带材的被动层应有与牌号相对应的连续标记如果有其他要求或不需要标记时应在合同
。
中注明。
8技术要求
8.1牌号、组元层及特性
热双金属的牌号、组元层合金牌号及热双金属主要特性见表。
8.1.13
,。
组元层合金的化学成分参见附录膨胀系数及电阻率参见附录
8.1.2AB
,,,。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供应表牌号以外的带材
8.1.33
4
/—
犌犅犜44612020
表牌号组元层及特性
3、
组元层合金牌号b
序号新牌号旧牌号a主要特性
主动层中间层被动层
Mn72Ni10Cu18
高敏感高电阻中低温用
15J391105J20110—Ni36、、
()
Mn75Ni15Cu10
Mn72Ni10Cu18
25J281405J14140—Ni36中敏感、高电阻、中低温用
()
Mn75Ni15Cu10
Mn72Ni10Cu18
—、、
35J281205J15120Ni45Cr6中敏感高电阻中低温用
()
Mn75Ni15Cu10
45J27805J1480Ni22Cr3—Ni36中敏感、中电阻、中低温用
m
载
55J25805J1380Ni19Mn7—Ni34中敏感、中电阻、中低温用
o
—中敏感、中电阻、中低温用
65J28805J1580Ni20Mn6Ni36下
c
75J26135J1413Cu62Zn38—Ni36.中敏感、低电阻、高导热
供
—、、
85J26165J1416Cu62Zn38Ni36w中敏感低电阻高导热
提
—、、
95J18175J1017NiNi36中敏感低电阻中低温用
q
——、、
105J2270Ni22Cr3Ni42中敏感中电阻较高温用
q中敏感中电阻较高温用
115J2370—Ni20Mn6—Ni42、、
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k
—、、
125J19705J1070Ni19Cr11.Ni42中敏感中电阻较高温用
—、、
135J13565J0756Ni22Cr3wNi50低敏感中电阻高温用
、、
145J26065J1306ANi20Mn6Cu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w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155J25065J1306BNi22Cr3CuNi36
w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165J27095J1309ANi20Mn6CuNi36
、、
175J26095J1309BNi22Cr3Cu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七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185J27115J1411ANi20Mn6CuNi36
七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195J26115J1411BNi22Cr3CuNi36
—、、
205J2815Ni20Mn6Cu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库
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15J28175J1417ANi20Mn6CuNi36、、
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25J26175J1417BNi22Cr3CuNi36、、
()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35J25205J1320ANi20Mn6NiCuNi36
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
245J23205J1320BNi22Cr3NiCuNi36
255J26255J1325ANi20Mn6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65J24255J1325BNi22Cr3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75J26305J1430ANi20Mn6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
285J25305J1430BNi22Cr3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295J27335J1433ANi20Mn6NiNi36、、
、、
305J25335J1433BNi22Cr3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5
/—
犌犅犜44612020
表3(续)
组元层合金牌号b
序号新牌号旧牌号a主要特性
主动层中间层被动层
315J27355J1435ANi20Mn6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325J25355J1435BNi22Cr3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335J27405J1440ANi20Mn6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345J26405J1440BNi22Cr3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
355J28455J1445ANi20Mn6NiNi36中敏感电阻系列中低温用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S/T 536.1-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 双乙醛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 2009-12-04
- YS/T 535.8-2009 氟化钠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2009-12-04
- YS/T 536.11-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2009-12-04
- YS/T 535.9-2009 氟化钠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氯含量的测定 浊度法 2009-12-04
- YS/T 535.6-2009 氟化钠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2009-12-04
- YS/T 536.10-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铍共沉淀-分光光度法 2009-12-04
- YS/T 536.2-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2009-12-04
- YS/T 536.12-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镍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2009-12-04
- YS/T 535.7-2009 氟化钠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酸度的测定 中和法 2009-12-04
- YS/T 536.13-2009 铋化学分析方法 镉量的测定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