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1045-2008 Peanut stem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safety and high quality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045-2008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12-02
实施日期
2009-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

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SafetyandHighQuality

FlammulinavelutipesCultivationwithPeanutStems

2008-12-02发布2009-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045-2008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万书波、张正、赵海军、贾曦、黄春燕、吴修、单洪涛、郭洪海、

常猛。

I

DB37/T1045-2008

花生茎蔓栽培金针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

治、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糠作为家畜饲料前提下利用花生茎蔓为主料栽培金针菇的安全优质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

NY/T1098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29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DB35/T523.2金针菇菌种

3术语和定义

GB12728和NY/T109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优质金针菇securityandhighqualityFlammulinavelutipes

指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294要求,按照NY/T5333技术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NY5099规定,

并限定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NY5095标准范围内,经专门机构认定

并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金针菇产品。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294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环境要素综

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

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合

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对菇场进行消毒,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

利用。

5生产技术要求

1

DB37/T1045-2008

本章没有说明的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方法实施。

5.1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应利于控温、控湿、控光和防治病虫害。可

采用简易栽培棚、地沟菇棚、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

等,不应对环境和金针菇产品造成污染。

5.1.1简易栽培棚建造

采用南北长30m~50m、内宽5m~7m的塑料弓棚,棚内地面下挖0.2m~0.3m,四周墙体厚0.8m~

1.2m,东西墙高出地面1.5m,棚顶高2.7m,南北两端设门,棚内立体出菇菌墙、菇畦或出菇床架设为

东西向,操作道宽0.6m。棚顶覆盖无滴膜,上覆草苫,棚顶上方架空搭盖遮阳网,保持棚内光线均匀。

5.1.2地沟菇棚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朝阳的地方,采取南北向建造地沟菇棚,地沟上口宽2.5m,底宽1.5m,深

1.2m,地沟两沿筑高0.3m,上搭建弓棚,弓高0.7m,菇棚长度一般为25m左右。棚顶先覆盖一层塑料

薄膜,再覆盖一层草苫,草苫的厚度以棚内基本无光线为准,然后再覆上一层薄膜以防雨雪,南北两端

留进出门,挂封草苫。棚与棚之间留好排水沟。

5.1.3冷库菇房建造

冷库菇房应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建造,单库房容积应根据栽培袋存放数量来定。2万袋库房大小为11m

×6m×4m,中间床架宽1.2m,边床架宽0.98m,床层间距0.5m,底床离地面0.2m,顶床距库房顶1m

以上,床间走道0.7m。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制冷设施:与冷库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

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

5.2栽培季节

利用简易菇棚和地沟弓棚栽培金针菇,应安排在9~11月份栽培,至次年3~4月份结束生产。若

采用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则可进行周年生产。

5.3品种选择、菌种培养贮存及质量要求

5.3.1品种选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

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金针菇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色型的品种。新引进

菌株应通过出菇试验,观察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生产菌种所用品种(菌株)应符合NY/T5333中

3.1.2的要求。使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育成的金针菇菌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转基因微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5.3.2菌种培养贮存

金针菇菌种的扩繁制作按照NY/T528的要求进行。成品母种存放于消毒的4℃~6℃的冷藏箱内,

控制传代次数在3代以内;成品原种和栽培种存放于洁净阴凉干燥避光的保藏室内,应及时使用,尤其

是麦粒菌种,不宜长期贮存。贮存期以不产生金针菇原基和老化菌皮为宜。

5.3.3菌种质量要求

金针菇成品菌种质量要求,按DB35/T523.2的规定执行。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

粉孢子少、菌落均匀,在适温下10d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密的细粉状菌丝;

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5.4原辅材料

5.4.1主辅原料

栽培金针菇可利用的原料丰富,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玉米粉、饼粉等,要求干燥、

洁净、无霉、无虫、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花生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主辅原料在使用

前经日光曝晒2d~3d,花生茎蔓粉碎细度为0.1cm~0.3cm≥80%,其中地膜碎片含量在0.1%以下。主

辅原料应符合NY5099的要求。

2

DB37/T1045-2008

5.4.2用水管理

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湖水等。喷水中不能

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应符合NY/T5333的规定。

5.4.3培养料添加剂

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

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

混合型添加剂。培养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99的要求。

5.5培养料配方和制袋

5.5.1培养料配方

配方1:花生茎蔓65%,棉籽壳15%,麦麸12%,玉米粉3%,棉籽饼粉3%,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

0.5%,生石灰0.5%。

配方2:花生茎蔓50%,玉米芯20%,麦麸18%,玉米粉5%,棉籽饼粉5%,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

0.5%,生石灰0.5%。

各地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用其它配方,但需做栽培试验。

5.5.2拌料

一次拌料量根据灭菌灶的容量而定,不要剩余,以防酸败。

拌料时应先将秸秆主料平摊于地面,然后再将麦麸、饼粉、玉米粉、石膏粉等辅料拌匀后均匀撒于

主料上,经翻堆或搅拌,使主料与辅料充分混合,然后再加水拌和均匀。若气温高,拌料时应加入适量

的石灰粉,以免酸料。料水比在1+1.25~1+1.40之间,以手紧握培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