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117-2025 绿色学校评价导则

GB/T 29117-2025 Evaluating guide for green school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即将实施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9117-202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5-04-25
实施日期
2025-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开展绿色学校的评价。实施学前教育的参照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执行,实施其他教育的参照高等教育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江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教育后勤协会、广东省高校后勤协会、合肥工业大学、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浙江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上海现代高校智慧后勤研究院
起草人:
张岚、宋立廷、张菁、刘彦波、黎玖高、白岩、宋宇、马悦馨、曾繁文、张文平、张蕊、吴春笃、李有增、刘寿松、柳靖、侯姗、张永生、夏智勇、彭新一、季益洪、黄在宇、黄兆林、周琦玢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010

CCSF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117—2025

代替GB/T29117—2012

绿色学校评价导则

Evaluatingguideforgreenschools

2025⁃04⁃25发布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29117—2025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指标·················································································································1

5评价原则与流程········································································································2

附录A(资料性)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4

附录B(资料性)学校用能用水设备对应能效水效标准·······················································13

附录C(资料性)学校实施改造项目节能节水量计算示例····················································14

参考文献····················································································································18

GB/T29117—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9117—2012《节约型学校评价导则》,与GB/T2911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评价指标”(见第4章和附录A~附录C,2012年版的第4章、第5章、附录A和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后

勤协会、江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

省教育后勤协会、广东省高校后勤协会、合肥工业大学、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浙江省教育后勤基

建协会、上海现代高校智慧后勤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岚、宋立廷、张菁、刘彦波、黎玖高、白岩、宋宇、马悦馨、曾繁文、张文平、

张蕊、吴春笃、李有增、刘寿松、柳靖、侯姗、张永生、夏智勇、彭新一、季益洪、黄在宇、黄兆林、周琦玢。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29117—2025

绿色学校评价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开展绿色学校的评价。实施学前教育的

参照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执行,实施其他教育的参照高等教育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1568机关事务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15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学校greenschools

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采取有效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建

立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增强师生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绿色健康校园文化,培养生态文明领域人才,推

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校。

4评价指标

4.1指标体系

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绿色学校评价应在满足基本要求前提下开展。

评价指标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条件、行为规范和低碳管理,指标评价要素和建议权重见附录A。

4.2基本要求

4.2.1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涉及多个校区的,以学校整体进行评价。

4.2.2近3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和环境信访投诉,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2.3主要设备设施应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不少于1年。

4.2.4完成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碳排放目标和能源资源评价指标要求(或符合定额管理要求)。

4.3精神文化

4.3.1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4.3.2在学校学期计划中体现绿色学校建设的责任落实和具体措施等相关内容。

4.3.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

1

GB/T29117—2025

4.3.4组织师生参与节能、节水、节粮、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校园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节能环保实践活动。

4.3.5组织师生参与节能环保相关发明创造活动,推动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4.4物质条件

4.4.1合理规划绿化用地,提升学校绿化水平,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加强绿化

养护管理。

4.4.2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建设和改造等相关要求。

4.4.3采购使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循环和再生等绿色产品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停止使用不可

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4.4.4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非常规水源。

4.4.5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或节能诊断、水平衡测试,合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进行改

造,建设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注:学校用能用水设备设施对应的能效水效标准见附录B。

4.5行为规范

4.5.1明确负责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绿色学校建设管理岗位。

4.5.2制定绿色学校建设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措施,完善激励机制。

4.5.3建立健全节能降碳、节水和生活垃圾分类等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定期报送能源资源消

费数据。

4.5.4推行节约行为模式,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

4.5.5在饮食习惯、交通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倡导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4.6低碳管理

4.6.1加强办公、教学、住宿和餐饮等区域的建筑及设备节能、经济运行管理,采用智能技术推动信息

化建设。

4.6.2开展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

4.6.3开展改造项目节能节水量评估。

4.6.4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废旧家具类资产环保回收。

4.6.5在餐前、供餐、用餐和餐后等环节开展反食品浪费工作,引导师生合理点餐、文明就餐等。

注:学校实施改造项目节能节水量计算评估示例见附录C。

5评价原则与流程

5.1指标选取原则

5.1.1评价指标选取易于量化、数据资料容易获取,指标采集可操作。

5.1.2数据真实可信,计量和统计口径一致。

5.1.3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地理气候条件、教育发展水平和绿色学校建设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本地

区绿色学校评价指标,明确各项指标具体分值和绿色学校达标分值。

5.1.4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可遵循属地绿色学校评价指标,也可结合本系统实际,确定所属高校的绿色

学校评价指标、各项指标具体分值和绿色学校达标分值。

2

GB/T29117—2025

5.2评价流程

5.2.1明确评价方

各学校根据所属地区(系统)评价要求组织开展自我评价。

相关部门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核验评价。

5.2.2组建核验评价组

相关部门应根据评价对象(通过自我评价且申请核验的学校)情况组建核验评价组,核验评价组宜

由有关部门人员、有关领域专家等构成。

5.2.3制定核验评价方案

核验评价组负责制定核验评价方案,明确进度安排、评价对象、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文件资料

和记录查阅、档案调阅、现场考察/抽查和问询等)、评价标准和达标分值等内容。

5.2.4实施核验评价

根据核验评价方案,核验评价组对评价对象进行核验评价。评价指标得分达到达标分值的学校可

被评为绿色学校。

3

GB/T29117—2025

附录A

(资料性)

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

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学校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见表A.1,实施高等教育的学

校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见表A.2。

表A.1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学校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

评价

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建议权重

指标

1)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相关基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本理念、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

育教学活动2)加强教师绿色低碳发展教育培训,提升传播绿色低碳理念的

能力

在学校学期计划中体现绿色学校学期计划中体现建立健全绿色学校管理制度、开展生态文明

学校建设的责任落实和具体教育、施行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

措施等相关内容和开展绿色创新研究等绿色学校建设相关内容

1)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城市生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

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

动,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培养

日、世界粮食日等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多种

精神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和绿色生

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25%

文化活习惯

2)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报道学校节约能源资源经验做法

组织师生参与节能、节水、节

1)定期组织师生参与节能、节水、节粮、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活

粮、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活垃

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活动。

圾分类、校园绿化和生物多

2)建立节能环保、反食品浪费、生活垃圾分类等志愿者队伍,组

样性保护等节能环保实践活

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师生参与节能环保相关1)组织师生参与发明创造活动(涉及节能环保领域或节能环保

发明创造活动,推动学校产项目),积极推动成果应用。

学研结合,培养师生创新意2)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节能环保领域的联合教研活动,共

识和能力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点、人才培育班等多样化培养平台

1)学校绿地率不低于35%,中学学校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

0.7m2,小学学校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0.5m2。

2)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增加绿地面

合理规划绿化用地,提升学

积,提高绿化覆盖率。

物质校绿化水平,科学选择绿化

3)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生长发育规律、生活生产生态25%

条件树种草种,采用节水灌溉方

需要,合理选择多样化适生绿化树种草种。

式,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4)绿化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5)明确绿化养护责任人,落实树种草种日常养护措施,加强日

常巡查巡护,提高成活率

4

GB/T29117—2025

表A.1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学校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续)

评价

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建议权重

指标

1)暖通空调系统改造符合GB55015的规定,中央空调系统改

造后满足GB19577规定的二级能效要求。

2)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改造符合GB55015的规定。

3)照明系统设计符合GB/T50034的规定,改造符合GB55015

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实现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

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执行国

100%。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

家建筑节能设计、建设和改

制,自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造等相关要求

4)电气与控制系统改造符合JGJ176的规定。

5)垂直电梯采用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

6)依据GB/T50378和GB/T51141开展绿色建筑建设、评价,

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

7)新建建筑设置新风系统,采用环保涂料

1)采购使用节能产品,涉及B.1的用能设备,如计算机、复印

机、打印机、传真机、灶具、吸油烟机、电冰箱等,达到相应标

准规定的节能要求。

采购使用节能、节水、低碳、2)采购使用节水产品,涉及B.2的用水设备,如水嘴、净水机、

环保、循环、再生等绿色产品淋浴器、小便器、蹲便器等,达到相应标准规定的节水要求。

物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停3)采购使用低碳、环保、循环、再生等绿色产品,如具有绿色低

25%

条件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碳相关认证标识的校服;竹木制品、布制品、纸制品、可降解

料制品塑料制品等。

4)采购使用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5)落实国家有关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规定,

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1)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合理加

装太阳能、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系统构件或机组,不降低

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光伏

覆盖率达到50%。

2)太阳能、地热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符合GB55015的

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

规定。

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3)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符合JGJ/T391的规定。

和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非

4)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

常规水源

场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5)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纯净水尾水和雨水等,绿化、景观用水

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6)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厕与绿化、景

观用水等

5

GB/T29117—2025

表A.1实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学校评价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及建议权重(续)

评价

指标内容评价要素建议权重

指标

1)依据GB/T31342开展能源审计,或开展节能诊断。

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或节能诊

2)依据GB/T12452开展水平衡测试。

断、水平衡测试,合理采用合

3)依据GB/T24915、GB/T40010合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物质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

开展节能改造。25%

条件模式进行改造,建设实施能

4)依据GB/T34149合理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节水改造。

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资源

5)依据GB/T23331、GB/T32019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管理绩效评价

6)依据GB/T30260开展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明确负责绿色学校建设工作1)明确分管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

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2)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负责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的管理机构、

置绿色学校建设管理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

制定绿色学校建设发展目1)制定绿色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标,提供保障措施,完善激励2)提供绿色学校建设资金保障,配套设备设施。

机制3)将建设目标实现情况纳入学校管理考核

1)制定节能降碳、节水、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绿色消费

以及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等绿色学校建设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节能降碳、节水、生2)依据GB/T29149,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

活垃圾分类等管理制度,加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台账。

强能源资源计量,定期报送3)依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建立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消费数据消费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能源资源消费数据。

4)通过规章制度或合同约定,对物业管理提出绿色学校建设目

标和服务要求

行为

125%

规范)倡导师生养成及时关水、关灯习惯,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

2)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