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617-2020 氮肥合理施用准则

DB51/T 617-2020 The guidelines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617-2020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7
实施日期
2021-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氮肥品种/类型、施用原理、施用依据、施用技术、效益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肥料。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自贡市农业农村局
起草人:
曾祥忠、何权、周子军、陈琨、喻华、上官宇先、郭松、陈庆瑞、秦鱼生、钱建民、唐莲、杨皓宇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80

CCSB13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617—2020

代替DB51/T617-2007

氮肥合理施用准则

2020-12-17发布2021-01-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61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氮肥类型...........................................................................2

5施用原理...........................................................................2

6施用依据...........................................................................3

7施肥技术...........................................................................3

8施用氮肥的效益评价.................................................................4

附录A(资料性)主要氮肥品种的使用技术..........................................5

附录B(资料性)氮肥施肥量的确定方法............................................7

附录C(资料性)施肥的效益评价..................................................9

I

DB51/T61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1/T617-2007《氮肥合理施用准则》,与DB51/T617-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GB2400尿素、GB2945硝酸铵、GB3359农业用碳酸氢铵、GB535

硫酸铵、GB/T2946氯化铵”,增加“GB29401硫包衣尿素、NY2670尿素硝酸铵溶液、NY/T1105肥

料合理使用准则氮肥、HG/T5045含腐植酸尿素、HG/T5049含海藻酸尿素”。

——术语和定义中删除植物的土壤氯容量,增加无机(矿质)肥料、有益元素,修改植物养分的表

述。

——氮肥类型中修改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的表述。

——施用原理中修改矿质营养理论、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的表述。

——施用依据中增加施用目标,修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性状、氮肥品种的表述。

——施用技术中增加合理选用不同氮肥品种,修改施用时期、施用量的相关表述。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自

贡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祥忠、何权、周子军、陈琨、喻华、上官宇先、郭松、陈庆瑞、秦鱼生、钱

建民、唐莲、杨皓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DB51/T617-200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1/T617—2020

氮肥合理施用准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氮肥品种/类型、施用原理、施用依据、施用技术、效益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GB29401硫包衣尿素

HG/T5045含腐植酸尿素

HG/T5049含海藻酸尿素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10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氮肥

NY2670尿素硝酸铵溶液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肥料fertilizer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3.2

有机肥料organic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3.3

无机(矿质)肥料inorganic(minerial)fertilizer

标明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由提取、物理和(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

3.4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

对氮、磷、钾元素的通称。

3.5

有益元素beneficialelement

不是所有植物生长必需的,但对某些植物生长有益的元素。如钠、硅、钴、硒、铝、钛、碘等。

[NY/T496]

1

DB51/T617—2020

3.6

氮肥nitrogenfertilizer

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肥料。

3.7

植物养分plantnutrient

植物生长需要的化学元素。

3.8

肥料养分nutrientfromfertilizer

肥料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4氮肥类型

4.1铵态氮肥

+

具有氮标明量,氮素形态以氨(NH3)或铵根离子(NH4)形式存在的化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

酸氢铵、液氨、氨水等。

4.2硝态氮肥

-

具有氮标明量,氮素形态只以硝酸根离子(NO3)形式存在的化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等。

4.3酰胺态氮肥

具有氮标明量,氮素形态只以酰胺态形式存在的化肥。主要有尿素、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

硫包衣尿素等。

5施用原理

5.1矿质营养理论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镍17

种必需营养元素和一些有益元素。碳、氢、氧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营养元素主要以矿物形态从土壤

中吸收。每种必需元素均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同等重要、不可替代。有益元素也能对某些植

物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5.2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地力逐渐下降。为了维持地力和提高

产量,应将植物带走的养分适当归还土壤。

5.3最小养分律

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有多有少,决定产量的是相对于植物需要、土壤中含量最少的有效养

分。只有针对性地补充最小养分才能获得高产。最小养分随产量和施肥水平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5.4报酬递减律

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产量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

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呈递减趋势。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将不再增产,甚至造成减产。

2

DB51/T617—2020

5.5因子综合作用律

植物生长受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以及土壤、耕作条件等多种因子制约,施肥仅是

增产的措施之一,应与其他增产措施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6施用依据

6.1施用目标

合理施用氮肥应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提高土壤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目

标。

6.2作物需氮规律

不同作物种类、品种,同一作物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产量水平对氮素养分的需求数量和比例不

同;不同作物种类对氮素养分形态有特殊反应;不同作物对氮素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

通常在作物(豆科作物除外)的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量较少,吸收量低;在中期对氮素的需要量最

多,吸收速率快;开花以后,作物吸氮量较少,但仍需一定量的氮素养分。

6.3土壤性状

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等因素导致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不同,从而影响氮肥的

肥料效应。

6.4肥料特性

根据不同氮肥种类和品种在土壤中转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种及配套使用技术。主要氮肥品种

的肥料特性参见附录A。

7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吸收氮素的特征、氮肥施用原则、土壤供应氮素的情况、土壤性状、氮肥的特性、耕作制

度、气候等确定氮肥适宜的施用数量、施用品种、底追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

7.1施肥品种

氮肥可作底肥或追肥施用。底肥应选择速效氮含量低的氮肥,追肥应选择速效氮含量高的氮肥。酸

性土壤应选择生理碱性或碱性肥料,碱性土壤应选择生理酸性或酸性肥料。

硫酸铵一般在碱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铵应根据作物的土壤氯容量施用,作底肥时应适当早施,在耕

翻后及时灌溉;硝酸铵应作旱地追肥和种肥用。硝酸钙一般在缺钙的旱地土壤、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

在多雨地区和水田中施用。尿素硝酸铵溶液施用时需加水稀释50倍以上。硫包衣尿素一般用作基肥,宜

与普通尿素按照折纯养分量比例为6:4来配合施用。

7.2施肥数量

氮肥施用总量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NY/T1105)。

7.2.1底追比例

作物底肥和追肥应按照一定比例施用,追肥应少量多次施用,尤其是瓜果、蔬菜类作物。禾本科作

物追一次肥料时,底、追比例一般为6:4;追两次肥料时,底、追比例为4:6,两次追肥各占一半。

3

DB51/T617—2020

7.3追肥时期

作物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量较少,追肥量不宜过高;在中期对氮素的需要量高,宜重施氮肥或多次

施用;在后期作物吸氮量较少,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当补充氮肥。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宜选用不同施用模式。砂土、砂壤土宜增加施用次数;壤土适当多施;黏土可

以减少施用次数。

7.4施肥方法

根据氮肥的不同特性,可作底肥、种肥、追肥。种肥不应与种子直接接触;底肥宜全耕层施用或条

施;追肥应集中施用和深施;叶面追肥喷施宜在阴天或晴天早晨或晴天傍晚进行,喷施浓度不超过0.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