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DB42/T 1977-2023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977-2023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28
实施日期
2023-05-28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afforestationonbothsidesoftheYangtzerive

2023-03-28发布2023-05-28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1

5建设内容............................................................................2

6地段和目标..........................................................................2

7护堤护岸林建设......................................................................3

8岸线复绿............................................................................7

9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10

10抚育管护..........................................................................11

11检查验收..........................................................................12

12档案管理..........................................................................12

附录A(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材料.........................................13

附录B(资料性)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15

附录C(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16

I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荆

州分院、黄冈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兴宜、庞宏东、王晓荣、付甜、杨佳伟、唐岚、唐志强、丁次平、程志军、

张凌云、尹晓姣、万志文、戴薛、江津凡。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

hblybzh@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6952116,

邮箱:hblybzh@163.com。

III

DB42/T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地段和目标、护堤护岸林建设、岸线复绿、

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抚育管护、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25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

LY/T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2647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干堤mainlevee

具有重要防洪、防潮作用,实地堤顶宽度大于5m或基底宽度大于10m或高度大于3m的人工修建的

挡水建筑物。

造林绿化afforestation

在用于发展森林植被、改善区域生态、保障国土和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的土地(宜林地、无立木林

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滩地和有林地等)上通过人工或人工促进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

灌木林的过程。

三峡库区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zoneofthethreegorgesreservoirregion

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145m与最高蓄水位175m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4基本原则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包括5个方面:

1

DB42/T1977—2023

a)贯彻长江大保护,利于长江防洪安全。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c)坚持统一规划,落实科学造林绿化。

d)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e)坚持量质并重,支持社会参与。

5建设内容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a)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

护岸屏障,健全长江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

b)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

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

c)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

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开展长江两岸城镇村庄绿化美化,

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6地段和目标

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地段划分为12类(护堤护岸林和岸线复绿均有Ⅱ地段,护堤护岸林和城

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均有Ⅳ地段),其中护堤护岸林6类、岸线复绿4类、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4类,

不同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内容的所在地段及目标见表1。

表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

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

发挥防浪防洪护岸功能为主,营造防浪林带,稳固防

Ⅰ: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

洪堤防。

Ⅱ: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以外滩地和洲

加强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滩民垸、江心洲的可造林地

Ⅲ: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健全护堤林带,预防堤防工程风蚀危害。

护堤护岸林Ⅳ: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沿

建设防护林带,扩大生态廊道空间。

堤防护林带

消除现有林中空地、绿化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地,营

Ⅴ:无堤防地段、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

造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江岸冲刷。

Ⅵ: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设构筑生态屏障、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建设

计洪水位以上、宽度不少于30m区域防护林带。

2

DB42/T1977—2023

表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续)

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

Ⅱ:滩地和洲滩民垸、江心洲的不宜造林地复绿草类植物、减少水土流失。

Ⅶ:非法码头、采石塘口、船厂以及废弃厂矿和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相结合,进行乔灌草多层次

堆积地等侵占的岸线栽植复绿。

岸线复绿

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形成与岸线防护林带融

Ⅷ:合法码头、口岸、港口等地

为一体的自然景观。

工程措施与生物治理相结合,减少水土流失,提

Ⅸ:三峡库区消落带

高绿化生态功能。

Ⅳ: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扩大生态廊道空间。

Ⅹ:城市江岸区域城市沿江绿化美化。

城镇村庄道路绿

化美化Ⅺ:公路、铁路两侧造林绿化用地绿色通道断带合拢或改造更新。

Ⅻ:长江沿岸城镇和乡村绿化用地城镇和乡村绿化美化。

7护堤护岸林建设

干堤临水侧护堤地(地段Ⅰ)

7.1.1植物材料

选择耐水湿、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

附录A.9。

7.1.2苗木要求与处理

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Ⅰ级苗或规格大苗,若造林地存在季节性淹水、苗高要高

于汛期最高水位1m以上。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使用容器苗、带土球苗或截杆苗、裸根苗,

保证造林成活率。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GB6000规定执行。

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

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72h以上、深度1m以上为宜。

7.1.3整地

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若积水需开沟排渍。全垦整

地深度大于20cm。穴状整地的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一般不低于40cm×40cm×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