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AEPI 0003-2024 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指南

T/YNAEPI 0003-2024 Green Beauty Expressway Greening Design Guidelin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YNAEPI 0003-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4-06-20
实施日期
2024-07-2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云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定义和术语、总体要求、基本规定、土壤与地形、植物与种植、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边坡、隧道洞口、立交区、服务区、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提升改造类绿化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境内在建、新建、改建、扩建和拟建的绿美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其它等级公路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云南交投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西南林业大学、海诚人居环境建设(云南)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
起草人:
徐芳、薛杰、李强、段霄祥、程飞、张笑可、杨晓宇、张智、陈佳滢、田叶、钟艺、王昌满、潘鹏宇、刘月、宋钰红、王颖、殷小锋、张鹂、张敬丽、段昌群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CCS91.020

T/YNAEPI

云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YNAEPI0003—2024

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指南

Theguidelineofgreen&beautyhighwaylandscapedesign

2024-06-20发布2024-07-20实施

云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发布

T/YNAEPI0003—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基本规定............................................................................2

6土壤与地形..........................................................................3

7植物与种植..........................................................................3

8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4

9路侧绿带绿化设计....................................................................4

10边坡绿化设计.......................................................................5

11隧道洞口绿化设计...................................................................5

12立交区绿化设计.....................................................................6

13服务区绿化设计.....................................................................6

14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绿化设计.......................................................6

15提升改造类绿化设计.................................................................7

16配套设施设计.......................................................................7

附录A(资料性)云南省气候类型表.....................................................10

附录B(资料性)云南省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各气候区植物推荐表.........................13

参考文献..............................................................................21

I

T/YNAEPI00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交投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交投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西南林业大学、海诚人居环境建设(云南)集团

有限公司、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芳、薛杰、李强、段霄祥、程飞、张笑可、杨晓宇、张智、陈佳滢、田叶、

钟艺、王昌满、潘鹏宇、刘月、宋钰红、王颖、殷小锋、张鹂、张敬丽、段昌群。

II

T/YNAEPI0003—2024

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定义和术语、总体要求、基本规定、土壤与地形、植物与种

植、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边坡、隧道洞口、立交区、服务区、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提升改造类

绿化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境内在建、新建、改建、扩建和拟建的绿美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其它等级公

路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7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CJJ/T91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287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CJ/T24园林绿化木本苗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绿美高速公路greenbeautyexpressway

在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沿线各类景源相融合建设,使其和谐自

然、路景交融,展现出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构建系统完整,生态稳定,安全舒适的高速公路。

3.2绿美高速公路服务区greenbeautyexpresswayservicearea

在满足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高品质服务功能,通过“人

性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式,打造公众满意度较高的服务区。

3.3防眩植物antiglareplant

1

T/YNAEPI0003—2024

在不影响道路的行车视距,植物枝叶茂密、低矮缓生、抗逆性强、耐旱耐修剪,起到遮挡或干扰车

辆眩光、诱导视线、减轻视觉疲劳、满足道路绿化等功能的植物。

4总体要求

4.1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范围包括高速公路沿线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边坡,隧道洞

口,立交区,服务区,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等。

4.2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应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路

景交融、和谐自然的原则;并遵循畅通、安全、生态、舒适、宜人、特色的建设方针。

4.3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域风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适地适绿,适地

适美;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节俭务实,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讲科学、讲技

术、讲专业,以“一路一景”要求,加强项目地域性、识别性、观赏性,注重生物多样性高水平建设,

体现出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明显、生态功能完备和地域特色鲜

明。

4.4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应按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等理念进行设计,以利于沿

线区域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并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

4.5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力求将人文景观融入自然景观,构建乔、灌、草相互搭配,叶、花、果相互结

合的近自然生态群落,打造多元共生、和谐、安全、稳定的生态系统。

4.6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工程建设许可文件和相关批复的要求;

(2)应与沿线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等发展规划相协调;

(3)应与周边空间形态、生态环境等条件统筹设计,相互协调。

5基本规定

5.1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流程一般包括前期调查研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

设计阶段和后续设计服务阶段。

5.2应结合高速公路路基防护、安全设施设计、着重考虑行车安全,在保护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让高

速公路沿线景观融入周边自然景观,做到路景交融;构建季相有景、四季有特、层次分明、群落有致的

生态景观。

5.3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应实现生态改善、环境美化和方便使用的功能,还应满足主体工程安全、车辆

和人员通行的安全要求,植物种植不得侵占高速公路净空和遮挡交通标志标识等;应在可能对人身安全

造成影响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等设施。

5.4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低碳的营建方式进行,从而达到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目

标,促进绿美高速公路生态价值的发挥。

5.5生态脆弱的石漠化地区,高寒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更加科

学和专业化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不得以绿化美化的名义进行生态环境破坏。

5.6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加强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2)注重绿化美化适宜性和协调性;

(3)提升绿美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T/YNAEPI0003—2024

(4)突出高速公路沿线地域文化特色。

5.7绿美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其范围内涉及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等的保护按国家、省、市相

关规定要求执行。

5.8景观绿化植物应定期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不得污染水源,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水生植物

病虫害防治不得使用农药。

5.9绿美高速公路绿化项目竣工后,养护管理期不应少于1年。

6土壤与地形

6.1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基地内性能良好的原土壤应加强保护和收集利用;外来土壤、填充物不应含有

对环境、人和动植物安全有害的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

6.2种植土采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的土壤,土壤有团粒结构,并具有一定肥力。有机养

分低的种植土壤,应适当添加有机肥并搅拌均匀。

6.3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不应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土壤质量不良、表皮有垃圾和有害废土的,应先清

除表皮垃圾和有害废土,应更换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当种植地被时,客土或改良土壤层的

种植表土覆盖厚度≥0.30m,当种植小乔木或灌木时,种植表土覆盖厚度≥0.60m,当种植大乔木时,种

植表土覆盖厚度≥1.00m,土层应深翻。

6.4景观绿化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使场地内填挖方量接近平衡。

6.5地形塑造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并应保持水土稳定,标高设置应有利于场地内的排水,并

与相邻用场地的标高相协调。

6.6景观绿化工程项目的种植土和肥料不得污染水源。

6.7地形堆叠应做承载力计算,堆叠高度应与场地范围相适应;堆叠应按自然安息角设置自然坡度,

当坡度超过自然坡度时,应采取护坡、挡墙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

7植物与种植

7.1在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选择植物品种,遵循自然规律,以人为本,体现

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植物;注重植物适应性、功能性和地域性。

7.2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综合考虑乡土植物与外来适生植物、场地功能、空间层次、色彩

搭配、生态习性等因素,最大化选用乡土植物,兼顾外来驯化优良成熟的植物,合理确定基调树种和骨

干树种;对于改扩建绿美高速公路,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提高乡土植物的占比;慎用外来树

种草种。

7.3植物选择时充分利用原有植物,根据适地适树、适地适绿、适地适美的原则,优先选择耐寒、耐

旱、耐瘠薄、可持续、易管养、低维护、经济美观、安全和地域特色鲜明等的植物,兼顾深根性与浅根

性结合、速生与慢生结合,合理配置植物,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并考虑节水、

节地、节能。

7.4植物选择时优选具备抗逆性兼隔噪、防火、防烟、防灾、减光、护坡等具防护功能的树种。

7.5禁止使用造型树、断头树及野生树种;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种及其生长环境,不宜选用名

贵树种。

7.6禁止栽植有毒、有刺、易产生飞絮等对人居环境有严重影响的植物;慎用易导致人体过敏的树种

草种。

3

T/YNAEPI0003—2024

7.7禁止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材料,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或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

10%;引进的植物材料应有检疫证;禁止使用无证无签苗。

7.8禁止使用未开展引种实验或引种不成功的外来植物,不得使用来源不清、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

和其他繁殖材料;禁止或者慎引可能威胁当地物种生存的植物;禁止引进风险评估等级为特别危险的境

外林草种子、苗木。

7.9绿化设计复层种植时,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并应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

7.10进行绿美高速公路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前,应事先向有关部门了解高速公路沿线的各类管线基

础设施,种植穴(塘)、沟、槽与各类管线设施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规定的要

求。

7.11种植穴(塘)、沟、槽的规格应根据种植地立地类型和苗木的土球大小合理确定;一般较土球规

格增扩宽30-60cm,穴深为穴径的3/4-4/5为宜,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应适当调整种植穴(塘)、沟、

槽规格;

7.12绿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全省6个不同气候带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地形、土壤等因素,因地制

宜确定具体项目的绿化设计方案和措施。

8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8.1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应起到遮挡眩光、诱导视线、减轻视觉疲劳、提升沿线路域景观的作用。并

应与沿线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相适应。

8.2中央分隔带不得设置开放式绿地,除特殊需求外,一般不得设置硬质景观;宜在合适位置进行标

志性栽植,提高沿线景观的可识别性。

8.3应根据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合理选择树种植物,宜以常绿乔木、灌木为主,选择枝叶浓密、低矮缓

生、抗逆性强、耐旱、耐修剪的植物,地面种植草坪或地被植物时,应起到保湿、固土和降噪的作用。

8.4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大于3.0m时,绿化植物宜选择小乔木、灌木等植物,种植方式宜以单排列植,

苗木株距宜为0.8-1.2m;当以单排列植并中间加点缀植物时,点缀植物宜选开花植物或绿叶乔木,点

缀植物的种植宜3-5株,组间距宜为50.0-100.0m。

8.5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3.0m时,绿化种植宜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不宜采用高大乔木。

8.6中央分隔带植物的配置,布置方式,植物色彩等可视高速公路长度进行适当变换,避免视觉疲劳,

以增加其效果,但色彩不宜过于缤纷。

8.7中央分隔带进行防眩植物设计时,不得影响高速公路的行车视距,宜具有一定的横向通视性,且

应满足其它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8.8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大于3.0m时,直线及平曲线路段防眩植物修剪后高出路面的高度宜为

1.6m-1.8m,横向不得超出中央分隔带宽度;凹形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的高度应适当增加;凸形竖曲

线路段的防眩植物的高度与平直路段的设计高度相同,考虑到底部的防眩效果,可增加栽植地被植物进

行遮光,增加的地被植物高度宜为0.4m-0.6m;防眩植物的冠径(蓬径)不宜小于0.6m。

9路侧绿带绿化设计

9.1路侧绿带主要考虑高速公路红线范围内的两侧,路侧绿带设计应考虑恢复生态、保持水土、稳定

路基、提升景观、诱导视线等作用。

4

T/YNAEPI0003—2024

9.2高速公路两侧应结合途经路段的地域景观特点,采用借景或造景方式,宜选用多个乡土树种复层

混交配置,增加层次感,并能保证景观绿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9.3路侧绿带宽度小于2.0m时,绿化植物宜选择种植灌木、乔木,当种植方式采用单排列植时,苗木

株距宜为1.0-2.0m,当采用灌木组团、乔灌组团式列植时,每个组团间距宜为5.0-10.0m,当采用乔

灌地被组团式列植时,每个组团间距宜为5.0-10.0m,地被宜少量;当以单排列植并中间加点缀植物

时,点缀植物宜选开花植物或绿叶灌木,点缀植物的种植宜3-5株,间距宜为50.0-100.0m。

9.4路侧绿带宽度大于2.0m时,绿化植物宜选择种植灌木、乔木,种植方式宜采用乔灌地被组团式列

植。

9.5路侧绿带应保证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安全和行车安全,并与路基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环境卫

生等设施相协调。

9.6曲线路段的外侧宜连续栽植乔木,使前方视野范围的公路线形清晰,起到对行车进行视线诱导的

作用;小半径曲线路段的内侧应考虑行车视距要求,合理确定绿化栽植位置及苗木高度。

9.7位于风沙地区的路段,宜种植防风固沙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的设计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5的相关规定要求。

9.8沿线分布有学校、医院、疗养院或居民聚居区等环境敏感路段,宜在路侧栽植降噪防尘林带,降

噪林带的设计应符合《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的相关规定要求。

10边坡绿化设计

10.1边坡绿化应起到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和提升路域景观的作用。

10.2边坡绿化应结合开挖情况、工程防护、植物立地条件、坡面环境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方

法和施工工艺,做到经济合理。

10.3边坡应选用自然材料营造边坡的自然风貌,若需采用人工材料时,应尽量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做

到协调统一。

10.4边坡槽穴种植方式宜采用点播、撒播、喷播、植生袋恢复、垂直绿化等方式。

10.5边坡宜选用耐旱和固土能力强的深根性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木本为辅,优选自繁能力强、

免修剪、抗逆性及护坡能力强的乡土植物;采用草本与木本合理配置,实现护坡功能性与景观性有机结

合。

10.6挡土墙、护坡等防护的边坡,宜采用挂网爬藤的形式进行遮盖,也可在墙(坡)脚或顶部设置种

植槽,种植槽内可培土种植浅根系的灌木或攀爬植物,形成“正挡、上爬、下垂”的绿化形式。

11隧道洞口绿化设计

11.1隧道洞口绿化包括隧道洞顶、洞口边仰坡、洞口广场、隧道进出口分离式路基中间的隔离带和两

侧绿化。

11.2隧道洞口景观绿化应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和原生植被现状进行设计,注重与周围山体植被的协

调,应侧重洞口周围山体生态修复,宜采取乔、灌、草、花相结合的自然式绿化。

11.3边仰坡的坡面绿化应与排水系统的布置相结合,重点考虑对坡体的稳固和原有植被的恢复。

11.4隧道进出口分离式路基中间的隔离带宜采用自然起伏、缓和的微地形进行种植。

11.5在隧道进出口的中央分隔带和路侧空地应栽植高大常绿乔木,以缓解隧道洞口内外光线的急剧变

化,同时必要时可弱化人工构筑物的痕迹。

5

T/YNAEPI0003—2024

11.6隧道进出口分离式路基中间的隔离带或洞口广场可根据位置和要求设置雕塑、景观石或其他类型

的标志性景观小品。

12立交区绿化设计

12.1立交区的景观绿化应达到诱导视线、提升景观、恢复生态、弱化人工构筑物痕迹的要求。

12.2立交区车道合流处的通视三角区为限制栽植区域,不得栽植遮挡视线的植物;互通立交绿地在车

道分流处、匝道外侧及车辆驶出匝道处的路侧宜进行诱导栽植,以利于对行车进行线形预告和视线诱导;

桥梁的桥台锥坡前宜通过栽植高大乔木或灌木来遮挡人工构筑物的痕迹。

12.3立交区的景观绿化应结合立交区所在地域自然和人文景观,考虑景观分区与视觉感知的标识性。

12.4立交区的种植形式可根据立交区场地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设计成文化景观立交区,花坛式立交

区,苗圃式立交区,田园式立交区等。

12.5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宜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特点,选择绿化栽植形式;位于城镇及其

周边的互通式立交区可采取供人户外活动的公园式绿地设计;位于山区和远郊区的互通式立交区宜采取

生态修复为主的设计,不宜做模纹图案式绿化;位于风沙地区的互通式立交区应视植物的立地条件进行

绿化,应同时考虑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不宜过度追求绿化景观效果。

12.6立交区可根据位置和要求设置雕塑、景观石或其他类型的标志性景观小品。

13服务区绿化设计

13.1服务区建设应在满足相关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上,按云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分类标准,分为中心

服务区、普通服务区、停车区三类,其中,中心服务区绿地率不低于30%,普通服务区绿地率不低于25%,

停车区绿地率不低于20%。

13.2服务区等游人集中场所,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

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

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13.3服务区内所有可绿化区域的地表均应覆盖适宜的地被植物,不应裸露土壤。

13.4应区分服务区与高速公路连接处的绿化和高速公路主线路侧绿化,宜通过连续的标志性栽植进行

视线诱导,出入口不应密集栽植乔木及大型灌木以保证安全视距和通透的视野。

13.5服务区加油、加气站周围,不应种植有飞絮、含油脂的树种,加油、加气站与周围消防通道之间

不宜栽植绿篱,加油、加气站罐组防火堤内的场地不得栽植乔木及灌木。

13.6服务区、停车区内的绿化种植应保障车位、道路的正常使用,通道的净宽、净高、转弯半径和回

车场要求应满足行人、车辆通行和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52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13.7服务区等人流密集活动区域,注重人文关怀,确保植物品种、设施设备安全性,并结合绿化区域,

配置休息座椅、花坛、林荫步道、饮水、洗手、淋浴、废物箱、充电、健身娱乐等设施,营造遮荫纳凉、

娱乐休憩的舒适空间。

13.8服务区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14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绿化设计

6

T/YNAEPI0003—2024

14.1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绿化应起到恢复原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坡面稳定及改善工程施工

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的作用。取、弃土前,应先将表土集中堆存,待取、弃土结束后,再将表土予以利用。

14.2应根据土质、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及规划情况等合理确定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的利

用目的,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并应根据用途确定覆土层厚度。

14.3应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乡土植物进行绿化,宜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高速公路视线

范围内的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的绿化,应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兼顾景观效果;高速公路视线范围

之外的取、弃土场和临时占地的绿化,则应着重考虑防止水土流失。

14.4取、弃土场坡面应进行植物防护,根据工程和环境特点,坡面应种植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乡

土树种或灌木。

14.5以石质弃渣为主的隧道弃渣场,其植被恢复应考虑弃渣场顶面的覆土植草。

15提升改造类绿化设计

15.1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进行绿美高速公路绿化提升改造的,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对现状绿化进行深入研

究和分析,确定最优的提升改造方案,在设计时,应充分对原有的绿化植物进行保留和利用。

15.2进行绿美高速公路绿化提升改造的,应及时对影响高速公路主体安全和行车安全、病虫害严重、

效果差、不适应的植物等进行更换。

15.3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进行绿美高速公路绿化提升改造的其它要求宜尽量达到与新建项目的要求相

同。

15.4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绿美改造应尽量减少对原高速公路已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