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CQA 212-2021 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施工与验收标准
T/SCQA 212-2021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SCQA 212-2021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2-02-28
实施日期
2022-04-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为使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桥梁或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技术的施工与验收。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进行加固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主要技术内容:碳纤维复材板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plate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由单向连续碳纤维经拉挤工艺加工成型的板状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ve用于承重结构或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简称结构胶。在土木工程中,基于现场条件的限值,其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主要指室温固化的结构胶粘剂。室温固化 room-temperature curing对未经改性的结构胶,指能在不低于 15℃的室温下进行正常化学反应的固化过程;对改性的结构胶,指能在不低于 5℃的室温下进行正常化学反应的固化过程。低温固化 low-temperature curing指能在低于 5℃的低温环境中进行正常化学反应的固化过程。对既有结构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进行加固,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应避免对既有结构造成影响其结构整体性能发挥的局部损伤。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混凝土结构,除了碳纤维复材板两端采用锚具锚固外,碳纤维复材板还应与结构表面有效粘贴。宜采取直接粘贴的方式,不宜采用嵌入式粘贴方式。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施工质量的检验,必须采用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碳纤维复材板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碳纤维复材板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对其外观、品种、级别、型号、规格、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同时尚应对碳纤维复材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以及纤维体积含量进行见证取样复验。碳纤维复材板外观应均匀、整齐,不得有明显色差,表面应干净,不应有杂物、灰尘和其他污染,不应有孔洞、板材开裂、表面划痕、异物夹杂、层间裂纹等严重缺陷。碳纤维复材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 规定的置信水平,按强度保证率为 95%的要求确定。粘贴碳纤维复材板用结构胶粘剂,应按工程用量一
发布历史
-
2022年02月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河海大学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林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达力缆索科技有限公司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昌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加固邦(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亓立刚 熊 浩 许国文 王海涛 马明磊 葛 杰 白 洁 陈新喜 崔言继 郭志鑫 石 伟 陈 杰 许 飞 庞忠华 卓 静 罗仕刚 谭 成 付志参 施 政 王克文 韩 松 刘国晓 唐永圣 冯 俊 黄青隆 王彬楠 杨 燕 余少乐
-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920-2000 低压油滤 2000-09-20
- JJG 446-1986 931B型有效值差人电压表检定规程 1986-07-12
- HB 688-1979 加工轻合金用镶高速钢刀齿的两面刃铣刀 D=80~315mm 1980-01-14
- DL/T 531-1994 电站高温高压截止阀闸阀技术条件 1994-03-18
- GA 233.3-1999 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基本数据交换格式 第三部分:旅馆发案情况基本数据交换格式 1999-11-18
- JC/T 2021-2010 介孔材料吸附容量试验方法 2010-11-10
- SJ/T 10060-1991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2CZ117型环境额定硅整流二极管 1991-04-08
- GA 230.8-1999 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代码 第八部分 外部查询角色代码 1999-11-18
- SJ 20263-1993 PM5631G型彩色信号发生器检定规程 1993-02-09
- HB 5416-1988 航空非金属材料红外光谱检验方法 198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