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393-2002 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程

DB63/T 393-2002 Grassland rodent pest control and toxic grass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393-200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4-23
实施日期
2002-06-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12362-2002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393—2002

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

技术规程

2002-04-23发布2002-06-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393—2002

前言

本《规程》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2000年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参阅了(1990)农牧草字第168号《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

程》和全国农业保护方面有关技术资料,在总结多年我省草地保护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

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编制。

本《规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提出。

本《规程》由青海省畜牧厅归口。

本《规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负责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晓建、侯秀敏

I

DB63/T393—2002

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

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时间、方法等技术内容。适应于青海省草

地(含东部农业区草山草坡)鼠虫害、毒草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63/F164—1993《青海省灭治草地害鼠技术规程》

DB63/F166—1993《青海省灭治草原毛虫技术规程》

DB63/F241—1996《青海省灭治草地毒草技术规程》

3调查内容及方法

3.1内容

草地害鼠、害虫、毒草的分布区域、面积、主要种类、密度、危害程度等。

3.2方法

采用座谈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野外实地调查前,先邀请熟悉当地鼠虫害、毒草情况的干部和牧民群众进行座谈,并查阅有关

文献资料,确定鼠虫害及毒草的发生区域。在此基础上确定普查路线与重点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详查。

在详查中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样方面积为:鼠类1/4hm2;虫类1/4m2;毒草1~4m2。

3.3调查用图

采用1:5万或1:10万的地形图作为野外调查用图。

4分布调查

首先以县为单位查清鼠虫害、毒草发生区域所属乡、村具体地名,然后组织座谈访问,初步掌握

鼠虫害、毒草分布情况,在了解过程中勾绘其分布区域和范围图,其次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在

搞清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对所勾的图斑进行校核修正。个别地区因交通等原因不能深入现

场,可通过访问勾图,但所勾面积不能超过鼠虫害、毒草实际发生面积的30%。

5面积调查

在以乡为单位,进行鼠虫害、毒草分布区调查勾图的同时应标明鼠虫害、毒草单独发生区、混生

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图上勾绘的界线量算其面积,然后将各乡的面积相加,得出全县鼠虫害、毒草面

积,并标出需防治面积;凡面积在100hm2以上,都必须在图上反映出来。

6发生与危害指标

鼠兔:每公顷有效洞口数平均在3个以上为发生区,每公顷有效洞口数平均在150个以上为危害区;

鼢鼠:平均每公顷0.2只以上为发生区,平均每公顷2只以上为危害区;

1

DB63/T393—2002

蝗虫:平均每平方米3头以上为发生区,平均每平方米25头以上为危害区;

草原毛虫:平均每平方米3头以上为发生区;平均每平方米30头以上为危害区;

毒草:平均盖度15%以上为危害区。

7种类调查

7.1害鼠

7.1.1方法:先路线调查,后定点定时调查。在路线调查时可用目测法观测害鼠的种类;定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