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A 301-2023 地铁用自动扶梯技术规范

T/CEA 301-2023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EA 301-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23
实施日期
202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电梯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地铁用自动扶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查规则、标志、随行文件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同样适用于具有客流量大、高峰客流时间长等特点的其他场所使用的自动扶梯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蒂升电梯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四川康力维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飞格立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森佩理特(上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依合斯电梯扶手(上海)有限公司、西尼机电(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江苏长青艾德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菱王电梯有限公司、宁波力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阳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普拉内特(上海)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苏州远志电梯培训有限公司
起草人:
肖一帆、孙海勇、姚萃、黄新宇、尚睿、武德、李俊、李文全、石丹超、惠廷云、李春福、万勇军、刘杰、佟锦、李刚、张捷、李冬竹、华刚、王果、李猷、单炜、何斌、王利华、蒋可、韩正方、皇甫志青、孙建福、彭年俊、马国平、杨刚、李彬、顾德仁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Q78

中国电梯协会标准

T/CEA301—2023

代替T/CEA301—2019

地铁用自动扶梯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EscalatorsforMetro

2023-03-23发布2023-07-01实施

中国电梯协会发布

T/CEA301—2023

目次

目次.................................................................................I

前言............................................................................IV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正常使用条件.....................................................................2

4.1一般使用环境.................................................................2

4.2室外型自动扶梯的使用环境.....................................................3

5地铁用自动扶梯的技术要求.........................................................3

5.1通则.........................................................................3

5.2主规格参数...................................................................4

5.3自动扶梯设计的计算载荷.......................................................4

5.3.1通则.....................................................................4

5.3.2额定结构载荷.............................................................4

5.3.3制动载荷.................................................................4

5.3.4乘客载荷.................................................................4

5.3.5动载荷...................................................................4

5.3.6异常载荷.................................................................4

5.3.7其它载荷.................................................................4

5.4支撑结构(桁架).............................................................5

5.4.1桁架强度设计.............................................................5

5.4.2桁架的刚度设计...........................................................5

5.4.3桁架的安装...............................................................5

5.4.4桁架结构设计.............................................................5

5.4.5桁架的焊接质量...........................................................5

5.4.6桁架表面防护.............................................................5

5.5驱动装置.....................................................................6

5.5.1通则.....................................................................6

5.5.2电动机...................................................................6

5.5.3减速器...................................................................7

5.6制动系统.....................................................................7

5.6.1工作制动器...............................................................7

5.6.2附加制动器...............................................................7

5.6.3超速保护和非操纵逆转保护.................................................7

5.6.4电气制动.................................................................8

I

T/CEA301—2023

5.7链传动系统...................................................................8

5.7.1驱动链...................................................................8

5.7.2端部驱动自动扶梯的梯级链.................................................8

5.7.3中间驱动自动扶梯的梯级齿条..............................................10

5.7.4端部驱动自动扶梯的扶手链................................................10

5.8梯路系统....................................................................11

5.8.1梯路导轨................................................................11

5.8.2梯级....................................................................11

5.8.3滚轮....................................................................16

5.8.4端部驱动自动扶梯的主驱动轴..............................................18

5.8.5端部驱动自动扶梯的梯级链张紧装置........................................18

5.8.6梯级运行安全保护........................................................18

5.9扶手带系统..................................................................18

5.9.1扶手带..................................................................18

5.9.2扶手带驱动装置..........................................................19

5.9.3扶手带保护装置..........................................................19

5.10润滑系统...................................................................19

5.10.1自动供油装置...........................................................19

5.10.2集油装置...............................................................20

5.11出入口.....................................................................20

5.11.1梳齿支撑板及梳齿板.....................................................20

5.11.2楼层板.................................................................20

5.12扶手装置...................................................................21

5.12.1通则...................................................................21

5.12.2围裙板.................................................................21

5.12.3护壁板.................................................................21

5.12.4扶手盖板...............................................................21

5.12.5外装饰板...............................................................22

5.13电气设备与安装.............................................................22

5.13.1通则...................................................................22

5.13.2控制柜.................................................................22

5.13.3变频器.................................................................22

5.13.4电气配线...............................................................22

5.13.5开关和插座.............................................................22

5.13.6乘梯信号系统...........................................................23

5.13.7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显示系统.............................................23

5.14其它功能...................................................................24

5.14.1通讯接口...............................................................24

5.14.2后备启动...............................................................24

5.14.3自动运行...............................................................24

5.14.4速度切换...............................................................24

5.14.5远程监视系统...........................................................24

5.14.6智能监控(若有).......................................................24

5.15室外型自动扶梯的其它要求...................................................24

II

T/CEA301—2023

5.16安全装置...................................................................24

5.17火灾防护...................................................................25

5.18检查规则...................................................................26

5.19随行文件...................................................................26

5.20包装、运输和贮存...........................................................26

5.20.1包装与运输.............................................................26

5.20.2贮存...................................................................2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铁用自动扶梯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28

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动扶梯智能监控...........................................29

参考文献......................................................................31

III

T/CEA301—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蒂升电梯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奥

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

司、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特种

设备检测研究院、四川康力维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飞格立工程塑料

有限公司、森佩理特(上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依合斯电梯扶手(上海)有限公司、西尼机电(杭

州)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江苏长青艾德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

有限公司、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菱王电梯有限公司、宁波力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阳电梯

部件有限公司、普拉内特(上海)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苏州远志电梯培

训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一帆、孙海勇、姚萃、黄新宇、尚睿、武德、李俊、李文全、石丹超、惠

廷云、李春福、万勇军、刘杰、佟锦、李刚、张捷、李冬竹、华刚、王果、李猷、单炜、何斌、王利

华、蒋可、韩正方、皇甫志青、孙建福、彭年俊、马国平、杨刚、李彬、顾德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9年首次发布为T/CEA301-201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V

T/CEA301—2023

引言

0.1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0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长度达到

9192.62公里,其中地铁7253.73公里,占比78.9%。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1

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主干,地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扶梯因其高效的输送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地铁系统,是地铁的重要子系统。地铁系统的可靠

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依赖于包括自动扶梯在内的各子系统的RAMS。

0.2地铁具有客流量大、高峰客流时间长等特点,用于地铁的自动扶梯需要具备针对这些特点的技术

要求来保证达到所需的RAMS水平。本标准基于自动扶梯产品技术,结合国内地铁特点和国内外地铁运

营经验提出了地铁用自动扶梯的技术规范。

0.3影响地铁用自动扶梯技术规格、性能要求的因素很多,包括地铁交通流量、环境条件、土建工程

问题以及具体地铁项目的特定要求。对于特殊的技术要求(例如:超出本标准4.2范围的环境条件),

客户可与自动扶梯设备供应商充分协商,必要时可进行专门的设计。

V

T/CEA301—2023

地铁用自动扶梯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铁用自动扶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查规则、标志、随行文件以及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标准同样适用于具有客流量大、高峰客流时间长等特点的其他场所使用的自动扶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707—2008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4048.1—201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15763.2-2005钢化玻璃

GB15763.3-2009夹层玻璃

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18851(所有部分)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T20645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

GB/T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48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发射

GB/T24808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抗扰度

GB/T26951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GB/T28591—2012风力等级

GB/T29712—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GB/T37217-201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EN115-1:201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规范第1部分:制造与安装

JG/T334-2012建筑外墙用铝蜂窝复合板

1

T/CEA301—2023

TSGT7007-2022电梯型式试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GB168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室外型自动扶梯outdoorescalator

设计上考虑了风、雨、雪、高温、低温、阳光等自然环境影响的自动扶梯。

3.2

端部驱动自动扶梯terminal-driveescalator

驱动装置在自动扶梯上水平区段末端驱动梯级牵引部件(例如:梯级链条)的自动扶梯。

3.3

中间驱动自动扶梯middle-driveescalator

驱动装置在自动扶梯倾斜区段驱动梯级牵引部件(例如:梯级齿条)的自动扶梯。

3.4

梯级链(梯级齿条)销轴比压pinpressureforstepchain(rack)

梯级链(梯级齿条)销轴所受载荷与其受载荷面积的比值。

3.5

梯级齿条steprack

中间驱动自动扶梯直接牵引梯级的部件。

3.6

卸荷轨道loadrelievingtrack

安装在自动扶梯过渡段,支撑梯级链、减小梯级链滚轮所受载荷的轨道。

3.7

扶手系统handrailsystem

由扶手带、扶手带驱动装置、扶手带的导向和张紧装置、扶手带保护装置等构成的与扶手带运行相

关的部分。

3.8

易损件wearpart

自动扶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以及在规定期间必须更换的零部件。

注:易损件清单一般在随行文件中提供。

3.9

剥离强度peelstrength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量两个相互胶接的被粘物的试样沿着胶接线逐渐分离的单位宽度上所需的

平均力。

3.10

全变频fulltimevariablefrequencydrive

自动扶梯的整个运行过程(包括加减速和恒速运行)中,电动机始终由变频器供电。

4正常使用条件

4.1一般使用环境

2

T/CEA301—2023

4.1.1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如果海拔高度超过1000m,应按GB/T755的有关规定对

自动扶梯驱动装置的要求进行修正。如果海拔高度超过2000m,自动扶梯低压电器的选用应按GB/T

20645的要求进行修正。

4.1.2自动扶梯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0℃;自动扶梯运行时的环境温度在0℃~+40℃范围

内。

4.1.3自动扶梯安装位置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有

较高的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

4.1.4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10%~+10%的范围之内,供电频率相对于额定频率的

波动应在-1.5%~+1.5%的范围之内。

4.1.5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可造成金属腐蚀和电气元件故障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及易燃、易爆气体,

污染等级不应大于GB/T14048.1—2012规定的3级。

4.1.6自动扶梯不受刮风、下雪、下雨的影响。

4.1.7土建的布置应使桁架内的机房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放置驱动装置、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机房中的设备宜固定、不需要移出设备来满足机房维修空间的要求。若客户土建不能够满足机房空间要

求,可与客户协商设置分离机房。机房内设备的布置应方便维修且便于散热。

4.2室外型自动扶梯的使用环境

对于室外型自动扶梯,在4.1的基础上还应考虑适用以下环境条件:

a)自动扶梯运行和安装的环境温度在-10℃~+45℃的范围内;

b)自动扶梯所受到的最大风力等级不超过GB/T28591—2012规定的10级,风速不大于28.4

m/s;

c)自动扶梯安装地点可能发生1h降雨量达30mm的集中降雨。

注1:对于超出这些环境条件范围的情况,客户需与自动扶梯设备供应商协商采用特殊设计的必要性以保证特殊环

境下的安全使用,例如:对于低于-10℃的环境条件,需考虑材料及零部件选型(例如:塑料部件、润滑油

及润滑脂的选择)、加热装置的配置(例如:梯级加热、扶手带加热、梳齿加热)以及扶手驱动系统(含扶

手带)、控制系统、安全开关和监测装置、照明、电缆等子系统或零部件的特殊设计。

注2:自动扶梯在全室外环境下使用寿命和性能会大幅下降,造成维护、使用费用显著增加。建议客户增加顶棚,

以提高自动扶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注3:客户应在自动扶梯下部水平区段设置能确保水及时排出的排水系统,以减小自动扶梯部件浸泡在水中的可能

性。

注4: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见附录A。

5地铁用自动扶梯的技术要求

5.1通则

5.1.1自动扶梯应符合GB16899—2011和TSGT7007—2022的相关规定。

注:本标准是在GB16899—2011和TSGT7007—2022的基础上提出专门要求。本标准不重复列出GB16899—2011

和TSGT7007—2022的规定。

5.1.2自动扶梯设计上应考虑可维护性,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a)易损件应便于更换,不应采用焊接等方式永久固定,设计应确保替换件能准确定位;

b)对于驱动链、扶手带系统(包括扶手带、摩擦轮、扶手驱动链)等需要经常现场维修更换的零

部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方便现场更换。

5.1.3自动扶梯设计上应使正常维护操作不影响相邻自动扶梯的正常运行。

3

T/CEA301—2023

5.2主规格参数

5.2.1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30°。自动扶梯的名义速度不应小于0.5m/s。自动扶梯梯级的

名义宽度应为1.0m,梯级实际宽度与名义宽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

注:地铁用自动扶梯的名义速度宜选用0.65m/s,以利于提高输送能力。

5.2.2自动扶梯梯级在上部从梳齿板出来的梯级前缘和在下部进入梳齿板的梯级后缘的水平移动距离

均不应小于1.2m,当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大于10m或名义速度不小于0.65m/s时,宜不小于1.6m。

5.2.3自动扶梯从倾斜区段到上水平区段过渡的梯级链滚轮轴心运行轨迹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6

m,提升高度大于10m时,宜不小于3.6m,从倾斜区段到下水平区段过渡的梯级链滚轮轴心运行轨迹

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m。

5.3自动扶梯设计的计算载荷

5.3.1通则

自动扶梯部件设计计算所依据的载荷分为:

a)额定结构载荷;

b)制动载荷;

c)乘客载荷;

d)动载荷;

e)异常载荷;

f)其他载荷。

5.3.2额定结构载荷

是用于自动扶梯各结构部件(例如:桁架、导轨、导轨支架、驱动元件等)静强度设计计算的载荷。

额定结构载荷按5000N/m2取值。

5.3.3制动载荷

是工作制动器、附加制动器动作时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相关部件的设计依据,同时也作为

梯级链或梯级齿条销轴比压设计计算的载荷。制动载荷按GB16899—2011的5.4.2.1.3.1确定。

5.3.4乘客载荷

是主要由自动扶梯乘客流量引起的载荷,作为自动扶梯部件的疲劳强度、寿命设计计算、电动机功

率计算的载荷。

乘客载荷按自动扶梯每天运行20h,每周七天连续运行,在任何3h间隔内,其载荷达到100%的

制动载荷的持续时间为1h,其余2h的载荷为60%的制动载荷。

5.3.5动载荷

动载荷是由额定结构载荷乘以1.2的冲击系数所得,即6000N/m2,主要作为梯级和梳齿支撑板、

楼层板(包括用作检修盖板的楼层板)结构设计计算的载荷。

5.3.6异常载荷

梯级突然卡住(例如:由于梯级与梳齿撞击)等异常情况而导致的载荷。

5.3.7其它载荷

除上述载荷外其它部件设计计算的载荷,见各部件相关要求。

4

T/CEA301—2023

5.4支撑结构(桁架)

5.4.1桁架强度设计

设计计算载荷为以下组合:

a)自动扶梯自重(包括外装饰板的重量);

b)5000N/m2的额定结构载荷;

c)对于受侧向风压的室外型自动扶梯,应按照风力等级10级的风压条件,即迎风面风压

504.10N/m2、迎风面折减风压100.82N/m2、背风面风压252.05N/m2的共同作用。

注:如需考虑超出10级风压条件的情况,则评价特殊设计的必要性。

5.4.2桁架的刚度设计

5.4.2.1根据5000N/m2的额定结构载荷计算或实测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1500。

5.4.2.2对于受侧向风压的室外型自动扶梯,在风力等级8级的风压条件下,即迎风面风压267.80N/m2、

迎风面折减风压53.56N/m2、背风面风压133.90N/m2的共同作用下应保证自动扶梯正常运行。

5.4.3桁架的安装

5.4.3.1桁架两端支撑距离大于18m时应设置中间支撑,支承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且宜均匀分

布。对于承受风压的室外型自动扶梯,两端支撑距离大于13m时应设置中间支撑,支撑之间的距离不应

大于13m。

5.4.3.2在受5.4.1c)的侧向风压条件下,桁架不应产生影响自动扶梯正常运行的侧向的位移。

5.4.4桁架结构设计

5.4.4.1桁架应合理分段,各段之间应为刚性连接,连接用紧固件应采用高强度紧固件。每段桁架的接

头处应设计成方便相邻桁架拼接时能准确定位,出厂前应清楚地标记每段桁架,确保现场正确的组装顺序。

5.4.4.2桁架底部应有封板,厚度不应小于4mm。

5.4.4.3桁架各分段应具有方便提升设备及其他运输工具吊运的装置或结构。

5.4.5桁架的焊接质量

5.4.5.1焊缝质量等级

焊缝质量等级应根据桁架焊接位置的重要性、载荷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确

定,并符合GB50661—2011的5.1.5规定。

5.4.5.2焊后检验

焊后检验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焊缝的外观质量与外形尺寸检查;

b)对于设计指定的一级和二级焊缝应进行焊缝的无损检测,探伤比例不宜低于20%。

5.4.5.3检验要求

5.4.5.3.1外观检测采用目测方式,裂纹的检查应辅以5倍放大镜并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必要时

可采用磁粉探伤(按GB/T26951)或渗透探伤(GB/T18851)检测,尺寸的测量应用量具、卡规。

5.4.5.3.2内部缺陷的检测宜采用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在特殊情况下采用。钢结构

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如有特殊要求,应在设计图样中另行规定。焊缝无损检测的评价要求见表1。

5.4.6桁架表面防护

5

T/CEA301—2023

自动扶梯桁架防腐蚀设计使用寿命不应低于40年,如果采用锌覆盖层,应整体热浸镀锌,包括焊

接在桁架上的底板及梁等,主弦杆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100μm,局部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80

μm,其它构件锌层厚度应符合GB/T13912—2002的规定。桁架若采用方管材料制造,管材内腔锌层厚

度不应小于80μm。

如果采用其他等效表面防护措施,则应提供不低于上述防护性能的相关证明。

表.1焊缝无损检测的评价要求

检测方法验收/检验等级一级焊缝二级焊缝

超声波探伤验收等级(按GB/T29712—2013)23

(按GB/T11345—2013)检验等级B级B级

射线探伤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