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143-2018 陕西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61/T 1143-2018 Shanxi Province Public Safety Video Monitoring Network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4月
-
202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陕西省公安厅 陕西省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网力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安新 、 彭功民 、 张伟 、李天銮 、 陈嘉伟 、 康前望 、 马应宽 、 胡大为 、 刘建 明 、 王钧 。
- 出版信息:
- 页数:7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3.160.40
A9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143—2018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forengineeringofvideosurveillancenetwork
systemforpublicsecurity
2018-04-12发布2018-05-12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T1143—2018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2
4监控点分类.......................................................................................................................................................4
5系统架构...........................................................................................................................................................5
6技术要求...........................................................................................................................................................9
7工程建设要求.................................................................................................................................................18
8系统运行维护要求.........................................................................................................................................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类监控点设施配置表........................................................................................2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验、验收表........................................................................................................42
附录C(资料性附录)视频监控系统GB/T28181标准符合性工程类检测内容.................................62
I
DB61/T114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网力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安新、彭功民、张伟、李天銮、陈嘉伟、康前望、马应宽、胡大为、刘建
明、王钧。
本标准由陕西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
电话:029-8616530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二路19号
邮编:710018
II
DB61/T1143—2018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监控点分类、系统架构、技
术要求、工程建设要求和运行维护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检验验收、
运行维护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其他行业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工程建设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15408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46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497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543公安数据元(所有部分)
GA/T645安全防范监控变速球型摄像机
GA/T66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所有部分)
GA/T670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751视频图像文字标注规范
GA/T792.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标准第1部分:图像信息采集、接入、使用管理要求
GA/T79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所有部分)
GA/T1127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GA/T1184安全防范工程监理规范
1
DB61/T1143—2018
GA/T1216安全防范监控网络视音频编解码设备
GA/T1399.1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A/T1399.2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2部分: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及描述技术要求
GA/T1400.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A/T1400.2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2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GA/T1400.3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3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
GA/T1400.4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
DB61/T524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系统平台规范
DB61/T525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系统技术规范
DB61/T934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61/T936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28181、GA/T669、GA/T1399.1~2和GA/T140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1
视频图像信息videoandimageinformation
视频片段、图像、其他与视频图像相关的文件,以及与视频和图像相关联的描述信息等数据,及其
所含人、车、物、场景等的内容描述信息。
3.1.2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专网videoprivatenetworkforpublicsecurity
采用专线方式或非公共网络基础上的虚拟专用网(VPN)方式建设的、用于支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
联网应用的传输网络,该网络能通过安全边界连接其他视频监控资源,简称视频专网。
3.1.3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videoandimageinformationdatabase
用于存储视频图像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其它结构型实战信息,具有支撑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相关基础
服务功能。
3.1.4
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sharingplatformforvideoandimageinformation
部署在视频专网内、以GB/T28181为联网标准、以视频监控资源整合与共享为主,提供数据汇聚、
交换与共享,并能通过安全边界实现同级平台间的视频传输,为视频图像信息的跨区域、跨部门、跨警
种的共享应用提供支撑的系统,简称共享平台。
3.1.5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基础应用平台videosurveillancebasicapplicationplatformforpublic
security
2
DB61/T1143—2018
以分布式存储和云计算管理为基础,提供与共享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互操作的接口,提供视频监控数
据的本地存储、编目等功能,为视频监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供视频监控信息、卡口
图片信息的管理、汇聚、存储与转发等功能的系统,简称基础应用平台。
3.1.6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处理解析中心videoandimageprocessinganalysiscenterforpublic
security
完成实战应用视频图像基础数据初步处理的机构,简称视频解析中心。
注:视频解析中心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结构化视频图像处理、视频标注信息处理、数据关联分析、综合时空信
息分析等服务,为实现视频图像的深化应用,如预测预警、实时布控、事后追踪、快速检索等提供数据接口服
务,为视频监控提供实时分析应用,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信息处理基础与应用支撑,并建
立视频监控应用的评价技术体系。
3.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运维管理系统videosurveillanceoperationandmaintenance
managementsystemforpublicsecurity
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和记录,对设备生命周期进行
管理,及时发现故障,提供维护指南,便于系统维护的辅助支持系统,简称运维系统。
3.1.8
社会视频监控资源socialvideosurveillanceresource
是除公安部门在重点公共区域及公安机关内部场所自建监控资源以外的社会视频、音频等信息,包
括政府、行业部门(不含公安)为主建设的重点行业、领域等重点部位视频、音频等信息,以及一般企
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为主建设的视频、音频等信息。
3.1.9
安全边界securityboundary
用于实现跨网络、跨区域、跨系统等数据安全传输所构筑安全防护体系的系统或设备。
3.1.10
一类监控点Firstlevelmonitoringpoint
以公安机关为主建设,覆盖重点公共区域的采集部位,包括干道、道路交叉口、重要道路节点、城
市广场、要害部位、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等人群密集地的监控点以及环省、市、县(区)道路
卡口。
3.1.11
二类监控点Secondlevelmonitoringpoint
以政府部门或社会单位为主建设,覆盖重点行业、领域内涉及公共区域的重要部位、易发案部位以
及可能影响单位正常生产、科研、生活等秩序的主要设施的监控点。
3.2缩略语
3.2.1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SurveillanceVideoandAudioCoding)
3.2.2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
3
DB61/T1143—2018
4监控点分类
4.1重点公共区域的采集部位(一类监控点)
4.1.1城市要害区域:具有政治、历史意义的广场主要区域、周边重要路段、路口;经常性举办重大
群众性集会、文化宣传、宗教活动等公共活动的露天广场、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的主要区域、周边重要
路段、路口;纪念碑(馆)、国家级名胜古迹的露天广场主要区域、重要通道、周边路段、路口、出入
口;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区)委/县(区)政府机关驻地外主要区域、重要通道、周边路
口、路段、出入口。
4.1.2城市重点区域:其他党政机关、领事馆驻地外主要区域、重要通道、周边路口、路段;金融、
文博、医院、学校、重要新闻单位、电信邮政单位、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及重点住宅小区驻地外
周边重要路段、路口;民用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等场所外的露天广场主要区域、重要通道、周边路段、
路口、出入口。
4.1.3城市一般区域:商业服务等公共活动区域、周边路段、路口;治安复杂的公共区域出入口,地
下人行通道、隧道、过街天桥等主要通行区域;城镇主要路段、路口。
4.1.4省、市、县(区)际道路主要出入口、公安检查站、超限站等公路检查站、收费站通道;高速
公路、国道、省道上的(治安)卡口、卡点;大型桥梁、隧道主要通行区域,城镇道路、商业金融聚集
区主要出入口、周边主要路段、路口。
4.1.5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反恐重点单位及要害部位、其他重点公共区域。
4.2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采集部位(二类监控点)
4.2.1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报社等重要新闻单位的主出入口及采集的图像能够覆盖到单位外
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2民用机场、铁路车站、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站、停车场(库)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车辆/人员聚集
场所、出入口、主要人行通道等重点部位。
4.2.3党政机关驻地主要出入口及采集的图像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4电信、邮政、金融机构等营业网点、自助网点主出入口及其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5大型能源动力设施和城市水、电、燃气、燃油、热力供应等设施的单位主出入口及采集的图像
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6大型物资储备单位、大中型商贸中心、商业街和大型农贸市场等单位主出入口、营业场所人员
聚集部位、运钞交接区及押运通道。
4.2.7学校、幼儿园等教育单位出入口及其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医院出入口、挂号大厅、候诊大厅
等开放区域的人员聚集部位及采集的图像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8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和重点文物保护等单位出入口、人员聚集部位及采集的图像
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9研制、生产、销售、储存危险物品或者实验、保藏传染性菌种、毒种等单位出入口及采集的图
像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10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工地出入口及开放区域的重点部位。
4.2.11大型文化、体育场所和其他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场所等出入口、安检区、室外人员聚集区域(部
位)。
4.2.12旅馆业、歌舞娱乐业、电子游戏厅(室)、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主出入口、大厅等开放
区域的人员聚集部位及采集的图像能够覆盖到单位外围一定范围的部位。
4.2.13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
4
DB61/T1143—2018
4.3一般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采集部位(三类监控点)
本标准4.1和4.2条所规定的重点区域以外的其他公共区域,主要以一般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社
区或者住宅小区为主建设的监控点。
5系统架构
5.1系统总体架构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总体架构由省、市、县(区)三级共享平台及四级网络架构、分布式存
储结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
注1:接入系统一般指乡镇级的监控中心,也包括具有实时采集、识别、记录、监测等功能的独立监控系统。
注2:安全系统是指为保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设备、传输网络、存储和数据等正常运行而提供安全防护、
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等安全防控措施的系统。
注3:关联数据是指带标签的视音频片段或图片等。
注4: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是指用于存储视频图像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其它结构型实战信息,具有支撑视频图像信息
应用的相关基础服务功能,能为公安实战提供应用数据支撑。
图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总体架构图
5
DB61/T1143—2018
5.2系统逻辑架构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逻辑架构由信息采集、网络传输、共享平台、系统支撑、基础应用平
台、视频解析中心、安全系统和运维系统等组成,如图2所示。
图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逻辑架构示意图
5.3系统互联与边界
系统互联主要包括共享平台、视频解析中心、基础应用平台、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运维系统、安
全系统等之间的互联,以及通过安全边界与公安信息通信网、政府或其他部门视频专网、社会监控资源
网等外网系统的互联,如图3所示。
6
DB61/T1143—2018
注1:视频信息是指视频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对视频本身的编码解码方法、记录时间、数据量的表述等不属于视频
信息。
注2:视频结构化信息是指可通过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的原始视频信息经语义化描述形成明确的信息和与视频数据
相关联的数据文件(类型、记录时间等)、事件内容的各类表述,通常包括包含视频或图片中出现的人、车、
物、场景以及相关的案(事)件、文件的时长、编码方式等。
注3:安全信息是指安全系统在实施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设备、传输网络、存储、数据等安全防控时,
对视频设备接入、用户访问的信息,如视频数据的描述以及对用户或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标识、认证、警告
等所产生的信息。
注4:运维信息是指运维系统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硬件、软件、数据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监测、
管理和维护等过程所产生的有助于系统维护的信息。
图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互联与边界示意图
5.4系统网络架构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由省、市、县(区)、科(所、队)四级网络构成,各级预留与其他
网络对接接口,如图4所示。
7
DB61/T1143—2018
注:图中主要是建议监控中心交换机采用双核心架构,上行线路所描述的余度是逻辑性的,可通过物理线路实现,
也可通过VPN划分实现。
图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5.5系统存储架构
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在省、市部署存储管理服务器及存储节点,在县(区)级部署可独立运
行的存储,如图5所示。
8
DB61/T1143—2018
图5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存储架构示意图
6技术要求
6.1基本要求
6.1.1设备选型原则
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主要材料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
6.1.2系统接口协议
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等应满足GB/T28181规定的控制、传输流程、协议接口及安全性等技术
要求。接口协议还应符合GA/T1400.4的相关规定。
6.1.3统一标识编码
系统应对采集设备/系统、联网设备、分析设备/系统、控制设备和用户终端等进行统一编码,编码
规则应符合GB/T28181的规定。视频图像信息对象、布控与订阅等统一标识编码规则应符合GA/T1400.1
和GA/T1400.3的相关规定。
6.1.4视音频编解码
视频编解码应支持SVAC、H.264、H.265编解码标准,宜满足GB/T25724规定的方式,音频编码方式
应支持G.711标准。
6.1.5视频信息质量要求
9
DB61/T1143—2018
6.1.5.1一、二类视频信息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图像尺寸:不低于1920×1080;
b)水平分辨力:环境光照不低于300lx时,不低于900TVL,环境光照在0.5lx以下的分辨力不
低于650TVL;
c)帧率:不低于25fps;
d)最大亮度(灰度)鉴别等级不低于11级,图像清晰度不低于500TVL;
e)实时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应采用GB50198的五级损伤制评定,在环境光照不低于300lx时,
主观评价应不低于5级;存储回放视频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低于5级;
f)具有宽动态能力的采集设备,其宽动态能力应符合GA/T1127中5.3.1.7的规定。
6.1.5.2三类视频信息质量宜满足以下要求:
a)图像尺寸:不低于1280×720;
b)分辨力:环境光照不低于300lx时,不低于650TVL,环境光照在1lx的分辨力不应低于450TVL;
c)帧率:不低于25fps;
d)最大亮度(灰度)鉴别等级不应低于10级,图像清晰度不低于500TVL;
e)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应采用GB50198的五级损伤制评定,在环境光照不低于300lx时,主观
评价不应低于4级;存储回放视频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低于4级;
f)具有宽动态能力的采集设备,其宽动态能力应符合GA/T1127中5.3.1.7的规定。
6.1.6视频图像信息文字标注
视频图像信息叠加的字符信息,应不遮挡视频图像上重要目标和关注区域,其文字标注格式应符合
GA/T751的相关规定。
6.1.7网络校时
系统内的设备应能接受授时服务器的统一授时,24h内误差应小于1s,标准时间为北京时间。对于
测速等对同步要求更高的设备,应采用北斗或GPS卫星校时。
6.1.8视频专网机房建设要求
视频专网内各级视频图像信息数据机房建设应不低于GB50174附录A中B级的要求。
6.2前端信息采集
6.2.1点位布设要求
6.2.1.1监控点点位布设可参考附录A。
6.2.1.2信息采集设备的现场布局和高度、角度等,应与被采集目标信息的产生、分布特点和特征相
适应,采用固定与移动相结合和/或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方式。采集设备的现场布局应满足如下要求:
a)采集的视频和图像信息应满足对目标识别的要求,应能覆盖监视范围;
b)大范围宏观观察应与特定目标区域的固定监视相结合;
c)大区域覆盖的监控环境宜采用多个摄像机分区域监控,监控区域应相互衔接,能对监控目标的
行为轨迹进行全程监控,达到对整个监控区域的无盲区。
6.2.1.3应符合GA/T669、GA/T792.1、GB50348、GB50395、DB61/T93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6.2.1.4在信息采集设备安装现场附近应有提示或警示标识。
6.2.2前端设备要求
10
DB61/T1143—2018
6.2.2.1摄像机选型应充分考虑监视目标的环境照度、安装条件、传输、控制和安全管理需求等因素
的要求。
6.2.2.2监视目标的照度变化范围大或必须逆光摄像时,应采用宽动态摄像机,必要时采取补光措施。
6.2.2.3在监视环境处于低环境光照、尘雾、雨雪、光照度变化范围大或强逆光等情况时,采集的视
频应能分清目标的外观特征、应能清晰分辨出入人员的体貌特征、机动车号牌等信息,采集视频不宜有
晕光。采用图像增强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时,摄像机输出的图像应能识别目标的属性轮廓,在抖动场景下
宜能保持图像稳定性。
6.2.2.4信息采集设备应有保持采集数据的原始完整性的措施。
6.2.2.5宜具有声音采集和广播功能。
6.2.2.6摄像机、视频编码设备、监控镜头、防护罩应满足GA/T1127、GA/T645、GA/T1216等相关
标准的要求。
6.2.2.7热成像摄像机宜满足以下要求:
a)探测器类型: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
b)探测器分辨率:不小于320×240像素;
c)探测器采样帧率:不低于25帧/秒;
d)噪声等效温差(NETD):不大于50mk。
6.2.2.8卡口设备应满足GA/T497、DB61/T936等的相关要求。
6.2.2.9设备箱的配置应能满足环境和使用要求。
6.2.3安装与施工要求
6.2.3.1摄像机应有稳定牢固的支架:摄像机应设置在监视目标区域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设
置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同时保证摄像机的视野范围满足监视的要求。设置的高
度,室内距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地面不宜低于3.5m。室外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
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要求。
6.2.3.2监控立杆的安装除满足DB61/T936、DB61/T525的要求外,宜满足以下要求:
a)同一个广场、同一条道路或者同一个区域应安装同一类型杆体。在广场、十字路口、人口密集
区等监控范围较大的场所的立杆高度不宜低于6m。横臂的长度宜不小于0.8m。人行道宜采用
高度不低于3.5m的立杆;
b)由地下深入杆件的管道口应高于地笼法兰盘,管道口先封闭,用铁丝与法兰盘绑定,以免浇灌
混凝土时掉落;
c)保证混凝土浇灌均匀,没有蜂窝;
d)混凝土浇灌好后,基础表面要做抹光处理,基础边缘整齐。上表面裸露的部分应及时用潮湿的
材料覆盖,避免日光直射,做好保养。
6.2.3.3设备箱内设备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箱内所有设备安装稳固,整齐放置;
b)各类线路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走线规范,强弱电线路应分开敷设,应分类固定绑扎牢固,做
好永久性标识;
c)摄像机外接电源适配器应固定在箱体内;
d)220V市电电源输入连接到“电源接线端子”或低压断路器时,应区分零线(左),火线(右)。
6.2.3.4落地机柜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600mm×600mm底盘的机柜,开挖尺寸不少于800mm×800mm,深度不少于600mm;
b)机柜基础周边模板高于地面不少于200mm,机柜内应布设线管槽,线缆应置于管槽内;
c)基础应采用混凝土浇灌,且均匀没有蜂窝。
11
DB61/T1143—2018
6.2.3.5管线敷设除应满足GB50348、GB50198、GB5031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线管敷设应根据现场环境,深度宜在冻土层以下,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横穿马路
线缆应采用钢管保护;
b)开挖管道沟后应对管道基础进行压实处理,将PE管或钢管放置在开挖好的沟道底部后,采用
铺沙盖砖保护,回填土厚度应不小于0.15m,并夯实、恢复路面;
c)前端点位的线缆宜采用整条线料,外皮完整,线管中间严禁有接头;
d)放线前应对线缆做好导通性测试及完好性测试,有破损、短路等问题线材不得使用;
e)线缆经由电缆井到达落地设备箱(或到达立杆经立杆到达抱杆设备箱)应测量好预留长度并做
好标识,捆扎放置,做好线头防护。
6.3信息传输
6.3.1网络要求
6.3.1.1网络带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县(区)级内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bps,县(区)级到市级网络干路带宽不低于1000Mbps,
市级到省级网络干路带宽不低于1000Mbps;
b)核心网络交换设备应满足服务器、存储设备接入带宽需求,传输带宽应不低于万兆;
c)各级平台至客户端桌面带宽应不低于100Mbps;
d)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到省、市、县(区)三级视频专网的单个安全边界吞吐带宽不低于
1000Mbps。
6.3.1.2视频专网的网络设备应支持NTP/SNTP时钟协议(见IETFRFC5905),或支持IEEE1588V2
时钟协议。
6.3.1.3视频专网应具备5级HQoS功能。
6.3.2网络传输质量要求
6.3.2.1系统IP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满足如下要求:
a)网络时延上限值为100ms;
b)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c)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d)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10-4。
6.3.2.2信息传送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a)前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间端到端延迟时间(不含解码缓存的延时)应≤2500ms;
b)区县平台前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间延迟时间≤1000ms,控制指令响应时延≤500ms;
c)地市局平台前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间延迟时间≤1500ms,控制指令响应时延≤1000ms;
d)省厅平台前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间延迟时间≤2000ms,控制指令响应时延≤1500ms。
6.3.3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6.3.3.1省级核心交换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具有独立的交换网板槽位,交换容量≥30Tbps,转发性能≥5000Mpps,具有电源冗余保护;
b)宜支持40GE光口、10GE光口、1GE光口,物理端口具有路由能力,可以直接配置ip地址;
c)支持RIP、OSPF、BGP、IS-IS等单播路由协议和IGMP、PIM、MBGP、MSDP、MPLSVPNNG-MVPN
等多播路由协议,支持路由策略以及策略路由;
12
DB61/T1143—2018
d)支持IPv4和IPv6编址;
e)支持不中断转发(NSF),支持不中断路由(NSR)。
6.3.3.2市级核心交换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宜具有独立的交换网板槽位,交换容量≥10Tbps,转发性能≥1000Mpps,支持电源冗余保护;
b)宜支持10GE光口、1GE光口等接口,物理端口具有路由能力,可以直接配置ip地址;
c)支持RIP、OSPF、BGP、IS-IS等单播路由协议和IGMP、PIM、MBGP、MSDP、MPLSVPNNG-MVPN
等多播路由协议,支持路由策略以及策略路由;
d)支持IPv4和IPv6编址;
e)支持不中断转发(NSF),支持不中断路由(NSR)。
6.3.3.3县(区)级核心交换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交换容量≥5Tbps,转发性能≥500Mpps,支持电源冗余保护;
b)宜支持10GE、GE/FE等接口,物理端口具有路由能力;
c)支持RIP、OSPF、BGP、IS-IS等单播路由协议和IGMP、PIM、MBGP、MSDP、MPLSVPN等多播路
由协议,支持路由策略以及策略路由;
d)支持IPv4和IPv6编址;
e)支持BFD功能。
6.3.3.4派出所接入交换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宜支持10GE、GE/FE、155MPOS口、155McPOS口等接口,物理端口具有路由能力,可以直接
配置ip地址;
b)支持RIP、OSPF、BGP、IS-IS等单播路由协议和IGMP、PIM、MBGP、MSDP、MPLSVPN等多播路
由协议,支持路由策略以及策略路由;
c)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编址;
d)应具有网络管理能力;
e)支持BFD功能。
6.4共享平台
6.4.1基本要求
6.4.1.1应满足GB/T28181、GA/T669和DB61/T524的相关要求。
6.4.1.2视音频信息的编解码、显示、存储、播放应具有原始完整性。
6.4.1.3应具备系统内设备管理能力。
6.4.1.4应具备多类型信息资源接入管理能力,核心功能模块应支持热备和负载均衡功能。
6.4.1.5应能对系统内的视频、音频、报警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及处理。
6.4.1.6应具备远程控制、视频轮巡、点位管理、解码输出、流媒体分发等功能。
6.4.1.7应具备时钟同步能力。
6.4.1.8能够支持主流SAN设备的iSCSI/FC接口,或主流NAS设备的NFS/CIFS接口。
6.4.1.9系统内主要设备宜具有运行状态自检、监测功能,并具有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接口。
6.4.1.10应具有与政府各部门和社会面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接的视频服务接口。
6.4.1.11应通过建立共享目录,向公安以外单位提供图像信息资源,实现安全受控下的共享应用。
6.4.1.12应能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对接。
6.4.2功能要求
6.4.2.1省级共享平台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3
DB61/T1143—2018
a)应能接入省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
b)应对省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的汇聚、交换、共享进行统一授权管理;
c)应能满足市际间视频图像信息的共享需求;
d)应具有与省级公安信息通信网内相关平台的数据接口。
6.4.2.2市级共享平台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满足一类监控点视频图像信息的接入要求;
b)应能接入市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
c)应对市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的汇聚、交换、共享进行统一授权管理;
d)应能满足跨县(区)视频图像信息的共享需求;
e)向上联通省级平台,满足省级视频图像信息采集需要和视频图像跨县(区)信息共享需求;
f)应具有与市级公安信息通信网内相关平台的数据接口。
6.4.2.3县(区)级共享平台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满足一类监控点视频图像信息的接入要求;
b)应能接入县(区)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
c)应对县(区)级各职能部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的汇聚、交换、共享进行统一授权管理;
d)向上联通市级平台,满足省、市级视频图像信息采集需要和视频图像信息共享需求。
6.4.3性能要求
6.4.3.1省级共享平台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视频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080P,25帧/秒,单路传输码率不低于8Mbps;
b)省级共享平台应具有不低于100万路摄像机级联接入管理能力,在线用户数应不低于2000个,
视频并发操作用户应不低于200个;
c)应支持1000路视频并发存储。
6.4.3.2市级共享平台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视频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080P,25帧/秒,单路传输码率不低于8Mbps;
b)市级共享平台应不低于20万路摄像机级联接入管理能力,在线用户数应不低于1500个,视频
并发操作用户应不低于150个;
c)应支持1000路视频并发存储。
6.4.3.3县(区)级共享平台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视频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080P,25帧/秒,单路传输码率不低于8Mbps;
b)分(县)局共享平台应不低于5万路摄像机级联接入管理能力,在线用户数应不低于1500个,
视频并发操作用户应不低于150个;
c)应根据监控点数量确定并发存储能力。
6.5基础应用平台
6.5.1基本要求
6.5.1.1应满足GA/T1400.2的相关要求。
6.5.1.2应具有与共享平台数据交换的接口。
6.5.1.3应具有视频图像数据分布式存储的管理功能。
6.5.1.4应具有视频编目、点播浏览、检索、回放等功能。
6.5.1.5应具有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地图管理、转发管理等功能,地理信息宜具有经纬度信息。
6.5.1.6应具有视频图像、系统运行状态、元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
14
DB61/T1143—2018
6.5.1.7应能对离线视频图像资源进行处理、分析、编辑、提交审核等。
6.5.2功能及性能要求
省、市级基础应用平台除应符合本标准6.5.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具有视频图像数据虚拟计算的支持能力;
b)应具有重要数据容灾备份的管理功能。
6.6视频解析中心
6.6.1视频解析中心的建立
应建立省级视频解析中心,宜建立市级视频解析中心。
6.6.2人、车、物识别
对于视频图像中涉及人、人脸、机动车、非机动车和物品对象的检测、特征提取、分析及结构化描
述等应符合GA/T1399.1和GA/T1399.2的相关规定。
6.6.3行为识别、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6027-2022 锰铁、锰硅合金、金属锰 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2-09-30
- YB/T 4997-2022 光谱化学分析中的校验和质量控制图的使用规则 2022-09-30
- YB/T 5293-2022 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2022-09-30
- YB/T 4998-2022 热轧油泥离线气浮除油技术规范 2022-09-30
- YB/T 6080-2022 方形无缝钢管自动超声检测方法 2022-09-30
- YB/T 6035-2022 金属带材开卷机卷筒与卷取机卷筒修复技术规范 2022-09-30
- YB/T 164-2022 铁水预处理工作衬用Al2O3-SiC-C质耐火材料 2022-09-30
- YB/T 6000-2022 电解金属锰企业废水处理技术规范 2022-09-30
- YB/T 4999.1-2022 水泥铁质校正原料用铁尾矿 2022-09-30
- YB/T 6028-2022 锰铁、锰硅合金、金属锰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