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DB43/T 2558-2023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2558-2023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17
实施日期
2023-05-17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6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ofidentificationforlowefficienturban

constructionland

2023-02-17发布2023-05-17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558—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工作准备..........................................................................5

6调查..............................................................................5

7待查识别..........................................................................9

8分类核查与识别...................................................................13

9成果编制.........................................................................16

10成果验收与存档..................................................................17

附录A(资料性)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工作程序和技术步骤.................................18

I

DB43/T255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

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南方丘陵区自然资源监测监管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旭东、宋小青、张林、麻战洪、赵清林、张伟娜、项广鑫、唐铁、秦雅静、

姚鹏、翁进、王劲刚、刘敏、曾凯、谈超、周健、陈瑗瑗、张一雯。

III

DB43/T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湖南省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组织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设计、城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城镇低效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识别工作,其他相关低效

用地识别工作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术语和定义

GB/T19231和GB/T21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镇低效用地lowefficienturbanconstruction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

合理、建筑危旧、人居环境质量差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平均水平的

土地。

城镇低效居住用地lowefficienturbanresidential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居住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人居环境质量差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居住用地平均水平的土地。

城镇低效商服用地lowefficienturbanbusinessandservices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商服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卫生环境不良、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商服用地平均水平的土

地。

城镇低效工业用地lowefficienturbanindustrial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工业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生态环境不良、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工业用地平均水平的土

地。

城镇低效仓储用地lowefficienturbanwarehouseland

1

DB43/T2558—2023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仓储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仓储用地平均水平的土地。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identificationoflowefficienturbanconstructionland

通过城市和镇尺度城镇低效评估、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大数据识别和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等技术

工作,实现城镇低效用地的类型、面积、分布、低效特征识别分析,形成反映城镇低效用地特征及再开

发潜力的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的活动。

4总则

识别目的

开展多尺度、分类型、多维度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监测,实现城镇低效用地识别,为城镇低效用

地再开发规划编制实施和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提供依据。

识别对象

国土调查或变更调查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

识别原则

4.3.1客观事实原则

以揭示城镇低效用地事实为原则,采用真实、有效、精细的数据源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识别

手段和方法,实施城镇低效用地监测。

4.3.2综合性原则

综合开展城市尺度、宗地尺度和图斑尺度不同类型城镇低效用地的要素构成、空间特征、利用程度、

低效状态识别。

4.3.3主导因素原则

根据城镇低效用地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差异,重点选择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起控制和主

导作用的因素作为识别指标,并突出这些指标对城镇低效用地主要类型的影响。

4.3.4因地制宜原则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着重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识别区

域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手段及方法,对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大、开发建设水平高以及规划重

点发展地区实施高精度、快速监测。

识别尺度

4.4.1城市尺度

将城市建制的建成区作为整体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低效评估与低效用地待查识别。

4.4.2镇(街道)尺度

将镇(街道)建制的建成区作为整体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低效评估与低效用地待查识别。

2

DB43/T2558—2023

4.4.3宗地尺度

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仅限于城中村情

形)为基本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低效评估与低效用地识别。

4.4.4图斑尺度

以宗地内的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与低效评估分析。

识别工作体系

4.5.1主要内容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工作包括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城镇低效用地分类核查与

识别。

4.5.2调查

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城镇建设用地利

用状况调查和城镇建设用地相关主体调查,具体工作内容见表1。

表1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对象及工作内容

调查对象工作内容

在城市尺度对识别区域和上一级别行政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

利用条件

经济条件开展调查。

在宗地尺度对识别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的建设管制类型、用地性质、用地等级、开发强

规划状况

度、规划建设要求开展调查。

在图斑尺度对识别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的现状用地性质、土地权属、用地构成、建筑要

利用状况

素、人口状况、产业状况、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影响、配套设施开展调查。

围绕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管理,对识别区域园区、典型企业、相关居民及各级政府及其

相关主体

组成部门开展调查。

4.5.3待查识别

在城市、镇、宗地尺度对识别区域和上一级别行政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

能开展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4.5.4分类核查与识别

以宗地为基本单元,将识别区域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结果与该宗地的规划状况和和上一级别行

政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进行比较,识别城镇低效用地的类型。

4.5.5成果分析

统计分析识别区域各类型城镇低效用地的宗数、面积、宗均面积、形态、空间分布、低效成因及再

开发利用建议。

识别工作程序与方法

4.6.1工作程序

3

DB43/T2558—2023

识别整体工作包括下列环节,工作程序见附录A。

a)工作准备;

b)城镇建设用地调查;

c)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

d)城镇低效用地分类核查与识别;

e)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成果分析;

f)成果编制;

g)成果验收与存档。

4.6.2技术步骤

识别工作技术操作包括下列内容,技术步骤见附录A。

a)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利用调查;

b)城市和镇尺度城镇低效用地效能评估;

c)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利用效能大数据评估与待查低效用地识别;

d)城镇低效用地核查与类型识别;

e)城镇低效用地统计分析;

f)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研究。

4.6.3技术方法

4.6.3.1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宜采用座谈会、参与式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踏勘、高分遥感影像或航片

判识等方式。

4.6.3.2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用多尺度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其中,城市尺度城镇

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用指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

用大数据分析、空间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

4.6.3.3城镇低效用地分类核查与识别宜采用图斑尺度的微观调查、指标定量测算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4.6.3.4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成果分析宜采用地块形态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

4.6.4技术约定

4.6.4.1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设定识别时点。

4.6.4.2涉及识别时点的数据采用规则如下:

a)识别时点为年末时,对应数据宜采用所在年份的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b)识别时点不为年末时,经济数据宜采用上年份的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其他数据采用识别时点

数据;

c)识别工作中涉及识别时点所在年份之前数据的,宜采用相应年份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4.6.4.3识别工作中采用的数据宜与监测范围相对应。各类数据口径、来源、处理方式等情况宜在成

果中予以说明。

4.6.4.4识别数据宜使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计量单位。

识别成果

4.7.1识别成果宜包含识别工作报告、识别技术报告、识别基础资料汇编和识别成果数据库。

4.7.2识别工作报告、识别技术报告、识别基础资料汇编宜提交纸质报告及相应电子文件。

4

DB43/T2558—2023

5工作准备

工作任务书编制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编制工作任务书,主要内容包含:

a)识别范围及对象;

b)识别任务与工作内容;

c)识别技术思路;

d)工作进度安排;

e)预期成果;

f)经费预算;

g)工作组织与人员安排。

技术方案编制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编制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含:

a)识别目的及意义;

b)识别范围及对象;

c)识别任务与工作内容;

d)识别技术路线;

e)识别关键技术方法说明;

f)识别基础数据说明;

g)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规划状况、利用状况调查具体要求;

h)识别指标说明;

i)识别成果质量控制方案;

j)识别成果具体要求;

k)识别成果应用范围说明;

l)识别工作计划;

m)识别技术工作不确定性应对方案说明。

基础资料的准备

5.3.1基础数据准备

根据识别工作需要,准备与识别指标对应的高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专题数

据库、夜间灯光数据、兴趣点(POI)数据、文件规范及档案资料等。

5.3.2识别指标准备

根据识别工作需要,从本文件中选取识别指标,逐一落实各项识别指标的获取方法。

6调查

一般工作内容

6.1.1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中,宜组织园区、企业、居委会、政府相关部门等主体按照本文件

要求填报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工作表格。填报结果宜经相关主管机构或经相关主管机构认可

5

DB43/T2558—2023

的单位确认。

6.1.2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中,宜组织园区、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本文件要求填报建设管制类型、

用地性质、用地等级、开发强度、建筑与构筑物规划建设要求等工作表格和图件。填报结果宜经相关主

管机构或经相关主管机构认可的单位确认。

6.1.3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中,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在图斑尺度开展

城镇建设用地的现状用地性质、土地权属、用地构成、建筑要素、人口状况、产业状况、经济效益、资

源环境影响、配套设施调查,填写调查表格、编绘调查宗地草图并于调查现场拍照留证。调查所形成的

资料结果宜经专业技术人员签字、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

6.1.4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相关主体状况调查中,宜组织园区、企业、居民、政府相关部门等主体按照

本文件要求填报园区开发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居民认知意愿及政府管理状况等工作表格。填报结

果宜经相关主体认可确认。

调查内容

6.2.1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具体指标见表2,宜选取适量、

适用指标形成指标体系。

表2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指标体系

调查项指标项指标名称调查尺度

海拔城市、镇

地貌类型城市、镇

地形起伏度城市、镇

地质地貌条件

坡度宗地

自然环境条件坡向宗地

地基承载力宗地

水文条件地下水埋深宗地

公园绿地面积城市、镇

生态环境条件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镇

公路网密度城市、镇

区位条件有无货运铁路站点城市、镇

有无客运铁路站点城市、镇

常住人口城市、镇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市、镇

人口条件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城市、镇

园区从业人员宗地

社会经济条件

企业职工数宗地

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产

城市、镇

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城市、镇

经济条件

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镇

税收总额城市、镇

工业总产值城市、镇

6

DB43/T2558—2023

表2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指标体系(续)

调查项指标项指标名称调查尺度

工业增加值城市、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镇

经济条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镇

高新技术企业数城市、镇

社会经济条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城市、镇

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城市、镇

建成区停车场面积城市、镇

社会条件

建成区垃圾处理服务面积城市、镇

建成区污水处理服务面积城市、镇

6.2.2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包括规划分区、用地性质、用地等级、开发强度、建筑物与构筑物规划

建设要求等调查。具体指标见表3,宜选取适量、适用指标形成指标体系。

表3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指标体系

调查项指标名称调查尺度

生态保护区城市、镇

生态控制区城市、镇

农田保护区城市、镇

规划分区

城镇发展区城市、镇

乡村发展区城市、镇

矿产能源发展区城市、镇

居住用地宗地

工业用地宗地

商服用地宗地

仓储用地宗地

用地性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宗地

交通运输用地宗地

绿地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