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

DB61/T 1247-2019 Mining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s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247-2019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6-25
实施日期
2019-07-25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地下水监测总则、要求、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在建、生产的煤矿地下水监测,闭坑煤矿可参考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起草人:
范立民、仵拨云、孙魁、彭捷、李成、李芳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99

Z1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

StandardforGroundwatermonitoringinCoalmine

2019-06-25发布2019-07-25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1247—2019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要求..............................................................................2

6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设计格式......................................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格式.......................................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煤矿地下水监测原始记载表.......................................16

附录D(规范性附录)煤矿地下水监测统计资料.........................................20

I

DB61/T124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立民、仵拨云、孙魁、彭捷、李成、李芳。

本标准由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电话:029-8785109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号

邮编:710054

II

DB61/T1247—2019

引言

煤矿地下水监测是开展煤矿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地下水动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

基础工作,也是煤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为了适应陕西省省情,符合陕西境内煤矿地下水监测需求,建设高质量的陕西省煤矿地下水监测网,

积极推进全省地下水监测网(点)建设,提升全省煤矿地下水保护工作,需要对我省煤矿地下水监测目

标层、监测网布设、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利用等工作进行规范,掌握

我省煤矿地下水动态特征,促进煤矿生态文明建设。

III

DB61/T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地下水监测总则、要求、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在建、生产的煤矿地下水监测,闭坑煤矿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DZ/T0270—2014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SL24—1991堰槽测流规范

SL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coal

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

3.2

煤矿地下水监测groundwatermonitoringinmine

按照一定时间频率和技术要求,对煤矿境界内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等进行水位、水质、水温、流

量等动态要素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

3.3

含水层aquifer

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

3.4

监测目标层targetaquiferofmonitoring

受煤矿开采影响的含水层、含水层组或含水层段。

4总则

1

DB61/T1247—2019

4.1监测目标层分类

监测目标层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黄土层、第四系萨拉乌苏组、风化基岩、烧变岩、

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直罗组、侏罗系延安组、石炭系太原组、奥陶系峰峰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等含水

层。

4.2监测内容

煤矿境界内地下水监测对象为有代表性的泉、井和钻孔,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测量、水位监

测、泉流量监测、水温监测、水质监测。

4.3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

煤矿地下水监测方案内容包括:目的、任务、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监测站(点)布置、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工作量、仪器设备说明、人

员组织、经费预算,及相关图件。

4.4监测站点建设原则

4.4.1监测站(点)的建设应坚持一站(点)一设计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分类设计,统一编码。

4.4.2监测站(点)分布及密度应能够控制矿区地下水流场。

4.4.3监测站(点)应设置在不受煤炭采掘破坏的部位。

4.4.4多个目标含水层应实行分层监测。

4.4.5监测站(点)不得作为供水井,应建设保护装置。

4.4.6监测站(点)应进行坐标、高程测量和安装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仪。

4.4.7矿应做好监测站(点)日常维护与运行。

4.4.8监测站(点)建设资料、监测数据应由专人负责。

5要求

5.1监测站(点)布设

5.1.1监测站(点)应分别沿着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监测线布设。

5.1.2在因采空区而形成水位下降漏斗的区域内,监测站(点)应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布

设监测线,其长度应超过漏斗范围。

5.1.3监测站(点)应建设在煤矿疏干排水对地下水影响范围之内,每个煤矿监测站(点)不得少于

3个。

5.1.4监测站(点)选址应考虑监测井施工通道及水电、监测站(点)后期保护及监测长期运行等因

素。

5.1.5监测站(点)的位置应布设在采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半径内,且能够长期实时监测到地下水位变

化的稳定地段。

5.2泉流量监测站(点)建设

5.2.1泉流量监测站(点)采用堰槽法量测。泉流量小于40L/s,应使用三角堰;泉流量大于40L/s,

应使用矩形堰。

5.2.2堰槽的修建、安装、维护应符合SL24—1991要求。

5.2.3泉流量监测站(点)应建设保护设施;样品采集、站点基本情况按照附录A执行。

2

DB61/T1247—2019

5.3监测井建设

5.3.1深度

5.3.1.1潜水监测井,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终孔位置为潜水含水层底界不小于5m,不得凿穿隔

水层。

5.3.1.2承压水监测井,含水层厚度小于20m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不得揭露到下伏含水层;

大于20m时,应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不小于20m。

5.3.1.3承压水水头高出地表时,应在监测井内安装水压力计,并做好防水防冻措施。

5.3.2钻孔结构

5.3.2.1钻孔直径应满足抽水试验要求。

5.3.2.2松散层监测井成井孔壁与管壁的环状间隙≥100mm,保证砾料层厚度;基岩监测井成井孔壁与

管壁的环状间隙一般为75mm~100mm。

5.3.2.3松散层监测井应采用一径成孔,成孔直径≥375mm;基岩监测井松散层成孔直径≥375mm,基

岩井径≥219mm。

5.3.3设计与施工

5.3.3.1监测井的设计按表B.1的要求执行。

5.3.3.2监测井的钻探施工、水文物探测井、成井、止水、抽水试验、水样采集和高程测量按照DZ/T

0270—2014要求执行。

5.3.3.3监测井的抽水试验、样品采集记录格式见表B.2、表B.3、表B.4、表B.5、B.6。

5.3.3.4监测井基本信息表见表B.7。

5.3.4保护

5.3.4.1监测井应安装保护设施,满足水准点测量和监测数据传输要求。

5.3.4.2监测井的保护设施包括井台、监测井房或专用井口保护装置、标识牌,设置防晒、防冻措施。

5.3.4.3监测井井台应为圆柱体混凝土台,高度≥500mm,直径500mm,地下深度≥300mm,见图1。

5.3.4.4井口保护装置使用钢板制作,厚度≥6mm,与井台基座固定平稳,高度≥300mm,直径≥350mm;

保护装置内部应能安装自动化监测仪主机,顶部镶嵌8mm厚度尼龙板,保障信息传输;应设计锁固装置,

配备专用开锁工具。

3

DB61/T1247—2019

保护铁箱

仪器主机

300mm

水泥柱

井管

500mm

电缆

地面地面

300mm

水面

仪器探头

图1井口专用保护装置示意图

5.3.4.5监测井保护井房应具备防盗、防水、防寒、防雷电等功能。井房外墙镶嵌警示保护牌,包括:

警示语、监测井编号、监测井所属煤矿、主管部门、监管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见图2。

监测井统一编号:

地下水监测井属公益性设施,任何单位

和个人不得取水、侵占、毁坏、移动,违者

必究。

400mm

主管部门:

所属矿山:

监管单位:

联系电话:

600mm

图2监测井房外墙警示牌示例

5.4监测仪器

5.4.1监测井所用仪器应为自动化监测仪,具备水位、水温数据传输功能,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状态。

5.4.2监测仪器数据传输应符合数据中心接收要求。

5.4.3监测仪器的水位测量误差应不超过测程的1‰,水温测量误差不超过±1℃。

5.5监测

5.5.1站点测量

5.5.1.1水准基面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为2000坐标系。

5.5.1.2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引测的国家水准点,

在复测或校测时不应更换。

5.5.1.3校核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

4

DB61/T1247—2019

5.5.1.4监测站井口固定点高程和监测站附近地面高程,可从基本水准点或校核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

量标准接测。

5.5.1.5水准测量标准按照GB50026-2007中4.2的要求执行。

5.5.1.6基本水准点高程,应5年校测1次;校核水准点高程,应3年校测1次。监测站点固定高程

或各水准点若发生了移动,应随时校测。

5.5.2泉流量

矿区内及开采影响范围内的泉均应监测,可采用堰槽法、流速流量仪法、自动化监测仪法等监测方

法。每月5、15、25日监测,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误差大于5%,应重复测量。

5.5.3监测井水位

5.5.3.1水位测量每30分钟一次。当水位下降幅度超过自动化监测仪下潜深度,应及时下延监测深度,

并重置监测仪相关参数。

5.5.3.2当自动化监测仪无法正常工作时,应采取人工测量,每月5、15、25日监测一次。

5.5.4水温

5.5.4.1泉水水温测量工具应放置在水面以下5cm~15cm处,读取静置2分钟后的读数。连续测量不

少于2次,将每次量测结果和算术平均值记入相应的记载表;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之差>0.4℃时,

应重复量测。测量水温时应同步测量气温。

5.5.4.2监测井水温测量时,应将测量工具放置在水面以下1.0m处,每30分钟测量一次,与水位监

测同步进行。

5.5.5水质

水质监测可采用人工取样化验和自动化检测仪现场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可根据试验目的而定。监测

频率每季度1次。

5.6监测目标层

5.6.1监测目标层位的选择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5.6.2陕北侏罗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水层;

b)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c)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d)风化基岩含水层;

e)烧变岩含水层;

f)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g)侏罗系直罗组含水层。

5.6.3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奥陶系岩溶含水层;

5.6.4陕北三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层。

5.6.5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5

DB61/T1247—2019

a)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层;

b)奥陶系峰峰组含水层;

c)奥陶系马家沟组含水层。

5.6.6黄陇侏罗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5.6.7其他煤矿应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含水层影响破坏进行评估,将有影响的地下水含水层作为监测目

标层。

6监测资料整理与归档

6.1监测资料

6.1.1原始资料

煤矿地下水原始监测资料记录格式见附录C。

6.1.2水位

水位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1。

6.1.3泉流量

泉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2。

6.1.4水温

水温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3、表D.4。

6.1.5水质

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5。

6.1.6年度报告

煤矿应编写地下水监测年度报告,内容包括编制说明、监测站(点)情况说明和位置图、高程测量

和校核概况、监测方法和精度、质量评述、监测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6.1.7数据格式

监测资料中的时间数据格式统一按照年月日时分数据表达,格式按照SL183—2005中的6.3.5执行,

见图3。

图3时间数据格式

6.2验收与资料归档

6

DB61/T1247—2019

6.2.1监测井竣工后,应进行现场验收,包括钻探班报表、物探测井、下管、填砾与止水、洗井、封

孔、抽水试验、水样采集等原始记录及代表性岩芯,依据设计对其进行评价。

6.2.2监测站点竣工验收,由施工单位向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由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组织

验收。

6.2.3监测井汇交资料包括总设计、年度计划、单项设计、原始记录、成果资料、竣工报告、验收书

的纸介质和电子文档。

6.2.4监测站点汇交资料应汇交于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6.2.5监测站点编号参照国家采矿许可证号统一编码,共20位见图4。

说明:

1——第1~2位为省域编码,3~4位为市域编码,第5~6位为县(区)域编码,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2260填写。

2——第7位为煤的代码,编码为1。第8位为矿种共伴生类型,单一矿种为1,有共伴生矿种的为2。

3——第9~15位为采矿许可证号码第17~23位,即采矿权统一配号的顺序号。

4——第16位为监测站(点)类型代码,监测井为1,泉监测站(点)为2。第17~20位为监测站(点)编号。

图4监测站(点)编码规则

7

DB61/T1247—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设计格式

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水样标签、基本情况表见表A.1、表A.2、表A.3。

表A.1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表

经度:°′″

泉流量监测站点编号坐标

纬度:°′″

地理位所属矿

陕西省市县(区)镇村

置山

水样水样所属含物理性质水温气温分析采样

采样人

编号体积水层透明度颜色气味℃℃项目时间

表A.2水样标签

泉流量监测站编号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含水层气温

水温透明度

颜色气味

化学处理方式分析要求

采样日期采样人

8

DB61/T1247—2019

表A.3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基本情况表

泉流量观测站点

统一编号

地理位置陕西省市县(区)镇村所属煤矿

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所属权人联系人联系方式

泉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类型

泉眼高程/m测点高程/m测量方式

堰槽高度/mm堰槽宽度/mm堰槽材质及型号

流速流量仪类型流速流量仪型号流速流量仪精度

含水层地层代号含水介质类型泉流量/(L/s)

矿化度/(g/L)水化学类型监测频率

施工单位竣工日期

注明尺寸、材料型号。堰注明方位、距离等空间关系。

堰与

槽泉

横眼

截位

面置

图示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注1:表中测量方式,填写直角三角堰、矩形堰或流速流量仪;若采用堰槽法,应填写堰槽相关内容;若采用流速

流量仪,应填写流速流量仪相关内容。

注2:泉类型填写“上升泉”或“下降泉”。

9

DB61/T1247—2019

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格式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监测井地下水样品采集登记、监测井水

样标签、监测井基本情况见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表B.7。

表B.1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

监测井编号:坐标:W:°′″N:°′″高程:m

钻孔编号钻孔性质设计孔深/m施工机台钻机类型泥浆泵类型

施工地点陕西省市(县、区)镇村矿区设计目的空压机类型钻塔类型动力机类型

地质部分钻探部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地底柱状地厚岩故水开取对孔地水滤止抽综设钻钻钻套取钻转泵泵沉泥孔洗安备

层层图比层度石障位孔芯冲深球文水水水合计探具孔管芯压速量压没浆斜井全注

年高例尺岩/m等提埋终要洗与物观管回试利依方组结程方//比性测方要

代程1:性级示深孔求液孔理测口填验用据法合构序法冲冲能量法求

/1500/m口要斜测水径及方与程次及要

m径求误井样、固法深处求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